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用。新建的新兴干法水泥生产线全线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并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绝大多数的玻璃生产企业应用了生产过程 自动控制系统,约80%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采用了计算机控制 系统。建材科硏设计单位和建材设备制造企业都广泛采用了计 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取得良好成效。约 60%大中型企业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并建立了与互联网 连通的企业网站,实现了网上信息发布和收集。10 电力行业信息化呈现出“积极开发、稳步发展、整合系 统、实现共享、确保安全”的发展特征,在信息系统的整合、 门户与数据中心建设,财务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发 电企业的厂级监控系统建设,电网内及电网间电力的调度管 理,信息网络的安全建设及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 了较大进展。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办公自动化平台初步 建成并连通运行。四大电网相继联网,推动电力调度自动化水 平较快发展。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已经建成,电网调度自动化 系统的通道数量和质量、厂站信息质量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均 有大幅度提高。国家电网公司及所属区域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 司100%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80%以上的网省电力公司实 现办公自动化系统单轨运行,实现从拟稿、核稿、会签、签发 到公文收发、文件流转、文档资料管理等网上办公全过程的流 程网络化。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电网稳定 26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26 — 用。新建的新兴干法水泥生产线全线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并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绝大多数的玻璃生产企业应用了生产过程 自动控制系统,约 80%的浮法玻璃生产线采用了计算机控制 系统。建材科研设计单位和建材设备制造企业都广泛采用了计 算 机辅 助 设 计 和 计算 机 辅 助 制造 技 术 , 取得 良 好 成 效 。约 60%大中型企业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并建立了与互联网 连通的企业网站,实现了网上信息发布和收集。10 电力行业信息化呈现出“积极开发、稳步发展、整合系 统、实现共享、确保安全”的发展特征,在信息系统的整合、 门户与数据中心建设,财务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建设,发 电企业的厂级监控系统建设,电网内及电网间电力的调度管 理,信息网络的安全建设及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建设等方面取得 了较大进展。2005 年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办公自动化平台初步 建成并连通运行。四大电网相继联网,推动电力调度自动化水 平较快发展。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已经建成,电网调度自动化 系统的通道数量和质量、厂站信息质量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均 有大幅度提高。国家电网公司及所属区域电网公司和省电力公 司 100%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80%以上的网省电力公司实 现办公自动化系统单轨运行,实现从拟稿、核稿、会签、签发 到公文收发、文件流转、文档资料管理等网上办公全过程的流 程网络化。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电网稳定
济领域信 装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水调度自动化系统等电力调度自动 化相关系统的建设、运行和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服务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和电子商务应用的日益普遍,加 速了我国服务业信息化的步伐 银行业信息化取得新进展。2005年6月27日大额支付系 统在全国的推广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现代支付清算体系 基本形成,极大地提升了中央银行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目 前,大额支付系统直接连接1500多家金融机构,涉及6万多 个银行分支机构,系统日均处理跨行支付业务45万多笔,金 额达7000亿元。征信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2005年12 月底,我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收录了454万户企业,人民 币贷款余额17.8万亿元,系统月均査询146.5万次。2005年 底实现在上海、天津、浙江、福建等四省市所有商业银行的联 网查询,预计2006年上半年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查询 到2005年12月底,个人征信系统共收集了全国3436万人的 个人贷款和信用卡账户信息,账户总数5231万个。系统收录 信贷余额2.2万亿元。各商业银行已在全国各分支机构开启了 52万个査询用户终端。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05年
经济领域信息化 — 27 — 装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水调度自动化系统等电力调度自动 化相关系统的建设、运行和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11 (三)服务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和电子商务应用的日益普遍,加 速了我国服务业信息化的步伐。 银行业信息化取得新进展。2005 年 6 月 27 日大额支付系 统在全国的推广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现代支付清算体系 基本形成,极大地提升了中央银行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目 前,大额支付系统直接连接 1500 多家金融机构,涉及 6 万多 个银行分支机构,系统日均处理跨行支付业务 45 万多笔,金 额达 7000 亿元。征信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到 2005 年 12 月底,我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收录了 454 万户企业,人民 币贷款余额 17.8 万亿元,系统月均查询 146.5 万次。2005 年 底实现在上海、天津、浙江、福建等四省市所有商业银行的联 网查询,预计 2006 年上半年可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查询。 到 2005 年 12 月底,个人征信系统共收集了全国 3436 万人的 个人贷款和信用卡账户信息,账户总数 5231 万个。系统收录 信贷余额 2.2 万亿元。各商业银行已在全国各分支机构开启了 5.2 万个查询用户终端。银行卡产业发展迅速,截至 2005 年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底,自动取款机市场保有量8.62万台,终端阅读机(POS) 约6062万台;全国共有发卡机构120家,发卡总量9.59亿 张。2005年全国银行卡交易总额49.37万亿元,银行卡交易 总笔数89.03亿,国内银行卡消费额达9595亿元,消费笔数 816亿 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交通现代化发挥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2005年8月,覆盖36个省级、5个计划单 列市的公路水路交通主管部门(一类节点)和主要交通企事业 单位(二类节点)的交通行业信息专网开始建设。日前,所有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局域网,17个省厅建设完成覆盖 省、地、县三级的行业专网,其中,11个省厅建立了连通全 省的视频会议系统。交通部政府网站功能增强,日访问量从1 万人次上升到4万人次;所有省厅均已建立政府网站,8个省 厅实现了网上业务受理,广东省交通厅还建立了身份授权认证 系统(CA),52%的省厅利用网站提供了出行信息服务。覆盖 全国所有14个直属海事局的水上安全监督信息网建设完成, 国际海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国船舶报告系统、船舶检验信 息系统广泛应用。在运输企业管理方面,企业管理系统普遍应 用,部分省市初步实现了二级客运站客运联网售票。大中型港 口和运输企业积极建设生产管理、电子商务等系统,并通过互 联网开展商务活动。20余个港航企业建立了EDI中心,用户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28 — 底,自动取款机市场保有量 8.62 万台,终端阅读机(POS) 约 60.62 万台;全国共有发卡机构 120 家,发卡总量 9.59 亿 张。2005 年全国银行卡交易总额 49.37 万亿元,银行卡交易 总笔数 89.03 亿,国内银行卡消费额达 9595 亿元,消费笔数 8.16 亿。12 交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对交通现代化发挥了 重要的推动作用。2005 年 8 月,覆盖 36 个省级、5 个计划单 列市的公路水路交通主管部门(一类节点)和主要交通企事业 单位(二类节点)的交通行业信息专网开始建设。目前,所有 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局域网,17 个省厅建设完成覆盖 省、地、县三级的行业专网,其中,11 个省厅建立了连通全 省的视频会议系统。交通部政府网站功能增强,日访问量从 1 万人次上升到 4 万人次;所有省厅均已建立政府网站,8 个省 厅实现了网上业务受理,广东省交通厅还建立了身份授权认证 系统(CA),52%的省厅利用网站提供了出行信息服务。覆盖 全国所有 14 个直属海事局的水上安全监督信息网建设完成, 国际海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中国船舶报告系统、船舶检验信 息系统广泛应用。在运输企业管理方面,企业管理系统普遍应 用,部分省市初步实现了二级客运站客运联网售票。大中型港 口和运输企业积极建设生产管理、电子商务等系统,并通过互 联网开展商务活动。20 余个港航企业建立了 EDI 中心,用户
经济领域信 群超过1000个,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中近80%的运量实现了 电子数据交换。13《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发布实施。铁路运 输管理信息系统(TMS)竣工并通过验收。TMIS覆盖铁道 部、铁路局和主要站段,建成支撑铁路运输的货运营销、货 票、确报、调度、车站、中央系统等10多个应用系统,构造 了网络、信息安全和运行维护三个平台,建立了部、铁路局运 输信息数据库,初步实现了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及货物 的大节点动态追踪。铁路信息系统大范围切换成功:修改应用 软件万余个,新建2M专用网络228条,采购配备4500多台 设备,圆满完成13个铁路局、41个分局、1322个调度台, 3685个车站应用系统切换,18个铁路局全部直接指挥行车。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建成铁道 部、15个铁路局和32个铁路分局的中心局域网,121个行调 台、1348个车站全面实现了系统功能,实现了自动采集列车 运行时刻、自动绘制列车实际运行图、列车车次号自动采集和 跟踪、无线车次号校核、自动生成车站行车标志、调度命令网 络下达等功能。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建设继续推进。在全路1.5 万台机车、所有部属货车和绝大部分企业自备车安装了记载有 机车车辆基本信息的电子标签,在全路528个分界站、编组 站、区段站、货运站的出入口安装了标签信息自动接收设备, 为列车、机车、车辆的动态追踪提供实时信息。14
经济领域信息化 — 29 — 群超过 1000 个,我国国际集装箱运输中近 80%的运量实现了 电子数据交换。13《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发布实施。铁路运 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竣工并通过验收。TMIS 覆盖铁道 部、铁路局和主要站段,建成支撑铁路运输的货运营销、货 票、确报、调度、车站、中央系统等 10 多个应用系统,构造 了网络、信息安全和运行维护三个平台,建立了部、铁路局运 输信息数据库,初步实现了列车、机车、车辆、集装箱及货物 的大节点动态追踪。铁路信息系统大范围切换成功:修改应用 软件万余个,新建 2M 专用网络 228 条,采购配备 4500 多台 设备,圆满完成 13 个铁路局、41 个分局、1322 个调度台, 3685 个车站应用系统切换,18 个铁路局全部直接指挥行车。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建设应用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建成铁道 部、15 个铁路局和 32 个铁路分局的中心局域网,121 个行调 台、1348 个车站全面实现了系统功能,实现了自动采集列车 运行时刻、自动绘制列车实际运行图、列车车次号自动采集和 跟踪、无线车次号校核、自动生成车站行车标志、调度命令网 络下达等功能。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建设继续推进。在全路 1.5 万台机车、所有部属货车和绝大部分企业自备车安装了记载有 机车车辆基本信息的电子标签,在全路 528 个分界站、编组 站、区段站、货运站的出入口安装了标签信息自动接收设备, 为列车、机车、车辆的动态追踪提供实时信息。14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旅游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年导游网络管 理系统竣工,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智能卡业务管理应用系统。 旅游星评与复核系统、旅行社经营月报系统投入使用,近万家 旅游饭店和一万余家旅行社的动态经营情况实现了定时汇总, 为宏观决策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数据,也为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 市场调研数据。2004年、2005年我国连续举办了两届国内、 国际旅游网上博览会,力图用快捷、形象、可交互和低成本的 网络营销模式,丰富和提高旅游宣传营销的手段和水平。2005 年中国国际旅游网上博览会首次实现了传统旅展和网络宣传营 销的有机结合。参加网络博览会的商家超过2000个,吸引了 德国、法国、瑞土、芬兰等24个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台 湾等地区的200多家旅游机构参展。15 此外,我国现代物流、对外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工作都 在稳步推进 (四)电子商务 2005年,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从政 策、法规、安全、支付、物流等层面加大推进力度,电子商务 稳步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2005年,国务院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30 — 旅游业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2005 年导游网络管 理系统竣工,成为第一个全国性的智能卡业务管理应用系统。 旅游星评与复核系统、旅行社经营月报系统投入使用,近万家 旅游饭店和一万余家旅行社的动态经营情况实现了定时汇总, 为宏观决策提供了详实的参考数据,也为企业提供了有价值的 市场调研数据。2004 年、2005 年我国连续举办了两届国内、 国际旅游网上博览会,力图用快捷、形象、可交互和低成本的 网络营销模式,丰富和提高旅游宣传营销的手段和水平。2005 年中国国际旅游网上博览会首次实现了传统旅展和网络宣传营 销的有机结合。参加网络博览会的商家超过 2000 个,吸引了 德国、法国、瑞士、芬兰等 24 个国家和我国香港、澳门、台 湾等地区的 200 多家旅游机构参展。15 此外,我国现代物流、对外贸易等领域的信息化工作都 在稳步推进。 (四)电子商务 2005 年,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电子商务,从政 策、法规、安全、支付、物流等层面加大推进力度,电子商务 稳步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2005 年,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