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6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年3月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1 —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2006 年 3 月
序* 20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 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 伐。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力推 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 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邓小平同志早在 20年前就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 志多次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胡锦涛 这是《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2005年首次发布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 菊题写的序言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2 — 序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引发了一场新的全球性产业革命。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 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 伐。抓住世界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大力推 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必然选择,是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 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环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邓小平同志早在 20 年前就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江泽民同 志多次强调:“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胡锦涛 这是《中 国信息 化发展 报告》2005 年首次 发布时 ,中共 中央 政治局 常委、 国务院 副总 理黄 菊题写的序 言
同志在许多重要讲话中都要求,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作为“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 措”。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20年 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 领导,2001年中央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 小组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在制定信息化发展 规划、推行电子政务、发展软件产业、保障信息安全、发展电 子商务、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和战 略部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个 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信息技术 不断得到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产业 持续快速增长,信息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信息立法、标 准、培训等基础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 机制和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 推进,对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 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 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3 — 同志在许多重要讲话中都要求,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 息化放 在优先 位置 ”, 作为 “覆盖 现代 化建设 全局 的战 略举 措”。党的十六大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我国在新世纪头 20 年 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一项主要任务,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为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 领导,2001 年中央决定重新组建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领导 小组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了四次重要会议,在制定信息化发展 规划、推行电子政务、发展软件产业、保障信息安全、发展电 子商务、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和战 略部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区、各部门和各个 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信息技术 不断得到应用,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产业 持续快速增长,信息网络规模已跃居世界首位。信息立法、标 准、培训等基础工作也不断得到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协调 机制和专家决策咨询制度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 推进,对改造传统产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 要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信息 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
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我国已进入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 段,又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 战。我们要用面向世界的眼光,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 度,不断加深对推进信息化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 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更加有效的措 施,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把我国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新 水平。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既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 导,也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编发《中国信息化发展报 告》,比较系统地总结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信 息化发展趋势,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国信息化现状和面临的 任务,共同推进信息化工作。我相信,《中国信息化发展报 告》的编辑发行,必将对促进我国信息化更快更好的发展起到 积极作用。是为序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4 — 问题。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我国已进入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 段,又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既有机遇,又有挑 战。我们要用面向世界的眼光,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 度,不断加深对推进信息化重大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使命 感和紧迫感,切实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采取更加有效 的措 施,以更加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把我国信息化建设提高到新 水平。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既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 导 ,也 需 要 全 社 会的 广 泛 参 与。 编 发 《 中国 信 息 化 发 展报 告》,比较系统地总结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分析信 息化发展趋势,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我国信息化现状和面临的 任务, 共同推 进信 息化工 作。 我相 信,《中国 信息 化发 展报 告》的编辑发行,必将对促进我国信息化更快更好的发展起到 积极作用。是为序
目录 、“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概况 经济领域信息化 社会领域信息化 四、电子政务 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六、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 七、信息基础设施 八、信息安全 九、信息化环境 十、2006年我国信息化展望 …109
中国信息化发展报告 2006 — V — 目 录 一、“十五”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概况 ··································3 二、经济领域信息化 ··························································11 三、社会领域信息化 ··························································29 四、电子政务 ·····································································47 五、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61 六、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 ···················································69 七、信息基础设施 ······························································81 八、信息安全 ·····································································87 九、信息化环境 ·································································95 十、2006 年我国信息化展望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