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父的园子 萧红
我和祖父的园子 萧红
走进作者 萧红(1911-1942)出生 于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父亲是个冷酷的人,只有祖父 给她疼爱和温暖,成为她的第 一位启蒙老师,在祖父的支持 下她才得以读书。祖父死后, 她失去了唯一的保护人,父亲 和继母强迫她辍学,她不得不 逃离家庭,从此走上文学创作 之路。后来的生活也一直处在 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不 幸中的更不幸者。 2
走进作者 萧红(1911 —1942) 出生 于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父亲是个冷酷的人,只有祖父 给她疼爱和温暖,成为她的第 一位启蒙老师,在祖父的支持 下她才得以读书。祖父死后, 她失去了唯一的保护人,父亲 和继母强迫她辍学,她不得不 逃离家庭,从此走上文学创作 之路。后来的生活也一直处在 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不 幸中的更不幸者
走进作者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 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 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 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 红作笔名,蜚声文坛。1940 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 河传》。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 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 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 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 远的影响。 2
走进作者 萧红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 家。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 张乃莹。1935年在上海出版成 名作《生死场》时,开始用萧 红作笔名,蜚声文坛。 l940 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 河传》。在萧红不到10年的创 作生涯中,为祖国文学宝库留 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深受广 大读者的喜爱,具有广泛而深 远的影响
走进作者 F萧 1941年,抗日战争最艰苦 的阶段,远在香港的萧红,孤 苦伶仃,无依无靠,甚至身边 河者 连一个朋友都没有,独自煎熬 传 摄彩着疾病和孤寂。孤立无援的不 珍藏版止是物质,还有精神。贫病交 加中,故乡、童年,成了她最 深的怀念。于是,一部《呼兰 河传》在窗外的炮火声中、在 窗内的病床上诞生了。 评: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1941年,抗日战争最艰苦 的阶段,远在香港的萧红,孤 苦伶仃,无依无靠,甚至身边 连一个朋友都没有,独自煎熬 着疾病和孤寂。孤立无援的不 止是物质,还有精神。贫病交 加中,故乡、童年,成了她最 深的怀念。于是,一部 《呼兰 河传 》在窗外的炮火声中、在 窗内的病床上诞生了。 走进作者 评: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一串凄婉的歌谣。 ——茅盾
走进名著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对故 呼兰河传 萧红著 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 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 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 摄彩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 [国站给了地的求指,世世代的速者 ↓ 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 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 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 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 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 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 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萧红的 《呼兰河传 》,是对故 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 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 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 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 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 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 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 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 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 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 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 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 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走进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