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在第②段的横线处,用简洁的语言补写一个事例来说明“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困境就不等于绝境 这,观点:(3分) 10.文章引用了许多中外名人名言,有何作用?(2分) 1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本文论述谈谈你的理解。(3分) 位清华管理系的碩士,担任县城荒芜开发区的领导。然而他感觉到书本上的种种理论与现实的 差距竟是如此之大;由于对当地人处事方式欠缺了解,无法融入到他们当中,更谈不上调动下属的积 极性。努力工作换来的是别人的白眼,一件简单的事情总是无法顺利进行。纵然有无数困难,但他始 终相信每次困境也是机遇,战胜它便是证明自己的能力。白天他忙着处理公司的事务,晩上细细思量 问题的解决方法。慢幔地,他明白企业里做事情要顾及到别人的利益、讲究人情世故。当下属工作表 现不佳时,他会和他们坦诚聊天,而不是简单地质问:当很多人为了一件事情而争论不休时,他会先 征求主要部门领导的意见,再召开会议,使会议顺利进行。 在这平淡的一年中,他感受到了成功与失败的起承转折。他在困境中走了出来。 (二)阅读《人与生物圈计划》一文,完成12-14题。(共9分)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 和创造出来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 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 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 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 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 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己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 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己经是为生物圈资源 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 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 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 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 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 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 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2.第一段中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中的“同一个答 案”是指什么?(3分
11 9.在第②段的横线处,用简洁的语言补写一个事例来说明“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困.境.就.不.等.于.绝.境.”. 这.一.观.点.。.(.3.分.). 10.文章引用了许多中外名人名言,有何作用?(2 分) 1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本文论述谈谈你的理解。(3 分) 一位清华管理系的硕士,担任县城荒芜开发区的领导。然而他感觉到书本上的种种理论与现实的 差距竟是如此之大;由于对当地人处事方式欠缺了解,无法融入到他们当中,更谈不上调动下属的积 极性。努力工作换来的是别人的白眼,一件简单的事情总是无法顺利进行。纵然有无数困难,但他始 终相信每次困境也是机遇,战胜它便是证明自己的能力。白天他忙着处理公司的事务,晚上细细思量 问题的解决方法。慢慢地,他明白企业里做事情要顾及到别人的利益、讲究人情世故。当下属工作表 现不佳时,他会和他们坦诚聊天,而不是简单地质问;当很多人为了一件事情而争论不休时,他会先 征求主要部门领导的意见,再召开会议,使会议顺利进行。 在这平淡的一年中,他感受到了成功与失败的起承转折。他在困境中走了出来。 (二)阅读《人与生物圈计划》一文,完成 12-14 题。(共 9 分)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 和创造出来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 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 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 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 1971 年 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 1972 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 1978 年正式批准成立 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 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全国有 37 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 计划,6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 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 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 20 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经受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 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 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 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 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 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 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12.第一段中的“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中的“同一个答 案”是指什么?(3 分)
13.读了上文后,你认为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试用一句话概括。(3分) 14.结合全文内容,请你分条列出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作用。(3分) (三)阅读朱自清的《冬天》一文,完成15-19题。(共13分)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 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 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 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 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 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晩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自水豆腐:一上 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 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 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 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而有一两星灯火。S 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 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 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 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 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 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 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 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 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 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你我》 15、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描述三幅画面的内容。(3分) 第三幅: 16、说说文中画线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①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 豆腐
12 13.读了上文后,你认为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的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试用一句话概括。(3 分) 14.结合全文内容,请你分条列出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作用。(3 分) (三)阅读朱自清的《冬天》一文,完成 15-19 题。(共 13 分)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 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 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 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 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 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 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 S 君 P 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 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 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 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 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而有一两星灯火。S 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 睡着了。P 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 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 S 君还常常通着信,P 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 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 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 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 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 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 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 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选自 朱自清散文集《你我》 15、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描述三幅画面的内容。(3 分) 第一幅: 第二幅: 第三幅: 16、说说文中画线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分) ①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 豆腐
②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17、第二自然段中“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是否因为彼此之间没有什么情感而无话可说呢? 谈谈你的理解?(2分) 18、结尾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文章题目叫“冬天”,而文中却无一个描写冬天的语句,根据文章内 容及主旨谈谈你的看法。(3分) 19、作者笔下的家庭、朋友之间的情感平淡而真挚。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请根据文中的一个画面,简要写 出你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平淡而真挚情感的一个生活画面。(字数不得超过方格)(3分) (四)(12分) 勤 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 出人头地。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勘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 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例: 个是唐朝开元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 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出坡”的时候,他躬先领导以为表率。他到了 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的把他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禅师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没有工 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个的没有吃东西。他的刻苦的精神感动了不少的人 另一个是清初的以山水画著名的石谿和尚。请看他自题《溪山无尽图》:“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 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 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一番事业。端教一个人立 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这句话沉痛极了。过饱食终 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 vegetate,义为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谋而合。 勤的反面是懒。早晨躺在床上睡懒觉,起得床来仍是懒洋洋的不事整洁,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 能推给别人做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会做的事不想学,无意把事情做得更好,无意把成果 扩展得更多,耽好逸乐,四体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过周末如何度假期。这就是一标准懒汉的写照。 恶劳好逸,人之常情。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勤能补拙,勤能损欲,这还是消极 的说法,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进德修业,不但不同于草木,也有异于禽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20、从文章第1自然段看,作者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是什么呢?(3分) 21、文章第2、3自然段都是举和尚的事例,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3分)
13 ②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17、第二自然段中“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是否因为彼此之间没有什么情感而无话可说呢? 谈谈你的理解?(2 分) 18、结尾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文章题目叫“冬天”,而文中却无一个描写冬天的语句,根据文章内 容及主旨谈谈你的看法。(3 分) 19、作者笔下的家庭、朋友之间的情感平淡而真挚。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请根据文中的一个画面,简要写 出你家庭成员或朋友之间平淡而真挚情感的一个生活画面。(字数不得超过方格)(3 分) (四)(12 分) 勤 梁实秋 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做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 出人头地。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勘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 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例: 一个是唐朝开元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 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出坡”的时候,他躬先领导以为表率。他到了 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的把他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禅师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没有工 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个的没有吃东西。他的刻苦的精神感动了不少的人。 另一个是清初的以山水画著名的石谿和尚。请看他自题《溪山无尽图》:“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 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 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一番事业。端教一个人立 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这句话沉痛极了。过饱食终 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 vegetate,义为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谋而合。 勤的反面是懒。早晨躺在床上睡懒觉,起得床来仍是懒洋洋的不事整洁,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 能推给别人做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会做的事不想学,无意把事情做得更好,无意把成果 扩展得更多,耽好逸乐,四体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过周末如何度假期。这就是一标准懒汉的写照。 恶劳好逸,人之常情。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勤能补拙,勤能损欲,这还是消极 的说法,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进德修业,不但不同于草木,也有异于禽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20、从文章第 1 自然段看,作者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它是什么呢?(3 分) 21、文章第 2、3 自然段都是举和尚的事例,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3 分)
22、根据作者的阐述,“勤”有什么意义呢?(4分)(回答不超过30个字) 23、写出两句提倡“勤奋”的名言警句。(2分) 三、作文(共40分) 24、以“生活有了 才显出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在横线处填上一个词或一个词组,再以此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5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 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 题目:生活有了 才显出美丽
14 22、根据作者的阐述,“勤”有什么意义呢?(4 分)(回答不超过 30 个字) 23、写出两句提倡“勤奋”的名言警句。(2 分) 三、作文(共 40 分) 24、以“生活有了 才显出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在横线处填上一个词或一个词组,再以此为题作文。文体不限。不少于 55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 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 题目:生活有了 才显出美丽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