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阜中学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审核人 2011年12月日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课型新授课课时 1.比较研究各课,角解古代社会现实,系统领会作品中流露出 的思想感情。 通过收集资料,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用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 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文言文中的一些文体知识 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当然陈胜以戍入史家 阅是太史公特别关照。 前P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 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相3.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 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 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 担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 A.书:即书信,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它产生于春秋时 代,发展于西汉时期,并出现了一些书信写作名家,如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东汉以后,由于发明了纸笔,书信也随同文学 道,逐步向社会下层发展这时的书信,不仅是一种应用文体 且已发展为书信体散文,本文属代表性的骈体散文 《核舟记》的作者是 。这是一篇 (文体)。《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代的_。这是 篇(文体)。《岳阳楼记》的作者是代的 这是一篇(文体)。《醉翁亭记》的作者是代的 是一篇(文体)。《捕蛇者说》的作者是代的 是一篇(文体),相当于现代的 探究本单元六篇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
盐阜中学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2011 年 12 月 日 课 题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学 习 目 标 1.比较研究各课,角解古代社会现实,系统领会作品中流露出 的思想感情。 2.通过收集资料,掌握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 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相 关 链 接 文言文中的一些文体知识 1.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当然陈胜以戍入史家, 也是太史公特别关照。 2. 记: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 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 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3.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 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 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 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 意”。 4.书:即书信,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它产生于春秋时 代,发展于西汉时期,并出现了一些书信写作名家,如司马迁的 《报任安书》.东汉以后,由于发明了纸笔,书信也随同文学一 道,逐步向社会下层发展.这时的书信,不仅是一种应用文体, 且已发展为书信体散文,本文属代表性的骈体散文。 知 识 预 习 1.《核舟记》的作者是 代的 。这是一篇 (文体)。《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代的 。这是 一篇 (文体)。《岳阳楼记》的作者是 代的 。 这是一篇 (文体)。《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代的 。 这是一篇 (文体)。《捕蛇者说》的作者是 代的 。 这是一篇 (文体),相当于现代的 。 课一、探究本单元六篇作品流露的思想感情
《陈涉世家》:歌颂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陈胜的伟大抱负 远见卓识、非凡的谋略 《桃花源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的 情绪和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局限性) 《与朱元思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 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比较阅读) 《捕蛇者说》: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局限性)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局限性)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政治理想) 然。在理角本单元文章基本意思的基础上,说说你从中得到什 么启示。 1.学会关注自然一一热爱自然 2.学会关注生活——珍惜生活 3.学会关注人生一一理想抱负 4学会关注社会一一和谐发展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人名称谓 l.人名:名、字、号、谥号、籍贯、官名 2.称谓:一般称谓、谦称、敬称、特称 、地名 1六合:指天地四方(上下东西南北) 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八个方向) 3.特殊的地名:江、河、阴阳、中国、九州 别称:南京(建业.建康)、开封(大梁.东京) 、古代职官 四、天文历法(天干、地支) 天干(10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12个):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五、科举制度 1.乡试、会试、殿试 2解元、会元、状元 音乐文娱 1.五音:宫.商角徵羽 2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4.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竹.兰.菊 七、饮食器用 1.五谷:稻.黍稷麦.菽(稻谷麦子高梁大豆玉米)
堂 探 究 《陈涉世家》:歌颂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陈胜的伟大抱负、 远见卓识、非凡的谋略 《桃花源记》: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反映了人民厌恶战争的 情绪和追求和平幸福生活的愿望(局限性) 《与朱元思书》:描绘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作者厌弃尘俗 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比较阅读) 《捕蛇者说》: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行, 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局限性) 《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局限性) 《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喜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政治理想) 二、古人写文章,往往就是这样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 然。在理角本单元文章基本意思的基础上,说说你从中得到什 么启示。 1.学会关注自然——热爱自然 2.学会关注生活——珍惜生活 3.学会关注人生——理想抱负 4.学会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三.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一、人名称谓 1.人名:名、字、号、谥号、籍贯、官名 2.称谓:一般称谓、谦称、敬称、特称 二、地名 1.六合:指天地四方(上下东西南北) 2.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八个方向) 3.特殊的地名:江、河、阴阳、中国、九州 4.别称:南京(建业.建康)、开封(大梁.东京) 三、古代职官 四、天文历法(天干、地支) 天干(10 个):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地支(12 个):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五、科举制度 1.乡试、会试、殿试 2.解元、会元、状元 六、音乐文娱 1.五音:宫.商.角.徵.羽 2.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3.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4.岁寒三友:松.竹.梅 5.花中四君子:梅.竹.兰.菊 七、饮食器用 1.五谷:稻.黍.稷.麦.菽(稻谷麦子高梁大豆玉米)
五味:酸.甜.苦.辣.咸 3.五牲:牛、羊、豕、犬、鸡(马) 八、风俗礼仪 九、文史典籍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六义:A:礼.乐射御.书数(B) 4.史书编写方式: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5.重要图书:《古文观止》《资治通鉴》 目录辞书 《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2.《尔雅》:我国最早的词典 3.《说文解字》:我国最早的字典 四.学习文言文常用的方法 充分利用工具书及有关的注解 2学会反复阅读并试着翻译 3.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化常识 4学会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精神追求 实现两方面的学习要求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后人阅读前人的文章,会遇到 语言障碍。课本对文言文所加的注释,好比给我们在古今语言之间架设了 桥梁。请你从本单元文言文的注释中,就解题、释词、注音、能句四个方 面,分别再举一个例子 例句:见课本。 你的举例 示例一:《与朱元思书》 1.解题。 《与朱元思书》一文的题注交代了课文出处《六朝文挈译注》,吴均的基本 情况,还介绍了朱元思书的情况。 ,释词。 【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3.注音。 当【轩邈(m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通句。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示例二:《醉翁亭记》 解题。 《醉翁亭记》一文的题注交代了课文的出处是《文忠集》,介绍了欧阳修的 基本情况: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 属江西省人)。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2.释词 【前陈】在面前摆着。陈,摆放,陈列。 3.注音。 【伛偻(yul6)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
2.五味:酸.甜.苦.辣.咸 3.五牲:牛、羊、豕、犬、鸡(马) 八、风俗礼仪 九、文史典籍 1.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六义:A:礼.乐.射.御.书.数(B*) 4.史书编写方式: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 5.重要图书:《古文观止》《资治通鉴》 十、目录辞书 1.《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2.《尔雅》》:我国最早的词典 3.《说文解字》:我国最早的字典 四.学习文言文常用的方法 1.充分利用工具书及有关的注解 2.学会反复阅读并试着翻译 3.了解作者及有关文化常识 4.学会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精神追求 5.实现两方面的学习要求 巩 固 训 练 当 堂 练 习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后人阅读前人的文章,会遇到 语言障碍。课本对文言文所加的注释,好比给我们在古今语言之间架设了一 道桥梁。请你从本单元文言文的注释中,就解题、释词、注音、能句四个方 面,分别再举一个例子。 例句:见课本。 你的举例: 示例一:《与朱元思书》 1.解题。 《与朱元思书》一文的题注交代了课文出处《六朝文挈译注》,吴均的基本 情况,还介绍了朱元思书的情况。 2.释词。 【寒树】耐寒常绿的树。 3.注音。 【轩邈(miǎo)】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 4.通句。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示例二:《醉翁亭记》 1.解题。 《醉翁亭记》一文的题注交代了课文的出处是《文忠集》,介绍了欧阳修的 基本情况: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 属江西省人)。谥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2.释词。 【前陈】在面前摆着。陈,摆放,陈列。 3.注音。 【伛偻(yǔlǚ)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
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 通句。 【颓然乎其间】醉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乎, 这里相当于“于”。 位晢人曾说过:“不仅会在欢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时微笑。”微笑, 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人生需要微笑, 让我们用微笑面对生活吧。现在班上将要举行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 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做好准备 在正式演讲比赛之前,请你根据比赛的主题确定自己演讲内容,做好充分准 ①搜集、整理资料 ④设计演讲(恰当运用演讲 技巧) (2)拟写标语: 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3)简述事例 如果在你的演讲中要举出“名人笑对挫折”的事例作为论据,请你仿照例句 简述一个事例。 例句: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4)提出建议 你认为“微笑着面对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除了进行演讲比赛以外,还可 以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请写出两种。 参考答案:(1)②撰写讲稿(或“写演讲稿”):⑧熟悉讲稿(或“背诵演 讲稿”)(步骤设计合理,具有一定逻辑性,表述清楚即可,2分) (2)示例一:烦恼全抛去,快乐心中留:示例二:阳光拨开阴霾,微笑驱散 烦恼:示例三:把痛苦抛到脑后,让微笑与我们同行。(语言简洁,意对即 可,2分)(3)示例一:爱迪生笑对数千次失败,经数千次试验,终于发明 经久耐用的电灯。示例二:贝多芬在听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仍把主要精力 用于作曲,给世人留下不朽的作品。(写出人名0.5分,简述事例1.5分, 共2分)(4)示例:①诗文朗诵比赛:②作文竞赛:⑧主题班会;④手抄报 展览:;⑤主题报告会等。(写出一种得1分,共2分) 格言警句: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 4.通句。 【颓然乎其间】醉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乎, 这里相当于“于”。 课 后 作 业 一位哲人曾说过:“不仅会在欢乐时微笑,也要学会在困难时微笑。”微笑, 标志着自信、雅量和大度,这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境界。人生需要微笑, 让我们用微笑面对生活吧。现在班上将要举行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 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做好准备: 在正式演讲比赛之前,请你根据比赛的主题确定自己演讲内容,做好充分准 备。 ①搜集、整理资料 ② ③ ④设计演讲(恰当运用演讲 技巧) (2)拟写标语; 为营造活动氛围,请你拟一条简洁优美、富有感染力的标语。 答: (3)简述事例: 如果在你的演讲中要举出“名人笑对挫折”的事例作为论据,请你仿照例句 简述一个事例。 例句:司马迁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答: (4)提出建议: 你认为“微笑着面对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除了进行演讲比赛以外,还可 以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请写出两种。 ① ② 参考答案:(1)②撰写讲稿(或“写演讲稿”);⑧熟悉讲稿(或“背诵演 讲稿”)(步骤设计合理,具有一定逻辑性,表述清楚即可,2 分) (2)示例一:烦恼全抛去,快乐心中留;示例二:阳光拨开阴霾,微笑驱散 烦恼;示例三:把痛苦抛到脑后,让微笑与我们同行。(语言简洁,意对即 可,2 分)(3)示例一:爱迪生笑对数千次失败,经数千次试验,终于发明 经久耐用的电灯。示例二:贝多芬在听觉完全丧失的情况下,仍把主要精力 用于作曲,给世人留下不朽的作品。(写出人名 0.5 分,简述事例 1.5 分, 共 2 分)(4)示例:①诗文朗诵比赛;②作文竞赛;⑧主题班会;④手抄报 展览;⑤主题报告会等。(写出一种得 1 分,共 2 分) 反 思 总 结 格言警句: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 盐阜中学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审核人 2011年12月日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课型新授课课时 题 习1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常用句式的特点 目2.通过各类知识卡片的收集、整理,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文言文读解理论(部分) 第一、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 学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 法对应翻译,做好留、删、补、换、调、变。注意翻译时应抓 指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文言文翻译的 导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 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 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课「我出本单元所有的通假字并解释。 前预习 、举例整理本单 知“之”“而”“于”“其”“乎”“以”词的用法。 识 预 文言文常见词语的用法 (一)通假字: 课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e):通 堂“悦”,愉快 探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究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 转,掉转
———赫尔岑 盐阜中学初三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 执笔人 审核人 2011 年 12 月 日 课 题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学 习 目 标 1.掌握文言文中常用词语的用法,了解文言文常用句式的特点。 2.通过各类知识卡片的收集、整理,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 课 前 预 习 学 法 指 导 文言文读解理论(部分) 第一、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1)粗知全文大意, 把握文意的倾向性。(2)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 对应翻译,做好留、删、补、换、调、变。注意翻译时应抓 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文言文翻译的 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 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 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知 识 预 习 找出本单元所有的通假字并解释。 2、举例整理本单元 “之”“而”“于”“其”“乎”“以”词的用法。 课 堂 探 究 一、文言文常见词语的用法 (一)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 “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 转,掉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