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考点跟踪突破13文言实词(含通假字)、虚词 (2014达州)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将近 (2)方磨铁杵 在 (3)始一反焉 通“返”,往返 (4)媪自言姓武说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D)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文言文阅读 考点跟踪突破 13 文言实词(含通假字)、虚词 一、(2014·达州)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 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将近 (2)方.磨铁杵 正在 (3)始一反.焉 通“返”,往返 (4)媪自言.姓武 说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A.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示例∷匡衡凿壁偷光孙康映雪照读_车胤囊萤读书等。 7·【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用原文回答)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 作用 丛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2014武汉)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 “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四人,四人者老矣,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 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 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古今,以死争,上佯许之,犹欲易之 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 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载,公 避逃我,今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窃闻太子仁孝, 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 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以上慢侮人故慢:轻慢 B·然上高此四人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如:依照 D·愈欲易太子易:轻视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醒能述以文者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2013金华)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示例:匡衡凿壁偷光__孙康映雪照读__车胤囊萤读书等。 7.【甲】文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 达于汉阴”。(用原文回答)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 作用? 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二、(2014·武汉)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高帝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谏,不从。吕后使吕泽劫留侯画计。留侯曰: “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四人,四人者老矣,以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 汉臣。然上高此四人。诚能不爱金帛,令辩士持太子书,卑辞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 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吕后如其计。 汉十二年,上疾甚,愈欲易太子。叔孙太傅称说古今,以死争,上佯许之,犹欲易之。 及宴,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年皆八十余,须眉皓然,衣冠甚伟。上怪而问之,四人前 对,各言姓名,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载,公 避逃我,今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窃闻太子仁孝, 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 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曰:“羽翼已成,难摇动矣。”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以上慢.侮人故 慢:轻慢 B.然上高.此四人 高:重视 C.吕后如.其计 如:依照 D.愈欲易.太子 易:轻视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以”与“此难以口舌争也”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以.塞忠谏之路也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皆以.美于徐公 D.醒能述以.文者 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留侯认为请出四位老者为太子效力,就有助于阻止高帝废黜太子。 B.叔孙太傅引用古今事例,甚至以死相争来阻止高帝废黜太子,但未能成功。 C.因太子不爱钱财,仁厚孝顺,礼贤下士,四位老者才答应出山为其效力。 D.高帝认为太子“羽翼已成”,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命。 三、(2013·金华)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 取其二’断齑°数茎啖之。留守°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 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 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腌菜或酱菜。④啖 ⑤留守:官职名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 (2)礼愈至周到或周全 (3)日煮粥一釜每天 (4)馈以佳肴赠送或馈赠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C) A·不敢出一言以复(来) 遗以食物(把)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就学于南都书舍(在) C·俟其欣悦(他,指老师) 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 辍耕之垄上(去) 点拨:C项中的第二个“其”是加强语气的语气词。 四、(2013·安徽)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阙:通“缺”·中断
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块,早晚 取其二,断齑③数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 矣,留守自讶曰:“大人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仲淹曰:“非不感厚意,盖食 粥安之已久,今遽享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有名的书院。②釜:锅子。③齑:腌菜或酱菜。④啖:吃。 ⑤留守:官职名称。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心 (2)礼愈至. 周到或周全 (3)日.煮粥一釜 每天 (4)馈.以佳肴 赠送或馈赠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C ) A.不敢出一言以.复(来) 遗以.食物(把)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 就学于.南都书舍(在) C.俟其.欣悦(他,指老师) 其.喜洋洋者矣(他,指范仲淹) 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的) 辍耕之.垄上(去) 点拨:C 项中的第二个“其”是加强语气的语气词。 四、(2013·安徽)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阙:通“缺”,中断
(2)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 (4)属引凄异属:连接 (5)故渔者歌曰故:所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例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A·其真无马邪?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向其家有梨园,其树之大者每株收梨二车。 点拨:例句中的“其”是代词,代物,表示“它的”的意思,D项与之意思相同。A项 的“其”是“难道”的意思。B项“其”代人。C项“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也许”。 五、(2014沈阳)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以亲 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 十六日,以闺月正四时。信饬°百官,众功皆兴。(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徳。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 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chi):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期年之后满年 (2)众功皆兴兴办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 A·其仁如天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就之如日停数日(《桃花源记》) C·以亲九族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D·乃命羲、和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 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2)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3)则素.湍绿潭 素:白色。 (4)属.引凄异 属:连接。 (5)故.渔者歌曰 故:所以。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与例句中的“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 例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A.其.真无马邪?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向其.家有梨园,其树之大者每株收梨二车。 点拨:例句中的“其”是代词,代物,表示“它的”的意思,D 项与之意思相同。A 项 的“其”是“难道”的意思。B 项“其”代人。C 项“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也许”。 五、(2014·沈阳)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 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帝尧者,放勋①。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能明驯德②,以亲 九族。九族既睦,便章③百姓④。乃命羲、和⑤,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岁三百六 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信饬⑥百官,众功⑦皆兴.。(选自《史记》,有删节) 【注释】①放勋:尧的名。②驯德:顺天应人的美德。③便章:治理。④百姓:百官族 姓。⑤羲、和:羲氏与和氏的并称。⑥饬(chì):约束,整顿。⑦功:事情。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期年..之后 满一年 (2)众功皆兴. 兴办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A.其.仁如天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就之如日. 停数日.(《桃花源记》) C.以亲.九族 其将归见其亲.也(《送东阳马生序》) D.乃命.羲、和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够在公共场合指责讽刺我,让我听到的,得下等奖励
(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 国方法。 齐威王: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尧帝: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
(2)岁三百六十六日,以闰月正四时。 一年三百六十六天,用闰月正定四季。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5.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请写出齐威王和尧帝为使国家大治,分别采用了什么治 国方法。 齐威王:齐威王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尧帝:尧帝以德治国,管理百官,研制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