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NO2)_ C(NO2)50-C(NO2)=0 2△t 2×(50s-0s) 0.0079mol/L-0.0100molL 21×105molL1.s 100s △c(NO2)△c(NO)△c(O2) 时间间隔(s) 2△t 2△t △t 0→50 22×10522×10-52.2×10-5 50→100 14×10-51.4×1051.4×10 100→150 1.0×10-51.0×1051.0×10-5 150→200 4.0×1064.0×1064.0×106 200→250 50×1065.0×10-65.0×10-6
2 Δ Δ × × ⋅ ⋅ -1 -1 2 2 2 2 t=50 t=0 NO -5 c(NO ) c(NO ) -c(NO ) V =- =- t 2 50s -0s 0.0079mol/L -0.0100mol/L = - = 2.1 10 mol L s 100s ( ) (NO )2 2 c t Δ − 时间间隔 Δ (s) 0 → 50 50 →100 100 →150 150 →200 200 →250 (NO) 2 c t Δ Δ 2 c(O ) t Δ Δ 2.2×10-5 1.4×10-5 1.0×10-5 4.0×10-6 5.0×10-6 2.2×10-5 1.4×10-5 1.0×10-5 4.0×10-6 5.0×10-6 2.2×10-5 1.4×10-5 1.0×10-5 4.0×10-6 5.0×10-6
2.瞬时速率 时间间隔△t趋于无限小时的平均速率的 极限。 △ d B v=im M>0△tdt de B为导数,它的几何意义是c-t线上某 dt 点的斜率
2. 瞬时速率 时间间隔Δt趋于无限小时的平均速率的 极限。 t c t c t d d lim B B 0 = Δ Δ = →Δ υ t c d d B 为导数,它的几何意义是c-t曲线上某 点的斜率
反应速率: ①某一时刻的反应速率、瞬时速率 ②2平均速率v=vB-(△c2/△t) ③用反应中的任何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数值上都是 样的(用化学进度表示时) ④瞬时速率的测定可以由作图法得到
反应速率: ① 某一时刻的反应速率、瞬时速率; ②平均速率 ν = νB –1(ΔcB/Δt); ③用反应中的任何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数值上都是 一样的(用化学进度表示时); ④ 瞬时速率的测定可以由作图法得到
3.2反发速率理论简介 3.2.1碰撞理论 3.2.2过渡态理论及活化能
3.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2.1 碰撞理论 3.2.2 过渡态理论及活化能
321碰撞理论化学反应的发生总是伴随电子的转移或重 新分配,这种转移或重新分配似乎只有通过相关原子的接触才可 能实现。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先决 条件,分子碰撞的频率越髙,反疝速率越大。 如:对应2H=H2+21,若每次碰撞都反应, 7=500℃,c(HD)=1.0×103 mol .d-1,d(HD= 4.0×10-10m.则理论反应速率和实际反应速率各为多 少? 2N202 RT 46×10次m3V=7.6×10 mol dm9y M 实际反应速率仅为12×108 mold1s-1两者相差1012倍
3.2.1 碰撞理论 化学反应的发生总是伴随电子的转移或重 新分配,这种转移或重新分配似乎只有通过相关原子的接触才可 能实现。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先决 条件,分子碰撞的频率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如:对应2HI=H2+2I,若每次碰撞都反应, T=500℃,c (HI) = 1.0×10-3 mol ·dm-1, d (HI) = 4.0×10-10m. 则理论反应速率和实际反应速率各为多 少? 实际反应速率仅为1.2×10-8 mol·dm-1 ·s-1 两者相差1012倍 2 2 28 1 1 2 4.6 10 dm s RT Z Nd Mπ − − = = × ⋅⋅ 次 4 11 ν 7.6 10 mol dm s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