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第六题为选做题,其他题为必做题。满分 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密封 线内。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正确 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 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蹊径/蹊跷翘首/翘楚拾级而上/拾金不昧 龟裂/龟缩模样/模型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C.绸缪/纰缪折本/折耗数见不鲜/屈指可数 毗邻/秕谷蜷缩/缱绻言简意赅/骇人听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支希望的蜡烛。在风雨飘摇的夜晚,当你忧伤、气馁,甚至感 到有些绝望时,不妨激活自己,点亮心烛。 B.金岳霖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 尚未过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C.在职场里竞争有时候机会很多,有时候却机会不等人,如果老是瞻前顾后,高不 能攀,低又不就,可能会坐失良机。 D.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仍 将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B.转基因水稻可能很快在中国进行商业化生产,将成为第一个批准商业化生产转基 因水稻的国家,转基因大米很快就能端上中国人的饭桌 C.对于央视一度停播NBA季候赛的原因,目前网上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 法是NBA的某些球员在一些外交场合针对某些外交问题掀起了对中国的宣传攻势。 D.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 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第1页共8页
第 1 页 共 8 页 盐城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8 页,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第六题为选做题,其他题为必做题。满分 为 16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密封 线内。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正确。 3. 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 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 (3 分) A.蹊.径/蹊.跷 翘.首/翘.楚 拾.级而上/拾.金不昧 B.龟.裂/龟.缩 模.样/模.型 得心应.手/应.接不暇 C.绸缪./纰缪. 折.本/折.耗 数.见不鲜/屈指可数. D.毗.邻/秕.谷 蜷.缩/缱绻. 言简意赅./骇.人听闻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支希望的蜡烛。在风雨飘摇 ....的夜晚,当你忧伤、气馁,甚至感 到有些绝望时,不妨激活自己,点亮心烛。 B.金岳霖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 尚未过关、文史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 C.在职场里竞争有时候机会很多,有时候却机会不等人,如果老是瞻前顾后 ....,高不 能攀,低又不就,可能会坐失良机。 D.鲁迅先生对于友人,尤其对于青年,爱护无所不至 ....,不但尽心竭力,还常主动帮忙。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3 分) A.《经济时报》称,中国经济今后一段时间还将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会减弱,仍 将是全球投资者向往的地方。 B.转基因水稻可能很快在中国进行商业化生产,将成为第一个批准商业化生产转基 因水稻的国家,转基因大米很快就能端上中国人的饭桌。 C.对于央视一度停播 NBA 季候赛的原因,目前网上流传着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 法是 NBA 的某些球员在一些外交场合针对某些外交问题掀起了对中国的宣传攻势。 D.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 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
4.盐城被誉为“湿地之都”。请将下面有关“湿地功能”介绍的文字概括为两个比 喻句。每句不超过15个字。(4分) 湿地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够储存和调节在时空上分配不均的降水,在蓄水、调 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避免水旱灾害。它还具有强 大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当含有毒物和杂质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 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则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净化水质的能力:同森林相比,湿 地是同等地域森林净化能力的1.5倍 (2) 5.仿照下面的例子,请以你熟悉的另外两位唐宋作家及其作品为素材,另写一段话。(5 分) 如果说苏东坡是气势磅礴、滚滚东去的大江,那么“执手相看泪眼”的柳永则是静立 河畔的依依杨柳 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9题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与河内王奂亲善。奂后为 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至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 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 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供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 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 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 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 后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 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 改。闾里歌之日: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 中平二年卒于家。遗令敕其子曰:吾生于昏暗之世,值乎淫侈之俗,生不得匡世济 时,死何忍自同于世!气绝便敛,敛以时服,衣足蔽形,棺足周身,敛毕便穿,穿毕便埋。 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坟封高下,令足自隐。勿令乡人宗亲有所 加也。于是三府累行论谥,佥日宜为贞节先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与河内王奂亲善交好 B.非陈契阔之所久别之情 C.便起告违 告辞 D.遭母忧,不到官担忧,忧虑 第2页共8页
第 2 页 共 8 页 4.盐城被誉为“湿地之都”。请将下面有关“湿地功能”介绍的文字概括为两个比 喻句。每句不超过 15 个字。(4 分) 湿地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够储存和调节在时空上分配不均的降水,在蓄水、调 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避免水旱灾害。它还具有强 大的净化污水的能力。当含有毒物和杂质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 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则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净化水质的能力;同森林相比,湿 地是同等地域森林净化能力的 1.5 倍。 (1) ▲ ▲ (2) ▲ ▲ 5.仿照下面的例子,请以你熟悉的另外两位唐宋作家及其作品为素材,另写一段话。(5 分) 如果说苏东坡是气势磅礴、滚滚东去的大江,那么“执手相看泪眼”的柳永则是静立 河畔的依依杨柳。 ▲ ▲ ▲ ▲ ▲ ▲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6~9 题。 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与河内王奂亲善.。奂后为 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至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乃与弟步赍麦酒, 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 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可供到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曰:“子前 在考城,思欲相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 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 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 后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 或依宿树荫。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 改。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 中平二年卒于家。遗令敕其子曰:“吾生于昏暗之世,值乎淫侈之俗,生不得匡世济 时,死何忍自同于世!气绝便敛,敛以时服,衣足蔽形,棺足周身,敛毕便穿,穿毕便埋。 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坟封高下,令足自隐。勿令乡人宗亲有所 加也。”于是三府累行论谥,佥曰宜为贞节先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 ...一项是( )(3 分) A.与河内王奂亲善. 交好 B.非陈契阔..之所 久别之情 C.便起告违. 告辞 D.遭母忧.,不到官 担忧,忧虑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范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的一组 是()(3分) ①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②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③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 ④议者以为待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 ⑤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只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⑥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范冉极有个性,尽管与河内人王奂的关系密切,但并不因为王奂做官而攀附他, 等到王奂远行到异地为官,也只是在路边见上一面就离开了 B.桓帝时,有人提议让他担任侍御史的官职,他一走了之。后来又任命范冉担任莱 芜长,但因母亲去世,范冉并没有去就任 C.范冉甘于清贫生活,家里住的很简陋,生活窘困,他却若无其事,言谈和表情依 旧,因此乡人也为之作歌。 D.范冉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着奢侈风气的混乱社会,活着不能匡世济时,死后也 不肯和世人一样,因此临终之时,他吩咐儿子自己的丧事一切从简。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3分) (2)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3分) (3)生不得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于世!(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分)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1)有人评价颔联“十字咏尽秋日佳趣”。如何理解这样的评价?(4分) (2)结合颈联理解诗人因何而“黯然”?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第3页共8页
第 3 页 共 8 页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范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的一组 是( )(3 分) ①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 ②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 ③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 ④议者以为待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 ⑤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只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⑥后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A.范冉极有个性,尽管与河内人王奂的关系密切,但并不因为王奂做官而攀附他, 等到王奂远行到异地为官,也只是在路边见上一面就离开了。 B.桓帝时,有人提议让他担任侍御史的官职,他一走了之。后来又任命范冉担任莱 芜长,但因母亲去世,范冉并没有去就任。 C.范冉甘于清贫生活,家里住的很简陋,生活窘困,他却若无其事,言谈和表情依 旧,因此乡人也为之作歌。 D.范冉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有着奢侈风气的混乱社会,活着不能匡世济时,死后也 不肯和世人一样,因此临终之时,他吩咐儿子自己的丧事一切从简。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冉见奂车徒络绎,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3 分) ▲ ▲ (2)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3 分) ▲ ▲ (3)生不得匡世济时,死何忍自同于世!(3 分) ▲ ▲ 三、古代诗歌阅读(8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8 分)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1) 有人评价颔联“十字咏尽秋日佳趣”。如何理解这样的评价?(4 分) ▲ ▲ (2) 结合颈联理解诗人因何而“黯然”?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细草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 (杜甫《旅夜书怀》) (4) 。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5)江流有声 山高月小, (苏轼《后赤壁赋》) (6)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婺源归来 周伟苠 (1)国庆长假,举家游了趟婺源。 (2)从婺源归来,脑海里除了青山、古树、碧水,徽派古村落民居外,总是萦绕着在思 口镇延村参观时的那一幕幕场景,我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3)我们此行婺源,是想远离纷繁的尘世,来到这个万山环抱、古道逶迤、山清水秀的 世外桃源”小憩,获得这方山水的陶冶 (4)踏进婺源,我们已感受到了这方山水的雄美、瑰丽,体会到这里的毓秀山川,碧水 蓝天,旖旎风光。但让我震撼并为之沉重思索的却是那号称“天下最美的乡村之一的古 村落民居和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们 (s)沿着古石板铺就的街巷,我们走进了延村。这里完整地保存着余庆堂、崇木堂等清 代民居57幢。 (6)明凊时期,婺源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这些商人致富后,不惜重金在家乡修祠堂、 建楼院。延村民居正是婺源村落建筑鼎盛时期的缩影。 (η)这里的民居造型考究,规模庞大。可以想象,当年致富后的婺源商人相互攀比炫耀, 使这些建筑从形态和规模上都表现出乡土村落少见的富贵之气。 (8)无论是祠堂还是民居,都是青石基脚、马头山墙、天井厅廊、水磨青砖门面,门楼 砖刻细密精美,这些建筑既洿渗透着时代的印记,又表现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园林化情调 (9)在一处民居里,我们遇到了刚从田间劳作归来的主人,一个憨厚木讷的中年男子 对于我们的到来,他表现出村民特有的淳朴,一边与我们搭话,一边低头侍弄着一筐刚从 地里翻出来的红薯。我妻小昊与同伴小梁看到这么新鲜的红薯忍不住问他可不可以卖,他 腼腆地笑着说:“可以,钱随便给。”当我摸岀10元钱递给他时,他竟有点不知所措 随后,主动卷起裤腿扛起一袋红薯,送到我们停在村口的车上。从他身上,我们一点也看 不出他祖上的辉煌,看不出他的先人曾经的荣耀和儒商的气息 ⑩在另一处叫承德堂的民居里,我们见到了主人一家。女主人躺在一张木椅里,几个 半大的孩子围坐在一张八仙桌前嗑着瓜子。男主人格外热情,炫耀地向我们介绍着他祖先 留下来的“百寿”木雕。我们随着他参观,穿过天井,走进黑黑的里屋。现在这里被用做 厨房,杂乱地堆放着锅碗瓢盆,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男主人表情陶醉,打着 第4页共8页
第 4 页 共 8 页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细草微风岸, ▲ 。星垂平野阔, ▲ 。(杜甫《旅夜书怀》) (4) ▲ 。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5)江流有声, ▲ 。山高月小, ▲ 。(苏轼《后赤壁赋》) (6)祸兮福之所倚, ▲ 。(《老子》) 五、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婺 源 归 来 周伟苠 ⑴国庆长假,举家游了趟婺源。 ⑵从婺源归来,脑海里除了青山、古树、碧水,徽派古村落民居外,总是萦绕着在思 口镇延村参观时的那一幕幕场景,我百感交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⑶我们此行婺源,是想远离纷繁的尘世,来到这个万山环抱、古道逶迤、山清水秀的 “世外桃源”小憩,获得这方山水的陶冶。 ⑷踏进婺源,我们已感受到了这方山水的雄美、瑰丽,体会到这里的毓秀山川,碧水 蓝天,旖旎风光。但让我震撼并为之沉重思索的却是那号称“天下最美的乡村之一”的古 村落民居和在那里生活着的人们。 ⑸沿着古石板铺就的街巷,我们走进了延村。这里完整地保存着余庆堂、崇木堂等清 代民居 57 幢。 ⑹明清时期,婺源商人的足迹遍及全国。这些商人致富后,不惜重金在家乡修祠堂、 建楼院。延村民居正是婺源村落建筑鼎盛时期的缩影。 ⑺这里的民居造型考究,规模庞大。可以想象,当年致富后的婺源商人相互攀比炫耀, 使这些建筑从形态和规模上都表现出乡土村落少见的富贵之气。 ⑻无论是祠堂还是民居,都是青石基脚、马头山墙、天井厅廊、水磨青砖门面,门楼 砖刻细密精美,这些建筑既渗透着时代的印记,又表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园林化情调。 ⑼在一处民居里,我们遇到了刚从田间劳作归来的主人,一个憨厚木讷的中年男子, 对于我们的到来,他表现出村民特有的淳朴,一边与我们搭话,一边低头侍弄着一筐刚从 地里翻出来的红薯。我妻小吴与同伴小梁看到这么新鲜的红薯忍不住问他可不可以卖,他 腼腆地笑着说:“可以,钱随便给。”当我摸出 10 元钱递给他时,他竟有点不知所措, 随后,主动卷起裤腿扛起一袋红薯,送到我们停在村口的车上。从他身上,我们一点也看 不出他祖上的辉煌,看不出他的先人曾经的荣耀和儒商的气息。 ⑽在另一处叫承德堂的民居里,我们见到了主人一家。女主人躺在一张木椅里,几个 半大的孩子围坐在一张八仙桌前嗑着瓜子。男主人格外热情,炫耀地向我们介绍着他祖先 留下来的“百寿”木雕。我们随着他参观,穿过天井,走进黑黑的里屋。现在这里被用做 厨房,杂乱地堆放着锅碗瓢盆,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男主人表情陶醉,打着
手电筒如数家珍,指指画画向我们介绍“百寿”的精华——里屋门楣上的木雕,一脸的神 圣和满足 ⑩-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觉得格外沉重。是的,延村的古建筑是历史的标记,是艺术的 结晶,也是婺源人的骄傲。但曾经的辉煌无法掩饰岁月的沧桑,那建筑、那雕刻都明显地 刻上了岁月的印记,虽然刻意地修葺,还是显得苍老而又破旧了 2)婺源人的祖辈们走出大山,打拼出了曾经的辉煌,而衣锦还乡的他们留下了这些精 美建筑的同时,物质的富裕和满足又阻碍了婺源后人物质、精神的升华。 3由此,我甚至想起了国人洋洋自得的五干年文明史和“四大发明”。婺源老祖宗留 下来的这些东西与我们多少年曾为之自豪的这些东西又何等相像。躺在前人的功业上吃老 本,那就等于落后,那就会没出息!我的心情郁郁而又矛盾着。 4本来还要去参观另一古村落——埋坑,一来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细细密密的秋雨 本来就窄窄的乡间小道上又挤满了前来参观的车辆,让我的心情如这乡间小道一般泥泞和 拥堵;二来,我们也不忍再重复在思口镇延村的那一幕,于是终于选择了放弃,驱车回婺 源县城 刚上大学的儿子与我有着相同的感受,儿子说,想起延村那两个心安理得沾先贤光 的男人,心情也郁郁地凝重。 6在返苏的途中,儿子喃喃自语:“走出大山,走出婺源,才有可能超越先人,才会 使婺源不至于停留在过去的岁月里。 (选自《散文百家》2006年第2期,有删节 12.第9、10自然段,作者写了两处民居里的居民生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13.第13自然段,作者说“我的心情郁郁而又矛盾着”。联系上下文,解释“矛盾” 的具体含义。(6分) 14.文章既叙述,又抒发感受,请围绕这方面梳理出全文思路,分条陈述。(5分) 15.有人说,可以将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删去。你认为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中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使各种名列“正史”的著作也不能兔俗。以居 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为例,它就广采博纳了许多传说,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作 了增删,叙述上更富于文学气。比如,秦始皇巡幸江东时,项羽夹在人群中观看,傲然评 论道:“彼可取而代也!″英豪之气溢于言表。陈胜贫困时,对同伴说:“苟富贵,毋相 忘。”气概相差一筹,只念念于个人能否翻身转运。而刘邦在咸阳看见秦宫殿的壮丽时竟 失声大叫:“大丈夫生世,当如是也!”一脸的贪婪与鄙俗,气质更低下了。关于项羽 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在失意时各言其志的这些传闻,前人往往视为司马迁个人 第5页共8页
第 5 页 共 8 页 手电筒如数家珍,指指画画向我们介绍“百寿”的精华——里屋门楣上的木雕,一脸的神 圣和满足。 ⑾我的心咯噔了一下,觉得格外沉重。是的,延村的古建筑是历史的标记,是艺术的 结晶,也是婺源人的骄傲。但曾经的辉煌无法掩饰岁月的沧桑,那建筑、那雕刻都明显地 刻上了岁月的印记,虽然刻意地修葺,还是显得苍老而又破旧了。 ⑿婺源人的祖辈们走出大山,打拼出了曾经的辉煌,而衣锦还乡的他们留下了这些精 美建筑的同时,物质的富裕和满足又阻碍了婺源后人物质、精神的升华。 ⒀由此,我甚至想起了国人洋洋自得的五千年文明史和“四大发明”。婺源老祖宗留 下来的这些东西与我们多少年曾为之自豪的这些东西又何等相像。躺在前人的功业上吃老 本,那就等于落后,那就会没出息!我的心情郁郁而又矛盾着。 ⒁本来还要去参观另一古村落——埋坑,一来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细细密密的秋雨, 本来就窄窄的乡间小道上又挤满了前来参观的车辆,让我的心情如这乡间小道一般泥泞和 拥堵;二来,我们也不忍再重复在思口镇延村的那一幕,于是终于选择了放弃,驱车回婺 源县城。 ⒂刚上大学的儿子与我有着相同的感受,儿子说,想起延村那两个心安理得沾先贤光 的男人,心情也郁郁地凝重。 ⒃在返苏的途中,儿子喃喃自语:“走出大山,走出婺源,才有可能超越先人,才会 使婺源不至于停留在过去的岁月里。” (选自《散文百家》2006 年第 2 期,有删节) 12.第 9、10 自然段,作者写了两处民居里的居民生活。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 分) ▲ ▲ 13.第 13 自然段,作者说“我的心情郁郁而又矛盾着”。联系上下文,解释“矛盾” 的具体含义。(6 分) ▲ ▲ 14.文章既叙述,又抒发感受,请围绕这方面梳理出全文思路,分条陈述。(5 分) ▲ ▲ 15.有人说,可以将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删去。你认为如何?请谈谈你的看法。(5 分) ▲ ▲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 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⑴中国历史传统富于传说性质的特点,使各种名列“正史”的著作也不能免俗。以居 于“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为例,它就广采博纳了许多传说,并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作 了增删,叙述上更富于文学气。比如,秦始皇巡幸江东时,项羽夹在人群中观看,傲然评 论道:“彼可取而代也!”英豪之气溢于言表。陈胜贫困时,对同伴说:“苟富贵,毋相 忘。”气概相差一筹,只念念于个人能否翻身转运。而刘邦在咸阳看见秦宫殿的壮丽时竟 失声大叫:“大丈夫生世,当如是也!”一脸的贪婪与鄙俗,气质更低下了。关于项羽、 陈胜、刘邦这三位著名反秦领袖在失意时各言其志的这些传闻,前人往往视为司马迁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