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经济效率 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一)实证经济学 (二)规范经济学 (三)二者的区别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做经济效率。 第三节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可以提高效率直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使自身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人的 境况变坏(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四节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一、假设 (一)两种数量既定的要素投入:劳动和资本 (二)生产两种商品:食物和衣服 二、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 第五节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一、问题和假定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 (一)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 (三)生产不可能性区域和生产无效率区域 (四)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 三、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和交换同时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RS=RT 四、总结 第六节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看不见的手”原理 二、完全竞争商品市场的消费者均衡 第七节社会福利函数 一、效用可能性曲线 二、社会福利函数和最大社会福利 33
33 第二节 经济效率 一、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一)实证经济学 (二)规范经济学 (三)二者的区别 二、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称做经济效率。 第三节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交换可以提高效率直至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使自身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人的 境况变坏(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四节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一、假设 (一)两种数量既定的要素投入:劳动和资本 (二)生产两种商品:食物和衣服 二、生产的埃奇渥斯盒状图 第五节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一、问题和假定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 (一)从生产契约曲线到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特点 (三)生产不可能性区域和生产无效率区域 (四)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变动 三、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生产和交换同时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MRS = MRT 四、总结 第六节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看不见的手”原理 二、完全竞争商品市场的消费者均衡 第七节 社会福利函数 一、效用可能性曲线 二、社会福利函数和最大社会福利
三、不可能性定理 四、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 (一)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 (二)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 (三)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第八节效率与公平 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一)缺乏公平的效率提高 (二)缺乏效率的公平增进 1.平等化的直接效率损尖 2.平等化的间接效率损失 二、“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 (一)效率优先 (二)兼顾公平 1.减少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 2.促进机会均等 3.限制某些行业.某些个人的垄断性收入 4.实现生存权利和消灭贫穷 三、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 (一)税收政策 (二)政府支出 (三)其他措施 思考题 1.假设一个社会共有五种产品、四种生产要素,试列出表达一般均衡的方程组 怎样理解这些方程式中必有一个方程式并非独立,即可以从其余方程中推导出来? 2.整个经济原处于全面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商品X的市场供给增加,试考 察: ()在X商品市场中,其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 (c)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34
34 三、不可能性定理 四、惯性和均衡的多样性 (一)加法型社会福利函数 (二)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 (三)罗尔斯社会福利函数 第八节 效率与公平 一、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一)缺乏公平的效率提高 (二)缺乏效率的公平增进 1.平等化的直接效率损失 2. 平等化的间接效率损失 二、“效率优先”和“兼顾公平” (一)效率优先 (二)兼顾公平 1.减少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 2.促进机会均等 3.限制某些行业.某些个人的垄断性收入 4.实现生存权利和消灭贫穷 三、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 (一)税收政策 (二)政府支出 (三)其他措施 思考题 1.假设一个社会共有五种产品、四种生产要素,试列出表达一般均衡的方程组。 怎样理解这些方程式中必有一个方程式并非独立,即可以从其余方程中推导出来? 2.整个经济原处于全面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商品 X 的市场供给增加,试考 察: (a) 在 X 商品市场中,其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会有什么变化? (b) 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 (c) 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
3.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4.一般均衡论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它很少具有实际意义? 5.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6.你认为应当如何评价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博弈论初步 教学目的 本章分别论述了博弈的两种基本类型-一同时博奔和序贯博奔,在同时博弈中具体 分析了“纯策略”模型和“混合策略”模型,在序贯博弈中论述了纳什均衡和逆向归 纳法。 要求学生掌握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产生学习博弈理论的初步兴趣,同 时要求学生掌握几类经典的博弈类型并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相应案例,并对博弈结 构和分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纳什均衡的含义 2.条件混合策略与条件策略的区别 3.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与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区别 难点: 1.在序贯博弈中,纳什均衡与逆向归纳策略的不同 2.寻找纳什均衡的方法 建议课时 3学时(经济学专业因开设“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此部分可以不讲) 第一节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一、博弈论及其基本要素 (一)博奔论的含义 (二)博奔的三个基本要素 1参与人 2.参与人的策略 3.参与人的支付 35
35 3.为什么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符合帕累托最优状态? 4.一般均衡论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它很少具有实际意义? 5.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6.你认为应当如何评价福利经济学? 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 教学目的 本章分别论述了博弈的两种基本类型--同时博弈和序贯博弈,在同时博弈中具体 分析了“纯策略”模型和“混合策略”模型,在序贯博弈中论述了纳什均衡和逆向归 纳法。 要求学生掌握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内容,产生学习博弈理论的初步兴趣,同 时要求学生掌握几类经典的博弈类型并能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相应案例,并对博弈结 构和分类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纳什均衡的含义 2.条件混合策略与条件策略的区别 3. 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与纯策略纳什均衡的区别 难点: 1.在序贯博弈中,纳什均衡与逆向归纳策略的不同 2.寻找纳什均衡的方法 建议课时 3学时 (经济学专业因开设“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此部分可以不讲) 第一节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一、博弈论及其基本要素 (一)博弈论的含义 (二)博弈的三个基本要素 1.参与人 2.参与人的策略 3.参与人的支付
(三)博弈的类型 第二节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均衡 一、例子:寡头博弈 二、支付矩阵 三、条件策略和条件策略组合 把甲厂商在乙厂商选择合作条件下的最优策略叫做甲厂商的条件优势策略,与甲 厂商的这一条件策略相联系的策略组合叫做条件优势策略组合。 四、纳什均衡 当厂商的条件策略组合恰好相同,从而都不再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倾向时,整个博 弈就达到了均衡,是博弈的解,称为纳什均衡。 五、寻找纳什均衡的方法一条件策略下划线法 六、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和最优性 (一)存在性 (二)稳定性 (三)唯一性 (四)最优性 七、纳什均衡和社会福利 (一)囚徒困境和寡头合作的不稳定性 (二)广告大战 第三节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混合策略均衡 一、不存在纯策略均衡时的混合策略均衡 (一)混合策略 (二)混合策略组合 (三)期望支付 (四)条件混合策略 二、只有一个纯策略均衡时的混合策略均衡 三、具有多个纯策略均衡时的混合策略均衡 四、具有无穷多个混合策略均衡的博弈 36
36 (三)博弈的类型 第二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均衡 一、例子:寡头博弈 二、支付矩阵 三、条件策略和条件策略组合 把甲厂商在乙厂商选择合作条件下的最优策略叫做甲厂商的条件优势策略,与甲 厂商的这一条件策略相联系的策略组合叫做条件优势策略组合。 四、纳什均衡 当厂商的条件策略组合恰好相同,从而都不再有单独改变策略的倾向时,整个博 弈就达到了均衡,是博弈的解,称为纳什均衡。 五、寻找纳什均衡的方法—条件策略下划线法 六、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和最优性 (一)存在性 (二)稳定性 (三)唯一性 (四)最优性 七、纳什均衡和社会福利 (一)囚徒困境和寡头合作的不稳定性 (二)广告大战 第三节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混合策略均衡 一、不存在纯策略均衡时的混合策略均衡 (一) 混合策略 (二)混合策略组合 (三)期望支付 (四)条件混合策略 二、只有一个纯策略均衡时的混合策略均衡 三、具有多个纯策略均衡时的混合策略均衡 四、具有无穷多个混合策略均衡的博弈
第四节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一、例子:竞争者一垄断者博弈 在序贯博弈中,决策有先有后,后行动的参与人观察到先行动的参与人己经采取 的策略。 二、博弈树 博弈树模型又称为扩展型博弈模型,以博弈树来描述的序贯博弈又叫做扩展型博 弈。 三、纳什均衡 四、纳什均衡的精炼:逆向归纳法 在所有的纳什均衡中,找到最有可能实现的策略组合,这就是对纳什均衡的“精 练” 五、精炼的纳什均衡与效率 思考题 1.混合策略博弈与纯策略博弈有什么不同? 2.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与纯策略纳什均衡有什么不同? 3.纳什均衡一定是最优吗?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的 本章将分别论述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即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 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学生在学习后,应理解为什么帕累托最优状态和完全竞 争市场在现实中难以实现,针对市场失灵,政府应该如何采取措施。 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垄断为什么带来低效率,如何实施对垄断的公共管制:掌握外 部影响的种类有哪些,以及如何消除外部影响:了解什么是公共物品,信息的特点及 其对商品市场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垄断的低效率分析 2.寻租的概念 3.外部影响的概念及其分类 4.免费乘车者的含义 31
37 第四节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一、例子:竞争者—垄断者博弈 在序贯博弈中,决策有先有后,后行动的参与人观察到先行动的参与人已经采取 的策略。 二、博弈树 博弈树模型又称为扩展型博弈模型,以博弈树来描述的序贯博弈又叫做扩展型博 弈。 三、纳什均衡 四、纳什均衡的精炼:逆向归纳法 在所有的纳什均衡中,找到最有可能实现的策略组合,这就是对纳什均衡的“精 练”。 五、精炼的纳什均衡与效率 思考题 1.混合策略博弈与纯策略博弈有什么不同? 2.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与纯策略纳什均衡有什么不同? 3.纳什均衡一定是最优吗?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教学目的 本章将分别论述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即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 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学生在学习后,应理解为什么帕累托最优状态和完全竞 争市场在现实中难以实现,针对市场失灵,政府应该如何采取措施。 要求学生能够解释垄断为什么带来低效率,如何实施对垄断的公共管制;掌握外 部影响的种类有哪些,以及如何消除外部影响;了解什么是公共物品,信息的特点及 其对商品市场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垄断的低效率分析 2.寻租的概念 3.外部影响的概念及其分类 4.免费乘车者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