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会成本的概念及其与会计成本的区别 2.经济利润的概念及其与会计利润的区别 3.显成本与隐成本的区别 4.如何根据短期总产量曲线推导出短期总成本曲线 5.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6.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难点: 1.边际报酬递诚规律在长短期成本曲线推导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2.如何从短期成本曲线推导出长期成本曲线 建议课时 6学时 第一节成本的基本概念 一、机会成本 (一)机会成本的概念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 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 实际支出。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 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 得到的收入来支付。 二、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即减去显成本):经济利润是会计利润再减 去隐成本。企业所有者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给予的报酬,以隐成本的形式计入 成本,被称为正常利润。 在经济学中,企业的利润是指经济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也称作超额利润。 三、沉默成本 18
18 1.机会成本的概念及其与会计成本的区别 2.经济利润的概念及其与会计利润的区别 3.显成本与隐成本的区别 4.如何根据短期总产量曲线推导出短期总成本曲线 5.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6.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之间的关系 难点: 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长短期成本曲线推导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2.如何从短期成本曲线推导出长期成本曲线 建议课时 6 学时 第一节 成本的基本概念 一、机会成本 (一)机会成本的概念 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 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 实际支出。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 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成本也必须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按照企业自有生产要素在其他最佳用途中所能 得到的收入来支付。 二、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即减去显成本);经济利润是会计利润再减 去隐成本。企业所有者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给予的报酬,以隐成本的形式计入 成本,被称为正常利润。 在经济学中,企业的利润是指经济利润,即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也称作超额利润。 三、沉默成本
厂商在进行生产决策时需要考虑机会成本,但是,却不需要考虑沉默成本。沉默 成本是己经支付而且无法回收的成本。 第二节成本最小化 一、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isocost line)表示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 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二、成本最小化 (一)成本最小化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 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从而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 本。或者说,为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 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 等。 (二)成本最小化:进一步的思考 1.关于技术进步与最小的总成本 2.关于要素价格变化与最小的总成本 三、对偶问题:产量最大化 只要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之比相等时,生产者才能实现生产 的均衡。 厂商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 购买那一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 量。 四、扩展线和生产总成本 (一)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 等成本曲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二)扩展线与长期总成本 扩展线是长期生产的最优路径,利用扩展线从成本最小化角度出发,便可以得到 长期生产的总成本。 (三)扩展线与短期总成本 19
19 厂商在进行生产决策时需要考虑机会成本,但是,却不需要考虑沉默成本。沉默 成本是已经支付而且无法回收的成本。 第二节 成本最小化 一、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isocost line)表示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 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二、成本最小化 (一)成本最小化 为了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 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从而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 本。或者说,为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 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 等。 (二)成本最小化:进一步的思考 1.关于技术进步与最小的总成本 2.关于要素价格变化与最小的总成本 三、对偶问题:产量最大化 只要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和两要素的价格之比相等时,生产者才能实现生产 的均衡。 厂商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 购买那一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 量。 四、扩展线和生产总成本 (一)扩展线 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 等成本曲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 (二)扩展线与长期总成本 扩展线是长期生产的最优路径,利用扩展线从成本最小化角度出发,便可以得到 长期生产的总成本。 (三)扩展线与短期总成本
对扩展线图形稍加处理,仍然可以从成本最小化角度分析得到短期生产的总成 本。 第三节短期成本曲线 一、由短期生产函数到短期总成本函数 (一)由短期生产函数到短期总成本函数 (二)由短期总产量曲线到短期总成本曲线 二、短期成本的分类 (一)总不变成本 (二)总可变成本 (三)总成本 (四)平均不变成本 (五)平均可变成本 (六)平均总成本 (七)边际成本 三、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四、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五、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六、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长期成本曲线 一、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二、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 (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一)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 (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 四、干中学:降低长期成本 思考题 1.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2.如何从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 20
20 对扩展线图形稍加处理,仍然可以从成本最小化角度分析得到短期生产的总成 本。 第三节 短期成本曲线 一、由短期生产函数到短期总成本函数 (一)由短期生产函数到短期总成本函数 (二)由短期总产量曲线到短期总成本曲线 二、短期成本的分类 (一)总不变成本 (二)总可变成本 (三)总成本 (四)平均不变成本 (五)平均可变成本 (六)平均总成本 (七)边际成本 三、短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图 四、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五、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六、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长期成本曲线 一、长期总成本函数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二、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一)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推导 (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 三、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一)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 (二)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形状 四、干中学:降低长期成本 思考题 1.短期成本曲线相互之间的关系。 2.如何从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曲线?
3.如何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4.如何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5.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综合关系。 6.为什么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降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与所有相应的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上升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 线相切与所有相应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边? 7.谈谈你对成本论的评价。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目的 本章与下章的内容构成市场论。本章主要考察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和行业 均衡的形成,学生通过学习应当熟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 完全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理解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的意义,掌握如何从需求曲 线推导出收益曲线,最终与成本曲线结合起来找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要求学生能够分析由单个厂商到整个行业、由短期到长期的均衡过渡,熟悉单个 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四种市场类型的比较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各种状态和短期供给曲线的本质 4.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 1.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形成的分析 2.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的数学推导 3.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形成的分析 4.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推导 建议课时 5学时 21
21 3.如何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推导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4.如何从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推导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5.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之间的综合关系。 6.为什么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下降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与所有相应的 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上升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 线相切与所有相应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右边? 7.谈谈你对成本论的评价。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教学目的 本章与下章的内容构成市场论。本章主要考察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和行业 均衡的形成,学生通过学习应当熟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 完全垄断市场的基本特征,理解单个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的意义,掌握如何从需求曲 线推导出收益曲线,最终与成本曲线结合起来找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要求学生能够分析由单个厂商到整个行业、由短期到长期的均衡过渡,熟悉单个 厂商的短期和长期均衡的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四种市场类型的比较 2.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的各种状态和短期供给曲线的本质 4.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 1.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形成的分析 2.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的数学推导 3.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形成的分析 4.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推导 建议课时 5 学时
第一节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一、市场和行业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 式或制度安排。 行业指为同一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和。 二、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一)完全竞争厂商 (二)不完全竞争厂商 1.垄断竞争厂商 2.寡头垄断厂商 3.完全垄断厂商 第二节利润最大化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四)信息是完全的。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一)厂商的收益的概念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四、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当MC=MR时,厂商利润最大。 2.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的证明 第三节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MR=SMC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停止营业点)的部 22
22 第一节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一、市场和行业 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 式或制度安排。 行业指为同一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和。 二、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一)完全竞争厂商 (二)不完全竞争厂商 1.垄断竞争厂商 2.寡头垄断厂商 3.完全垄断厂商 第二节 利润最大化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一)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 (二)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三)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四)信息是完全的。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一)厂商的收益的概念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四、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1.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当 MC= MR 时,厂商利润最大。 2.利润最大化均衡条件的证明 第三节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 MR=SMC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停止营业点)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