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庸俗经济学 (四)庸俗经济学后 二、20世纪30年代的三次重大修改和补充 (一)第一次修改和补充。1933年,张伯伦和琼·罗宾逊企图填补传统的垄断 例外论的漏洞。 (二)第二次修改和补充。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他在这本书里宣称,资本主义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以便解决失业问题。 (三)第三次修改和补充。1939年,希克斯出版了《价值与资本》,主要阐述了 两论,一是价值论,二是一般均衡论。 三、二次大战以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西方经济学的体系出现了明显的漏 洞。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一次和第三次修改和补充的经济学理论称 为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第二次修改和补充的经济学理论称为研究总量问题 的宏观经济学。 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的滞胀现象给新古典综合派以沉重的打 击。 第三节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一、对西方经济学学科性的质疑 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完全符合科学的要求:西 方经济学还缺乏科学应当有的内部的一致性:西方经济学中有许多苛刻的甚至是不合 实际的假设条件。 二、教学工具的使用 经济学研究无疑需要运用数学工具,因为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不但要做定性分析, 还要做定量分析:经济规律也需要统计数字来揭示和证明。但学习和研究中要注意, 数学仅仅是一种科学方法,与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无关。数学可以对正确的内容进行论 证,也可以给错误的东西披上一层科学的外衣。一门学科是否为科学取决于其内容, 而不是它是否使用数学方法。经济学需要数学作为研究工具,但决定经济学是否科学 的是它的思想内容,而不是其数学工具
3 (三)庸俗经济学 (四)庸俗经济学后 二、20世纪30年代的三次重大修改和补充 (一)第一次修改和补充。1933 年,张伯伦和琼·罗宾逊企图填补传统的垄断 例外论的漏洞。 (二)第二次修改和补充。1936 年,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他在这本书里宣称,资本主义的自发作用不能保证资源的使用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因此,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以便解决失业问题。 (三)第三次修改和补充。l939 年,希克斯出版了《价值与资本》,主要阐述了 两论,一是价值论,二是一般均衡论。 三、二次大战以后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西方经济学的体系出现了明显的漏 洞。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一次和第三次修改和补充的经济学理论称 为研究个量问题的微观经济学,把第二次修改和补充的经济学理论称为研究总量问题 的宏观经济学。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的滞胀现象给新古典综合派以沉重的打 击。 第三节 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 一、对西方经济学学科性的质疑 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不完全符合科学的要求;西 方经济学还缺乏科学应当有的内部的一致性;西方经济学中有许多苛刻的甚至是不合 实际的假设条件。 二、教学工具的使用 经济学研究无疑需要运用数学工具,因为对经济问题的研究不但要做定性分析, 还要做定量分析;经济规律也需要统计数字来揭示和证明。但学习和研究中要注意, 数学仅仅是一种科学方法,与西方经济学的内容无关。数学可以对正确的内容进行论 证,也可以给错误的东西披上一层科学的外衣。一门学科是否为科学取决于其内容, 而不是它是否使用数学方法。经济学需要数学作为研究工具,但决定经济学是否科学 的是它的思想内容,而不是其数学工具
三、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问题 西方经济学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 信念;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 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因此,如果全盘接受了西方主流经济学这个“共同认可的理 论结构”,那么,其思想必然被限制在资本主义永恒的范围以内,在研究和学习过程 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四、现行西方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理性投资者构成“有效”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通常是正 确的,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 有的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也形成了挑战。包括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原有的一些 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对一些经济现象失去了解释力。 五、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 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总体倾向性上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我国实行的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营管理方 法和经验应加以吸收和借鉴。 第四节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一、把握基本理论主线。西方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学中,资源 配置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在市场经济中资源利用 表现为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把握基本分析方法。如实证、规范方法,总量、个量分析方法。静态、动态 方法,均衡、非均衡方法,等等。 三、学会使用配套书籍。配套书籍中的理论产生背景介绍、案例分析以及练习题 等帮助我们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 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西方经济理论,要联系思考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 发展中诸多现实问题。 思考题 1为什么我国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 2在你学过的或目前学习的课程中,有哪几门与西方经济学有关? 3.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 中的哪一种? 4
4 三、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问题 西方经济学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从而加强对该制度永恒存在的 信念;总结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运行的经验,以便为改善其运行,甚至在必要时为拯 救其存在提供政策建议。因此,如果全盘接受了西方主流经济学这个“共同认可的理 论结构”,那么,其思想必然被限制在资本主义永恒的范围以内,在研究和学习过程 中必须注意到这一点。 四、现行西方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的理性投资者构成“有效”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通常是正 确的,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告诉我们,事实并不是这样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现 有的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也形成了挑战。包括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原有的一些 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对一些经济现象失去了解释力。 五、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 在整个理论体系上或总体倾向性上对西方经济学持否定态度;我国实行的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对西方经济学中反映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经营管理方 法和经验应加以吸收和借鉴。 第四节 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一、把握基本理论主线。西方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学中,资源 配置是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资源利用。在市场经济中资源利用 表现为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把握基本分析方法。如实证、规范方法,总量、个量分析方法。静态、动态 方法,均衡、非均衡方法,等等。 三、学会使用配套书籍。配套书籍中的理论产生背景介绍、案例分析以及练习题 等帮助我们理解和消化理论知识。 四、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西方经济理论,要联系思考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 发展中诸多现实问题。 思考题 1.为什么我国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于西方? 2.在你学过的或目前学习的课程中,有哪几门与西方经济学有关? 3.回想你看到过或接触过的西方经济学著作。它们各自属于本章所说的三种类别 中的哪一种?
4.为什么入门教科书的内容可以对初学者产生较大的影响? 5.你能举出一些争取借鉴西方经济学取得成果的例子和误解或误用它所造成的 损害的例子吗? 6英国的著名西方经济学家罗宾逊说:“宜传成分是这一学科(指西方经济学 引者)所固有的,因为它们是关于政策的,假使不是这样,就会无人过问。假如你需 要一门值得为其内在吸引力而探索的学科,但对其结果并无任何目的,那你就不会来 参加经济学讲座,你就会去,譬如说,研究纯粹数学或鸟类的活动。”你同意罗宾逊 的说话吗?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条件和理论体系的 框架,理解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价格制度运行的核心是市场机制,掌 握需求与供给这一对基本概念和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及其弹性度量,熟练运用供求曲 线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并从中了解经济学中常用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如静 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供求基本原理对现实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做出尝试性的解释,简 单了解蛛网模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需求与供给的概念 2.需求(供给)量变动和需求(供给)变动的区别 3.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4.弹性的概念 5.供求基本原理的应用 难点: 1.弹性的计算与分类 2.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 3.弹性的本质是对各种因素影响需求(或供给)变动程度的一种度量 建议课时
5 4.为什么入门教科书的内容可以对初学者产生较大的影响? 5.你能举出一些争取借鉴西方经济学取得成果的例子和误解或误用它所造成的 损害的例子吗? 6.英国的著名西方经济学家罗宾逊说:“宣传成分是这一学科(指西方经济学—— 引者)所固有的,因为它们是关于政策的,假使不是这样,就会无人过问。假如你需 要一门值得为其内在吸引力而探索的学科,但对其结果并无任何目的,那你就不会来 参加经济学讲座,你就会去,譬如说,研究纯粹数学或鸟类的活动。”你同意罗宾逊 的说话吗?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基本假设条件和理论体系的 框架,理解价格分析是微观经济学分析的核心、价格制度运行的核心是市场机制,掌 握需求与供给这一对基本概念和影响它们的主要因素及其弹性度量,熟练运用供求曲 线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并从中了解经济学中常用的一些基本分析方法,如静 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供求基本原理对现实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做出尝试性的解释,简 单了解蛛网模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需求与供给的概念 2.需求(供给)量变动和需求(供给)变动的区别 3.均衡价格的形成与变动 4.弹性的概念 5.供求基本原理的应用 难点: 1.弹性的计算与分类 2.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 3.弹性的本质是对各种因素影响需求(或供给)变动程度的一种度量 建议课时
6学时 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即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 等。 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合乎理性的人”(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条件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第二节需求 一、价格与需求数量: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Q,=f(P)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 的关系。 (二)需求曲线 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 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一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 制的一条曲线。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 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二、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和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一)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 所导致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沿着需求曲 线移动。 (二)需求的变动:除了商品自身价格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因素会影响该商品 的需求数量,被称为需求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第三节供给 一、价格与供给数量: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用 公式表示:Q=(P). 6
6 6 学时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即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 等。 二、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合乎理性的人”(简称为“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条件 三、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 第二节 需求 一、价格与需求数量: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 Q f (P) d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 的关系。 (二)需求曲线 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 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中商品不同的价格—需求量的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 制的一条曲线。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 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二、沿着需求曲线的移动和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一)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仅由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 所导致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沿着需求曲 线移动。 (二)需求的变动:除了商品自身价格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因素会影响该商品 的需求数量,被称为需求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第三节 供给 一、价格与供给数量:供给曲线 (一)供给函数 假定其他因素均不发生变化,仅考虑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供给量的影响。用 公式表示: Q (P) s
(二)供给曲线 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 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价格一一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 一条曲线。供给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二、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和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一)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仅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化所 导致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化,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 移动。 (二)供给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商品市场的供给 数量,被称为供给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移动 第四节均衡价格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 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均衡可分为据不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 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一)需求曲线的移动 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二)供给曲线的移动 区分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三)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四、均衡价格决定的数学模型 关于均衡价格决定模型,除了可以用文字语言的形式来陈述,也可以用几个 图形来表示。此外,还可以用数学方程组的形式表示均衡价格决定。 五、价格与资源配置 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对 7
7 (二)供给曲线 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给数 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供给曲线是根据供给表中商品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在平面坐标图上所绘制的 一条曲线。供给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的规律。 二、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和供给曲线位置的移动 (一)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仅由商品自身价格变化所 导致的商品供给量的变化,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沿着供给曲线 移动。 (二)供给的变动: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商品市场的供给 数量,被称为供给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表现为供给曲线位置移动。 第四节 均衡价格 一、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 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市场均衡可分为据不均衡和一般均衡。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在 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一)需求曲线的移动 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二)供给曲线的移动 区分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三)需求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四、均衡价格决定的数学模型 关于均衡价格决定模型,除了可以用文字语言的形式来陈述,也可以用几个 图形来表示。此外,还可以用数学方程组的形式表示均衡价格决定。 五、价格与资源配置 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