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空间效力 4.时间效力 (六)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民事诉讼法学 民事诉讼法学概说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和体系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 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二)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方法 (三)程序法与实体法相联系的方法 (四)比较分析的方法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起步和探索阶段 (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和学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三)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学科体系构建日趋完善和成熟阶段 五、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方向和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向 )当前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说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点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以法院为主导
3.空间效力 4.时间效力 (六)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体系结构 第三节 民事诉讼法学 一、民事诉讼法学概说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法学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 (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和体系 (一)民事诉讼法学的内容 (二)民事诉讼法学的体系 三、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二)个性与共性相结合的方法 (三)程序法与实体法相联系的方法 (四)比较分析的方法 四、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起步和探索阶段 (二)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得到较快发展和学科体系初步形成阶段 (三)民事诉讼法学研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学科体系构建日趋完善和成熟阶段 五、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方向和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向 (二)当前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概说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点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以法院为主导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既分离,又统一。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基于多种原因发生,以同一原因而消灭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诉讼法律关系说 2.诉讼法律状态说 3.新诉讼法律关系说 (三)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不同流派 1.一面关系说 2.二面关系说 3.三面关系说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1.人民法院 2.人民检察院 3.当事人 4.诉讼代理人 5.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一)诉讼事件 (二)诉讼行为 四、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民事诉讼中的诉权、诉和反诉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诉权的含义、诉讼权学说的历史发展和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了解取得诉权的条件 丧失诉权的原因及行使诉权的要求:掌握诉的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既分离,又统一。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基于多种原因发生,以同一原因而消灭。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1.诉讼法律关系说 2.诉讼法律状态说 3.新诉讼法律关系说 (三)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不同流派 1.一面关系说 2.二面关系说 3.三面关系说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要素 (一)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1.人民法院 2.人民检察院 3.当事人 4.诉讼代理人 5.其他诉讼参与人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内容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 (一)诉讼事件 (二)诉讼行为 四、研究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诉和反诉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诉权的含义、诉讼权学说的历史发展和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区别;了解取得诉权的条件、 丧失诉权的原因及行使诉权的要求;掌握诉的
种类和构成要素:掌握反诉的特征和要件 本章计划讲授3学时,讨论2学时 第一节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诉权概说 (一)诉权的定义和实质 (二)诉权的基本特征 1.它的行使须以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为依据。 2.它为纠纷当事人平等享有 3.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 4.它的内容包括进行诉讼的权利和满足诉讼请求的权利。 (三)诉权的双重含义 关于诉权学说的历史发展 (一)传统的诉权理论 (二)诉权学说发展的新趋势 1.诉权的宪法化 2.诉权规定和保障的国际化 3.诉权否定说 (三)我国诉权理论研究的现状 1.二元诉权说与一元诉权说 2.新诉权理论 三、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关系 四、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1.诉权与审判权的属性、目的和表现形式不同 2.诉权与审判权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3.审判权的行使以诉权的行使为中心,为诉权的行使服务 五、诉权的取得和丧失 (一)诉权的取得
种类和构成要素;掌握反诉的特征和要件。 本章计划讲授 3 学时,讨论 2 学时。 第一节 民事诉讼中的诉权 一、诉权概说 (一)诉权的定义和实质 (二)诉权的基本特征 1.它的行使须以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为依据。 2.它为纠纷当事人平等享有。 3.它的行使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 4.它的内容包括进行诉讼的权利和满足诉讼请求的权利。 (三)诉权的双重含义 二、关于诉权学说的历史发展 (一)传统的诉权理论 (二)诉权学说发展的新趋势 1.诉权的宪法化。 2.诉权规定和保障的国际化。 3.诉权否定说。 (三)我国诉权理论研究的现状 1.二元诉权说与一元诉权说 2.新诉权理论 三、诉权与诉讼权利的关系 四、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 1.诉权与审判权的属性、目的和表现形式不同。 2.诉权与审判权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 3.审判权的行使以诉权的行使为中心,为诉权的行使服务。 五、诉权的取得和丧失 (一)诉权的取得
(二)诉权的丧失 六、诉权的行使、限制和保护 (一)诉权的行使 (二)对当事人行使诉权的限制 (三)对诉权的保护 七、诉权理论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民事诉讼中的诉 的概说 (一)诉的定义和特征 (二)诉的双重含义 三)诉与起诉、诉讼、诉讼请求的界限 1.诉与起诉。 2.诉与诉讼 3.诉与诉讼请求。 (四)诉与诉权的关系 (五)确立诉的法律制度的意义 1.它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了司法保护的手段。 2.它为法院行使审判杈,处理民事案件提供了根据 二、诉的要素 (一)诉的要素之构成 1.二要素说 2.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 二)研究诉的要素的意义 、诉讼标的 (一)诉讼标的之基本含义及其研究的意义 1.关于旧实体法说(即传统的诉讼标的理论) 2.关于诉讼法说(即新的诉讼标的理论) 3.关于新实体法说
(二)诉权的丧失 六、诉权的行使、限制和保护 (一)诉权的行使 (二)对当事人行使诉权的限制 (三)对诉权的保护 七、诉权理论中需要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第二节 民事诉讼中的诉 一、诉的概说 (一)诉的定义和特征 (二)诉的双重含义 (三)诉与起诉、诉讼、诉讼请求的界限 1.诉与起诉。 2.诉与诉讼。 3.诉与诉讼请求。 (四)诉与诉权的关系 (五)确立诉的法律制度的意义 1.它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了司法保护的手段。 2.它为法院行使审判权,处理民事案件提供了根据。 二、诉的要素 (一)诉的要素之构成 1.二要素说 2.三要素说和四要素说 (二)研究诉的要素的意义 三、诉讼标的 (一)诉讼标的之基本含义及其研究的意义 1.关于旧实体法说(即传统的诉讼标的理论) 2.关于诉讼法说(即新的诉讼标的理论) 3.关于新实体法说
(三)我国诉讼标的理论研究之现状 四、诉的种类 认之诉 (二)给付之诉 (三)变更之诉 五、诉的合并与分离 (一)诉的合并 (二)诉的分离 六、诉讼请求的放弃、变更和增加 (一)诉讼请求的放弃 (二)诉讼请求的变更 三)诉讼请求的增加 第三节民事诉讼中的反诉 反诉制度概说 (一)反诉制度的历史沿革和我国的立法现状 (二)反诉的概念 1.关于反诉概念的界定 2.关于反诉的特征 第一,当事人的特定性 第二,诉讼请求的独立性和关联性。 第三,诉讼目的的对抗性。 第四,诉讼时间的限制性 3.关于反诉与反驳的区别 (三)反诉的性质 (四)反诉制度的意义 反诉的分类 (一)联系密切的反诉与联系疏松的反诉 (二)中间反诉与预备反诉
(三)我国诉讼标的理论研究之现状 四、诉的种类 (一)确认之诉 (二)给付之诉 (三)变更之诉 五、诉的合并与分离 (一)诉的合并 (二)诉的分离 六、诉讼请求的放弃、变更和增加 (一)诉讼请求的放弃 (二)诉讼请求的变更 (三)诉讼请求的增加 第三节 民事诉讼中的反诉 一、反诉制度概说 (一)反诉制度的历史沿革和我国的立法现状 (二)反诉的概念 1.关于反诉概念的界定 2.关于反诉的特征 第一,当事人的特定性。 第二,诉讼请求的独立性和关联性。 第三,诉讼目的的对抗性。 第四,诉讼时间的限制性。 3.关于反诉与反驳的区别 (三)反诉的性质 (四)反诉制度的意义 二、反诉的分类 (一)联系密切的反诉与联系疏松的反诉 (二)中间反诉与预备反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