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电磁波类比为机械波,Maxwelli方程 似乎只对绝对静止的“以太”参照系成立,并 且依照“GT”,在不同的参照系中应测出不同 的光速。这意味着宇宙间存在一特殊的参照系 以太参照系,在这个参照系中光速是C,其它 惯性系中将测出不同的光速 但是仅仅这样认为还是不行的,因为物理学是 一门实验的科学。只有用实验证明了这一观点, 才能算真正找到了这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 而且如果真正找到了这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 那么物质世界的图象更清楚了-所有的物质都 是在这绝对静止的参照系中作绝对运动。整个 宇宙是一个充满“以太”的绝对空间
如果把电磁波类比为机械波,Maxwell方程 似乎只对绝对静止的“以太”参照系成立,并 且依照“GT” ,在不同的参照系中应测出不同 的光速。这意味着宇宙间存在一特殊的参照系-- -以太参照系,在这个参照系中光速是C,其它 惯性系中将测出不同的光速。 但是仅仅这样认为还是不行的,因为物理学是 一门实验的科学。只有用实验证明了这一观点, 才能算真正找到了这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 而且如果真正找到了这个绝对静止的参照系, 那么物质世界的图象更清楚了---所有的物质都 是在这绝对静止的参照系中作绝对运动。整个 宇宙是一个充满“以太”的绝对空间
●爱因斯坦速度相加定理 u -V u' 1-vu/c2 ●斐索实验 (1859):以太是否被水拖曳? C U+= 士 n ●1912一1922塞曼用流动水 和运动的石英棒等做过类似 实验,结果与狭义相对论的 流动水 语言相符 干涉条纹
2 1 / u v u vu c ● 爱因斯坦速度相加定理 ● 斐索实验(1859):以太是否被水拖曳? 流动水 干涉条纹 fv n c u ●1912—1922 塞曼 用流动水 和运动的石英棒等做过类似 实验,结果与狭义相对论的 语言相符
◆ 观察河外星系与恒星的较差光行差周年变化与 光源的退行速度是否有关 (河外星系一一高速退行 恒星一一不动) tan≈ 。 B 0 观察者B 观察者O 18
18 ◆ 观察河外星系与恒星的较差光行差周年变化与 光源的退行速度是否有关 (河外星系--高速退行 恒星--不动) 观察者B 观察者O tan v c
·真空光速 不满足 牛顿速度相加定律: 例如 迈克尔逊一莫雷实验 (1881-1887) 表明:没有“以太”效应
● 真空光速 不满足 牛顿速度相加定律: 例如: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1881-1887) 表明: 没有“以太”效应 ● → v u →
对这个实验结果只有两种可能的解释:要么以太随 着地球一起运动(斯托克斯的以太拖曳),而这就 无法解释菲涅尔发现的光行差现象(利用以太风理 解光的偏移);要么根本没有以太这种东西。 迈克耳逊他们如实地报道了实验结果,但迈克耳逊 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做的实验给出的结果具有的重大 意义,他称他的实验是一次没有给出预期结果的大 失败。但是正是这个实验提醒人们必须重新审查被 视为“神圣”的经典物理学的根基。迈克耳逊为此 而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获得此奖 的第一位美国人
n 对这个实验结果只有两种可能的解释:要么以太随 着地球一起运动(斯托克斯的以太拖曳),而这就 无法解释菲涅尔发现的光行差现象(利用以太风理 解光的偏移);要么根本没有以太这种东西。 n 迈克耳逊他们如实地报道了实验结果,但迈克耳逊 没有意识到他们所做的实验给出的结果具有的重大 意义,他称他的实验是一次没有给出预期结果的大 失败。但是正是这个实验提醒人们必须重新审查被 视为“神圣”的经典物理学的根基。迈克耳逊为此 而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获得此奖 的第一位美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