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的地点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这里油绳好卖,这里有 茶水,有长椅,与吴书记巧遇也非此地莫属。 书记巧遇陈奂生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既反映当时干群的 亲密关系,又使陈奂生住进高级房间成为可能。 感冒最是一个巧妙的设计:髙烧时神志不清,睡一夜就好, 用第二天回忆的方法补叙深夜发生的事情就毫无破绽。 三出色的心理描写 这篇小说以出色的心理描写见长。作品随着情节的发展 结合人物的行为描写心理,心理描写又推动情节发展,人物的 行为变化又在心理描写的观照下得到解释 例如,陈奂生付过房钱再进房间,有一系列动作:不再脱 鞋,大摇大摆进去,往太师椅一坐,倒开水吃饼,使劲坐了皮 凳三次,热度退尽了,用枕巾擦嘴,和衣睡觉,过后又起身出 勹]。每个行为为什么这样做,都有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展 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解剖了人物的灵魂。这跟《项链》 中的心理描写有所区别。《项链》的心理描写,运用了西方小 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法。《陈奂生上城》也注重心理描写,然 而运用了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是结合人物的行动、肖像描写, 结合景物、天气的描写展开的,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 解题指导 根据作家透露的对人物的感情倾向,对人物形象做理 性分析。理解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为了降低难度,训练方 式将它倒了过来,提供了理性的结论,要求找出具体的表现, 而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怎样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人物。 1.陈奂生追求的精神生活,不外乎是说东道西、妙语惊人 之类,是要“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听就好了,就神气了”,就能提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这 显然带有浓厚的小农色彩
g4 车站的地点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这里油绳好卖,这里有 茶水,有长椅,与吴书记巧遇也非此地莫属。 书记巧遇陈奂生也是一个巧妙的设计:既反映当时干群的 亲密关系,又使陈奂生住进高级房间成为可能。 感冒最是一个巧妙的设计:高烧时神志不清,睡一夜就好, 用第二天回忆的方法补叙深夜发生的事情就毫无破绽。 三 出色的心理描写 这篇小说以出色的心理描写见长。作品随着情节的发展, 结合人物的行为描写心理,心理描写又推动情节发展,人物的 行为变化又在心理描写的观照下得到解释。 例如,陈奂生付过房钱再进房间,有一系列动作:不再脱 鞋,大摇大摆进去,往太师椅一坐,倒开水吃饼,使劲坐了皮 凳三次,热度退尽了,用枕巾擦嘴,和衣睡觉,过后又起身出 门。每个行为为什么这样做,都有心理描写,这些心理描写展 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就是解剖了人物的灵魂。这跟《项链》 中的心理描写有所区别。《项链》的心理描写,运用了西方小 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法。《陈奂生上城》也注重心理描写,然 而运用了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是结合人物的行动、肖像描写, 结合景物、天气的描写展开的,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 解题指导 一 根据作家透露的对人物的感情倾向,对人物形象做理 性分析。理解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为了降低难度,训练方 式将它倒了过来,提供了理性的结论,要求找出具体的表现, 而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怎样从感性到理性地认识人物。 1.陈奂生追求的精神生活,不外乎是说东道西、妙语惊人 之类,是要“能碰到一件大家都不曾经过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听就好了,就神气了”,就能提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这 显然带有浓厚的小农色彩
2.花了五元高价,等于“做七天还要倒贴一角”,“睡一 夜要出两顶帽钱”,陈奂生“想想又肉痛起来”,说明他勤俭 的农民本质。 由于出了五元高价,对招待所的物品从十分爱惜变为任意 作践,用提花枕巾擦脸,不脱衣钻进被窝,表现出农民的自私 狭隘。由于坐了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县委书记介绍的五元 夜的高级招待所,就感到“精神的满足”,得意非凡。这表现 了农民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 3.陈奂生的进取心是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崭新的社 会环境分不开的。农村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陈奂生这个昔日的 “漏斗户主”翻身了,他充满喜悦心情,也萌发了进取心,对 精神生活也开始有了追求。另一方面,陈奂生身上的封建等级 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在他周围的农村干部和农民身上同样存 在。因为陈奂生坐过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一夜的房间 人们马上对他友好、羡慕、尊重。可见这样的社会环境是陈奂 生的落后面的生存土壤 二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 《陈奂生上城》的主题说法多样,有说反官僚主义的,有 说批判阿Q精神的。这些说法都有失偏颇。从整体着眼,似乎 应该这么说:这篇小说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 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 尴尬,表现了作者对新时期的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兴,还没有从 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慨叹。 三通过比较阅读,了解中西文学作品心理描写的区别, 了解高晓声在心理描写上的借鉴与创新 《项链》的心理描写,运用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 法,写得细腻、深刻。《陈奂生上城》的心理描写,用了“土 洋结合”的办法。像西方小说一样,注重心理描写,但这种心 理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 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
g4 2.花了五元高价,等于“做七天还要倒贴一角”,“睡一 夜要出两顶帽钱”,陈奂生“想想又肉痛起来”,说明他勤俭 的农民本质。 由于出了五元高价,对招待所的物品从十分爱惜变为任意 作践,用提花枕巾擦脸,不脱衣钻进被窝,表现出农民的自私 狭隘。由于坐了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县委书记介绍的五元一 夜的高级招待所,就感到“精神的满足”,得意非凡。这表现 了农民的封建等级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 3.陈奂生的进取心是跟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崭新的社 会环境分不开的。农村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陈奂生这个昔日的 “漏斗户主”翻身了,他充满喜悦心情,也萌发了进取心,对 精神生活也开始有了追求。另一方面,陈奂生身上的封建等级 观念和落后愚昧心理,在他周围的农村干部和农民身上同样存 在。因为陈奂生坐过县委书记的汽车,住过五元一夜的房间, 人们马上对他友好、羡慕、尊重。可见这样的社会环境是陈奂 生的落后面的生存土壤。 二 引导学生比较准确地理解作品主题。 《陈奂生上城》的主题说法多样,有说反官僚主义的,有 说批判阿 Q 精神的。这些说法都有失偏颇。从整体着眼,似乎 应该这么说:这篇小说描写了新时期的农民在物质生活得到改 善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以及追求过程中的喜悦、苦恼和 尴尬,表现了作者对新时期的农民终于前进的高兴,还没有从 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的慨叹。 三 通过比较阅读,了解中西文学作品心理描写的区别, 了解高晓声在心理描写上的借鉴与创新。 《项链》的心理描写,运用了西方小说惯用的心理分析方 法,写得细腻、深刻。《陈奂生上城》的心理描写,用了“土 洋结合”的办法。像西方小说一样,注重心理描写,但这种心 理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行动、肖像的描写,对景物、天气的 描写,来揭示人物心理的。这是我国传统小说的写法
四△(略) 教学建议 陈奂生这个典型形象有助于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 史意义,有助于认识20世纪80年代初的农民群众。指导学生 从这个高度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就能认识作品的价值。 二抓住“感冒”这个细节深入领略作品趣味。看陈奂生 怎么会得感冒,哪些是潜伏的因素,会发现处处都有伏笔。这 篇小说乃是精心构建的一件艺术品,由此也可以得到审美的享 三以心理描写为欣赏重点。挑几段文字,把心理描写的 语句画出来,就可以看出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了。再比较 《项链》中的心理描写,体会两者的差异,从而把握陈奂生这 类农民的思想感情。 四找几个学生谈谈,了解他们自读欣赏能达到什么程度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指导。 有关资料 一作者谈陈奂生(高晓声) 像陈奂生这样的人,是我多年在农村中见到的一种农民类 型,可以从很多农民身上看到他的某些影子,也甚至在个别农 民身上完整地体现出来。他们善良而正直,无锋无芒,无所专 长,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似乎无有足以称道者。他们是一些 善于动手不善动口的人,勇于劳动不善思索的人;他们老实得 受了损失不知道査究,单纯得受到欺骗会无所觉察;他们甘于 付出高额的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能够忍受超人的苦难去 争得少有的欢乐;他们很少幻想,他们最善务实。他们活着 始终抱定两个信念,一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相信能依 靠自己的劳动活下去,二是坚信共产党能够使他们的生活逐渐 好起来。他们把根子深埋在现实之中,始终对现实抱着无限的 希望,并且总是尽一切努力去实现那种希望。林彪、“四人帮
g4 四 △(略) 教学建议 一 陈奂生这个典型形象有助于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 史意义,有助于认识 20 世纪 80 年代初的农民群众。指导学生 从这个高度认识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就能认识作品的价值。 二 抓住“感冒”这个细节深入领略作品趣味。看陈奂生 怎么会得感冒,哪些是潜伏的因素,会发现处处都有伏笔。这 篇小说乃是精心构建的一件艺术品,由此也可以得到审美的享 受。 三 以心理描写为欣赏重点。挑几段文字,把心理描写的 语句画出来,就可以看出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了。再比较 《项链》中的心理描写,体会两者的差异,从而把握陈奂生这 类农民的思想感情。 四 找几个学生谈谈,了解他们自读欣赏能达到什么程度。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指导。 有关资料 一 作者谈陈奂生(高晓声) 像陈奂生这样的人,是我多年在农村中见到的一种农民类 型,可以从很多农民身上看到他的某些影子,也甚至在个别农 民身上完整地体现出来。他们善良而正直,无锋无芒,无所专 长,平平淡淡,默默无闻,似乎无有足以称道者。他们是一些 善于动手不善动口的人,勇于劳动不善思索的人;他们老实得 受了损失不知道查究,单纯得受到欺骗会无所觉察;他们甘于 付出高额的代价换取极低的生活条件,能够忍受超人的苦难去 争得少有的欢乐;他们很少幻想,他们最善务实。他们活着, 始终抱定两个信念,一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相信能依 靠自己的劳动活下去,二是坚信共产党能够使他们的生活逐渐 好起来。他们把根子深埋在现实之中,始终对现实抱着无限的 希望,并且总是尽一切努力去实现那种希望。林彪、“四人帮
打着党的旗号欺侮了他们十年,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他们对党 的信念。一旦“四人帮”被粉碎,党制订了正确的路线,逐步 恢复优良的传统作风,他们的脚步就一天也没有停顿地跟上来 了。这使我非常激动,非常感佩。想起他们,有时使我彻夜难 眠。我同他们生活在一起几十年,休戚相关,患难与共,有着 一致的情感。我写《“漏斗户”主》,是流着眼泪写的,既流 了痛苦的眼泪,也流了欢慰的眼泪。最后一段,写陈奂生看到 自己果然分到了很多粮食,“他心头的冰块一下子完全消融了 泪水汪满了眼眶,溢了出来,像甘露一样,滋润了那副长久干 枯的脸容,放射出光泽来。当他拭着泪水难为情地朝大家微笑 时,他看到许多人的眼睛都润湿了;于是他不再克制,纵情任 眼泪像瀑布般直泻而出。”这里的眼泪,既是陈奂生和大家的, 也有我的。这是经过了漫长的苦难之后终于得到了补偿的欢快 之泪。这样的泪水是不应该流两次的。哦,让悲剧不再重演 让苦难永远过去吧!够了,够了,我们的教训,应该说是太多 了啊! 我还要进一步说,我对陈奂生们的感情,决不是什么同情 而是一种敬仰,一种感激。这倒并非受过他们特殊的恩惠,也 不是出于过分的钟情,而是我确确实实认识到,我能够正常地 度过那么艰难困苦的二十多年岁月,主要是从他们身上得到的 力量。正是他们在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积极性成了我的 精神支柱。和他们长久在一起使我常常这样想:“我有什么理 由应该比他们生活得更好些呢?”是的,没有理由,没有任何 理由。于是我就泰然了,觉得天老爷对我并无不公平,我也就 没有什么可抱怨。于是我就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我就理解他们 和我有一样丰富的精神,这精神支持了他们自己,支持了我, 也支持了整个世界。所以,回顾这些年来,我完全不是作为一 个作家去体验农民的生活,而是我自己早已是生活着的农民 了。我自己想的,也就是农民想的了。这共同的思想感情,是 长期的共同经济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毫不勉强的自然物。 这也许是我的长处,但我也警惕地看到自己的缺陷,一个 作家总应该比陈奂生们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准一点。 所以,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 叹。我轻快、我髙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善了,我们终于前进
g4 打着党的旗号欺侮了他们十年,也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他们对党 的信念。一旦“四人帮”被粉碎,党制订了正确的路线,逐步 恢复优良的传统作风,他们的脚步就一天也没有停顿地跟上来 了。这使我非常激动,非常感佩。想起他们,有时使我彻夜难 眠。我同他们生活在一起几十年,休戚相关,患难与共,有着 一致的情感。我写《“漏斗户”主》,是流着眼泪写的,既流 了痛苦的眼泪,也流了欢慰的眼泪。最后一段,写陈奂生看到 自己果然分到了很多粮食,“他心头的冰块一下子完全消融了; 泪水汪满了眼眶,溢了出来,像甘露一样,滋润了那副长久干 枯的脸容,放射出光泽来。当他拭着泪水难为情地朝大家微笑 时,他看到许多人的眼睛都润湿了;于是他不再克制,纵情任 眼泪像瀑布般直泻而出。”这里的眼泪,既是陈奂生和大家的, 也有我的。这是经过了漫长的苦难之后终于得到了补偿的欢快 之泪。这样的泪水是不应该流两次的。哦,让悲剧不再重演, 让苦难永远过去吧!够了,够了,我们的教训,应该说是太多 了啊! 我还要进一步说,我对陈奂生们的感情,决不是什么同情, 而是一种敬仰,一种感激。这倒并非受过他们特殊的恩惠,也 不是出于过分的钟情,而是我确确实实认识到,我能够正常地 度过那么艰难困苦的二十多年岁月,主要是从他们身上得到的 力量。正是他们在困难中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积极性成了我的 精神支柱。和他们长久在一起使我常常这样想:“我有什么理 由应该比他们生活得更好些呢?”是的,没有理由,没有任何 理由。于是我就泰然了,觉得天老爷对我并无不公平,我也就 没有什么可抱怨。于是我就和他们融合在一起,我就理解他们 和我有一样丰富的精神,这精神支持了他们自己,支持了我, 也支持了整个世界。所以,回顾这些年来,我完全不是作为一 个作家去体验农民的生活,而是我自己早已是生活着的农民 了。我自己想的,也就是农民想的了。这共同的思想感情,是 长期的共同经济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毫不勉强的自然物。 这也许是我的长处,但我也警惕地看到自己的缺陷,一个 作家总应该比陈奂生们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准一点。 所以,我写《陈奂生上城》,我的情绪轻快又沉重,高兴又慨 叹。我轻快、我高兴的是,我们的境况改善了,我们终于前进
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 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这篇小说,解剖了陈奂生也解剖 了我自己(确确实实有我的影子,不少人已经知道这一点),希 望借此来提高陈奂生和我的认识水平,觉悟程度,求得长进。 这样,我就清楚地说明白了: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面对 着人的灵魂,面对着自己的灵魂。我认为我的工作,无论如何 只能是人类灵魂的工作。我的任务,就是要把人的灵魂塑造得 更美丽。 当然,表现人的灵魂的美质,并不是脱离了实际去加以美 化。人的灵魂扎根于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它受历史 和社会生活的制约,但又无时无刻不想突破这种制约前进。不 反映出灵魂所受的制约,也就反映不出灵魂突破制约的意义 也就无从知道什么是真、善、美,那就四大皆空,作家变成了 空空儿。 《陈奂生上城》里的陈奂生,他的灵魂,就是受到制约和 突破制约的。所以他只能是那个样子,惟其如此,才给人以亲 近贴切之感。但是,写出陈奂生灵魂上受到的制约,又必然牵 涉进了一个复杂的社会面,这个复杂的社会面引入作品无非是 让陈奂生这个人物活起来并引起读者共鸣。可是有些读者却迷 惑了,他们问道:“那么,主题思想是什么呢?” 我们大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接触到这个词汇了。语文 老师教了一篇范文,就向十岁左右的孩子发问道:“同学们 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我们就是这样接受文学的启蒙 的,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竟如 此反常,如此奇怪地习惯于从理性上去理解它,而不习惯从感 情上去理解它。 这就完全违反了作家的本意。作家写小说,恰巧不是想用 理性去教育读者,而是想用感情去影响读者、感动读者,起到 潜移默化的作用
g4 了;我沉重、我慨叹的是,无论是陈奂生们或我自己,都还没 有从因袭的重负中解脱出来。这篇小说,解剖了陈奂生也解剖 了我自己(确确实实有我的影子,不少人已经知道这一点),希 望借此来提高陈奂生和我的认识水平,觉悟程度,求得长进。 这样,我就清楚地说明白了: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面对 着人的灵魂,面对着自己的灵魂。我认为我的工作,无论如何 只能是人类灵魂的工作。我的任务,就是要把人的灵魂塑造得 更美丽。 当然,表现人的灵魂的美质,并不是脱离了实际去加以美 化。人的灵魂扎根于历史的、现实的社会生活之中,它受历史 和社会生活的制约,但又无时无刻不想突破这种制约前进。不 反映出灵魂所受的制约,也就反映不出灵魂突破制约的意义, 也就无从知道什么是真、善、美,那就四大皆空,作家变成了 空空儿。 《陈奂生上城》里的陈奂生,他的灵魂,就是受到制约和 突破制约的。所以他只能是那个样子,惟其如此,才给人以亲 近贴切之感。但是,写出陈奂生灵魂上受到的制约,又必然牵 涉进了一个复杂的社会面,这个复杂的社会面引入作品无非是 让陈奂生这个人物活起来并引起读者共鸣。可是有些读者却迷 惑了,他们问道:“那么,主题思想是什么呢?” 我们大概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接触到这个词汇了。语文 老师教了一篇范文,就向十岁左右的孩子发问道:“同学们, 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我们就是这样接受文学的启蒙 的,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对于文学作品,竟如 此反常,如此奇怪地习惯于从理性上去理解它,而不习惯从感 情上去理解它。 这就完全违反了作家的本意。作家写小说,恰巧不是想用 理性去教育读者,而是想用感情去影响读者、感动读者,起到 潜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