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六 册教师教学用书 http://www.pep.com.cn/gzyw/jszx/pg/jsys/dlc/ 说 明 http://www.pep.com.cn/gzyw/jszx/pg/jsys/dlc/200703/ t20070314335293htm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92 1数学与文化91 2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90 3*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89 4*宇宙的未来88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87 5语言与文学86 6语言的演变85 7*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84 8*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83 第三单元单元说明82 9*诉肺腑81 10宝玉挨打80 11*香菱学诗79 12抄检大观园78
g6 目录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六 册教师教学用书 http://www.pep.com.cn/gzyw/jszx/pg/jsys/dlc/ 说 明 http://www.pep.com.cn/gzyw/jszx/pg/jsys/dlc/200703/ t20070314_335293.htm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92 1 数学与文化 91 2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节选) 90 3*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89 4* 宇宙的未来 88 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87 5 语言与文学 86 6 语言的演变 85 7*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84 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83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82 9* 诉肺腑 81 10 宝玉挨打 80 11* 香菱学诗 79 12 抄检大观园 78
第四单元单元说明77 13报任安书(节选)76 14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75 15*屈原列传(节选)74 16*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7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 本·必修)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 书 说明93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配套的,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科 书,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g6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77 13 报任安书(节选) 76 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75 15* 屈原列传(节选) 74 16*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73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 本·必修)语文第六册教师教学用 书 说明 93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配套的,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科 书,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了以下几点 1.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 版)为指导,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 本·必修)为依据,努力体现大纲的各项规定和教科书的编写 意图。 2.从当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出发,既要帮助教 师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独立钻研教材 的积极性和教学的创造性 3.力求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4.注意吸收语文教学研究的新成果。 5.注意吸收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逐课编写 由于这套教科书第五、六册是对前四册所学内容的综合和 提高,既有现代论文的阅读,又有文学名家名作的研读,所以 这两册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体例与前四册略有不同,前两个 单元基本按照第一、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的体例编写:后四个单 元(本册为两个单元)则按照第三、四册教师教学用书的体例 进行编写。 每课有课文说明(或课文鉴赏说明)、解题指导、教学建 议和有关资料四部分。课文说明,着重说明课文的内容、学习 重点和难点等;课文鉴赏说明,一般包括诵读指导、整体感知、 鉴赏要点等。它们既引导教师把握课文,又给教师留有进一步 钻研的余地。需要说明的是,文学作品的鉴赏,没有统一的“标 准答案”,而具有某种未定性和模糊性。因此,课文鉴赏说明 仅供教师备课时参考,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而要充分调动鉴赏 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题指导,说明练习 设计的意图,提供参考答案,并针对学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 问题,指明如何引导学生答题。这里强调指出,所提供的答案 仅作参考,决非“定于一尊”,教师可用可不用。教学建议
g6 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了以下几点: 1.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 版)为指导,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 本·必修)为依据,努力体现大纲的各项规定和教科书的编写 意图。 2.从当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出发,既要帮助教 师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独立钻研教材 的积极性和教学的创造性。 3.力求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4.注意吸收语文教学研究的新成果。 5.注意吸收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逐课编写。 由于这套教科书第五、六册是对前四册所学内容的综合和 提高,既有现代论文的阅读,又有文学名家名作的研读,所以, 这两册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体例与前四册略有不同,前两个 单元基本按照第一、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的体例编写;后四个单 元(本册为两个单元)则按照第三、四册教师教学用书的体例 进行编写。 每课有课文说明(或课文鉴赏说明)、解题指导、教学建 议和有关资料四部分。课文说明,着重说明课文的内容、学习 重点和难点等;课文鉴赏说明,一般包括诵读指导、整体感知、 鉴赏要点等。它们既引导教师把握课文,又给教师留有进一步 钻研的余地。需要说明的是,文学作品的鉴赏,没有统一的“标 准答案”,而具有某种未定性和模糊性。因此,课文鉴赏说明 仅供教师备课时参考,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而要充分调动鉴赏 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题指导,说明练习 设计的意图,提供参考答案,并针对学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 问题,指明如何引导学生答题。这里强调指出,所提供的答案, 仅作参考,决非“定于一尊”,教师可用可不用。教学建议
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注意事项、板书设计、课外阅 读指导等内容,力求做到实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有关资料, 包括补充注释、助读材料、参考译文、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和 著述、课文鉴赏示例等,视课文的实际而定。其中的补充注释, 大都是不便在教科书中注释的,仅供教师备课时参考;鉴赏示 例部分,选编一些从不同角度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或形式的文 章。鉴于有些学校参考资料比较缺乏,这部分内容我们安排得 较为丰富,但只供教师参考,不要求一一教给学生。 参加本书修订工作的有(以所编单元为序):李世中、王 国源、王本华、张俊、沈治钧、常雪鹰、熊江平。责任编辑: 贺敏。审稿:顾振彪、黄成稳。审读王存志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2002年11月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92 本单元学习科技说明文和论文。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推动着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改善了我 们的生活品质。学习科技说明文和论文,可以增长知识,开阔 视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
g6 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注意事项、板书设计、课外阅 读指导等内容,力求做到实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有关资料, 包括补充注释、助读材料、参考译文、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和 著述、课文鉴赏示例等,视课文的实际而定。其中的补充注释, 大都是不便在教科书中注释的,仅供教师备课时参考;鉴赏示 例部分,选编一些从不同角度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或形式的文 章。鉴于有些学校参考资料比较缺乏,这部分内容我们安排得 较为丰富,但只供教师参考,不要求一一教给学生。 参加本书修订工作的有(以所编单元为序):李世中、王 国源、王本华、张俊、沈治钧、常雪鹰、熊江平。责任编辑: 贺敏。审稿:顾振彪、黄成稳。审读王存志。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2002 年 11 月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92 本单元学习科技说明文和论文。 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推动着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增进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改善了我 们的生活品质。学习科技说明文和论文,可以增长知识,开阔 视野,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中外各两篇,都是以人文视野关注 科学的作品。有的谈科学文化,如《数学与文化》《千篇一律 和千变万化》;有的谈科学哲学问题,如《熵:一种新的世界 观》《宇宙的未来》。这些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 质兼美,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提要钩玄。“提要钩玄”是韩愈倡导 的一种阅读方法,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激增,这种阅读方 法尤其值得继承发扬。“提要钩玄”就是要在阅读中抓住文章 的要点,领会其精神实质 本单元的练习设计都是从引导学生“提要钩玄”方面考虑 的,要求学生或指出重点,或剖析难点,或概括内容,或提炼 观点,增强分析、概括、判断、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参考“课文说明”和“有关资料”部分, 了解各篇的背景知识和内容要点,结合课后练习,指导学生抓 住课文的精髓,领会文章的要义。对说明、论证方法及语言特 色也要适当总结,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语文读本》中也选了一些科技说明文和论文,它们有的 在内容上与课内相关,在教学中可以参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 程度和兴趣,加之没有课业要求,《语文读本》中所选的文章 在内容上更广更深,甚至涉及了当代科学一些前沿问题,希望 借此“一窥”,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本单元教学用十课时 1数学与文化91
g6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中外各两篇,都是以人文视野关注 科学的作品。有的谈科学文化,如《数学与文化》《千篇一律 和千变万化》;有的谈科学哲学问题,如《熵:一种新的世界 观》《宇宙的未来》。这些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文 质兼美,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提要钩玄。“提要钩玄”是韩愈倡导 的一种阅读方法,现代社会知识爆炸,信息激增,这种阅读方 法尤其值得继承发扬。“提要钩玄”就是要在阅读中抓住文章 的要点,领会其精神实质。 本单元的练习设计都是从引导学生“提要钩玄”方面考虑 的,要求学生或指出重点,或剖析难点,或概括内容,或提炼 观点,增强分析、概括、判断、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参考“课文说明”和“有关资料”部分, 了解各篇的背景知识和内容要点,结合课后练习,指导学生抓 住课文的精髓,领会文章的要义。对说明、论证方法及语言特 色也要适当总结,这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语文读本》中也选了一些科技说明文和论文,它们有的 在内容上与课内相关,在教学中可以参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 程度和兴趣,加之没有课业要求,《语文读本》中所选的文章 在内容上更广更深,甚至涉及了当代科学一些前沿问题,希望 借此“一窥”,能够激发同学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本单元教学用十课时。 1 数学与文化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