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htp://www.pep.com.cn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五 册教师教学用书 说 http://www.pep.com.cn/gzyw/jszx/pg/jsys/dwc/200703 /t20070314335158htm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57 1人生的境界56 2人是什么55 3*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54 4*孔孟53 第二单元单元说明52 5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51 6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50 7*说“木叶”49 8*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48 第三单元单元说明47 9阿Q正传46 第四单元单元说明45 10变形记44 11*墙上的斑点43 12等待戈多(节选)42 13*百年孤独(节选)41
g5 目录 http://www.pep.com.cn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第五 册教师教学用书 说 明 http://www.pep.com.cn/gzyw/jszx/pg/jsys/dwc/200703 /t20070314_335158.htm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57 1 人生的境界 56 2 人是什么 55 3*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54 4* 孔孟 53 第二单元 单元说明 52 5 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51 6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50 7* 说“木叶” 49 8*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48 第三单元 单元说明 47 9 阿 Q 正传 46 第四单元 单元说明 45 10 变形记 44 11* 墙上的斑点 43 12 等待戈多(节选) 42 13* 百年孤独(节选) 41
第五单元单元说明40 14蜀道难39 15将进酒38 16*兵车行37 17*杜甫律诗五首36 第六单元单元说明35 18齐桓晋文之事34 19庄暴见孟子33 20*孟子见梁襄王32 21*短文两篇31
g5 第五单元 单元说明 40 14 蜀道难 39 15 将进酒 38 16* 兵车行 37 17* 杜甫律诗五首 36 第六单元 单元说明 35 18 齐桓晋文之事 34 19 庄暴见孟子 33 20* 孟子见梁襄王 32 21* 短文两篇 31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 本·必修)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 书 说明58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配套的,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科 书,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了以下几点 1.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 版)为指导,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 本·必修)为依据,努力体现大纲的各项规定和教科书的编写 意图
g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 本·必修)语文第五册教师教学用 书 说明 58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是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配套的,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和使用教科 书,以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编写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注意了以下几点: 1.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 版)为指导,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试验修订 本·必修)为依据,努力体现大纲的各项规定和教科书的编写 意图
2.从当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出发,既要帮助教 师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独立钻研教材 的积极性和教学的创造性。 3.力求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4.注意吸收语文教学研究的新成果 5.注意吸收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逐课编写。 由于这套教科书第五、六册是对前四册所学内容的综合和 提高,既有现代论文的阅读,又有文学名家名作的研读,所以, 这两册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体例与前四册略有不同,前两个 单元基本按照第一、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的体例编写:后四个单 元则按照第三、四册教师教学用书的体例进行编写。 每课有课文说明(或课文鉴赏说明)、解题指导、教学建 议和有关资料四部分。课文说明,着重说明课文的内容、学习 重点和难点等;课文鉴赏说明,一般包括诵读指导、整体感知 鉴赏要点等。它们既引导教师把握课文,又给教师留有进一步 钻研的余地。需要说明的是,文学作品的鉴赏,没有统一的“标 准答案”,而具有某种未定性和模糊性。因此,课文鉴赏说明 仅供教师备课时参考,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而要充分调动鉴赏 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题指导,说明练习 设计的意图,提供参考答案,并针对学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 问题,指明如何引导学生答题。这里强调指出,所提供的答案, 仅作参考,决非“定于一尊”,教师可用可不用。教学建议 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注意事项、板书设计、课外阅 读指导等内容,力求做到实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有关资料, 包括补充注释、助读材料、参考译文、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和 著述、课文鉴赏示例等,视课文的实际而定。其中的补充注释, 大都是不便在教科书中注释的,仅供教师备课时参考;鉴赏示 例部分,选编一些从不同角度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或形式的文
g5 2.从当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的实际出发,既要帮助教 师解决备课中的实际困难,又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独立钻研教材 的积极性和教学的创造性。 3.力求内容正确,重点突出。 4.注意吸收语文教学研究的新成果。 5.注意吸收学术研究的新成果。 这套教师教学用书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逐课编写。 由于这套教科书第五、六册是对前四册所学内容的综合和 提高,既有现代论文的阅读,又有文学名家名作的研读,所以, 这两册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体例与前四册略有不同,前两个 单元基本按照第一、二册教师教学用书的体例编写;后四个单 元则按照第三、四册教师教学用书的体例进行编写。 每课有课文说明(或课文鉴赏说明)、解题指导、教学建 议和有关资料四部分。课文说明,着重说明课文的内容、学习 重点和难点等;课文鉴赏说明,一般包括诵读指导、整体感知、 鉴赏要点等。它们既引导教师把握课文,又给教师留有进一步 钻研的余地。需要说明的是,文学作品的鉴赏,没有统一的“标 准答案”,而具有某种未定性和模糊性。因此,课文鉴赏说明 仅供教师备课时参考,教师不要照本宣科,而要充分调动鉴赏 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题指导,说明练习 设计的意图,提供参考答案,并针对学生做练习时可能出现的 问题,指明如何引导学生答题。这里强调指出,所提供的答案, 仅作参考,决非“定于一尊”,教师可用可不用。教学建议, 一般包括预习指导、教学方法、注意事项、板书设计、课外阅 读指导等内容,力求做到实用性、启发性和灵活性。有关资料, 包括补充注释、助读材料、参考译文、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和 著述、课文鉴赏示例等,视课文的实际而定。其中的补充注释, 大都是不便在教科书中注释的,仅供教师备课时参考;鉴赏示 例部分,选编一些从不同角度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或形式的文
章。鉴于有些学校参考资料比较缺乏,这部分内容我们安排得 较为丰富,但只供教师参考,不要求一一教给学生 参加本书修订工作的有(以所编单元为序):宋子江、顾 振彪、温立三、金元浦、何群、张必锟、顾之川。责任编辑: 温立三。审稿:顾振彪、顾之川、黄成稳。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2002年5月 第一单元单元说明57 本单元学习哲学论文和随笔。阅读这类文章要善于质疑思 辨 第二册第二单元已就质疑解难在“单元说明”中作了详细 解说,这里单就阅读哲学论文时的质疑思辨补充说几句 哲学论文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哲学是研究自 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宇宙观的理论形 式。正因为是最一般的规律,所以它的每个概念、每个命题 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然而,一般寓于个别之中,联系个别实 例,晢理就比较容易理解。例如《人生的境界》把人生境界划 分为四个等级——一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g5 章。鉴于有些学校参考资料比较缺乏,这部分内容我们安排得 较为丰富,但只供教师参考,不要求一一教给学生。 参加本书修订工作的有(以所编单元为序):宋子江、顾 振彪、温立三、金元浦、何群、张必锟、顾之川。责任编辑: 温立三。审稿:顾振彪、顾之川、黄成稳。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 2002 年 5 月 第一单元 单元说明 57 本单元学习哲学论文和随笔。阅读这类文章要善于质疑思 辨。 第二册第二单元已就质疑解难在“单元说明”中作了详细 解说,这里单就阅读哲学论文时的质疑思辨补充说几句。 哲学论文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哲学是研究自 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宇宙观的理论形 式。正因为是最一般的规律,所以它的每个概念、每个命题, 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然而,一般寓于个别之中,联系个别实 例,哲理就比较容易理解。例如《人生的境界》把人生境界划 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