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总学时: 48 讲授学时:48 学分: 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土木、物理、电信、经管、旅游等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土木、物理、电信、经管、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 础课。概率论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度量。概率论通 过对简单随机事件的研究,逐步进入复杂随机现象规律的研究,是研究复杂随机 现象的有效方法和工具。数理统计学也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怎样有效 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为 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它也一直是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乃至其 他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必考科目之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6学时) 教学内容: 1.1随机事件及运算1.2概率定义及性质1.3等可能概型 1.4条件概率及全概率公式1.5事件的独立性 教学要求: 1.掌握事件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及其性质 2.会用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贝努利概型求概率。 3.掌握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及应用。 4堂握事件的独立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8学时) 教学内容: 2.1一维随机变量定义及分布函数2.2离散型随机变量 2.3连续型随机变量2.4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掌握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密度函数 3.熟悉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16
1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B》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英文名称:Probability theor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总学时: 48 讲授学时:48 学分: 3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适用专业:土木、物理、电信、经管、旅游等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简介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土木、物理、电信、经管、旅游专业的一门专业基 础课。概率论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度量。概率论通 过对简单随机事件的研究,逐步进入复杂随机现象规律的研究,是研究复杂随机 现象的有效方法和工具。数理统计学也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怎样有效 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带有随机性的数据,以对所考察的问题做出推断或预测,为 采取一定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它也一直是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乃至其 他相关学科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必考科目之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 6 学时) 教学内容: 1.1 随机事件及运算 1.2 概率定义及性质 1.3 等可能概型 1.4 条件概率及全概率公式 1.5 事件的独立性 教学要求: 1.掌握事件概率的公理化定义及其性质。 2.会用古典概型、几何概型和贝努利概型求概率。 3.掌握条件概率、全概率公式及应用。 4.掌握事件的独立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二章: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 8 学时) 教学内容: 2.1 一维随机变量定义及分布函数 2.2 离散型随机变量 2.3 连续型随机变量 2.4 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一维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2.掌握一维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密度函数。 3.熟悉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8学时) 教学内容: 3.1二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及性质3.2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3.3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3.4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与边缘分布列及其性质 2.掌握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与边缘密度函数及其性质。 3.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及条件分布 4.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互相独立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6学时) 教学内容: 4.1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4.2随机变量的方差 4.3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教学要求: 1.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性质。2.掌握随机变量的方差及其性质。 3.掌握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2学时) 教学内容: 5.1大数定律5.2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要求: 1.理解大数定律 2.会应用中心极限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4学时) 教学内容: 6.1总体、样本和统计量6.2常用统计量的分布6.3抽样分布及分位点 敦学要求: 1.了解总体与随机样本,熟悉常用的统计量 2.理解x2分布、1分布及F分布。 3.熟悉单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及了解双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8学时) 教学内容: 7.1置信区间 7.2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7.3假设检验 7.4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稀 敦学要求: 17
17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三章: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8 学时) 教学内容: 3.1 二维随机变量分布函数及性质 3.2 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 3.3 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 3.4 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二维离散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分布列与边缘分布列及其性质。 2.掌握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联合密度函数与边缘密度函数及其性质。 3.理解二维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及条件分布。 4.掌握二维随机变量的互相独立性。 授课方式:讲授 第四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 6 学时) 教学内容: 4.1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4.2 随机变量的方差 4.3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 教学要求: 1.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性质。 2.掌握随机变量的方差及其性质。 3.掌握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 授课方式:讲授 第五章:大数定律与中心极限定理 ( 2 学时) 教学内容: 5.1 大数定律 5.2 中心极限定理 教学要求: 1. 理解大数定律。 2. 会应用中心极限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六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 4 学时) 教学内容: 6.1 总体、样本和统计量 6.2 常用统计量的分布 6.3 抽样分布及分位点 教学要求: 1.了解总体与随机样本,熟悉常用的统计量。 2.理解 2 分布、 t 分布及 F 分布。 3.熟悉单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及了解双正态总体的抽样分布。 授课方式:讲授 第七章: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与假设检验 ( 8 学时) 教学内容: 7.1 置信区间 7.2 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7.3 假设检验 7.4 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教学要求:
1.学握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2.理解置信区间、单侧置信区间和(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 3.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掌握关于正态总体均值及方差的假设检验。 4.了解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参数的点估计及其优良性 (6学时) 教学内容: 8.1矩估计法8.2极大似然估计法8.3估计量优良性的评定标准 教学要求: 1,掌握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法。 2.理解参数估计的无偏性、有效性、 一致性。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出席情况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 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20%。其中:作业和出勤各10%。 (2)期末成绩80%。在期末考试时学生可带计算器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冯做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1.王松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盛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2005. 3.袁荫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4.王艳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步辅导.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撰写人:王艳芳 审核人:梁平 课程负责人:王艳芳 18
18 1.掌握正态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2.理解置信区间、单侧置信区间和(0-1)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 3.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掌握关于正态总体均值及方差的假设检验。 4.了解置信区间与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 授课方式:讲授 第八章:参数的点估计及其优良性 ( 6 学时) 教学内容: 8.1 矩估计法 8.2 极大似然估计法 8.3 估计量优良性的评定标准 教学要求: 1.掌握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法。 2.理解参数估计的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授课方式:讲授 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 无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根据作业、出席情况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 算,分配比例如下: (1)平时成绩 20%。其中:作业和出勤各 10%。 (2)期末成绩 80%。在期末考试时学生可带计算器。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用教材: 冯敬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主要参考书: 1.王松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盛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袁荫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4.王艳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同步辅导.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撰写人:王艳芳 审核人:梁 平 课程负责人:王艳芳
《管理学A》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A 总学时:64学时 讲授学时:64学时 学分:4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一、课程简介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 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本课程的教学 内容主要以管理职能为主线全面系统阐述管理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管理总论、 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管理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的五大职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学能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掌握管理学的 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于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进 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有意识地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增进与 外界的交往与沟通,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具体要求:第一,以管理的基本思想、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教育。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 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理论,熟悉管理学 的主要理论流派,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对管理学框架体系有 一个总体的认识。第二,以应用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主体的初 步的能力培养。在系统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分析与解 决管理学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第三,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在知识教 育和能力培养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批判眼光和创新精神,使管理学知识内化为学 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管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总论 (4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活动:管理者:管理组织。 教学要求:掌握管理的概念和职能,理解管理的性质与作用:了解管理者的 定义、分类,掌握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了解管理组织。会分析比较不 同层次的管理者管理职能、管理技能的异同。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 第二章:管理与环境 (4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环境分析:道德与社会责任: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19
19 《管理学 A》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Management A 总学时:64 学时 讲授学时:64 学时 学分:4 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 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一、课程简介 管理学是工商管理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课程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 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本课程的教学 内容主要以管理职能为主线全面系统阐述管理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管理总论、 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管理的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的五大职能。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学能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与了解,掌握管理学的 基本思想、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于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进 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有意识地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中增进与 外界的交往与沟通,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具体要求:第一,以管理的基本思想、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知识教育。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课程 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理论,熟悉管理学 的主要理论流派,了解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对管理学框架体系有 一个总体的认识。第二,以应用管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具体管理问题为主体的初 步的能力培养。在系统学习管理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分析与解 决管理学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第三,发展与完善学生的心智模式,在知识教 育和能力培养基础上,挖掘学生的批判眼光和创新精神,使管理学知识内化为学 生头脑中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管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总论 (4 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与管理活动;管理者;管理组织。 教学要求:掌握管理的概念和职能,理解管理的性质与作用;了解管理者的 定义、分类,掌握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了解管理组织。会分析比较不 同层次的管理者管理职能、管理技能的异同。 授课方式:理论讲授。 第二章:管理与环境 (4 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环境分析;道德与社会责任;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教学要求:理解管理环境的概念,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了解管理环境 的分析方法:掌握管理道德的概念和管理的道德观,了解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和 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和主要观点:了解经济全球化对 管理的影响:了解信息化对管理的影响。能对实际管理环境进行具体分析,能用 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理论分析企业的经营行为。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根据需要可安排自 学。 第三章: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6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的早期和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 理理论: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中外管理实践和思想: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 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掌握梅奥的行为管理理论:了解现代管理 的基本理论:了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能结合实际分析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 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会对不同管理理论进行比较,使学生了 解前沿管理理论。 第四章:计划 (4学时) 教学内容: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计划的方 法。 教学要求:掌握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性质:理解计划的类型:掌握计划 的编制过程;了解计划的方法。能熟练运用计划原理编制具体的计划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编制具体的计划 第五章:目标 (4学时) 教学内容:目标:目标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目标的概念,理解目标的类型、作用、特点,掌握目标制订 的原则:掌握目标管理的概念,掌握目标管理的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六章:战略 (4学时) 教学内容:战略概念:战略制定过程;战略性计划选择。 教学要求:掌握战略的概念、作用,理解战略的要素:理解战略制定过程: 会进行战略环境分析:了解战略性计划选择。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七章:决策 (4学时) 教学内容:决策与决策理论: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决策的概念,了解决策理论:了解决策的类型,理解决策的 20
20 教学要求:理解管理环境的概念,掌握影响管理环境的因素,了解管理环境 的分析方法;掌握管理道德的概念和管理的道德观,了解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和 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和主要观点;了解经济全球化对 管理的影响;了解信息化对管理的影响。能对实际管理环境进行具体分析,能用 管理道德和社会责任理论分析企业的经营行为。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根据需要可安排自 学。 第三章: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6 学时) 教学内容:管理的早期和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现代管 理理论;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教学要求:了解中外管理实践和思想;掌握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 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掌握梅奥的行为管理理论;了解现代管理 的基本理论;了解管理理论的新发展。能结合实际分析管理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 中的应用。 授课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能使学生会对不同管理理论进行比较,使学生了 解前沿管理理论。 第四章:计划 (4 学时) 教学内容: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计划的类型;计划的编制过程;计划的方 法。 教学要求:掌握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性质;理解计划的类型;掌握计划 的编制过程;了解计划的方法。能熟练运用计划原理编制具体的计划。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通过研究性学习编制具体的计划。 第五章:目标 (4 学时) 教学内容:目标;目标管理。 教学要求:掌握目标的概念,理解目标的类型、作用、特点,掌握目标制订 的原则;掌握目标管理的概念,掌握目标管理的过程。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六章:战略 (4 学时) 教学内容:战略概念;战略制定过程;战略性计划选择。 教学要求:掌握战略的概念、作用,理解战略的要素;理解战略制定过程; 会进行战略环境分析;了解战略性计划选择。 授课方式: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第七章:决策 (4 学时) 教学内容:决策与决策理论;决策的过程;决策的方法。 教学要求:掌握决策的概念,了解决策理论;了解决策的类型,理解决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