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论 在对心脏骤停和呼吸停止进行抢数时,为 可口对口行人工呼吸,并给氧;C为circulation 了帮助记忆,可记住A、B、C、D。A为ir (循环),心跳缣停时,应行体外心驻按摩,D为 (气道),保持通畅,拉出舌以免舌根阻塞气 drug(药物),根据情况给以药物治疗(表1 道,要清除咽内粘液:B为breathing(呼吸), 1-3). 表11-3海形剂重度过辙反应意散药物参考麦 反应类型 药物 给药方法 剂量 休克 去甲好上膜囊 静注 0.5-1mg 新福林 静注或肌注 10mg 惊颗 异戊巴比妥 静注 0.30.5mg 副酪 静注 1~2ml 刚壁 职注 2~5ml 喉头、支气管整李 肾上腺家 皮下注射 0.5-1mg 氨茶刚 静 250mg 异丙来 25mg 废头水肿 肾上腺瑞 静注 0.51mg 肺水肿 注 0.51mg 第五节X线诊断原则和步骤 二、X线诊断步骤 X线诊断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在观察X线 X线诊断是临床诊断方法之一,为了诊断 片时除应注意照片的技术条件包括投照位置的 正确,必须遵循一定的诊断原则和步秉,才能 正确性、 黑白对比的鲜明性和器官组织轮的 全面、客观地作出结论。同样,影像诊断也要 清晰度以外,在具体分析影像时,要养成良好 遵循这些原则。 的习惯。按一定顺序进行,以免遗漏。例如分 一、X线诊断原则 析胸片时,可按、纵隔、、肺邵 等顺序观泰,但也应有重点。在分析肺部表现 X线诊断原则是,观察所检查部位内的器 时,可从肺尖至肺底,从种门到外带逐一观察 官和组织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所显示的影像 又如分析四肢长骨时,可按骨的密质、松质、骨 研究其解削和生理状态,判断是正常还是异常」 麓腔和骨膜先后进行, 如发现异常,则对异常进行全面分析,再综合 分析病变时,应注意下列要点:①病变的 所见,进而推测它的性质,然后结合临床资 位登和分布:莱些疾病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如 作出诊断。因此,X线诊断是以分析影像为基 在肿部,位于肺尖的滲出性病变多为帅结核,而 础,但最后诊断划需要结合临床。为了能对影 在肺底部则常为肺炎,又如在长骨的肿湘中,骨 像作出正确判断并提高X线诊断水平,需要熟 肉瘤多位于长骨的干骺端 细胞瘤则常位 悉:正常解剂和生理的X线表现,熟悉不同疾 于干骺端和骨酯。②病变的数目:病变单发或 病在不同阶段(包括进展和愈合)的病理及生 多发对诊断有一定价值,肺内多发球形病变,绝 理变化的X线表现:还需了解病史、 症状及体 大多数病例是转移霜,单发的球形病变 可能 征以及其他同诊断有关的临床资料 是肿瘤,也可能是其他病变.③病变的形状:在
第一章X线成像 15 肺内,片状及斑点状影多为炎性病变,以结核 和治疗经过外,还应注意以下要点:①年龄,年 常见,圆形影多为卧 中瘤或结核球 ④病变的边 对疾病性质的判断有重要性, 如肺门淋巴结 緣:一般良性肿瘤、慢性炎症和病变愈合期,边 增大是儿童原发性肺结核的典型表现,但发生 缘锐利,恶性肿瘤、急性炎症和病变发展过程 在老年人,则常为肺痛的X线征象,②性别,有 则边缘多模概。⑤病变的度:可高于或低于 些疾病的发生率常有性别上的差别,如胃痛的 周围组织,如在骨酪中,密度高表示骨质增生 发生,男性多于女性:③职业史和接触史 常见于慢性化胺性骨髓炎。密度低则代表骨质 业史与接触史是诊断职业病的主要依据,如矽 蔬松或破坏,誉见于急性化脓性骨储炎。⑥邻 肺、工业性氯中毒的诊断,均应具备特殊的职 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对诊断是有助的 业史和接触史④生长和居住地区:这在诊断 如肺野大片高密度影像,难于判断其性质时,可 地方病时,有重要价值,例如在我国包虫病多 以根据胸廓扩大或下陷、肋间隙加宽或变窄、隔 发生于西北牧区:大骨节病以东北为常见,血 的下降或升高以及纵隔的推移或幸拉等表现来 吸申病则以丝东和中南湖区一措较誉见:结 推测其为膨胀性病变 ,如胸腔积液或菱陷性病 合其他鼠要检查: 如其他影像学检查、病理组 变,如肺不张、胸膜肥厚粘连等。⑦器官功能 织检查,以达到准确的诊断。 的改变,观察心脏大血管的螂动、事的呼吸运 动和胃肠道的动改变均对诊断有所帮助 且往往是疾病早期发现的主琴依据,例如在胸 第六节X线检查中的防护 膜炎的早期,可只出现患侧隔运动受限。 X线检查应用很广,接触X线的人越来越 通过以上的分折步覆对碳弯讲行观察和分 多,因此对其防护的意义应有充分的认识,同 析, 可作出初步的判断 此后需结合临床进行 时对防护的方法和措随也应有所了解并遵循 综合分析,因为病变具有特征性X线改变者不 一、防护的意义 多,大多数情况,X线表现并无特征,同样的X 线影像可以在不同的获病中出现,即所谓 “异 由于X线对机体的生物作用,因此,在照 病问影”.如在胸部照片上,肺炎和浸润性肺结 射过量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 核均为渗出性病变,呈密度高、边缘模糊的片 分是累积性的,即在以后还可发生严重影响,甚 状影,两者表现可完全相同。另外,同 一疾槟 至成为不可恢复的慢性放射病。但如防护适当, 也可因阶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X线表现,即 使所接受的X线量限于容许范以内,则其影 谓“同病异影”。如肺癌可呈小结节状也可出现 响是不重婴的。因此,在X线诊断工作中,必 壤壁空洞,因此,X线诊断必须结合临床,还应 须采取防护措施,包括工作人员和病人的防护。 指出, X线检查虽然是重要的临床诊断方法之 防护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发挥X线检查的作用, ,但也有其限度,例如在疾病的早期,X线检 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害。在注意防护时,也不应 查往往发现不多或无所发现,如急性化脓性骨 对X线检查工作产生颜感或恐惧心理。 髓炎,在起病后10天内,甚至2周内,虽然临 床症状已很明显,但从X线照片上仍不能作出 二、防护的方法和措施 诊断,另一种情况是X线检查不能使病变显 在暗室透视时,对X线的防护包括一次射 影,如支气管内膜结核,尽管痰菌阳性,但也 线和散射线的防护。一次射线的阻挡物为隔光 不能从照片上作出诊断,因此,对X线的诊断 器及荧光屏上的铅玻璃。在任何情况下,均不 价值与限度必须有正确认识。 可使从X线管窗口射出的一次射线超出铅玻 X线诊断与临床结合,除应了解病史、体征 璃的范圈,亦不可以使无防护的身体都分暴露
16 第一篇总论 在一次X线照射之下。透视之前,工作人员须 线的产生。在作特殊检查和造影检查时,不宜 有良好的暗适应,电压与电流均应调节适当,同 操光次数过多,亦不应于短期内重复检查过频 时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好铅橡皮围蜡、铅橡皮手 还应特别注意保护生殖器及胎儿,这对我国当 套,并用活动的防护椅等。透视使用脚鬧时,应 前提倡的计划生育和优生学具有非常重要的 有短暂而规律的间隔时间,按常规顺序操作,避 工作人员要注意利用船屏和有防护的控制 免不必要的反复检查,以便缩短墨光时间。这 室。检查室的大小可影响散射线的强度,应按 些措施均可达到防护敬射线的目的,应该注意 国家规定的要求建造。一般不应小于25m2,高 肠造影检查, 或其他复杂的造影检查透视 度不应低于3.5,检查室向走席或邻室开放的 间比一般胸部透视长得多,容易过量而产生损 门衡,亦应加强防护,X线可能影响到室外,因 害。对病人的防护,亦在于减少接受X线剂量。 此不能忽视检查室的四壁、顶壁及地板的防护。 由于X线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越接近X线 X线机安装时,应注意在水平投照时X线管应 管窗口,剂量率超 。所以 ,在透视时,需使 朝室外空旷处。防护检查工作甚为重要,必须 病人与X线管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至少为 加强,应定期用放射剂量计对防护设备的标准 35cm.同时在X线管窗口下需有一定厚度的铝 作出鉴定,加强防护制度执行槽况的检本。工 过滤板以减少长波、穿透力 、实际上无效 作人员须有就业前检查 定期体格检查(至少 但又能引起人体损伤的X线。自从有了影像增 半年1次)和血象检查 强器和遥控装受以来,透视可在隔室进行,使 以上各方面,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以 接受的X线量明显少 免造成不良后果。 摄影时,利用隔光器或聚光可减少散射 (吴恩惠) 第二章 计算机体层成像 (CT) 第一节CT发展概况 种检查方法称之为计算机体层成像。这一成果 于1972年英国放射学会学术会议上发表,1973 X线影像是把具有三维的立体解剖结构摄 年在塔国放射学杂末上极惜,引起人们极大的 成二维的平面图像,影像相互重,相邻的器 关注。这种图质好、诊断价值高而又无创伤,无 官或组织之间如对X线的吸收差别小,则不能 清苦、无危险的诊断方法是放射诊断领域中的 形成对比而构成图像。虽然体层摄影可解决影 重大奥破,促进了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由 像重叠问题,造影检查可使普通X线检查不能 于对医学上的重大贡献,Hounsfield获得了 显示的器官显影,但影像的分辨力不高,· 1979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这种检查方法 器官或组织,特别是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仍不 开始只能用于头部,1974年Ledley设计成全 能显影.1969年Hounsfield没计成计算机横断 身CT装置,使之可以对全身各个解剖部位进 体层成像装置,经神经放射诊断学家Ambrose 行检查,扩大了检查范围。此后,CT装受在设 应用于临床,取得极为满意的诊断效果。它使 计上有了很大发展,临床应用也日趋普遍。 对X线吸收差别小的前组织和脑室以及病变 CT诊断的特点是检查方便、迅速而安全, 本身显影,并所得脑影像为横断面图像。 这 检查时只要病人不动地卧于检查床上,即可顺
第二章计算机体层成象(CT) 利完成检在,易为病人所接受,而且随访方便, 不确切。 虽然也有X线辐射问题,但一般辐射量不超过 容许剂量,同所得到的诊断资料相比,则可以 不计:图他是断面图像,德度分辨力高,可直 委H#频共a片 接显示X线照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同核 素扫描和超声图像相比,CT图像清楚,解剖关 系明确,病变显影良好。因此,病变的检出率 和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可以获悉不同的正常组 织与病变组织的X线吸收系数(或衰减系数) 】头都 以用于定量分析,即不仅有不同密度的器官、组 织或病变的影像,而且有反映各自对X线吸收 多少的数据,即吸收系数由于图像是来自吸 探测 收系数的转换,因此,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处 理,使图像的密度或灰度可调到适于对某些组 图1-21计算机体层成像装置示意困 织或病变讲行现察的察度,不像X线曜片各部 现以原始的CT装置为例,如EMI-MK1 影像的密度那样,不能调节 型,说明CT装置的工作情况(图1-22a).X 线源用3mm宽的笔形束,对包括头部的24cm 第二节CT的基本结构与 正方形的一边进行平移扫描。与X线束相对的 是同步平移的探测器,接受透过头部的X线, 成像原理 按照240个点进行X线测量,而得240个信 息。扫描完毕,则以头部为中心,扫描架旋转 一、CT的基本结构 ]·角,再行另一个方向的扫描。如此连缝进行平 CT是以X线束对体部某一选定体层层面 移扫描和旋转,直至转完180角,即进行了180 进行扫描,测定透过的X线量,数字化后经过 次平移扫措为止,完成…个层面的扫描。这样 计算得出该层层面组织各个单位容积的吸收系 可得到240X180,即43200个信息.这些信息 数,然后重建图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为此,C 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 装置要包括:由X线管和能测量透过X线量的 转换成数字存储于磁盘(disk)中,由计算机运 探测器所组成的扫描装置:可以把扫描所收巢 算而得出该2cm正方形,厚度为8或13mm 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储存、运算并能重建图像的 只而中,每个1.5mmX1.5mmX8(或13)m 计算机,以及能显示图像的阴极射线管(e 单位容积(称体素,即oxl)的吸收系数 ray tube,CRT)、快速打印机和光学摄影机等 1-2-4),共有25600个,并排列成行与列,成为 (图1-2-1)。可以看出CT同X线摄影不同、后 160×160的矩阵,即数字矩阵(digital 者是用锥形X线束 ,利用透过人体的X线,使 trix),每个方块称为像素(pixel)。计算结果 胶片感光而构成图像的成像方法,即投影成像 存储于磁盘中。根据计算机的指令,这些吸收 (projectional imaging) 系数经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analog con- X线扫描与透过的X线量测量方法因CT eter)而于阴极射线管上显出该层面的图像 装置不同而异。图1-2-2是不同结构的扫描 也可用快速打印机将各个吸收系数印出 成为 置,其扫描方式亦异.一般也将CT装置像计算 数字矩阵(图1-2-5)。实际上,在X线管的前 机的划代那样分成几代。实际上,这种划代并 方即X线管与被查体之间还有一个探测器,由
第一篇总论 平移旋精式 平移转式 旋转/旋转式 )X战管 探测 ·调为并组 测食锈电 电子修电子束/ X束电子束方 空 准直仪 快速扫横CT 图1-22不同的扫描方式 这两个探测器测量并计算出该层面各个单位容 积的吸收系数。由于探测器少,扫描次数多,时 二、图像重建方法 间长,所以重建一个层面的图像所需时间要以 早在1917年澳大利亚数学家Radon就以 分计,这种CT装受的扫描方式是平移/旋转式 数学原理上证明了二元或三元物体由投影的无 (translate/rotate,T/R)。如以代划分,则属第 限集合可重建图像。物体断层层面的各个单位 一代 容积从多个方向X线扫描所得的投影数据,经 计算机快速运算,即经图像重建的处理过程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