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I:10.13374/i.issn1001053x.1990.03.001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第12卷第3期 Vol.12 No.3 J990年5月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May 1990 关于钢铁工业的若干评论 殷瑞钰· 11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简要回顾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钢铁工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0年来钢产量由 1978年的3178万吨上升到1988年的5943万吨,平均每年递增276万吨,增长8.6%;生铁产量 由3479万吨提高到5704万吨;钢材产量由2208万吨提高到4689万吨,每年平均增长7.8%。 这10年间,我国钢产量除1981年比上年下降4%以外,一直都是稳定上升的,60年代70年代那 种大起大落或徘徊不前的情况已基本扭转。 10年来,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技术结构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有相应 的进步。钢的增长是在铁钢比、平炉钢比、吨钢综合能耗逐步下降而材钢比、连铸比、低合 金比逐步提高的合理趋势下取得的。表1是一些技术结构对比资料。 表11978年一1988年中国钢铁生产技术结构的简要对比 年份 钢材/钢 铁/钢 连铸比 低合金比 平炉钢比 氧气转炉锅比 吨钢综合能耗 1978 0.695 1.095 3.5% 8.5% 35.5% 33.4% 2.52吨标煤 1988 0.789 0.965 14.79% 14.6% 21.7% 56.14% 1.647吨标煤 10年来,通过贯彻改革、开放方针以及调整、提高等措施,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以及基 建投资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向着较为合 理的方向发展。表2的数据表明了这一趋势。 表21978年~1988年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钢铁工业占 锅铁工业占国有 铜铁工业占国有 钢铁工业占国 铜铁丁业占国有 年份 工业总产值 工业企业固定资 工业企业基本建 民经济总能耗 工业企业税利总 的比例% 产原值的比例% 设投资的比例% 的比例% 额的比例⅓ 1978 6.30 11.99 14.26 12.91 6.32 1988 4.90 10.11 8.81 8.89 10.82 1990-05-30收稿 ·北京科技大学治金系兼职教授 191
第 卷 第 期 年 月 北 京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注 关于钢铁工 业的若干评论 殷 瑞 红 ’ 叹 年来我 国钢铁工 业 的简要 回顾 自我 国实行改 革 、 开放政策 以来 , 钢铁 工 业开 始了一个新 的 发展时期 。 年来钢产 量 由 年 的 万 吨 上升到 年 的 万吨 , 平均 每年递增 万吨 , 增长 生铁 产 量 由 万吨 提 高到 万吨 钢材 产 量 由 万 吨 提高到 万吨 , 每年 平均增 长 。 这 年 间 , 我 国钢 产 量除 年 比 上年下 降 写以外 , 一直都是 稳定 上升 的 , 年代 年代 那 种 大起 大落 或徘 徊不 前 的情况 已基本扭转 。 年 来 , 我 国钢 铁工业 的生 产 技术结 构有 了相 当大的 改善 , 主要 技术经济 指标也 有相 应 的进步 。 钢 的增长是 在铁钢 比 、 平 炉 钢 比 、 吨 钢综 合能耗逐 步下 降 而材钢 比 、 连铸 比 、 低 合 金 比逐步 提高的合理 趋势下取得 的 。 表 是一些 技术结构对 比 资料 。 表 年 一 年 中国 钢铁 生产 技 术结 构的简 要对 比 年 份 钢 材 钢 铁 钢 连铸 比 低 合 金 比 平炉 钢 比 氧气转炉 钢比 吨 钢综合能 耗 。 。 。 旦百 。 。 。 。 吨 标煤 吨 标煤 年来 , 通 过贯 彻 改革 、 开 放方针 以及调 整 、 提高等措施 , 钢铁 工 业的能源 消耗 以及基 建投资在我 国 国民经济 中所 占的比例也 发生 了 明显 的 变化 , 经 济 效益 得到 提高 , 向着较 为 合 理 的方 向 发展 。 表 的数据 表 明了这一 趋势 。 表 年 年钢铁工业在 国 民经 济 中所 占 比例 的变 化 勺几份 钢 铁工业 占国 有 工 业 企 业 墓本 建 设 投 资的 比 例 钢 铁 工 业 占国 民经 济 总 能 耗 的 比 例 钢 铁 工业 占国有 毛 业 企 业 税 利总 额的 比例 。 。 。 。 。 。 。 一 一 收 搞 北 京 科技大 学 冶金系兼职教 授 军 DOI :10.13374/j .issn1001-053x.1990.03.001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也在升,表3示了这种变化的趋势。 表了中国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 单位:百万吨 年份 世界粗钢产量 中国粗制产:量 中国占世界钢产量百分比(%) 1978年 716.8 3t.78 4.43 1979年 746.9 31.18 4.62 1980年 716.1 37.12 5.18 198I年 707.8 35.60 5.03 1982年 615.6 37.16 5.76 1983年 663.8 40.02 6.03 1984年 710.5 13.48 6.12 1985年 720.1 46.79 6.50 1986年 715.8 52.21 7,29 1987年 737.5 56.28 7.63 1988年 780.0 59.43 7.62 1989年 783.5 61.58 7.86 中国钢产量构成分类10年中间也有明显的变化。1978年平炉钢占总产量的35.47%,转炉 钢是33.41%。1989年平炉钢比例降到21%,转炉钢比例上升到57%。表4示出了钢产量构 成的变化趋势。 表4中国钢产量分类构成 单位:万吨 平炉 钢 电炉钢 顶吹氧转炉钢 份 总产量 产 片总屉 :量 占总量% 量 占总量% 1978年 3178 11:7,1 35.47 681.3 21.4 1061.8 33.41 1979年 3448 1134.8 32.91 730.6 21.19 1293.0 37.5 1980年 3712 1189.0 32.03 710.7 19.15 1508.6 40.64 1981年 3560 1118.8 31.13 656.5 18.44 1529.3 42.96 1982年 3716 1164.8 31.35 686.7 18.48 1665.7 44.83 1983年 1002 1190.7 29.75 812.3 20.30 1853.6 46.32 1984年 4348 1214.5 27.93 903.3 20.78 2074.9 47.72 1985年 679 1230.0 26.29 1008.4 21.55 2308.4 49.34 1986年 5221 1235.8 23.67 1056,8 20.24 2819.3 54.00 1987年 5628 1277.8 22.70 1147.6 20.39 3085.5 54.82 1988年 5913 1304.4 2195 1206.6 20.30 3336.4 56.14 1989f 6158 21.00 20.00 57.00 ·为估让数字 中国生产的钢材品种结构也有所变化。表5列出了1989年统计数值。可以看出板管类钢 材与70年代相比,无论是绝对数量或是比例都有所增长。与此同时,还应看到线材、小型 材、中型型钢、大型型钢等型材,仍占主要比例,占65%左右。总的看钢材结构虽说有变 化,但是处在一种建筑型的结构,板管类(特别是薄板和石油管等)仍属短缺产品。 192
在这个过程 中 , 中国 占世界钢产 量的比 例 也在 卜升 , 表 示出了 这种变化的趋势 。 」 产 月 表 中国 占世 界 钢产 的比 例 单 位 百 万吨 年 份 世 界粗 钢产 最 , ,国粗 钢 产 屐 中国 占 世界钢产 最百 分比 一 一一 一 一 - 一- 一 - 月口‘了 年 卜 年 考卜 勺几 年 考卜 才卜 介毛 年 年 年 。 。 。 】 。 。 。 。 。 。 刁 。 。 。 。 。 。 。 。 。 。 。 。 弓 尸 。 。 。 中国钢产 量构成分 类 年中间也 有 明显 的变 化 。 年平炉钢 占总产 量的 , 转炉 钢是 写 。 年平炉 钢 比例降到 , 转炉钢 比 例上升到 。 表 示出 了钢产 量构 成 的变化 趋势 。 表 中国 钥 产 分 类构成 单位 万吨 平 炉 钢 电 炉 钢 顶 吹 氧转炉 钢 年 份 总 产 怪 川 产 最 ‘片总 量 产 是 占总 最 产 占总 年 年 勺气 年 年 年 乍 年 年 才气 飞 年 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吕 。 。 。 。 。 。 。 ﹄ … ,汀里 ,。丹︸ 八嗯 ’ 卫 , ,声 急亡巴 ﹄,臼户︵ ︺勺‘沼匕一了月叼台﹄ · 为估 计数 字 中国生产的钢材 品种结 构 也有所 变化 。 表 列出 了 年统 计数值 。 可 以看出板 管类钢 材 与 年代 相 比 , 无论 是绝对 数 量或是 比例都有所 增 长 。 与 此 同 时 , 还应 看到线 材 、 小型 材 、 中型型 钢 、 大型 型钢 等型 材 , 仍 占主要 比 例 , 占 左 右 。 总的 看钢材 结 构 虽 说 有 变 化 , 但 是处 在一 种 建筑型的结 构 , 板 管类 特 别是薄板 和 石油 管等 仍属短缺产 品 。 草
表51989年中国钢材分品种产量 品种名称中厚板薄板硅钢片带锅无缝管岸管重轨轻轨大型中型小型线材终香 型材 其他 产量万吨640.30524.3263,15145.19192.07216.07101.8722.7590.63283.811152.8879.82475.J197.24 占总量%13.1610.781.392.983.954.442.090.471.805.1223.7018.089.772.00 1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进步是明显的。钢产量翻一番,钢材产量从2200万吨到4600万吨。 从技术结构、经济指标结构、钢材的结构、能源的结构、投资比例等看,10年来都有明显的 变化。但也应实事求是地看到,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经济指标总的来说还不理想,企业管理 水平也急待提高。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相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言,我国钢铁工业存在着“三个不 适应的问题,即在数量上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品种结构上不适应国民经济产业结构 变化的需要;产品质量上不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进步的需要。”同时钢铁工业内部也存 在着一些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1)工序结构互不适应一钢铁治金的特点之一是工艺流程长。近10年来,我国的冶炼、 加工等主要工序发展较快,投人也较多,当前突出的问题是矿山在产量上不能满足增产的需 要;耐火材料、铁合金、炭素制品在品种质量上不能与治炼、加工相适应,制约着整个钢铁 工业的前进,急待加强。 (2)品种结构不合理一我国钢材结构尚未摆脱“建筑型”的状态。型材、棒材、线材约 占65%左右;而对于交通、能源、化工、机电、轻工、农业等部门发展中所需的板、管材比 重较小,尤其是石油管、汽车板、搪瓷板、镀锡板、硅钢片等高档品种生产能力很小,相当 大部分质量水平较低,极需调整。 (3)技术结构不先进一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装备大部分处于五、六十年代以前的水平,老 的设备多,工艺流程落后。因此在技术经济指标上表现为原材料消耗高,能耗高,质量差, 甚至浪费资源,影响环境。 (4)企业结构不合理一主要是我国钢铁企业为数众多,但能达到经济规模的企业很少: 不少企业没有摆脱“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缺乏合理的专业分工,特钢企业尤其如此。 (5)职工队伍素质不理想。总体地看,当前我国治金行业从人员的文化、技术、管理等 方面水平与四化建设的要求相比,都有较大差距,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进行各类 在职教育,提高素质,适应现代化生产、建设的需要。 2“夕阳工业”?重要的基础材料工业? 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粗钢生产大休上经历了3个阶段:如图1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一次石油危机(1947一1973年),此期间粗钢以每年高于6% 的速度增长(由1.360亿吨增至7.034亿吨)。 (2)第一次石油危机(1974年)后至1986年。此期间粗钢产量起伏不定(尤其是西方发达 国家和日本),增长势头不大,可以说是稳中有升(1975年产钢6.343亿吨,1986年产钢 193
表 年 中国钢材分 品 种产量 品 种 名称 中厚 板 薄 板 硅 钢片 带 钢 无 缝 管 焊 管 重 轨 轻 轨 大 型 中型 小 型 线 材 优 质 型 材 其 他 产 量 万 吨 式 只 通弓 弓 。 连 弓 占总 量 ‘ 、 、 ‘ 年改 革开放 带来 的进步是 明显 的 。 钢产 量翻一番 , 钢材产 量 从 万吨 到 万吨 。 从技 术结 构 、 经济 指 标结构 、 钢材 的 结构 、 能源 的结构 、 投资 比 例等看 , 年来 都 有 明显 的 变化 。 但也 应 实事求 是地看 到 , 中国钢铁工业 的技术经 济指标 总 的来说还不 理 想 , 企 业管理 水平 也急待 提高 。 在取得 这 些成 绩的 同时 , 相 对 国 民经济 发展 的要 求 而言 , 我 国钢铁 工 业存 在着 “ 三个不 适应 的 问题 , 即在数 量上不适应 国民经 济发展 的 需要 品种结构上不适 应 国 民经济 产业结 构 变化 的需要 产 品质 量上不适 应 国 民经 济各部门技术进步 的需要 。 ” 同时钢铁工业 内部也存 在着一些 需要 着力解决 的 问题 , 主要是 工 序 结构互 不适 应 一钢铁冶 金 的特点之一 是工 艺 流 程长 。 近 年来 , 我 国 的冶炼 、 加工等 主要 工 序发展较 快 , 投入也较 多 , 当前 突 出的 问题是矿 山 在产 量上不 能满足增产 的需 要 耐火材 料 、 铁合金 、 炭 素制 品 在品种 质 量上不 能与冶 炼 、 加工 相适 应 , 制 约着整个钢铁 工 业 的前 进 , 急待加强 。 品种 结构不 合理 一我 国钢材结 构尚未摆 脱 “ 建 筑型 ” 的状 态 。 型材 、 棒材 、 线 材 约 占 左 右 而对于 交通 、 能源 、 化工 、 机 电 、 轻工 、 农业等部 门发展 中所 需的板 、 管材比 重较 小 , 尤 其 是 石油管 、 汽 车 板 、 搪 瓷板 、 镀锡 板 、 硅钢片 等 高 档 品种 生 产 能 力 很 小 , 相 当 大部 分 质量 水 平较低 , 极 需调 整 。 技 术结构不先 进一我 国钢铁 工 业技 术装 备大部 分处 于五 、 六 十 年代 以前 的 水平 , 老 的设 备 多 , 工 艺流程落 后 。 因 此 在技 术经济 指标 表现为 原材料 消 耗高 , 能耗高 , 质 量 差 , 甚至 浪 费资源 , 影 响环 境 。 企 业结构不 合理 一主要 是我 国钢铁 企业 为数 众 多 , 但能达到经 济规 模的 企业很少 不少 企 业 没有摆 脱 “ 大而全 ’ ‘ 、 “ 小 而全 ” 的 模式 , 缺乏 合理 的专 业分工 , 特 钢 企业尤 其如此 职 工 队 伍 素质不理 想 。 总 体地 看 , 当前 我 国冶 金 行业从人 员的 文化 、 技术 、 借理等 方面水平 与 四 化建设 的要 求相 比 , 都有较大差距 , 需要 有计划 、 有步骤 、 有针对性 进 行各 类 在职 教 育 , 提 高素质 , 适 应现代 化生产 、 建设 的需要 。 “ 夕阳工 业 ” 了 重要 的基础材料工 业 了 二 次世界大战 后世界粗钢生 产大休上经 历了 个 阶 段 如 图 第 二 次世界大 战后 至 第一 次石油危 机 一 年 , 此期 间粗钢 以每年高于 的速 度增 长 由 。 亿吨增 至 亿吨 。 第一 次石油危 机 年 后 至 年 。 此期 间粗钢产 量起 伏不定 尤 其是西方发达 国家和 日本 , 增长势头不大 , 可 以说是 稳 中有升 年 产 钢 亿 吨 , 年产钢 革
900 800 700 600 30 400 300 200 10) 194619501955156019631971197515801985199019952000 Year 图1第二次世界人战以来世界粗锅产日的进展情况 11947-1974年+6,1%/年 219741986年+0,07%年 31987~2000年+1.3%/年 500 450 400 350 30 二 250 200 10 194619509519601965197195198)198,1991995900 Yea. 阳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风家机钢产量的进展站况 11917-1971年+5.5:/年21971~1986年-1.08:/年319%7~20nn年+1.16/年 7.158亿吨)。 (3)1987年以后,此期间钢铁工业界预测认为增长*约为每年1.3%。 综观本世纪粗钢生产曾出现4次不景气阶段:如图2第一次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后,第二次发生在世界性经济大萧条时期,第三次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几年里: 第四次发生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的期间。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西方世界钢的生产呈现周期性的 波动前进。 1 194
尸创 〔川 洲 一户一式 声 【 ‘ 汤 飞 乃 下 】 冬丁 冬 曰 , 【 】 川 丫 之 图 第 二 次 世 界大 战 以 来世 界祖 钢 产 冠的进 展 情 况 一 年 年 年 年 一 年 石厂年 ﹄ 川 几 川 义 马吸 川 汤 」 生 , 份二马 , 曰 丁汤 丫 、 卜 ’ 一 」 一 【 互 愁 冬洲 冬川 卜夕生 , 】 、 ‘ 图 第 吮 次 世 界 大战 以 来西 方冈宋 粗 钢产 砚的 进 展 情况 犷几 年 盯 一 月‘ 年 一 门 勺 盯 一 勺屯 叮 年 亿吨 。 年 以后 , 此 期 间钢铁 工 业 界预 测 认为增长 率约为 侮 年 写 。 综 观 本 世纪 粗钢 生产 曾出现 次不 景气阶 段 如 图 第一 次 发生 在第一 次世 界大战结 束 后 第 二 次 发生 在世 界性 经 济 大 萧条时 期 第 三 次 发生 在第二 次世界大 战 结 束后的 几年里 , 第 四 次 发生 在第一 次石 油危 机 后的期’ 。 经 过分析 可 以 看出 西方 世界 钢 的 生 产呈 现周期性的 波 动前 进 。 代
钢铁工业在一些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中某一段时间内出现的产量衰减现象并不能说明钢铁 材料在现代化工业社会中处于被替代或淘汰的状态。其主要标志是对钢材的总需求量并没有 降低,而且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其钢产量在近期也出现周期性地由亵转旺。例如:1988年世 界钢产量达到7.76亿吨,其中西方国家钢产量达到4.876亿吨,比1987年增长8.8%,是1974 年以来最好的一年。1989年西方世界的钢产量将超过1988年而突破4.9亿吨。在钢的消费量 方面,1988年世界钢的消费量为7.822亿吨(超过当年世界钢的总产量),比1987年增加 5,1%,创历史最高记录。预计1989年世界钢的消费量为7,91亿吨,1990年将为7.83亿吨(因 调整库存等原因比今年将减少1%)。另据报导90年代西方国家钢消费量年增长率预计为 1.4%,1995年世界钢消费量可能达到8.0一8.5亿吨。 对于发展中国来说,在其工业化进程中对钢铁材料的需求量是不断增长的,钢的消费量 年均增长率约为4%。对这些国家而言,钢铁材料无疑是重要的原材料,而且市场供需矛盾 突出,长期处于短缺状态。需要决定了市场,市场决定了生产。钢铁工业不属于夕阳工业、 从材料应用的角度看,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阶段内,还不能看到钢铁材料可以被大量取代的 前景。当然,在某些用途方面也可能出现钢材被铝、工程塑料、玻璃、木材、钛及其合金部分 潜代的情况,然而,由于铝资源分布的限制和制取能耗高,工程塑料难以再生利用及玻璃、木材 的机械力学性能的局限性,大量代替钢铁也是不可能的;还由于钢铁工业的现有工业基础和 已经投入的大量资金,加之废钢的回收利用率远远高于其他工程材料等原因(世界上发达国家 每年用废钢铁炼钢约占年产钢总量的40%。自1979~1988年以来,炼钢用废钢量接近25亿吨。) 钢铁材料从应用角度看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性。据国际钢协估计,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用 塑料、铝、玻璃、木材等材料代用钢材的比率有可能占钢消费量的2一5%。但是,另一方面 也可看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里)钢铁材料取代其他材料和开辟新的使用领域的广阔前景。 从当今世界经济结构以及各主要产业(交通运输、能源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制造业、 建筑亚等)的材料消耗情况来看,钢铁材料仍然是重要的基础材料。在结构材料中,钢仍是 应用最广泛的。 长期以来钢铁材料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的提高作出了贡献。我们相信在21世 纪中,作为材料特别是结构材料钢铁应继续保持其应有的重要地位。主要原因之一是钢的成 本低。据统计分析,对应用最广的几种结构材料,按材料的单位强度计,其成木为(美元): 钢0.07;铅0.29;陶瓷0.30碳素纤维0.38。 3钢铁冶金生产工艺、质量的进展和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着世界钢铁工业不断发 展。钢铁工业无论从生产工艺上香,还是从产品性能、技术装备、书能增材等方面看,都在 不断地发展着,其主要特点是逐步改进工艺流程和用高技术来改造钢铁工业这一传统产业。 发展的趋势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不断开发新的使用领域,节能、降耗,尽可能地降低 成本,简化、缩短工艺流程,在大型化的基础上,向着连续化、节能化、自动化方向不断进 步。 综观二次大战后的情况,从钢铁生产工艺的进展情况来分析,有渐进性的发展,有革命 性的突破,还有正在开发,接近成功,或开始工业应用的新工艺、新流程,如图3。 195
气 、 、 钢铁工 业在一些 西方工 业 发达 国家中某一 段 时间内出现 的产量衰减 现象并不 能说 明钢铁 材料 在现代化 工 业社会中处于被替代或淘 汰 的状 态 。 其主要 标 志是对 钢材 的 总需求 量并没 有 降低 , 而且 即 使是 西方 发 达 国家其钢产量 在近期 也 出现 周期 性 地 由衰 转旺 。 例如 年世 界钢产 量达到 亿吨 , 其 中西方国家钢产 量达到 亿吨 , 比 年增长 , 是 年 以来 最好的一年 。 年西方世界的钢产 量将 超 过 年 而突破 亿吨 。 在钢 的消费量 方面 , 年 世界钢 的消费量为 。 亿吨 超 过 当年世界钢 的总产 量 , 比 年 增 加 , 创历 史最 高记录 。 预计 年世 界钢 的消费量为 亿吨 , 年将 为 亿吨 因 调整库存等原 因 比今年将减少 写 。 另 据报导 年代 西方 国家钢 消费量年增长率预 计 为 。 , 年世界钢 消费量可 能达 到 。 。一 。 亿吨 。 对于发展 中国来 说 , 在其工 业化进程 中对钢铁 材料 的 需 求量是不 断增长 的 , 钢的 消费量 年均 增长率 约为 。 对这些 国家而言 , 钢铁 材料无疑是 重要的原材料 , 而且市场供 需矛盾 突 出 , 长期处 于 短缺 状 态 。 需要 决定 了 市场 , 市场 决 定 了生 产 。 钢 铁 工业不属 于 夕阳工 业 、 从材料 应 用 的 角 度看 , 在可 以预 见 的时 间阶 段 内 , 还不 能 看到 钢铁 材料可 以被大 量取代 的 前 景 。 当然 , 在 某些 用途方面也 可 能 出现钢 材被铝 、 工 程 塑料 、 玻璃 、 木 材 、 钦 及其 合金 部分 替代 的情况 。 然 而 , 由于 铝资源 分 布的限 制 和制 取 能耗高 , 工程 塑料 难 以再生 利用及 玻 璃 、 木材 的 机械力 学性 能的 局限性 , 大 量代 替钢铁 也是不 可能的 还 由于 钢铁工业 的现 有工 业 基础 和 已经投 人 的大 量资金 , 加 之废钢 的回收 利 用率远 远高于其 他工程材料等原 因 世 界上发达国家 每年 用废 钢铁 炼钢约 占年产钢 总 量的 。 肠 。 自 一 年以来 , 炼钢用废 钢 量接近 亿吨 。 钢铁 材料从应 用 角度 看仍具有强 大 的生命力 和竞争性 。 据 国际 钢协估计 , 西 方工业 发 达 国家用 塑料 、 铝 、 玻 璃 、 木 材等材料 代 用 钢材的 比率有可 能 占钢消费量 的 一 。 但是 , 另一方面 也可 看到 特 别是 在发展 中国 家里 钢铁材料取代 其他材料 和开 辟新的使用 领域 的广 阔前 景 。 从 当今 世界经济结构 以及各主要 产业 交通运输 、 能源 工 业 、 化 学工 业 、 机械制造 业 、 建 筑业等 的材料 消耗情况 来 看 , 钢铁材料仍然是重要 的基础材料 。 在结 构材料 中 , 钢仍是 应 用 最广 泛 的 。 长 期 以来 钢 铁 材料 对人 类 社会 的经 济 、 生 活 和文 化 的提 高作 出了贡献 。 我 们相信 在 世 纪 中 , 作为材料特 别是结构材料 钢铁 应继续保 持其应有 的重要 地 位 。 主 要原 因 之一 是钢 的成 本低 。 据 统 计分析 , 对应用 最广 的 几种结构材料 , 按材料 的单位强 度计 , 其成 木为 美元 钢 。 铝 。 叭 陶 瓷。 。 叭 碳 素纤 维。 。 。 钢铁冶金生产工艺 、 质量 的进 展和趋势 第二 次世界大 战 以后 , 国 际上科 学 、 技 术 和经济 的迅 猛 发 展 , 推动 着 世界钢铁 工 业不 断 发 展 。 钢 铁工 业无论从 生产工 艺 上看 , 还是从产 品性能 、 技术装 备 、 节能增材等方面看 , 都 在 不 断 地发展着 , 其主要特点是逐 步改 进工艺流程和用 高技术来 改造 钢铁 工 业这一传统产业 。 发展的趋 势是不断 提高产 品 质量水平 , 不 断开 发新 的 使用领 域 , 节能 、 降耗 , 尽 可 能 地 降 低 成本 , 简化 、 缩短工 艺流程 , 在大 型 化的 基础上 , 向 着连 续化 、 节能化 、 自动 化方向不 断 进 步 。 综 观 二次大 战 后 的情况 , 从钢铁 生产工艺的 进展 情况来分析 , 有 渐进性 的 发展 , 有 革命 、 性的突破 , 还有 正 在开 发 , 接近 成功 , 或开始工 业应用的 新工 艺 、 新流程 , 如 图 。 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