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体形态的描绘(单色) 第一节对体形态描绘的认识 、形态原理与表现技巧的关系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分别研究了学习设计与造型基础课的关系, 了解了造型基础的基本要求。前几章主要是对形态原理进行初步研究, 这一章及整个第二编将由浅入深地进行表现技巧的训练。 在前几章的原理研究中,我们曾对视觉形式的一般问题、形式的要 素之一——形态——的基本作用、类别、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为今后设计奠定了对形态的认识和创造的基础。在上一章,在对形态 般原理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体形态的本质和变化及创造的基 本途径,目的是对体形态有一个基本认识,为以后更深入的设计训练 提供初步条件。 在对体形态的特点、构成基本条件有初步认识,并能独立地在三维 空间中用一定材料完成体的初级层次创造之后,对在二维空间中描绘 (以再现为开端)体形态的训练就十分必要了,因为只有在三维空间中 对体有一个切实的理解之后,再在二维平面上将体描绘出来才是方便 的、主动的
第五章 体形态的描绘(单色) 第一节 对体形态描绘的认识 一、形态原理与表现技巧的关系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分别研究了学习设计与造型基础课的关系, 了解了造型基础的基本要求。前几章主要是对形态原理进行初步研究, 这一章及整个第二编将由浅入深地进行表现技巧的训练。 在前几章的原理研究中,我们曾对视觉形式的一般问题、形式的要 素之一——形态——的基本作用、类别、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为今后设计奠定了对形态的认识和创造的基础。在上一章,在对形态 一般原理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体形态的本质和变化及创造的基 本途径,目的是对体形态有一个基本认识,为以后更深入的设计训练 提供初步条件。 在对体形态的特点、构成基本条件有初步认识,并能独立地在三维 空间中用一定材料完成体的初级层次创造之后,对在二维空间中描绘 (以再现为开端)体形态的训练就十分必要了,因为只有在三维空间中 对体有一个切实的理解之后,再在二维平面上将体描绘出来才是方便 的、主动的
、体形态描绘调练目的及要求 ()目的 1.锤炼表现能力 今天,设计与加工、设计与销售、设计与使用已明确分工。设计师 只有用加工者能看懂的方式表达设计意图,其设计方案才有实现的可 能。而在表达方式中,包含用真实(确切地说是符合人们日常经验)的 手法表现未来实现的面貌,这是同加工者特别是委托方沟通的重要手 段。尽管某些设计门类(如产品、环境设计)主要靠材料和加工方式来 实现设计意图,但前期的沟通如果不畅就谈不上后期加工。而预想面 貌(表现图)的表现力与沟通效果相关。另一些门类(如视觉设计),其表 现图直接决定实现后的面貌,因而表现力的高下就与成败直接相关了。 2.强化“思维符号” 由于设计思维过程包含艺术性思维,因此设计师的创意过程必须借 助形象(视觉)思维。在“视觉思维”过程中,手(使脑发出的基本构想 成为可见物)、眼(将这种可见物再通知给大脑)、脑(迅速反应,将深化 或修正意见反馈给手)的并用是思维质量的保障。从表面看,设计师通 常在发想过程中都习惯于“边画边看边想”,实际上,画也是想,因 为画出的图形便是“思维得以进行并得以逐渐深化的‘符号’”。符 号即语言语音不熟悉、不顺畅思维必然受阻,视觉语言的表达能2 力即是形式范围的表现技巧
二、体形态描绘调练目的及要求 (一)目的 1.锤炼表现能力 今天,设计与加工、设计与销售、设计与使用已明确分工。设计师 只有用加工者能看懂的方式表达设计意图,其设计方案才有实现的可 能。而在表达方式中,包含用真实(确切地说是符合人们日常经验)的 手法表现未来实现的面貌,这是同加工者特别是委托方沟通的重要手 段。尽管某些设计门类(如产品、环境设计)主要靠材料和加工方式来 实现设计意图,但前期的沟通如果不畅就谈不上后期加工。而预想面 貌(表现图)的表现力与沟通效果相关。另一些门类(如视觉设计),其表 现图直接决定实现后的面貌,因而表现力的高下就与成败直接相关了。 2.强化“思维符号” 由于设计思维过程包含艺术性思维,因此设计师的创意过程必须借 助形象(视觉)思维。在“视觉思维”过程中,手(使脑发出的基本构想 成为可见物)、眼(将这种可见物再通知给大脑)、脑(迅速反应,将深化 或修正意见反馈给手)的并用是思维质量的保障。从表面看,设计师通 常在发想过程中都习惯于“边画边看边想”,实际上,画也是想,因 为画出的图形便是“思维得以进行并得以逐渐深化的‘符号’ ”。符 号即语言,语言不熟悉、不顺畅,思维必然受阻。视觉语言的表达能 力即是形式范围的表现技巧
3.提高造型想象力 对一个设计师来说,形态想象力是事业的生命。这种想象力一是 源于积累,二是源于表现能力的促进作用。 多看是积累过程,而在多看的过程中又采用“画”的方法多记, 无疑是更有效的积累,因为将大师作品的要点画下来,将日常生活和 大自然中的“营养”画下来时,由于加深了理解,往往会促发新的想 象。做得越多,造型想象力就越强。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智能和技能是互相促进的。一个不善于运用 视觉语言的设计师不会有很强的创意能力,即使有灵感闪现,也会因 语言表达不畅而无法使灵感不断深化为可感的方案。技能技巧是视觉 语言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具体要求 1.对形式要素有实际领悟 通过前面学习,我们对形式及形式要素有了基本理解,但前段学习 都是在形式要素被有意识显现(如形态大多以抽象形态为练习对象)的 情况下操作的,而这段训练,面对的是三维空间中日常物象,其实体 要素及功能要素容易淡化形式要素,因而在这段学习中要在前段学习 获得的形态及空间意识的基础上,领会一些现实物象中蕴含的形式要 素及其表现
3.提高造型想象力 对一个设计师来说,形态想象力是事业的生命。这种想象力一是 源于积累,二是源于表现能力的促进作用。 多看是积累过程,而在多看的过程中又采用“画”的方法多记, 无疑是更有效的积累,因为将大师作品的要点画下来,将日常生活和 大自然中的“营养”画下来时,由于加深了理解,往往会促发新的想 象。做得越多,造型想象力就越强。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智能和技能是互相促进的。一个不善于运用 视觉语言的设计师不会有很强的创意能力,即使有灵感闪现,也会因 语言表达不畅而无法使灵感不断深化为可感的方案。技能技巧是视觉 语言质量的重要保障之一。 (二)具体要求 1.对形式要素有实际领悟 通过前面学习,我们对形式及形式要素有了基本理解,但前段学习 都是在形式要素被有意识显现(如形态大多以抽象形态为练习对象)的 情况下操作的,而这段训练,面对的是三维空间中日常物象,其实体 要素及功能要素容易淡化形式要素,因而在这段学习中要在前段学习 获得的形态及空间意识的基础上,领会一些现实物象中蕴含的形式要 素及其表现
2.对体形态的实体性要表达正确 在前一章已讲过,实体性主要是由材料和结构实现的,其中结构是 主要方面。在体形态表现的初级阶段,从结构研究和表现开始,是理 解实体性要素的正确途径,在这个基础上,再由浅入深地研究其材质 感表现。这样,才不至于坠入舍本求末、盲目模拟参照物外表的误区。 3.对透视关系有初步理解 人眼睛看物象会发生透视变形,为正确表现眼前物象,就必须将物 象的远近关系表现成符合透视变化的样子。透视原理是比较复杂的, 这段学习只要求对透视关系有初步理解和基本正确的表现。 4.正确观察 为达到上述要求,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包括从形态特点角度看 从整体比例、方位关系角度看;从结构状态去看,看出每个物象的结 构特点、物象与物象之间穿插、遮挡等整体结构关系。 5.掌握基本布局方法 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有不同的表现布局法,要注意空间深度和物象 与物象、物象与空间、空间与空间的量的关系
2.对体形态的实体性要表达正确 在前一章已讲过,实体性主要是由材料和结构实现的,其中结构是 主要方面。在体形态表现的初级阶段,从结构研究和表现开始,是理 解实体性要素的正确途径,在这个基础上,再由浅入深地研究其材质 感表现。这样,才不至于坠入舍本求末、盲目模拟参照物外表的误区。 3.对透视关系有初步理解 人眼睛看物象会发生透视变形,为正确表现眼前物象,就必须将物 象的远近关系表现成符合透视变化的样子。透视原理是比较复杂的, 这段学习只要求对透视关系有初步理解和基本正确的表现。 4.正确观察 为达到上述要求,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包括从形态特点角度看; 从整体比例、方位关系角度看;从结构状态去看,看出每个物象的结 构特点、物象与物象之间穿插、遮挡等整体结构关系。 5.掌握基本布局方法 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有不同的表现布局法,要注意空间深度和物象 与物象、物象与空间、空间与空间的量的关系
第二节结构分析 几何形体 几何形体是最基本的体形态,从描写几何形体开始学习体形态的描 绘,有助于将前面对形态的学习与这段课相联系,也有助于由浅入深 地把握体的结构。由于几何形态是对现实中复杂的体形态的抽象,因 此可为今后复杂课题的表现奠定基础。 ()几何形体画法 1.底面的作用 立方体放在桌子上或地上,底面位置决定它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 立方体之间的方位关系,对正确表现空间位置很重要。 画底面有两个要求,一是平(假设物体放在水平的桌子上或地上) 以正方形底面为例,要画出四个角落在同一水平线的平衡感,不能有 高有低(图5—1)。二是隔。这主要是对多个形体组合的画面而言。因 为形体一多,前后综错遮挡,稍不留意,便会出现图5—2的情况。 图5-1位置的正确表现 图5-1位置的错误表现
第二节 结构分析 一、 几 何 形 体 几何形体是最基本的体形态,从描写几何形体开始学习体形态的描 绘,有助于将前面对形态的学习与这段课相联系,也有助于由浅入深 地把握体的结构。由于几何形态是对现实中复杂的体形态的抽象,因 此可为今后复杂课题的表现奠定基础。 (一)几何形体画法 1.底面的作用 立方体放在桌子上或地上,底面位置决定它在空间中的位置以及 立方体之间的方位关系,对正确表现空间位置很重要。 画底面有两个要求,一是平(假设物体放在水平的桌子上或地上)。 以正方形底面为例,要画出四个角落在同一水平线的平衡感,不能有 高有低(图5—1)。二是隔。这主要是对多个形体组合的画面而言。因 为形体一多,前后综错遮挡,稍不留意,便会出现图5—2的情况。 图5-1 位置的正确表现 图5-1 位置的错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