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区2013年中考一模 语文试卷 (分值120分时间120分钟含书写4分) 积累与运用(26分) 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蒹葭苍苍 (《诗经》)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4)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7) 可以为师矣。(《论语》)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9)年岁虽老而壮心不减,这样的情怀古诗词里常有体现。比如诗 句 (10)明代书法家文徴明有诗句“乌啼不复当时境,依旧钟声到客舟”,这是化用了张继《枫桥夜 泊》中的诗句 (写出相关的一句即可) 2.书写考查。请欣赏右边的书法作品,并用正楷字把作品里的诗句抄写在方格中 要求:规范工整、美观,用简体字。(2分) 夜 红籍 素宴 3.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2分) 谁 A.赫然—一万恶不赦 富饶一一百折不挠 B.剽悍一一虚无缥缈 即使 如既往 C.骸骨——骇人听闻古—一断壁残垣 容少 D.喝彩——随声附和 啜泣一一笔耕不辍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俯瞰 绵延 大庭广众迥乎不同 B.膺品 遨翔 头晕目眩别出心才 C.诙谐 追朔 拐弯抹角 相形见绌 D.伦理 撕杀 出奇致胜 不计其数 5下列诗句中,疑问句形式与其它各项不同的是()(2分)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京市鼓楼区 2013 年中考一模 语文试卷 (分值 120 分 时间 120 分钟 含书写 4 分) 一、积累与运用(26 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 分) (1)蒹葭苍苍, 。(《诗经》)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4) ,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5) ,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6)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7) ,可以为师矣。(《论语》) (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 9 )年岁虽老而壮心不减,这样的情怀古诗词里常有体现。比如诗 句: , 。 (10)明代书法家文徵明有诗句“乌啼不复当时境,依旧钟声到客舟”,这是化用了张继《枫桥夜 泊》中的诗句 。(写出相关的一句即可) 2.书写考查。请欣赏右边的书法作品,并用正楷字 ...把作品里的诗句抄写在方格中。 要求:规范工整、美观,用简体字。(2 分) 3.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 ....的一项是 ( )(2 分) A. 赫.然——万恶不赦. 富饶.——百折不挠. B. 剽.悍——虚无缥.缈 即.使——一如既.往 C. 骸.骨——骇.人听闻 亘.古——断壁残垣. D. 喝.彩——随声附和. 啜.泣——笔耕不辍.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 分) A. 俯瞰 绵延 大庭广众 迥乎不同 B. 膺品 遨翔 头晕目眩 别出心才 C. 诙谐 追朔 拐弯抹角 相形见绌 D. 伦理 撕杀 出奇致胜 不计其数 5.下列诗句中,疑问句形式与其它各项不同..的是 ( )(2 分)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区新开一个“书吧”,是居民们借书阅览的好去处。你自愿为书吧读者服务: 6.“书吧”入口处有“读者须知”,没有文字,只有标识。请你将标识转化为温馨的提示语。(任选一种) (2分) 读者须知 ③⑩③③ 【示例】第1个标识的温馨提示语:静静地听书的声音 第个标识的温馨提示语 7.“书吧”墙面的挂图需配上文字简介。为了准确介绍挂图内容,你查找了相关的资料。 【图一】 【图二】 当“简册”出现时,我国古代书籍的装帧艺术便崭露头角了。而“简″由竹或木片制成,文字量大 的著作,竟需要一马车才能装下。后来有了帛书。“帛”大多为柔软丝质,因此帛书的装帧最常见的是卷 轴式。当纸质书岀现之后,书籍装帧形式就更加丰富多样了。比如旋风装,它是以-幅比书略宽厚的长纸 条作底板,把书页像鱼鳞般依次粘在底板纸上,收起时则从首而尾卷起,又变成了—个卷轴。但旋风装 的折缝处极易断裂,所以蝴蝶装便取而代之了。此种装帧形式是把印好的书页以锋线为轴心,逐叶粘贴, 打开书本,书灭朝左右边展开,如蝴蝶对翅。此外还有形如折扇的“折子装″,有打眼订线的“线装书” 等等。而“线装裝”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最接近于近现代意乂的书籍装帧样式,具有鲜明的 中国特色,是“中国书”的象征 根据材料,你判断出图一是 式装帧,图二是 式装帧。你还发现对书籍装帧艺 术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3分) 8.“书吧”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你准备以“不同名著中的相似人物”为内容进行发言。不同名著中的人 物会有哪些相似点呢?请选择一项概括分析,不少于3点。(2分) 【A】格列佛一一鲁滨孙 【B】张飞一一李逵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社区新开一个“书吧”,是居民们借书阅览的好去处。你自愿为书吧读者服务: 6.“书吧”入口处有“读者须知”,没有文字,只有标识。请你将标识转化为温馨..的提示语。(任选一种) (2 分) 【示例】第 1 个标识的温馨提示语:静静地听书的声音。 第 个标识的温馨提示语: 7.“书吧”墙面的挂图需配上文字简介。为了准确介绍挂图内容,你查找了相关的资料。 【图一】 【图二】 当“简册”出现时,我国古代书籍的装帧艺术便崭露头角了。而“简”由竹或木片制成,文字量大 的著作,竟需要一马车才能装下。后来有了帛书。“帛”大多为柔软丝质,因此帛书的装帧最常见的是卷 轴式。当纸质书出现之后,书籍装帧形式就更加丰富多样了。比如旋风装,它是以一幅比书略宽厚的长纸 条作底板,把书页像鱼鳞一般依次粘在底板纸上,收起时则从首而尾卷起,又变成了一个卷轴。但旋风装 的折缝处极易断裂,所以蝴蝶装便取而代之了。此种装帧形式是把印好的书页以锋线为轴心,逐叶粘贴, 打开书本,书页朝左右边展开,如蝴蝶对翅。此外还有形如折扇的“折子装”,有打眼订线的“线装书” 等等。而“线装”是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它最接近于近现代意义的书籍装帧样式,具有鲜明的 中国特色,是“中国书”的象征。 根据材料,你判断出图一是 式装帧,图二是 式装帧。你还发现对书籍装帧艺 术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3 分) 8.“书吧”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你准备以“不同名著中的相似人物”为内容进行发言。不同名著中的人 物会有哪些相似点呢?请选择一项概括..分析,不少于 3 点。(2 分) 【A】格列佛——鲁滨孙 【B】张飞——李逵
我选【 相似点:(1) 二、阅读。(42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分)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9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 分) 10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 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 我,当有厚报。”人日:“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日:“若 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 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②跬步:半步。 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狗便走往水中 录毕,走送之 B君可出我 远出海门 C乃语路人云 此中人语云 D火至免焚 数至八层 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计日以还 B生醒,方见之 物外之趣
我选【 】 相似点:(1) (2) (3) 二、阅读。(42 分)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4 分) 野 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9.诗题“野步”意为郊野漫步。“ ”与“ ”两字说明诗人已经被美景深深吸引。(2 分) 10.从前两句中选择一个能体现春的气息的字眼,并加以分析。(2 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晋太和中,广陵人杨生畜一狗,甚爱怜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 月燎原,风势极盛。犬乃周章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水坑,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如此数次,周旋跬步②,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 尔后生因暗行,堕于.空井中。狗呻吟彻晓。有人经过,怪此狗向井号,往视,见生。生曰:“君可出. 我,当有厚报。”人曰:“以此狗与我,便当相出。”生曰:“此狗曾活我,不得相与,余即无惜。”人曰:“若 尔,便不相出。”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乃语.路人云:“以狗相与。”即而出之,系.之而去。却后 五日,狗夜走还。(选自《搜神后记》) 【注】①周章:急得团团转。②跬步:半步。 1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 ...的一组是( )(3分) A 狗便走.往水中 录毕,走.送之 B 君可出.我。 远出.海门 C 乃语.路人云 此中人语.云 D 火至.免焚 数至.八层 1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以.身洒生左右草上 计日以.还 B 生醒,方见之. 物外之.趣
C系之而去 结友而别 D堕于空井中 所欲有甚于生者 13.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乃引颈视井生知其意乃许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14根据选文回答。(4分) (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 (三)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12分) 孝敬 谢胜瑜 ①和火星文和网络语言相比,“孝敬”这个词显然有些老套,人们不常挂在嘴上,不少人甚至也没记 在心里。以至于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头一次把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案。 ②“孝敬”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 ③孝敬,词典里的解释简单而又浅显 孝顺、尊敬长辈;二是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拆开 字来看,“孝”是老人和儿子紧密相连,老人在上,儿子在下,是一种血脉相承;敬,是矮身抱拳,表达 的是谦卑礼让在心,虔诚回报记怀 ④先说孝。孝者,善之基石。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 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就算他在别人面前做出一副爱爱人、亲孩子、信朋友、帮别人的模样,也 不一定是真心自愿的,或者说那也一定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其动机既让人觉得不可信,也无法赢得人 们真正的敬意 ⑤再说敬。敬老扶弱,应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敬老,需要时刻为老人着想,把老人视为自己眼里和心 里的“座上宾”,明知道对方不像领导那样位尊,也不像漂亮女子那么貌美,自己一样恭敬迎候,弯腰送 别;扶弱,需要随时为弱者助力,给弱者递上自己物质和精神的“拐杖″",冬天驱寒,夏天送爽。对待老
C 系之而.去 结友而.别 D 堕于.空井中 所欲有甚于.生者 13 .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用“/”断句,只划两处。 狗 乃 引 颈 视 井 生 知 其 意 乃 许 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 甚爱怜之,行止与俱 14.根据选文回答。(4分) (1)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是一只神奇的狗?请概括回答。 (2)文中哪一处细节突出地表现了杨生对狗的“甚爱怜之”?(用原句回答) (三)阅读议论文,回答问题。(12分) 孝敬 谢胜瑜 ①和火星文和网络语言相比,“孝敬”这个词显然有些老套,人们不常挂在嘴上,不少人甚至也没记 在心里。以至于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头一次把儿女们“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法案。 ②“孝敬”是国家之法,也是个人之律。 ③孝敬,词典里的解释简单而又浅显:一是孝顺、尊敬长辈;二是把物品献给尊长,表示敬意。拆开 字来看,“孝”是老人和儿子紧密相连,老人在上,儿子在下,是一种血脉相承;敬,是矮身抱拳,表达 的是谦卑礼让在心,虔诚回报记怀。 ④先说孝。孝者,善之基石。有道是:“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对父母不孝顺,对长辈不尊敬,那便如 树之没有根须,水之没有泉眼,就算他在别人面前做出一副爱爱人、亲孩子、信朋友、帮别人的模样,也 不一定是真心自愿的,或者说那也一定是有条件的、有限度的,其动机既让人觉得不可信,也无法赢得人 们真正的敬意。 ⑤再说敬。敬老扶弱,应是人的本能和天性。敬老,需要时刻为老人着想,把老人视为自己眼里和心 里的“座上宾”,明知道对方不像领导那样位尊,也不像漂亮女子那么貌美,自己一样恭敬迎候,弯腰送 别;扶弱,需要随时为弱者助力,给弱者递上自己物质和精神的“拐杖”,冬天驱寒,夏天送爽。对待老
弱病残,眼里不斜视,心里不轻看,是“敬″的起始;面对庸人俗事,脚下不趋炎,嘴上不附势,则是“敬” 的延续。平等相待,才是最质朴的“敬”的姿态。 ⑥孝为笑。作为后辈,只有孝顺了,老人才会开心;家中尊者心欢了,一家人才会和和乐乐。也只有 懂得孝顺的人,才更懂得爱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开心。正因如此,许多恋爱中的男孩女孩,都会把对方 是否孝敬父母,作为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侦察”项目之- ⑦敬为进。敬人者,人也敬他。功利点说,一个人只有得到旁人的敬重和认可,他的事业和人生,才 能不断进步,才能锦上添花。君不见,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把“孝敬老人”列入干部提拔的考察内容? ⑧孝,让自己心安;敬,让自己进步。孝敬,是中国人的善根,也是中国人的宗教。一个不孝不敬的 人,心中必定是没有畏惧之心,没有禁忌之念。这样的人,不测和凶险总会尾随着他,从古至今,从来都 没有太好的结果。所谓,不孝之人,难有笑的一生。 ⑨至于怎样孝敬,于丹的回答简单到只有一句“给父母个好脸色”,连孔子的回答也不复杂—孟 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日:无违。”樊迟日:“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⑩从孔子的回答里,我听出的却是他朴实诠释“无违”之外的别番深意:一个人不要因为不孝的作 为,而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无处安放! (选自2011年10月《知识窗》) 15把握文章内容并填空。(3分) ③④⑤ ①②总领全文 ⑥⑦⑧ ⑩深化论题 16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弱病残,眼里不斜视,心里不轻看,是“敬”的起始;面对庸人俗事,脚下不趋炎,嘴上不附势,则是“敬” 的延续。平等相待,才是最质朴的“敬”的姿态。 ⑥孝为笑。作为后辈,只有孝顺了,老人才会开心;家中尊者心欢了,一家人才会和和乐乐。也只有 懂得孝顺的人,才更懂得爱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开心。正因如此,许多恋爱中的男孩女孩,都会把对方 是否孝敬父母,作为自己未来幸福生活的“侦察”项目之一。 ⑦敬为进。敬人者,人也敬他。功利点说,一个人只有得到旁人的敬重和认可,他的事业和人生,才 能不断进步,才能锦上添花。君不见,很多地方政府都已经把“孝敬老人”列入干部提拔的考察内容? ⑧孝,让自己心安;敬,让自己进步。孝敬,是中国人的善根,也是中国人的宗教。一个不孝不敬的 人,心中必定是没有畏惧之心,没有禁忌之念。这样的人,不测和凶险总会尾随着他,从古至今,从来都 没有太好的结果。所谓,不孝之人,难有笑的一生。 ⑨至于怎样孝敬,于丹的回答简单到只有一句“给父母一个好脸色”,连孔子的回答也不复杂——孟 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⑩从孔子的回答里,我听出的却是他朴实诠释“无违”之外的别一番深意:一个人不要因为不孝的作 为,而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无处安放! (选自2011年10月《知识窗》) 15.把握文章内容并填空。(3分) ③④⑤ ①—②总领全文 ⑥⑦⑧ ⑩ 深化论题 ⑨ 16.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