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26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3)欲穷千里目 (王之涣《登鹳雀楼》)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7)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8)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9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 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繁衍(2)一拍即_合(3)和x_(4)齐心x力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D.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34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 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 民国风情。34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4G网络。“博爱线” 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年初,南京2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嘟嘟: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 小影: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 材料三: 南京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 线路名称 石塘人家线游古村落,赏竹海,体验怪坡 世凹桃源线亲历农事,种植桃树,观赏桃花 国展中心 汤山线参观茶坊等七坊,了解农副产品工艺流程 南门对面/父车9:00 溧水傅家边线览山凹村山水景色,观近郊最大的生态群落 (可乘2B,返程14:00 17路等公(每周六,周 高淳慢城线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体验慢生活交车前往/日) 匚六合竹镇线游桃花岛和大泉村黑松林,采摘果实 5.你为34路公交线撰写导游词。根据“材料一”,最适合作为开场白的一项是()(2分)
2013 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26 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 分) ⑴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⑵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 ⑶欲穷千里目, 。 (王之涣《登鹳雀楼》) ⑷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⑸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⑹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⑺醉翁之意不在酒, 。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⑻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⑼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中感谢恩师徐怀中先生,可以说,有了徐怀中才有莫言。这让 我们想起韩愈在《马说》中同样的感慨:“ , 。”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⑴繁衍. ⑵一拍即. 合 ⑶和 xù ⑷齐心 xié 力 3.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 分)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D.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参加“南京小导游”活动,你搜集了以下材料,做了几件事。 材料一:南京“34 路博爱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公交观光线。它从中山码头出发,沿着“中 山大道”行驶,直到中山陵。乘客可以观赏沿途的民国建筑和车厢内的民国老照片,领略浓郁的 民国风情。34 路公交车采用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节能环保车型,还覆盖免费的 4G 网络。“博爱线” 将民国风情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充分彰显了南京的城市精神。 材料二:年初,南京 2 路公交车采用普通话和南京话双语报站,引发了网友的热议。 嘟嘟:南京话属于北方方言,跟普通话接近,而且腔调有点土,用南京话报站,没必要。 小影:我觉得南京话不土,蛮好听的。但是用它报站,外地人听不懂,坐过了站怎么办? 材料三: 南京市“美丽乡村旅游直通车”线路图表 线路名称 游览内容 发车地点 往返时间 石塘人家线 游古村落,赏竹海,体验怪坡 国展中心 南门对面 (可乘 2 路、 17 路等公 交车前往 发车:9:00 返程:14:00 (每周六、周 日) 世凹桃源线 亲历农事,种植桃树,观赏桃花 汤山线 参观茶坊等七坊,了解农副产品工艺流程 溧水傅家边线 览山凹村山水景色,观近郊最大的生态群落 高淳慢城线 游览“国际慢城”,漫步千亩竹海,体验慢生活 六合竹镇线 游桃花岛和大泉村黑松林,采摘果实 5.你为 34 路公交线撰写导游词。根据“材料一”,最适合作为开场白的一项是( )(2 分)
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4G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 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公交车!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 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路博爱线”!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 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 6.你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了理由。(2分) 7.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 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 排行程,并简要说明。(4分) (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5分) [古诗阅读] 减字木兰花琴 宋]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干 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这里指曲调。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分)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字這染了当时的 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2)”,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 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3)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 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用词中的字填空;(2)用词中句子填空:(3)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古文阅读] 久而俱化 [宋]洪迈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予得双雁于衢③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ρ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 块③独无俦⑨。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 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
A.乘客们,大家好!这是一条特色观光线,全车已覆盖了 4G 网络,大家可以免费使用。 B.各位乘客,欢迎乘坐 34 路公交车!本车采用的是以天然气做动力的车型,绿色环保。 C.各位乘客,欢迎乘坐“34 路博爱线”!让我们一起领略民国风情,感受南京城市精神。 D.这是一条民国风情和现代生活相结合的公交观光线,各位乘客沿途可观赏民国建筑。 6.你针对“材料二”中网友的议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阐明了理由。(2 分) 7.六月的一个周六中午,外地游客思齐来到南京,住在中山码头附近,计划第二天晚上离开。 她想在这段时间里游览南京城,并走进乡村观赏自然风光。请你利用以上三则材料,为她合理安 排行程,并简要说明。(4 分) 二(40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8—12 题。(15 分) [古诗阅读] 减字木兰花 琴 [宋] 苏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已传。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 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注释]①宫商:这里指曲调。 8.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4 分)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⑴ ”字渲染了当时的 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⑵ ”,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 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⑶ ;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 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 要求:⑴用词中的字填空;⑵用词中句子填空;⑶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古文阅读] 久而俱化 [宋] 洪迈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予得双雁于衢①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②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 一块③独无俦④。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 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
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 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日天鹅。 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③上书,以谓圣功远被◎,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 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衢(qu):指衢州。②扰:顺服。③块:孤独。④俦:伴侣。⑤禄东赞:吐蕃酋长。 被:遍及。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一块/独无俦B.两下不相/宾接C.宛如同巢/而生者D.今人/呼鹅为舒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因念白鹅正同色 (2)怡然同群 (3)雁不白知其为雁 (4)遂铸金为鹅以献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1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10分) 碑与帖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帛上 的文字。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碑”与“帖″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 的书法风格 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碑”与北朝连在-起,称为“北 碑”。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帖”,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南帖"。 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 两者大有径庭 “碑″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
而色泽飞呜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 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 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⑤上书,以谓圣功远被⑥,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 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衢(qú):指衢州。②扰:顺服。③块:孤独。④俦:伴侣。⑤禄东赞:吐蕃酋长。⑥ 被:遍及。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其一块/独无俦 B.两下不相/宾接 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呼鹅为舒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⑴因念.白鹅正同色 ⑵怡然..同群 ⑶雁不白知其为.雁 ⑷遂.铸金为鹅以献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1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5 题。(10 分) 碑与帖 蒋勋 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碑”指刀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帖”指毛笔写在纸帛上 的文字。魏晋以后,书法界普遍认为“碑”与“帖”分别代表重拙朴厚和潇洒飘逸两种截然不同 的书法风格。 魏晋之后南北朝形成了对峙局面,书法论述也一般习惯把“碑”与北朝连在一起,称为“北 碑”。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主的“帖”,自然就被认为是流行于南朝文人间的“南帖”。 比如北朝著名的《张猛龙碑》,苍劲古朴,而“南帖”名作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则灵动洒脱, 两者大有径庭 ....。 “碑”还原到原始意义,是指石碑上用刀刻出来的文字。这些石碑文字,最初虽然也用毛笔
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 书写的线条美感。《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 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因此,“碑”与“帖”书风的差别, 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咸康到永和年 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 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 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却更接近“北碑"。 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 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晋则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 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用“纸、“"帛”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行走”、“流动”、 速度”的表现力。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行”或“草”,潇洒 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 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帖”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碑″是石刻,“帖”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碑”与“帖”的书风问题,或 许可以有新的理解。(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13.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2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分) (1)第二段加点词语“大有径庭”的含义是什么?(2分) (2)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3分) 15.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3分)
书写,但是一旦交到刻工手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技法的介入,这就改变了原来毛笔 书写的线条美感。《张猛龙碑》字体端方,笔画厚重,许多线条的风格就不是毛笔容易表现的, 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因此,“碑”与“帖”书风的差别, 或许并不只是北朝与南朝的问题。 一九六五年在南京出土的《王兴之夫妇墓志》、《王闽之墓志》石刻,刻于东晋咸康到永和年 间,永和九年正是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那年。王兴之、王闽之也是王氏家族中的精英文人, 但是从墓志石碑的字体来看,却与王羲之书风完全不同。碑文字体方正,拙朴刚健,点捺用笔都 明显看出了刻工的刀法,不像“南帖”,却更接近“北碑”。 笔、墨、纸、砚成为“文房四宝”,如果在汉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汉代始终以竹简书写 为主,纸的使用微乎其微。魏晋则是竹简书写过渡到纸帛书写的重要时期,王羲之正是纸帛书写 到了成熟阶段的代表人物。用“纸”、“帛”一类纤细材质书写,增加了汉字线条“行走”、“流动”、 “速度”的表现力。汉字在以纸帛书写的晋代文人手中流动飞扬婉转,或“行”或“草”,潇洒 飘逸,创造了汉字崭新的行草美学。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运笔的转折,既丰富又精炼,既飘 忽又有力,充分体现了“帖”潇洒俊逸的书法风格。 “碑”是石刻,“帖”是纸帛,从另一个角度看,书法史上“碑”与“帖”的书风问题,或 许可以有新的理解 ....。 (选自《汉字书法之美》,有删改) 13.从全文来看,作者所提出的“新的理解”指什么?(2 分) 14.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5 分) ⑴第二段加点词语“大有径庭”的含义是什么?(2 分) ⑵第四段的作用有哪些?(3 分) 15.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你更欣赏哪一幅?请结合文章内容,从笔画的角度说说原因。(3 分)
娱糗 清 可夫 守张一 《张猛龙碑》(局部) 《兰亭集序》(局部)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5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 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汘滴禾下土。谁知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 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岀娇嫰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 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 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
《张猛龙碑》(局部) 《兰亭集序》(局部)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15 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 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 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 匀地撒在秧床上。 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 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五月,六月,七月。 追肥,拔草,治虫。 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