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课堂体验式培训 口冯醒 心课堂是高效课堂的-种模式。初次接触心课堂,很多人都会产生不适应甚至不理解的 感觉,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走进心课堂,培训工作非常重要。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 的培训工作面向所有新入校的教师和学生,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共同体验、感受心课堂。 心课堂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关注他们的内心 感受,帮助他们养成规则意识。对于新入校工作的教师和一年级新生而言,他们一直身处传 统课堂,第一次接触心课堂时,难免会觉得不适应、不理解。为了让他们尽快了解并接受心 课堂,培训工作非常重要。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教师和学生会一起参加体验 式培训,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心课堂。 心课堂的体验式培训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两名教师(主教和助教)上准备课 和展示课,第二阶段由助教对心课堂进行解读,第三个阶段主教和助教共同指导前来学习的 教师体验心课堂 第一阶段:心课堂展示 在新课堂展示阶段,首先进行的是准备课。教师要让从未接触过心课堂的学生建设 小组、解读目标、了解流程、体验规则。具体流程如下 创建小组文化。各组学生要确定自己的组长、组名、组呼。在这个环节,学生会以 游戏的形式进入课堂,感受小组力量、养成合作意识 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后,学生会针对学习目标,提出自己的问题。之 后,教师要找出学习目标中的关键词,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从而更好地达成学习目 标 熟悉课堂流程。课堂学习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个环节:小组学习和小组展示
心课堂体验式培训 □ 冯 醒 心课堂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模式。初次接触心课堂,很多人都会产生不适应甚至不理解的 感觉,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走进心课堂,培训工作非常重要。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 的培训工作面向所有新入校的教师和学生,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共同体验、感受心课堂。 心课堂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关注他们的内心 感受,帮助他们养成规则意识。对于新入校工作的教师和一年级新生而言,他们一直身处传 统课堂,第一次接触心课堂时,难免会觉得不适应、不理解。为了让他们尽快了解并接受心 课堂,培训工作非常重要。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教师和学生会一起参加体验 式培训,通过亲身经历,感受心课堂。 心课堂的体验式培训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由两名教师(主教和助教)上准备课 和展示课,第二阶段由助教对心课堂进行解读,第三个阶段主教和助教共同指导前来学习的 教师体验心课堂。 第一阶段:心课堂展示 在新课堂展示阶段,首先进行的是准备课。教师要让从未接触过心课堂的学生建设 小组、解读目标、了解流程、体验规则。具体流程如下—— 创建小组文化。各组学生要确定自己的组长、组名、组呼。在这个环节,学生会以 游戏的形式进入课堂,感受小组力量、养成合作意识。 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后,学生会针对学习目标,提出自己的问题。之 后,教师要找出学习目标中的关键词,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么学,从而更好地达成学习目 标。 熟悉课堂流程。课堂学习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个环节:小组学习和小组展示
小组学习包括自学、互学、群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几个问题:什么 是自学,如何自学,遇到学不会的问题怎么办,小组学习时应遵守哪些规则,小组长在小组 学习中应起到什么作用,等等。 在小组展示环节,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展示内容如何与小组学习挂钩,展示有哪 些注意事项,倾听的目的是什么,评价有哪些技巧,等等 准备课一般不会进行具体的知识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组建设和课堂流程,感 受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具体的知识学习,会在展示课阶段进行。 在展示课上,教师会严格按照准备课制定的目标和流程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主 教和助教要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参加培训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主教 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习、进行交流分享、指导体验教师。助教的职责是:解读课堂环节、 关注学生状态、提供必要帮助 第二阶段:心课堂解读 准备课和展示课完成后,助教要从实操的角度,对心课堂的流程与方法、意义与元 素等方面进行解读。解读内容包括课堂技术—一学习目标、小组建设、课堂流程:课堂文化 —师生关系、规则意识:内在价值一—课程观、实体化、秩序感、安全感。 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目标要遵守这几个规则:合理、科学、梯度。“合理”是指目 标要符合年段特点和课标要求,“科学”是指目标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能够落实课程目 标;“梯度”是指在两个学习目标中,一个是由文本或教材而引发的思考与学习,另一个则 要渗透实践运用和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还要体现4个内在价值中的“课程观”和“实体化”。“课程观”是整堂 课的导向与意义所在,它以新课程标准为载体,保证每一名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够学有 所得,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体化”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它将每一个抽象的概 念与实物进行配对,给予学生真实的物体,让他们产生本能的兴趣,从而主动探究概念背后 的意义 小组建设。心课堂打破了原有的“插秧式”授课方式,小组建设在课堂中发挥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小组合作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还更利于 分层教学的进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从某种程度上说,小 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本身
小组学习包括自学、互学、群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几个问题:什么 是自学,如何自学,遇到学不会的问题怎么办,小组学习时应遵守哪些规则,小组长在小组 学习中应起到什么作用,等等。 在小组展示环节,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展示内容如何与小组学习挂钩,展示有哪 些注意事项,倾听的目的是什么,评价有哪些技巧,等等。 准备课一般不会进行具体的知识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组建设和课堂流程,感 受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具体的知识学习,会在展示课阶段进行。 在展示课上,教师会严格按照准备课制定的目标和流程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主 教和助教要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参加培训的教师和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主教 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学习、进行交流分享、指导体验教师。助教的职责是:解读课堂环节、 关注学生状态、提供必要帮助。 第二阶段:心课堂解读 准备课和展示课完成后,助教要从实操的角度,对心课堂的流程与方法、意义与元 素等方面进行解读。解读内容包括课堂技术——学习目标、小组建设、课堂流程;课堂文化 ——师生关系、规则意识;内在价值——课程观、实体化、秩序感、安全感。 学习目标。制定学习目标要遵守这几个规则:合理、科学、梯度。“合理”是指目 标要符合年段特点和课标要求,“科学”是指目标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并能够落实课程目 标;“梯度”是指在两个学习目标中,一个是由文本或教材而引发的思考与学习,另一个则 要渗透实践运用和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目标还要体现 4 个内在价值中的“课程观”和“实体化”。“课程观”是整堂 课的导向与意义所在,它以新课程标准为载体,保证每一名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够学有 所得,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实体化”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它将每一个抽象的概 念与实物进行配对,给予学生真实的物体,让他们产生本能的兴趣,从而主动探究概念背后 的意义。 小组建设。心课堂打破了原有的“插秧式”授课方式,小组建设在课堂中发挥着举 足轻重的作用。 小组合作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增加了学生展示的机会,还更利于 分层教学的进行,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从某种程度上说,小 组合作学习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学习本身
一般情况下,小组以“ AABBCC”的形式建立,即两名优秀生、两名中等生、两名潜 能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 竞争。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保证学生 的竞争力,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小组建设之后,还要及时培训小组长,明确组长职责,让每 一名组长充分发挥作用,快速引领自己的小组进入心课堂学习。 课堂流程。在心课堂中,强调“流程跟着目标走”,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拥有清晰 的学习秩序。清晰的学习秩序能够培养学生内在的秩序感,这对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有非常大 的作用。此外,“流程跟着目标走”还便于让学生专注地做事情。很多学生缺少学习力,究 其原因,是因为缺少自制力和专注力。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段中自学、互 学、群学,这是培养他们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程序。 规则意识。心课堂下的规则不同于简单的“学生规范”,而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共 同遵守的约定。换句话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对于学生来说,规则保证 了他们的自由,也保证了他们的尊严,使他们了解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虽然心课 堂的理念是“爱和自由”,但是自由的前提是遵守规则,因为规则意识是形成社会秩序的前 提,人们在规则之下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一个人要成为自己,就必须拥有自由:而要拥有 自由,就必须遵守规则。心课堂的规则有:不打扰别人、请等待、请归位、请倾听等。规则 意识体现了新课堂内在价值中的“秩序感” 师生关系。心课堂下的师生关系是“安全、共享、去评价 在心课堂中,学生所有的表达都是被允许的,教师要无条件接纳学生,给他们建立 一个富有安全感的课堂,保证他们表达和展示的权利。学生在学校里,如果感受到了安全 也就会慢慢体验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而学会尊重他人,成为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治疗因 素 共享”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不能 以教导式的语言占据课堂,而应该参与课堂,作为学习的分享者,将自己的理解与学生平等 分享,让学生在共享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去评价”是指去掉功利性的评价,不给学生“贴标签 般情况下,教师只表 达自己的感觉,不草率地下结论,还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在课堂中出现。 第三阶段:心课堂体验
一般情况下,小组以“AABBCC”的形式建立,即两名优秀生、两名中等生、两名潜 能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 竞争。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保证学生 的竞争力,增强他们的凝聚力。小组建设之后,还要及时培训小组长,明确组长职责,让每 一名组长充分发挥作用,快速引领自己的小组进入心课堂学习。 课堂流程。在心课堂中,强调“流程跟着目标走”,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拥有清晰 的学习秩序。清晰的学习秩序能够培养学生内在的秩序感,这对他们一生的学习都有非常大 的作用。此外,“流程跟着目标走”还便于让学生专注地做事情。很多学生缺少学习力,究 其原因,是因为缺少自制力和专注力。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在一定的时间段中自学、互 学、群学,这是培养他们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程序。 规则意识。心课堂下的规则不同于简单的“学生规范”,而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共 同遵守的约定。换句话说,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对于学生来说,规则保证 了他们的自由,也保证了他们的尊严,使他们了解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虽然心课 堂的理念是“爱和自由”,但是自由的前提是遵守规则,因为规则意识是形成社会秩序的前 提,人们在规则之下才能享受最大的自由。一个人要成为自己,就必须拥有自由;而要拥有 自由,就必须遵守规则。心课堂的规则有:不打扰别人、请等待、请归位、请倾听等。规则 意识体现了新课堂内在价值中的“秩序感”。 师生关系。心课堂下的师生关系是“安全、共享、去评价”。 在心课堂中,学生所有的表达都是被允许的,教师要无条件接纳学生,给他们建立 一个富有安全感的课堂,保证他们表达和展示的权利。学生在学校里,如果感受到了安全, 也就会慢慢体验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而学会尊重他人,成为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治疗因 素”。 “共享”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不能 以教导式的语言占据课堂,而应该参与课堂,作为学习的分享者,将自己的理解与学生平等 分享,让学生在共享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 “去评价”是指去掉功利性的评价,不给学生“贴标签”。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表 达自己的感觉,不草率地下结论,还要允许不同的声音在课堂中出现。 第三阶段:心课堂体验
由于新入校工作的教师初次接触心课堂,所以在第一阶段执教准备课和展示课的两 名教师,在新课堂体验阶段,将会以助教的身份,陪伴参训教师。 在体验过程中,助教会与参训教师就课堂环节及注意事项进行交流与沟通,其中包 括学习目标的制定(实体化、课程观)、学习流程的明确(小组学习、小组展示)、教师作 用的体现(点拨、提升、小结)等方面。此外,还要再次提醒参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不 能强迫学生、不能压迫学生,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课堂环境。 在新课堂体验中,参训教师经常会出现以下几个常见问题一 学习目标制定得不够明确。有时候,教师不知道如何制定学习目标,或者将学习目 标与教学目标混淆。实际上,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有很大区别:教学目标面向教师,学习目 标面向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应该使用贴近于学生的语言,尽可能地简单、清晰,紧扣新课程 标准 教师语言不够简练,甚至出现代替学生表达的现象。第一次接触心课堂的教师,常 常无法跳出传统课堂中教师把控课堂的行为习惯。一旦学生表达不清楚、展示不到位,教师 就会很焦虑,情不自禁地打断学生、代替学生表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助教一定要及时打 断,以“面向学生重复、补充问题”的方式,将课堂引回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中。 流程不跟目标走。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会对课文进行详细、全面的讲解,而心课堂 仅从教材资源中选择最重要的几点进行练习。很多教师怕学生学不会、学不全,经常会抛出 各种与学习目标不相关的问题。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会扰乱学生思维、打断课堂流程 甚至倒退回传统的课堂模式。 倾听评价不到位。心课堂对教师的倾听与评价要求很高。教师必须全心全意地关注 课堂中学生的展示内容,并及时作出补充、提升和评价。参训教师经常会因为紧张、焦虑, 过于关注自己,忽略了课堂上的一些学生,不能及时作出有效评价。此时,助教应该悄悄提 醒他们,注意倾听、关注学生,并以示范的态度,及时对发言的学生作出相应评价。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研室) 两节课体验心课堂
由于新入校工作的教师初次接触心课堂,所以在第一阶段执教准备课和展示课的两 名教师,在新课堂体验阶段,将会以助教的身份,陪伴参训教师。 在体验过程中,助教会与参训教师就课堂环节及注意事项进行交流与沟通,其中包 括学习目标的制定(实体化、课程观)、学习流程的明确(小组学习、小组展示)、教师作 用的体现(点拨、提升、小结)等方面。此外,还要再次提醒参训教师,不能代替学生、不 能强迫学生、不能压迫学生,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课堂环境。 在新课堂体验中,参训教师经常会出现以下几个常见问题—— 学习目标制定得不够明确。有时候,教师不知道如何制定学习目标,或者将学习目 标与教学目标混淆。实际上,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有很大区别:教学目标面向教师,学习目 标面向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应该使用贴近于学生的语言,尽可能地简单、清晰,紧扣新课程 标准。 教师语言不够简练,甚至出现代替学生表达的现象。第一次接触心课堂的教师,常 常无法跳出传统课堂中教师把控课堂的行为习惯。一旦学生表达不清楚、展示不到位,教师 就会很焦虑,情不自禁地打断学生、代替学生表达。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助教一定要及时打 断,以“面向学生重复、补充问题”的方式,将课堂引回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中。 流程不跟目标走。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会对课文进行详细、全面的讲解,而心课堂 仅从教材资源中选择最重要的几点进行练习。很多教师怕学生学不会、学不全,经常会抛出 各种与学习目标不相关的问题。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因为会扰乱学生思维、打断课堂流程, 甚至倒退回传统的课堂模式。 倾听评价不到位。心课堂对教师的倾听与评价要求很高。教师必须全心全意地关注 课堂中学生的展示内容,并及时作出补充、提升和评价。参训教师经常会因为紧张、焦虑, 过于关注自己,忽略了课堂上的一些学生,不能及时作出有效评价。此时,助教应该悄悄提 醒他们,注意倾听、关注学生,并以示范的态度,及时对发言的学生作出相应评价。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研室) 两节课体验心课堂
口王文利 心课堂的体验式培训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课和展示课。在准备课上,一般不 会进行具体的知识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组建设和课堂流程。具体的知识学习,会在展 示课阶段进行。本期,通过两节课,周刊与读者共同分享心课堂的体验式培训。 第一节:准备课 建设小组文化 主教:孩子们,大家好。老师不教,你们也能学会,你们相信吗?今天我们就一起 体验这种学习方式 主教:请各小组组长带领自己的成员,商定你们的组名、组呼。 (教师巡视各小组,与学生交流) 主教:请各个小组介绍自己的组名和组呼。 (各个小组依次到教室前方,介绍自己的组名和组呼) 解读学习目标 主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就好比一次旅游,试想, 如果游客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不是旅游的过程就会变得疲劳而无趣? 生:是, 主教:学习目标就像“导航仪”一样,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下面看一下我们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一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用字母表示具体的数;2.例题变形,用 字母表示小数、分数和不确定的数) 主教:你们从学习目标中发现了什么? 生:用字母可以表示各种数字
□ 王文利 心课堂的体验式培训分为 3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课和展示课。在准备课上,一般不 会进行具体的知识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组建设和课堂流程。具体的知识学习,会在展 示课阶段进行。本期,通过两节课,周刊与读者共同分享心课堂的体验式培训。 第一节:准备课 建设小组文化 主教:孩子们,大家好。老师不教,你们也能学会,你们相信吗?今天我们就一起 体验这种学习方式。 主教:请各小组组长带领自己的成员,商定你们的组名、组呼。 (教师巡视各小组,与学生交流) 主教:请各个小组介绍自己的组名和组呼。 (各个小组依次到教室前方,介绍自己的组名和组呼) 解读学习目标 主教: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一节课就好比一次旅游,试想, 如果游客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不是旅游的过程就会变得疲劳而无趣? 生:是。 主教:学习目标就像“导航仪”一样,为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下面看一下我们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出示学习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用字母表示具体的数;2. 例题变形,用 字母表示小数、分数和不确定的数) 主教:你们从学习目标中发现了什么? 生:用字母可以表示各种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