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儒家的环境伦理思想
第三节 儒家的环境伦理思想
儒家的环境伦理思想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儒家看到了人与 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 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主张尊重自然规律 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环境道德行为规则,“和”、“节
儒家的环境伦理思想 • 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儒家看到了人与 自然环境之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之间是 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 主张尊重自然规律 • 仁民爱物(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环境道德行为规则, “和” 、 “节” 、 “时
、环境价值观 殷周时期,天命思想,如君权天授和以 德配天等观念 儒家孔、孟继承天命思想,知天、敬天 ·孔子: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的范 畴来考察,放入审美的视野来欣赏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赞天地之化育
一、环境价值观 • 殷周时期,天命思想,如君权天授和以 德配天等观念 • 儒家孔、孟继承天命思想,知天、敬天 • 孔子: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道德的范 畴来考察,放入审美的视野来欣赏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 “赞天地之化育
孟子:“天人合一’思想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 矣 “上下与天地同流
孟子:“天人合一’思想 •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 矣” • “上下与天地同流
重视自然规律,相互依存共生 孔子: “土敝则草木不长” 荀子: ·“山林者,鸟兽之居也” 山林茂而禽兽归之 “山林险则鸟兽去之”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 “得地则生,失地则死”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易传·说卦传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
• 重视自然规律,相互依存共生 • 孔子: • “土敝则草木不长” • 荀子: • “山林者,鸟兽之居也” • “山林茂而禽兽归之” • “山林险则鸟兽去之” •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 “无土则人不安居,无人则土不守” • “得地则生,失地则死”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易传·说卦传 • 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