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盛测 心监测的概念 今监测的地位及作用 今监测计划的确定 令几个环境要素的监测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 ❖ 监测的概念 ❖ 监测的地位及作用 ❖ 监测计划的确定 ❖ 几个环境要素的监测方案
、监测的概念 ●1信息基础(耳目、哨兵) 建设前环境状况,建设中,运行期。 管理需要,防患于未然。 2范围大,项目多,污染物时空分布; 监测中的投入产出问题 3在哪测?测什么?怎么测?数据如何使用? o 4.QA/QC 要求: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完整性、可比性(五性)
一、 监测的概念 ⚫ 1.信息基础(耳目、哨兵) ⚫ 建设前环境状况,建设中,运行期。 ⚫ 管理需要,防患于未然。 ⚫ 2.范围大,项目多,污染物时空分布; ⚫ 监测中的投入产出问题。 ⚫ 3.在哪测?测什么?怎么测?数据如何使用? ⚫ 4.QA/QC ⚫ 要求:代表性、精密性、准确性、完整性、可比性(五性)
、监测的作用和依据 1.把握现状,预测发展 ●2.“三同时” ●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 投产 环评 监测(基本信息) “三同时”阶段—监测(执法) 后评估 监测(执法)
二、监测的作用和依据 ⚫ 1. 把握现状,预测发展 ⚫ 2. “三同时” ⚫ 防治污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 投产。 ⚫ ⚫ 环评——————监测(基本信息) ⚫ “三同时”阶段——监测(执法) ⚫ 后评估—————监测(执法)
3、监测计划 (1)依据: 法规要求 标准的分类与选用 质量标准 排放标准 技术规范 方法标准 标准物质 建设项目:原材料、工艺流程、产品,找出监测因子 地理、气候诸条件(气的扩散、水的交汇等) (2)程序: 项目分析 例:水泥、电厂(煤、油)、石化、农药、化工、造纸 需要和可能 投入产出比(POPs、 PCDDS 监测机构、人员、设备、技术; 计量认证(cMA,项目、人员、设备、质量管理程序) 实验室认可( CNACL
3、监测计划 (1)依据: 法规要求 标准的分类与选用 —质量标准 —排放标准 —技术规范 —方法标准 —标准物质 建设项目:原材料、工艺流程、产品,找出监测因子 地理、气候诸条件(气的扩散、水的交汇等) (2)程序: 项目分析 例:水泥、电厂(煤、油)、石化、农药、化工、造纸…… 需要和可能 投入产出比(POPs、PCDDs……) 监测机构、人员、设备、技术; 计量认证(CMA,项目、人员、设备、质量管理程序) 实验室认可(CNACL)
三、监测计划的制定 目的 环评要求制定出监测计划,含计划的技术、管理要求 实用性要求能执行、起作用,监测能反映资源和生态变化,可持续发展。 2.环境监测方案的基本组成 1)监测项目 2)监测点位 3)监测范围 4)监测制度(审核制度、监测机构、监测方法、经费预算等 3.现状监测的目的及同步气象、污染监测的必要性 1)为预测提供背景数据 2)用污染数据与气象质量评价现状 3)验证或调整预测模式 4)为区域例行监测点位优化提供依据 基本内容 (1)阶段性内容(主要因子) 规划 摸清本底(现状) 建设施工—现状附加 运行 -污染负荷贡献
1. 目的 环评要求制定出监测计划,含计划的技术、管理要求。 实用性 要求能执行、起作用,监测能反映资源和生态变化,可持续发展。 2. 环境监测方案的基本组成 1)监测项目 2)监测点位 3)监测范围 4)监测制度(审核制度、监测机构、监测方法、经费预算等) 3. 现状监测的目的及同步气象、污染监测的必要性 1)为预测提供背景数据 2)用污染数据与气象质量评价现状 3)验证或调整预测模式 4)为区域例行监测点位优化提供依据 4. 基本内容 (1) 阶段性内容(主要因子) 规划————摸清本底(现状) 建设施工——现状附加 运行————污染负荷贡献 三、监测计划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