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 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 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 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6 3、 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 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 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 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 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 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 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 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 学习例 3。出示例 3 主题图。 2、 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 就可以分4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 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具体感知“每2个分一份,8个分成这样的4组,就要分4份。让学 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步理解平 均分的方法,慰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性活中的数 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 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 说怎么分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7 3、 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 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 8 里面有几个 2,8 里面有 4 个 2, 就可以分 4 份。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 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具体感知“每 2 个分一份,8 个分成这样的 4 组,就要分 4 份。让学 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 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 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 课本第 12 页的第 5 题。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 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 说怎么分。) 2、 练习二第 6 题。 (1)、第 6 题。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1、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 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 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 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 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8 (1)、用 15 个方木块摆 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 3 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提供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 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 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提供给 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 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 P13 页,例 4,练习三第 1、2、3 题。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ε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 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 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 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 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 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 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 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9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 谈话,出示情景图。 2、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 12 支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 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 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 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 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 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 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 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 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 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 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 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 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 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 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 础上让学生参与“分分,写一写,读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 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 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10 问:把 12 支竹笋平均放在 4 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 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 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 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 除以 4 等于 3。 3、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 12 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 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 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 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 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 法意义。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1、 课本第 13 页的“做一做” (1)、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