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⑥副作用 低血糖:增加药物低血糖事件的主要因素有髙龄,饮酒,肝 /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体重增加 其他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 对心血管系统的可能影响:影响缺血预适应 缺血性预适应 ☆是心脏自身保护的一种重要功能,其生理基础为心肌细胞 KATP的激活,通道开放。 ◆磺脲类降糖药的药理作用为关闭β细胞膜上的KATP,对心肌 细胞亦有关闭作用,不同的磺脲此种作用有差别:格列本脲抑 制缺血预适应,而格列美脲无不良影响。 ☆糖尿病患者伴缺血性心脏病者应选择对β细胞选择性髙、较少 影响心脏缺血性预适应的品种 ⑦磺脲类受体存在的部位:胰岛β细胞、心脏、血管平滑肌 ⑧磺脲类药物原发失效 指应用SU三个月,血糖无明显下降。排除患者饮食依从性的问 题或髙血糖的毒性作用。病例选择不当是最可能的原因,即选择了β 细胞功能已明显衰退的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糖尿病和T2D患者) ⑨SU继发失效 指使用SU至少一年,空腹血糖曾经两次降至8mol/L以下(排除 原发失效),SU已用至最大治疗剂量3个月,但空腹血糖 仍>10mmol/L, GHbAlc>9.5%。继发失效的大部分原因不明,可能 是糖尿病疾病逐渐发展的过程,导致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⑥副作用 ➢ 低血糖:增加药物低血糖事件的主要因素有高龄,饮酒,肝 /肾疾病,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 体重增加 ➢ 其他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胆汁淤积性黄疸,肝功能异常, 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血小板减少,皮疹 ➢ 对心血管系统的可能影响 :影响缺血预适应 缺血性预适应: ❖ 是心脏自身保护的一种重要功能,其生理基础为心肌细胞 KATP 的激活,通道开放。 ❖ 磺脲类降糖药的药理作用为关闭β细胞膜上的 KATP, 对心肌 细胞亦有关闭作用,不同的磺脲此种作用有差别:格列本脲抑 制缺血预适应,而格列美脲无不良影响。 ❖ 糖尿病患者伴缺血性心脏病者应选择对β细胞选择性高、较少 影响心脏缺血性预适应的品种 ⑦磺脲类受体存在的部位:胰岛β细胞、心脏、血管平滑肌 ⑧磺脲类药物原发失效 指应用 SU 三个月,血糖无明显下降。排除患者饮食依从性的问 题或高血糖的毒性作用。病例选择不当是最可能的原因,即选择了β 细胞功能已明显衰退的糖尿病患者(包括 1 型糖尿病和 T2D 患者) ⑨SU 继发失效 指使用 SU 至少一年,空腹血糖曾经两次降至 8mmol/L 以下(排除 原发失效),SU 已用至最大治疗剂量 3 个月,但空腹血糖 仍>10mmol/L,GHbA1c>9.5%。继发失效的大部分原因不明,可能 是糖尿病疾病逐渐发展的过程,导致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继发失效常见原因 ◆患者的因素:饮食依从性差、服药方式的错误、生活方式的改 变和精神压力增大等 疾病的因素:选择了某些β细胞功能缓慢衰退的特殊糖尿病类 型,如线粒体糖尿病、LADA。合并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的并发病 如隐性感染等。 ◆治疗的因素:长期接触大剂量的SU,β细胞对SU产生“抵 抗”、高血糖降低药物的吸收和毒性作用、同时使用致糖尿病 的药物,如皮质醇等 (2)餐时血糖调节剂新型降糖药一一那格列奈、瑞格列奈 苯甲酸类衍生物 2.抑制肝葡萄糖生成的药物一一双胍类药物 ①作用机制 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主要 机制,是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抵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 改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増加 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减轻体重:可减少内脏和体内总的脂肪含量,主要是抑制食欲 减少能量摄取的结果 其他:增加肠道利用葡萄糖、抑制脂肪酸氧化、延缓葡萄糖的 吸收、改善血脂异常 ②适应症 Ⅱ型糖尿病病人一线用药,肥胖者首选 对糖耐量异常的病人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 在非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继发失效常见原因 ❖ 患者的因素:饮食依从性差、服药方式的错误、生活方式的改 变和精神压力增大等。 ❖ 疾病的因素:选择了某些β细胞功能缓慢衰退的特殊糖尿病类 型,如线粒体糖尿病、LADA。合并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的并发病, 如隐性感染等。 ❖ 治疗的因素:长期接触大剂量的 SU,β细胞对 SU 产生“抵 抗”、高血糖降低药物的吸收和毒性作用、同时使用致糖尿病 的药物,如皮质醇等。 (2)餐时血糖调节剂 新型降糖药——那格列奈、瑞格列奈 苯甲酸类衍生物 2.抑制肝葡萄糖生成的药物——双胍类药物 ①作用机制 ➢ 抑制过多的内源性肝葡萄糖生成是二甲双胍降低血糖的主要 机制,是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抵抗,抑制糖异生的结果。 ➢ 改善周围组织(骨骼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 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 减轻体重:可减少内脏和体内总的脂肪含量,主要是抑制食欲、 减少能量摄取的结果 ➢ 其他:增加肠道利用葡萄糖、抑制脂肪酸氧化、延缓葡萄糖的 吸收、改善血脂异常 ②适应症 ➢ Ⅱ型糖尿病病人一线用药,肥胖者首选 ➢ 对糖耐量异常的病人非常有效,有预防作用 在非肥胖型 2 型糖尿病患者与磺脲类药联用以增强降糖效应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Ⅰ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联用,可加强胰岛素作用,减少胰岛 素剂量 ≯在不稳定型(脆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使血糖波动性下 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③用法和用量 初始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250mg。治疗3-5天后空腹血糖开 始下降,1至2周调整剂量。 每日剂量1500mg可获得最大降糖疗效的80%85% >国内推荐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2000g,国外常用至每日 2550mg(850mg,每日三次)、最大剂量每日3000mg ④二甲双胍禁忌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 严重肝病(如肝硬化)、肾功能不全、慢性严重肺部疾病、心 力衰竭、贫血、缺氧、酗酒: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 妊娠期妇女;年龄>65岁;进食过少的患者。 有乳酸酸中毒史,明显的视网膜病 ≯由于抑制线粒体的氧化还原能力,二甲双胍不适用于线粒体糖 尿病患者 ⑤二甲双胍在Ⅱ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控制血糖:不增加体重、不产生低血糖、无高胰岛素血症 增加肝脏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肝脏:降低空腹血糖 ●肌肉:帮助保持一整天的血糖水平 降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脂质异常、血凝异常以及直接血管 作用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 Ⅰ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联用,可加强胰岛素作用,减少胰岛 素剂量; ➢ 在不稳定型(脆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可使血糖波动性下 降,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③用法和用量 ➢ 初始剂量为每日三次,每次 250mg。治疗 3-5 天后空腹血糖开 始下降,1 至 2 周调整剂量。 ➢ 每日剂量 1500mg 可获得最大降糖疗效的 80%-85%。 ➢ 国内推荐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 2000mg,国外常用至每日 2550mg(850mg,每日三次)、最大剂量每日 3000mg。 ④二甲双胍禁忌症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用胰岛素治疗; ➢ 严重肝病(如肝硬化)、肾功能不全、慢性严重肺部疾病、心 力衰竭、贫血、缺氧、酗酒;感染、手术等应激情况。 ➢ 妊娠期妇女;年龄>65 岁;进食过少的患者。 ➢ 有乳酸酸中毒史,明显的视网膜病。 ➢ 由于抑制线粒体的氧化还原能力,二甲双胍不适用于线粒体糖 尿病患者。 ⑤二甲双胍在Ⅱ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 控制血糖:不增加体重、不产生低血糖、无高胰岛素血症 ➢ 增加肝脏和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肝脏:降低空腹血糖 ● 肌肉:帮助保持一整天的血糖水平 ➢ 降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 脂质异常、 血凝异常以及直接血管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