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 次课 授课时间2005523 教案完成时间:2005519 课程名称|临床药理学|年级2001专业、层次 本科 授课教师葛金芳 专业技术 助教 授课方式大班学时 (大、小班) 授课题目(章,节) 第29章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 1.临床药理学(第3版)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生理学(第5版) 3.生物化学(第5版) 4.内科学(第5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糖尿病的分类及各型治疗原则的不同; 2.掌握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3.掌握常用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分类及临床适应症、作用机制 4.了解甲状腺素合成过程及生理作用,熟悉关键酶: 5掌握常用抗甲状腺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及特殊类型甲亢的治疗原则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一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2学时讲述、板书、穿插实例 第二节甲状腺素和抗甲状腺药1学时讲述、板书、穿插实例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教案首页 第 次课 授课时间 2005.5.23 教案完成时间:2005.5.19 课程名称 临床药理学 年 级 2001 专业、层次 本科 授课教师 葛金芳 专业技术 职 务 助教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 学时 3 授课题目(章,节) 第 29 章 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 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 临床药理学(第 3 版) 2. 生理学(第 5 版) 3. 生物化学(第 5 版) 4. 内科学(第 5 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糖尿病的分类及各型治疗原则的不同; 2.掌握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3.掌握常用口服降血糖药物的分类及临床适应症、作用机制; 4.了解甲状腺素合成过程及生理作用,熟悉关键酶; 5.掌握常用抗甲状腺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及特殊类型甲亢的治疗原则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第一节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2 学时 讲述、板书、穿插实例 第二节 甲状腺素和抗甲状腺药 1 学时 讲述、板书、穿插实例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第29章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 第1节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概述: 糖尿病( Diabetas mellitus Dm)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简述,5分钟 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群。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和作用缺陷导致糖代 谢紊乱,以及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 典型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久病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眼、肾、神经、血管等慢性进行 性病变。严重时可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 性昏迷等 患病率高: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 198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067%,1994年达251%,196 年3.6%‰。我国患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全世界第二位,约5000万 、糖尿病的分类 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insul in dependent diabets mellitus,IDDM 病因: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特点:①不包括由于非自身免疫的特异性原因引起的破坏或衰竭 (如囊性纤维瘤);②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典型,年龄多在 30岁以下;③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DKA); ④靠胰岛素维持生命,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IAA 自身免疫反应标志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GAD65 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IA-2α和IA-2B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第 29 章 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临床用药 第 1 节 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概述: 糖尿病(Diabetas Mellitus, DM):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 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群。由于胰岛素分泌或/和作用缺陷导致糖代 谢紊乱,以及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 典型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 久病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眼、肾、神经、血管等慢性进行 性病变。严重时可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 性昏迷等。 患病率高:仅次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 1980 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 0.67%,1994 年达 2.51%,1996 年 3.6%。我国患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全世界第二位,约 5000 万。 一、糖尿病的分类 1.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as mellitus, IDDM) 病因:胰岛 β 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特点:①不包括由于非自身免疫的特异性原因引起的破坏或衰竭 (如囊性纤维瘤);②起病较急,“三多一少”症状典型,年龄多在 30 岁以下;③易出现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 DKA); ④靠胰岛素维持生命。 简述,5 分钟 自身免疫反应标志 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ICA 胰岛素自身抗体 IAA 谷氨酸脱羧酶自身抗体 GAD65 酪氨酸磷酸酶自身抗体 IA-2α 和 IA-2β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 -insulin dependent diabets mellitus, NIDDM 病因:胰岛素分泌异常和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代谢紊 乱。(胰岛素相对不足) 特点:①遗传易感性,受外界因素如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和饮食不当 等影响;②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障碍;③一定诱因下, 也可发生DKA(感染、手术、创伤等);④多发于30岁以上,起病缓 慢,症状较轻;⑤一般对口服降糖药有效,部分患者需胰岛素治疗。 、治疗 重点讲述,板 1.治疗原则 书并穿插实 治疗目的:使血糖在全部时间内维持在正常范围,并使代谢途径恢复例,25分钟 正常。 IDDM: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的基础上经确诊后立即用胰岛素治疗并 终身替代。 NID-M:8-12周正规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仍不能达到满意的血糖控 制,即开始药物治疗;选择药物时,不仅要降血糖,还要改善机体的 胰岛素敏感性(口服降血糖药物/胰岛素/二者联用) 2.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里程碑 年份 事件 910 「胰腺制品的分离 1912 胰腺制品分离获美国专利 1923 胰岛素制剂首次上市 1935 精制结晶胰岛素研制成功 1967 单种(猪/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1976 世界范围内首次半合成人胰岛素成功 1978 基因重组技术合成人胰岛素 1992 合成人胰岛素类似物 Lyspro 研制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 1993 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HOE901)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2. 2.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as mellitus, NIDDM) 病因:胰岛素分泌异常和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代谢紊 乱。(胰岛素相对不足) 特点:①遗传易感性,受外界因素如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和饮食不当 等影响;②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障碍;③一定诱因下, 也可发生 DKA(感染、手术、创伤等);④多发于 30 岁以上,起病缓 慢,症状较轻;⑤一般对口服降糖药有效,部分患者需胰岛素治疗。 二、治疗 1.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使血糖在全部时间内维持在正常范围,并使代谢途径恢复 正常。 IDDM:饮食控制结合运动疗法的基础上经确诊后立即用胰岛素治疗并 终身替代。 NIDDM:8-12 周正规饮食治疗和运动锻炼,仍不能达到满意的血糖控 制,即开始药物治疗;选择药物时,不仅要降血糖,还要改善机体的 胰岛素敏感性(口服降血糖药物/胰岛素/二者联用) 2.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里程碑 年份 事件 1910 胰腺制品的分离 1912 胰腺制品分离获美国专利 1923 胰岛素制剂首次上市 1935 精制结晶胰岛素研制成功 1967 单种(猪/牛)胰岛素研制成功 1976 世界范围内首次半合成人胰岛素成功 1978 基因重组技术合成人胰岛素 1992 合成人胰岛素类似物 Lyspro 1993 研制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 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HOE901) 重点讲述,板 书并穿插实 例,25 分钟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三、胰岛素 重点讲述,板 酸性蛋白质,56KD,由A、B两条链组成。 书并穿插实 1.胰岛素的来源 例,30分钟 ①动物(猪或牛)胰岛素; ②半合成人胰岛素:用苏氨酸替代猪胰岛素B链终末的丙氨酸,与 人胰岛素结构完全一样; ③人胰岛素:将经修饰的前胰岛素原“基因”引入酵母菌细胞或大肠 杆菌细胞中,然后经酿造或繁殖,产生大量微小“前胰岛素原”经吸 收、结晶和离心技术、洗脱和分离出微小前胰岛素原,再经过酶的 转换、切除C片段、转化为人胰岛素 ④人胰岛素类似物:超速效和超长效胰岛素 a.超短效 Lispro:B链28位脯AA和29位赖AA互换 Aspart:B链28位由天门冬AA替代 b.超长效 Glargine:A链21位由甘AA替代,B链 C段加2个精AA Detemir:在B链29位赖AA上结合一侧链 2.人胰岛素与动物胰岛素的区别:免疫原性小、过敏反应少、生物效 价较高、副作用少 3.胰岛素的药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①糖代谢: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 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a.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的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 b.降低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cAMP水平,从而加速糖原合成、抑制糖 原分解;c.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使丙酮酸脱氢酶激活,加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三、胰岛素 酸性蛋白质,56KD,由 A、B 两条链组成。 1.胰岛素的来源: ①动物(猪或牛)胰岛素; ②半合成人胰岛素:用苏氨酸替代猪胰岛素 B 链终末的丙氨酸,与 人胰岛素结构完全一样; ③人胰岛素:将经修饰的前胰岛素原“基因”引入酵母菌细胞或 大肠 杆菌细胞中,然后经酿造或繁殖,产生大量微小“前胰岛素原” 经吸 收、 结晶和离心技术、 洗脱和分离出微小前胰岛素原,再经过酶的 转换、切除 C 片段、转化为人胰岛素; ④人胰岛素类似物:超速效和超长效胰岛素 a.超短效 Lispro:B 链 28 位脯 AA 和 29 位赖 AA 互换 Aspart:B 链 28 位由天门冬 AA 替代 b.超长效 Gargine:A 链 21 位由甘 AA 替代,B 链 C 段加 2 个精 AA Detemir:在 B 链 29 位赖 AA 上结合一侧链 2.人胰岛素与动物胰岛素的区别:免疫原性小、过敏反应少、生物效 价较高、副作用少 3. 胰岛素的药理作用: (1)对代谢的影响: ①糖代谢: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的降血糖的激素,也是唯一同时促进 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的激素。 a.促进肌肉、脂肪组织等的细胞膜葡萄糖载体将葡萄糖转运入细胞; b.降低磷酸二酯酶活性,降低 cAMP 水平,从而加速糖原合成、抑制 糖 原分解;c.通过激活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使丙酮酸脱氢酶激活,加 重点讲述,板 书并穿插实 例,30 分钟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CoA,从而加快糖的有氧氧化;d.抑制肝内糖异 生(通过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的合成以及促进氨基酸进入肌肉 组织并合成蛋白质,减少肝糖异生的原料);e.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内 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减少脂肪动员的速率,促进肝、肌肉、心肌利 用葡萄糖。 ②脂肪代谢: a.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 b.抑制脂解酶,减缓脂肪的分解,从而减少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③蛋白质代谢 a.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 b.作用于核糖体,促进蛋白质合成 C.使细胞核内转录和复制加快,增加RNA和DNA的生成: d.抑制蛋白质分解; e.抑制肝糖原异生,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2)促细胞生长作用: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发挥促细胞 生长作用 (3)作用机制 胰岛素十胰岛素受体α亚单位→酪氨酸蛋白激酶→→→第二信使(磷 脂肌醇系统)→细胞效应 4.药动学:P395 5.临床应用: ①适应症: a.Ⅰ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垂体性糖尿病) b对合理的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然未达标的Ⅱ型 糖尿病患者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速丙酮酸氧化为乙酰 CoA,从而加快糖的有氧氧化;d.抑制肝内糖异 生(通过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的合成以及促进氨基酸进入肌肉 组织并合成蛋白质,减少肝糖异生的原料);e.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内 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减少脂肪动员的速率,促进肝、肌肉、心肌利 用葡萄糖。 ②脂肪代谢: a.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 b.抑制脂解酶,减缓脂肪的分解,从而减少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③蛋白质代谢: a.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 b.作用于核糖体,促进蛋白质合成; c.使细胞核内转录和复制加快,增加 RNA 和 DNA 的生成; d.抑制蛋白质分解; e.抑制肝糖原异生,促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 (2)促细胞生长作用: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结合,发挥促细胞 生长作用 (3)作用机制: 胰岛素+胰岛素受体α亚单位→酪氨酸蛋白激酶→→→第二信使(磷 脂肌醇系统)→细胞效应 4.药动学:P395 5. 临床应用: ①适应症: a.Ⅰ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垂体性糖尿病); b.对合理的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然未达标的Ⅱ型 糖尿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