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c.严重并发症或伴发症、围手术期及感染应激等 d.对难以分型的消瘦患者,均可使用胰岛素治疗。 ②制剂 胰岛素制剂起效时间峰效时间|持续时间 速效 Lispro, Aspart))5-15分钟3090分钟4~5小时 短效人正规胰岛素30-60分钟2-3小时5-8小时 中效/含精蛋白:NPH2-4小时4-10小时10-16小时 含锌 24小时412小时12~18小时 长效含锌 Ultralente 6-10小时10-16小时18-24小时 Glargine(Lats)2-4小时稳定无峰20-24小时 ③方法 替代治疗、补充治疗 ④使用原则: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皮下) a.I型糖尿病:替代治疗 初始剂量可按0.5~0.8U(kgd),一般不超过10U/(kg/d) b.Ⅱ型糖尿病: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 开始就单用胰岛素,初始剂量可按0.3~0.5U/(kg/d)计算。 若口服降糖药物转为胰岛素替代治疗,考虑到口服降血糖药物 在体内的蓄积作用,初始剂量可0.2~0.3U/(kgd),每日初始 剂量一般不超过20U。 联合胰岛素治疗(NPH):初始剂量则更小0.1~0.2U/(kgd)。 替代治疗方案的选择 早餐前2/3日剂量左右,30R多用:70%NPH覆盖白天,晚餐前 1/3日剂量左右30R或50R(注意NPH量) 适应症:I型DM尚存部分内生胰岛功能 Ⅱ型DM-自我监测及知识性好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c.严重并发症或伴发症、围手术期及感染应激等; d.对难以分型的消瘦患者,均可使用胰岛素治疗。 ②制剂: 胰岛素制剂 起效时间 峰效时间 持续时间 速效 (Lispro, Aspart) 5~15 分钟 30~90 分钟 4~5 小时 短效 人正规胰岛素 30~60 分钟 2~3 小时 5~8 小时 中效 含精蛋白:NPH 含锌 2~4 小时 2~4 小时 4~10 小时 4~12 小时 10~16 小时 12~18 小时 长效 含锌 Ultralente Glargine(Latus) 6~10 小时 2~4 小时稳定 10~16 小时 无峰 18~24 小时 20~24 小时 ③方法 替代治疗、补充治疗 ④使用原则:个体化,从小剂量开始(皮下) a.Ⅰ型糖尿病:替代治疗 初始剂量可按 0.5~0.8U/(kg/d),一般不超过 1.0U/(kg/d) b.Ⅱ型糖尿病: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 ➢ 开始就单用胰岛素,初始剂量可按 0.3~0.5U/(kg/d)计算。 ➢ 若口服降糖药物转为胰岛素替代治疗,考虑到口服降血糖药物 在体内的蓄积作用,初始剂量可 0.2~ 0.3U/(kg/d),每日初始 剂量一般不超过 20U。 ➢ 联合胰岛素治疗(NPH):初始剂量则更小 0.1~0.2U/(kg/d)。 c.替代治疗方案的选择 早餐前 2/3 日剂量左右,30R 多用:70%NPH 覆盖白天,晚餐前 1/3 日剂量左右 30R 或 50R(注意 NPH 量) 适应症:Ⅰ型 DM-尚存部分内生胰岛功能 Ⅱ型 DM-自我监测及知识性好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d.Ⅱ型糖尿病胰岛素补充治疗 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晚10点后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初始剂量为0.2 units/kg 监测血糖 3日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4 units 空腹血糖控制在48mmoL(个体化) ⑤副作用 低血糖反应:多见于胰岛素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 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的病人 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胰岛素过敏(IgE介导的局部反应) 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抗药性 胰岛素水肿:数日内可自行吸收 屈光不正:2~4周自愈 体重增加:尤以老年2型糖尿病人多见 6.单组分人胰岛素 DNA重组技术研制,基因工程产品 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见P396 四、口服降血糖药 重点讲述,板 (一)分类 书并穿插实 例,30分钟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d.Ⅱ型糖尿病胰岛素补充治疗 ➢ 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 晚 10 点后使用中效或长效胰岛素 ➢ 初始剂量为 0.2 units/kg ➢ 监测血糖 ➢ 3 日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 2-4 units ➢ 空腹血糖控制在 4-8 mmol/L(个体化) ⑤副作用 ➢ 低血糖反应:多见于胰岛素剂量过大,未按时进餐,肝、肾功 能不全,升血糖反应有缺陷的病人 ➢ 皮下脂肪营养不良 ➢ 胰岛素过敏(IgE 介导的局部反应) ➢ 高胰岛素血症 ➢ 胰岛素抗药性 ➢ 胰岛素水肿:数日内可自行吸收 ➢ 屈光不正:2~4 周自愈 ➢ 体重增加:尤以老年 2 型糖尿病人多见 6.单组分人胰岛素 DNA 重组技术研制,基因工程产品。 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见 P396。 四、口服降血糖药 (一)分类 重点讲述,板 书并穿插实 例,30 分钟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针对胰岛素不足的药物 1、β细胞修复剂或再生剂 2、胰岛素制剂 3、胰岛素降解抑制剂 4、胰岛素促泌剂 (1)磺脲类药物 (2)苯丙酸衍生物 (3)氨基酸衍生物 (4)类胰高糖素肽-1 ◆针对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1、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2、双胍类药物 3、胰岛素受体激动剂 4、L-酪氨酸衍生物 、化学元素 ☆针对葡萄糖产生过多的药物 1、∝-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糖异生抑制剂 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磺脲类降糖药(SUs) 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促进外周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双胍类(二甲双胍) 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α-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LZDs):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 针对胰岛素不足的药物 1、β 细胞修复剂或再生剂 2、胰岛素制剂 3、胰岛素降解抑制剂 4、胰岛素促泌剂 (1)磺脲类药物 (2)苯丙酸衍生物 (3)氨基酸衍生物 (4)类胰高糖素肽-1 ❖ 针对胰岛素抵抗的药物 1、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2、双胍类药物 3、胰岛素受体激动剂 4、L-酪氨酸衍生物 5、化学元素 ❖ 针对葡萄糖产生过多的药物 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2、糖异生抑制剂 常用口服抗糖尿病药物的分类 ➢ 促进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制剂: 磺脲类降糖药(SUs) 餐时血糖调节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 促进外周组织增加葡萄糖利用的药物: 双胍类(二甲双胍) ➢ 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 α-糖苷酶抑制剂 ➢ 胰岛素增敏剂(TZDs): 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1胰岛素促泌剂 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膜受体,促使胰岛素释放,从而产生降糖效果。 SU临床使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种类较多。SU是目前临床 上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餐时血糖调节剂新型降糖药一一那格列奈、瑞格列奈 苯甲酸类衍生物 (1)磺脲类药物 ①常用的磺脲类药物 药名 mg片用量每日服半衰期 ng药次数小时|作用时间 甲磺丁脲 500 1500 2-3 3~28 6-8 格列本脲 2.5 2.5-10 1-3 10 16-24 格列奇特40,8080160 10~12 12-24 格列吡嗪25,55-201-3 7 7-24 格列喹酮 60-120 1-3 8-10 格列美脲1,2,31-6 5~9 24 ②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 a.胰腺内作用机制: 促使β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K+ATP)通道关闭,是刺激 胰腺β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主要机制 b.胰腺外作用机制: 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第1、2代可能继发于葡萄糖毒性作用的改 善。第三代亚莫利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1.胰岛素促泌剂 通过作用于胰岛 B 细胞膜受体,促使胰岛素释放,从而产生降糖效果。 ➢ SU 临床使用已有数十年的历史,种类较多。SU 是目前临床 上用于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 餐时血糖调节剂 新型降糖药——那格列奈、瑞格列奈 苯甲酸类衍生物 (1)磺脲类药物 ①常用的磺脲类药物 药 名 mg/片 用量 mg 每日服 药次数 半衰期 小时 作用时间 甲磺丁脲 500 1500 2-3 3~28 6-8 格列本脲 2.5 2.5-10 1-3 10 16-24 格列奇特 40,80 80-160 1-3 10~12 12-24 格列吡嗪 2.5,5 5-20 1-3 7 7-24 格列喹酮 30 60-120 1-3 1~2 8-10 格列美脲 1,2,3 1-6 1 5~9 24 ② 磺脲类药物的降糖机制 a.胰腺内作用机制: 促使 β 细胞ATP敏感的钾离子(K+ATP)通道关闭,是刺激 胰腺 β 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主要机制; b.胰腺外作用机制: 增加外周葡萄糖利用,第 1、2 代可能继发于葡萄糖毒性作用的改 善。第三代亚莫利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③磺脲类药物适应症 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 嗪、格列喹酮: 轻一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一长效类 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FPG<139%mmoL、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 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阴性的糖 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 ④磺脲类药物使用方法 适用于2型糖尿病病人,非肥胖者首选 小剂量起步 餐前服用(餐前半小时) 剂量随血糖变化调整 可与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合用 ⑤禁忌症 Ⅰ型糖尿病患者 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对磺脲类降糖药物过敏者: 在发生糖尿病急性合并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或并有严 重慢性合并症者 在有应激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③磺脲类药物适应症 ➢ 可作为非肥胖 2 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 ➢ 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宜选用短效类,如格列吡 嗪、格列喹酮; ➢ 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选用格列喹酮; ➢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中-长效类 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控释片); ➢ FPG<13.9mmol/L、有较好的胰岛功能、新诊断糖尿病、 胰岛细胞抗体(ICA)或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阴性的糖 尿病患者对磺脲药物反应良好。 ④磺脲类药物使用方法 ➢ 适用于 2 型糖尿病病人,非肥胖者首选 ➢ 小剂量起步 ➢ 餐前服用(餐前半小时) ➢ 剂量随血糖变化调整 ➢ 可与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合用 ⑤禁忌症 ➢ Ⅰ型糖尿病患者; ➢ 妊娠糖尿病或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 Ⅱ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 ➢ 对磺脲类降糖药物过敏者; ➢ 在发生糖尿病急性合并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或并有严 重慢性合并症者; ➢ 在有应激情况下,如有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