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历回归年长度举例 太初历 邓平等 前104 365.2501624 乾象历 刘洪 206 365.2461800 元嘉历 何承天 443 365.2467105 大明历 祖冲之 463 365.2428148 皇极历 刘焯 604 365.2445437 大衍历 一行 728 365.2444078 应天历 王处讷 960 365.2444511 纪元历 姚舜辅 1106 365.2436214 授时历 郭守敬 1281 365.2425000 时宪历 汤若望 1644 365.2421875
阴历阳历阴阳历 中外历史上出现了三种类型的历法:阴历、 阳历和阴阳历。 阴历只考虑月亮的运动,以朔望月为基本周 期,如伊斯兰教的历法就是阴历。 阳历以太阳的周年运动为依据,不考虑月亮 的运动,如现行的公历就是阳历。 阴阳历则同时考虑月亮和太阳的运动,把朔 望月和回归年并列为制历的基本周期,我国 古代文献所载的历法几乎都是阴阳历
闰月与闰周 《尚书尧典》: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左传·文公六年》:闰以正时 五年再闰 十九年七闰 回归年长度×19=朔望月长度×(19×12十7) ■ 北凉赵(匪欠)600年221闰 祖冲之391年144闰 《麟德历》废闰周
回归年长度19 朔望月长度(1912+7)
二十四气 采用二十四气是中国古代历法的一个主要 特点,它属于阴阳历中的阳历部分,反映 了太阳的周年运动。在西周和春秋时期 人们通过用圭表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冬至、 夏至、春分、秋分四气在年中的位置; 《吕氏春秋》中已增加了立春、立夏、立 秋、立冬四气;《淮南子:天文训》中已出 现了完整的二十四气名称,它们的名称以 及与十二月的对应关系为:
月份、节气和中气 一月 立春、雨水 七月 立秋、处暑 三月 惊蛰、春分 八月 白露、秋分 三月 清明、谷雨 九月 寒露、霜降 四月 立夏、小满 十月 立冬、小雪 五月 芒种、夏至■十一月 大雪、冬至 六月 小暑、大暑■十二月 小寒、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