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安全与环保易燃物质的性质4.蒸汽相对密度:代表的是蒸汽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5.熔点:指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温度。熔点指示出了室温下为固体的易燃物质成为易燃液体的温度。6.沸点:一般是指常压沸点,定义为一个大气压下气液平衡共存的温度。沸点可表征物质的挥发性,是易燃液体所包含的火险的直接量度。7.分子式:在缺少物性信息的情况下,物质的分子式可以提供物质火险的线索。如构成元素及分子量等。8.爆炸范围:也称为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是可燃蒸气或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遇引爆源引爆即能发生爆炸或燃烧的浓度范围,用可燃蒸气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表示9.蒸发潜热: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汽化所需要的热量10.燃烧热: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25℃的氧中燃烧释放出的热量燃烧产物,包括水,都假定为气态
化工安全与环保 16 4. 蒸汽相对密度:代表的是蒸汽密度与空气密度之比。 5. 熔点:指固液两相平衡共存的温度。熔点指示出了室温下为固 体的易燃物质成为易燃液体的温度。 6. 沸点:一般是指常压沸点,定义为一个大气压下气液平衡共存 的温度。沸点可表征物质的挥发性,是易燃液体所包含的火险的 直接量度。 7. 分子式:在缺少物性信息的情况下,物质的分子式可以提供物 质火险的线索。如构成元素及分子量等。 8. 爆炸范围:也称为爆炸极限或燃烧极限,是可燃蒸气或气体与 空气的混合物遇引爆源引爆即能发生爆炸或燃烧的浓度范围,用 可燃蒸气或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表示。 9. 蒸发潜热:单位质量的液体完全汽化所需要的热量。 10. 燃烧热: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在25℃的氧中燃烧释放出的热量 。燃烧产物,包括水,都假定为气态。 易燃物质的性质
化工安全与环保4.2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物质易燃性分类和火险等级二、1.易燃物质的类别全美消防协会(NFPA)把物质划分为以下五个类别:"O”:不能燃烧的物质;"1":必须预热方能引|燃的物质;"2”:必须适度加热或暴露在相当高的环境温度中方能引燃的物质;"3”:在任意环境温度下都能引[燃的液体和固体;"4”:在常温大气压下能够迅速或完全汽化,或容易分散到空气中,且容易燃烧的物质3""4"两类为易燃物质
化工安全与环保 二、物质易燃性分类和火险等级 1.易燃物质的类别 全美消防协会(NFPA)把物质划分为以下五个类别: “0”:不能燃烧的物质; “1”:必须预热方能引燃的物质; “2”:必须适度加热或暴露在相当高的环境温度中方 能引燃的物质; “3”:在任意环境温度下都能引燃的液体和固体; “4”:在常温大气压下能够迅速或完全汽化,或容易 分散到空气中,且容易燃烧的物质。 “3”“4”两类为易燃物质。 4.2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化工安全与环保4.2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物质易燃性分类和火险等级2.易燃物质的火险等级美国科学院把易燃物质的火险划分为以下五个等级:"O″:无危险;"1":闪点在60℃以上;"2″:闪点在38~60℃之间;"3":闪点在38℃以下,而沸点在38℃以上;"4":闪点在38℃以下,沸点也在38℃以下易燃液体燃烧事件,火险程度至少“1级
化工安全与环保 二、物质易燃性分类和火险等级 2.易燃物质的火险等级 美国科学院把易燃物质的火险划分为以下五个等 级 : “0”:无危险; “1”:闪点在60℃以上; “2”:闪点在38~60℃之间; “3”:闪点在38℃以下,而沸点在38℃以上; “4”:闪点在38℃以下,沸点也在38℃以下。 易燃液体燃烧事件,火险程度至少“1级”。 4.2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化工安全与环保4.2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三、!物质易燃性评估评估气体的易燃性,需要测定气体在空气中的燃烧极限、最大爆炸压力、自燃温度、爆炸混合物的类别、与基于水的灭火剂反应的类型、最小点火能、表示爆炸性危险的氧含量、完全燃烧的速率、最大安全(火焰熄灭)距离或直径。评估可燃液体的易燃性,需要测定蒸气的闪点、着火点、桶装灭火剂的最小灭火浓度、燃烧速率以及燃烧过程中的温升速率评估可燃固体的易燃性,需要测定其可燃性类别、着火点及自燃温度与基于水的灭火剂反应的类型
化工安全与环保 三、物质易燃性评估 评估气体的易燃性,需要测定气体在空气中的 燃烧极限、最大爆炸压力、自燃温度、爆炸混合物 的类别、与基于水的灭火剂反应的类型、最小点火 能、表示爆炸性危险的氧含量、完全燃烧的速率、 最大安全(火焰熄灭) 距离或直径。 评估可燃液体的易燃性,需要测定蒸气的闪点 、着火点、桶装灭火剂的最小灭火浓度、燃烧速率 以及燃烧过程中的温升速率。 评估可燃固体的易燃性,需要测定其可燃性类 别、着火点及自燃温度、 与基于水的灭火剂反应的 类型。 4.2 易燃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化工安全与环保4.3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基本概念√毒物:进入机体并累积到一定量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体液发生生物物理或生物化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中毒: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是化学物质;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毒。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界限,一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只能以引起毒效应的剂量大小相对地加以区别
化工安全与环保 基本概念 ✓ 毒物:进入机体并累积到一定量后,就会与机体组织和 体液发生生物物理或生物化学作用,扰乱或破坏机体的正 常生理机能,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 ✓ 中毒:毒物侵入机体而导致的病理状态; ✓ 工业毒物或生产性毒物:工业生产中接触到的毒物主要 是化学物质; ✓ 职业中毒: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接触化学毒物而引起的中 毒。 4.3 毒性物质的性质和特征 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界限,一切物质在 一定条件下均可以成为毒物,只能以引起毒效应的剂量 大小相对地加以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