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病原 IBD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病鸡 舍中的病毒可存活100天以上,在60℃可存活 半小时。pH21小时不被灭活,在pH12受抑 制,消毒药0.5%石炭酸,0.125%疏柳汞在 30℃作用1小时仍存活。0.5%氯胺作用10分钟, 3%来苏儿作用半小时,可杀死病毒。对紫外 线有极强的抵抗力
四、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本病仅鸡和火鸡能自然感染,从鸡 分离的病毒只能使鸡感染发病,实验感染火鸡 不发病,但能产生抗体,从火鸡分离的病毒仅 能使火鸡感染。 ·传染源:主要是病鸡和隐性感染鸡,病鸡的排 毒期约3周,至于病愈鸡是否带毒尚不清楚
四、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经呼吸道、 消化道、眼结膜均可传染。病毒在鸡舍内存活 的时间较长,将病鸡舍的病鸡清除之后,在 54~122天内放入易感鸡,仍可感染发病。由 病鸡舍中采集的饮水,饲料和粪便,至第52 天仍有感染性。经蛋壳传播和媒介昆虫传播也 有可能
四、流行病学 ● 发病特点: 1、本病的发生与鸡的年龄有关,在法氏囊成 熟期易发生本病,一般发生于2一15周龄的易 感鸡,以3一6周龄的鸡最多发生。成年鸡一 般呈隐性感染,1一14日龄鸡感染后很少见到 症状,在母鸡产蛋期接种BD油佐剂灭活苗, 其子代母源抗体保持3周左右仍有一定的保护 力
四、流行病学 2、本病往往突然发生,传播很快,一但发现 病鸡,同一鸡舍的鸡在短时间之内(约1周) 都可被感染,邻近鸡舍在2一3周后也被感染 发病,发病率可达100%,通常于感染后第3 天开始死亡,于第5一7天达到高峰,以后迅 速减少,病死率有时达20一30%。 3、易造成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这种情况下 病死率则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