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法氏囊病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
传染性法氏囊病 一、 特征 二、历史 三、病原 四、流行病学 五、症状 六、病理变化 七、诊断 八、防制
、 特征 本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幼鸡的 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高,病 程短,主要症状为腹泻、颤抖,极度虚弱。病 变特征为:①法氏囊肿大,出血;②肾脏有尿 酸盐沉积;③胸肌、腿肌出血;④腺胃和肌胃 交界处有出血带
二、 历史 本病1957年首次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 博罗,主要发生于肉鸡场,故又称冈博罗病。 现已传遍全世界养鸡业发展的国家,我国也不 例外。自1979年首次在广州发现以来,全国 许多地区相继发生。由于本病侵害免免中枢器 官一法氏囊,使鸡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降 低,使免疫接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可诱 发多种疾病,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三、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IBDV)传染性法氏囊病 病毒,它被归类于新建立的双RNA病毒科, 禽双RNA病毒属,无囊膜,因此对脂溶剂不 敏感。根据交叉中和试验可将其分为两个血清 型,即鸡源血清引型和火鸡源Ⅱ型,血清引型又 可分为6个亚型,各亚型之间的相关性为10 70%,这种毒株之间抗原差异可能是免疫失败 的原因之一。血清2型从火鸡中分离获得,其 致病性尚未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