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授课 内容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课时安排10学时 L.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能运用能斯特公式计算条件电位: 2.理解标准电极电位及条件电极电位的意义和它们的区别: ?进一步理影化不后应进行的各种因麦句糕影响后应方向后应》 序和反应速度等因素,从而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使氧化还原反应趋向完 全: 要求 4.掌捉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和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 绘出滴定曲线:了解正确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5.熟悉几种常用的氧化还原分析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等分析 方法及有关计算。 教学 重点 重点:能斯特公式的运用:几种常用的氧化还原分析法。 难点 难点:几种分析方法的应用。 教学 讲授为主,启发式和互动式相结合: 方 手段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 概术 教 氧化还原平衡 1.条件电位: 2.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四、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的 1.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分数: 2.可逆氧化还原体系滴定曲线的计算。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容 自身指示剂:2.特殊指示剂: 3.氧化还原指示剂。 六、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1.进行预氧化或预还原处理的必要性: 2.预氧化剂或预还原剂的选择。 七、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 高锰酸钾法:2.重铬酸钾法:3.碘量法:4.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 课外 学习 根据本章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并上课程网复习巩固,完成相应作业 要求 教学 后记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3 授课 内容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课时安排 10 学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1. 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能运用能斯特公式计算条件电位; 2. 理解标准电极电位及条件电极电位的意义和它们的区别; 3. 进一步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各种因素,包括影响反应方向、反应次 序和反应速度等因素,从而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使氧化-还原反应趋向完 全; 4. 掌握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和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方法, 绘出滴定曲线;了解正确选择指示剂的依据; 5. 熟悉几种常用的氧化-还原分析法: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等分析 方法及有关计算。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能斯特公式的运用;几种常用的氧化还原分析法。 难点:几种分析方法的应用。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授为主,启发式和互动式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结合。 教 学 内 容 提 纲 一、概述 二、氧化还原平衡 1. 条件电位; 2. 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3.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四、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1. 氧化还原滴定的滴定分数; 2. 可逆氧化还原体系滴定曲线的计算。 五、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1. 自身指示剂; 2. 特殊指示剂; 3. 氧化还原指示剂。 六、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1. 进行预氧化或预还原处理的必要性; 2. 预氧化剂或预还原剂的选择。 七、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 高锰酸钾法; 2. 重铬酸钾法; 3. 碘量法; 4. 其它氧化还原滴定法。 课外 学习 要求 根据本章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并上课程网复习巩固,完成相应作业。 教学 后记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 进程: §7-1氧化还原平衡(讨论式进行) 一、条件电位E?) 无机化学中讨论过,对氧化还原半电池反应 氧化型 + ne-一还原型 (0x) (Red) 其电极电位E,可用能斯特方程式表示: E=E°+0.059e10l [Red] ()(粗糙公式) n 影响电位E的因素是: (1》氧化环原申对(即氧化还原半电池反应)的性质,决定值的大小 (②)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即有关离子(包括H)浓度的大小及其比值。 严格说来,能斯特方程式应为: E-E 0.059 g o. E=E0+005 g=E+059 Red 7Rca [Redf =E+2e+0”e n YRed n 考虑离子强度 E=E'"+0.0s9eI0y ○ 的影响 n [Red] 条件电位:在特定条件下,当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均为1m©l/L(或其浓度比等于1) 时的实际电位。这种电位,随活度系数而变化,所以氧化还原反应要说明电介质的种类。 上式只考虑了离子强度的影响,如果再考虑副反应的影响: 分布分数 Cos E=E°+0.059 YoIOxl n =E°+0.059 Yos6oCo n =E"+0.0 n Yos6o0.059.CT 考虑了离子强度 一和眼应的影>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4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进程: §7-1 氧化还原平衡(讨论式进行) 一、条件电位(E0′) 无机化学中讨论过,对氧化还原半电池反应: 氧化型 + ne- 还原型 (Ox) (Red) 其电极电位 E,可用能斯特方程式表示: ⑴(粗糙公式) 影响电位 E 的因素是: ⑴ 氧化还原电对(即氧化还原半电池反应)的性质,决定 E 0 值的大小。 ⑵ 氧化型和还原型的浓度,即有关离子(包括 H +)浓度的大小及其比值。 严格说来,能斯特方程式应为: 条件电位:在特定条件下,当氧化态和还原态的浓度均为 1mol/L(或其浓度比等于 1) 时的实际电位。这种电位,随活度系数而变化,所以氧化还原反应要说明电介质的种类。 上式只考虑了离子强度的影响,如果再考虑副反应的影响: ∵ 分布分数 [Red] [O ] lg n 0.059 E E 0 x = + Red O a a x lg n 0.059 E E 0 = + γ [Red] γ [Ox] l g n 0.059 E a a l g n 0.059 E E Red 0 Ox Red 0 Ox = + = + [Red] [Ox] lg n 0.059 γ γ lg n 0.059 E Red 0 Ox = + + [Red] [Ox] lg n 0.059 E E 0 = + 考虑离子强度 的影响 T Ox Ox C [Ox] δ = T Red Red C [Red] δ = γ [Red] γ [Ox] lg n 0.059 lg E n 0.059 E E Red 0 Ox Red 0 Ox = + = + a a T Red Red Red T 0 Ox Ox Ox γ δ C γ δ C lg n 0.059 E = + T Red T Ox Red Red 0 Ox Ox C C lg n 0.059 γ δ γ δ lg n 0.059 E + = +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E=E*+0059 le C'a 在一定条件下,当C'-C-1mol/L(或比值为1)时,实验测得: E=E°+0.059 lg Tos-6o=E" 结论:条件电位是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得到的实际电极电位。 条件电位0'考虑了: ①溶液中其它电介质的存在: ②溶液的酸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③考虑了能与电对的氧化态或还原态发生配位反应、沉淀反应等副反应的影响。 二、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例如: 在酸性溶液中 MnO4Mm2电对: E0=+1.51V ClCr电对: E0=+1.36V Fe3#Fe2+电对:E0=+0.77V EOM>ECL/Cr >F MnO可以同时氧化CI和Fe2+. E8o时c=+1.33V>E8rd E8o时c与Ee 故Cr,072只能氧化FC2*而不能氧化C。 在盐酸介质中滴定F2时,我们均选用KCr2O,作氧化剂,而不用KMnO:作氧化剂。 (一)离子强度的影响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溶液的离子强度一股均比较大,故当电对的氧化态或还原态均为离 子时,它们的活度系数往往小于1,其条件电位与标淮电极电位有一定的差异。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浓度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当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或条件电位)相差不大时, 有可能通过改变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浓度来 支变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例:试判断Sn2]HPb2=Imol/L和[Sr2]=lmol/L、P6]=0.10molL时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由于没有查得相应的条件电位,故用标准电极电位进行计算: 已知 Ean=-0.14V Em=0.13V ①当Sm2HPb2 J=1mol/L时,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得: Ew=E民=-0.14V En>m=E%m=-0.13V ·.Sn的还原性>Pb的还原性,故发生下列反应: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5 在一定条件下,当 COx T =CRed T =1mol/L(或比值为 1)时,实验测得: 结论:条件电位是校正了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后得到的实际电极电位。 条件电位 E0′考虑了: ①溶液中其它电介质的存在; ②溶液的酸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③考虑了能与电对的氧化态或还原态发生配位反应、沉淀反应等副反应的影响。 二、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 例如: 在酸性溶液中 MnO4 - /Mn2+ 电对: E 0=+1.51V Cl2/Cl- 电对: E 0=+1.36V Fe3+/Fe2+ 电对: E 0=+0.77V ∴ MnO4 -可以同时氧化 Cl-和 Fe2+。 故 Cr2O7 2-只能氧化 Fe2+而不能氧化 Cl-。 ∴ 在盐酸介质中滴定 Fe2+时,我们均选用 K2Cr2O7 作氧化剂,而不用 KMnO4 -作氧化剂。 (一)离子强度的影响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溶液的离子强度一般均比较大,故当电对的氧化态或还原态均为离 子时,它们的活度系数往往小于 1,其条件电位与标准电极电位有一定的差异。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浓度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当两个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或条件电位)相差不大时, 有可能通过改变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浓度来改变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例:试判断[Sn2+]=[Pb2+]=1mol/L 和[Sn2+]=1mol/L、[Pb2+]= 0.10mol/L 时反应进行的方向。 解:由于没有查得相应的条件电位,故用标准电极电位进行计算: 已知: ① 当[Sn2+]=[Pb2+]=1mol/L 时,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得: ∴ Sn 的还原性>Pb 的还原性,故发生下列反应: T Red T 0 Ox C C lg n 0.059 E = E + 0 Red Red 0 Ox Ox E γ δ γ δ lg n 0.059 E E = = + 0 Fe /Fe 0 Cl /Cl 0 MnO /Mn 3 2 2 2 4 E − + E − E + + 0 Fe /Fe 0 Cr O /Cr 2 3 3 2 2 7 E − + = +1.33V E + + 0 Cl /Cl 0 Cr O /Cr 2 2 3 2 7 E − +与E − 0 Cr O /Cr Cl /Cl 2 2 3 2 7 E − + E − E 0.14V 0 Sn /Sn 2+ = − E 0.13V 0 Pb /Pb 2+ = − E E 0.14V 0 Sn /Sn Sn /Sn 2+ = 2+ = − E E 0.13V 0 Pb /Pb Pb /Pb 2+ = 2+ = −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Pb++Sn->Pb+Sn2+ ②当[Sm2 -1mol/L、Pb20.10moln时,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得 Esa"se=Ese"sn =-0.14V 2 0.059g0.1 =-0.13+2 在此条件下,Pb的还原性>Sn的还原性,故发生下列反应: Ph+Sn2→Pb2+Sn (改变了反应方向) 注:只有当两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或条件电位)相差很小时,才能比较容易地通过改变氧 化剂或还原剂的浓度来改变反应的方向。上述氧化还原反应中,两电对的E°之差仅为0.01V, 所以只要使Pb2浓度降低10倍,即可引起反应方向的改变。 要降低反应物的浓度,通常是利用沉淀或配位反应,使电对中的某一组分生成沉淀或配 合物,降低其浓度,从而引起反应方向的改变。 1.生成沉淀对条件电位的影响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当加入一种可与氧化态或还原态形成沉淀的沉淀剂时,将会改变氧 化态或还原态的浓度,从而改变体系的电极电位,因此就有可能影响反应进行的方向。 例如:在滴定分析中,碘量法测C2+含量的反应为: 2Cu2+ +4r。=2Cl↓+12 根据标准电极电位: E%cm=+0.159V E1r=+0.545V EcC<Eir 似乎反应不能向右进行。但事实上,这个反应是能进行的, 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得: Ecca=E+0.059gCu [Cu"] 假设溶液中Cu2*=上1.0mol/L,而Cul的Kp=1.1×102 [Cll.1×10-2 0a7=.1x10 -1.1×10- -=1.1×10-12(mol/) Π1 1.0 将Cu2]和[Cu]代入上式得: Ec.cmu=E8.c+0.059lg1.0-0.059g1.1x10) =0.159+0-0.059g(1.1×10-2) =0.865(y 故由于Cu,的生成,大大降低了溶液中Cu的浓度,使电对Cu+/Cu的电极电位由 0.159V增至0.865V,使 6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6 ② 当[Sn2+]=1mol/L、[Pb2+]= 0.10mol/L 时,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得: ∴ 在此条件下,Pb 的还原性> Sn 的还原性,故发生下列反应: 注:只有当两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或条件电位)相差很小时,才能比较容易地通过改变氧 化剂或还原剂的浓度来改变反应的方向。上述氧化还原反应中,两电对的 E 0 之差仅为 0.01V, 所以只要使 Pb2+浓度降低 10 倍,即可引起反应方向的改变。 要降低反应物的浓度,通常是利用沉淀或配位反应,使电对中的某一组分生成沉淀或配 合物,降低其浓度,从而引起反应方向的改变。 1. 生成沉淀对条件电位的影响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当加入一种可与氧化态或还原态形成沉淀的沉淀剂时,将会改变氧 化态或还原态的浓度,从而改变体系的电极电位,因此就有可能影响反应进行的方向。 例如:在滴定分析中,碘量法测 Cu2+含量的反应为: 2Cu 2CuI ↓ + I2 2+ + 4I- 根据标准电极电位: 似乎反应不能向右进行。但事实上,这个反应是能进行的。 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得: 假设溶液中[Cu 2+]=[I - ]=1.0mol/L,而 CuI 的 Ksp=1.1×10-12 ∴ [Cu+ ][I - ]=1.1×10-12 将[Cu2+]和[Cu+ ]代入上式得: 故 由于 CuI↓ 的生成,大大降低了溶液中 Cu+的浓度,使电对 Cu2+/Cu+的电极电位由 0.159V 增至 0.865V,使 E E 0.14V 0 Sn /Sn Sn /Sn 2+ = 2+ = − lg[Pb ] 2 0.059 E E 0 2 Pb /Pb Pb /Pb 2 2 + + = + + lg0.1 2 0.059 = −0.13 + Pb Sn Pb Sn 2 2 + ⎯→ + + + + + + ⎯→ + 2 2 Pb Sn Pb Sn E 0.159V 0 Cu /Cu 2+ + = + E 0.545V 0 I /I 2 − = + 0 I /I 0 Cu /Cu 2 E 2+ + E − [Cu ] [Cu ] E E 0.059lg 2 0 Cu /CuI Cu /Cu 2 2 + + + = + + + 1.1 10 (mol/L) 1.0 1.1 10 [I ] 1.1 10 [Cu ] 12 12 12 − − − − + = = = E E 0.059lg1.0 0.059lg(1.1 10 ) 0 12 Cu /CuI Cu /Cu 2 2 − + = + + + − 0.159 0 0.059lg(1.1 10 ) −12 = + − = 0.865(V)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Eau1a>E, 这样反应能自左向右进行,C2+能将下氧化为2,而且可达到定量分析的要求。(以上 计算没有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所以计算值与实测值有差别。) 2.形成络合物对条件电位的影响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当加入一种可与氧化态或还原态形成稳定配合物的配位剂时,改变 了平衡体系中氧化型或还原型的浓度,当然就会改变体系的电极电位。因此,有可能影响反 应进行的方向。 从前例可知,Cu2+能氧化I生成2,如果溶液中有Fe3+存在,Fe3+是否干扰Cu2的测定? 如何消除Fe+的干扰? E=+0.771V Er=+0.545V Ef>E 所以Fe也能够氧化I,干扰Cu2+的测定。但若在溶液中加入F(NHHF,),由于Fe+与 F形成稳定的FeF络离子,使[Fe3门大为减小。即 Fe+就不能氧化I,从而消除了Fe对测定Cu2的干扰。因此,用碘量法测定C2含量时 常用NHHF(或NaF)来掩蔽Fe,消除Fc对测定Cu2*的干扰。 (三)溶液酸度对条件电位的影响(四师P205) 不少氧化还原反应有甲或O川参加,因此溶液的酸度对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有影响, 因而有可能影响反应的方向。 如:HAs04+2I·+2H=HAs0+h+H0 其半反应为:HAs04+2H+2e一 H3AsO3+H2O + 2e =3引 As(V)As(Ⅲ)电对中有H参加反应,故酸度对电位的影响很大 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得 EVy)=+0.559V E,mr=+0.545V Euwu=Eu+0052g但,AsO,E 2 H,AsO,I ①当溶液中[Hr]=1.0molL,H;AsO.]-H:AsO]=l.Omol/L时,AsV)MAs)电对的电极电 位就等于标准电极电位。即 EAsVYA()=EAVYAM)=0.559V EAsVYANED)>EEP 所以可以判断出上述反应是能够自左向右进行的。即 HAs04+2I·+2H=H:AsO为+I2+HO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教案 7 这样反应能自左向右进行,Cu2+能将 I -氧化为 I2,而且可达到定量分析的要求。(以上 计算没有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所以计算值与实测值有差别。) 2. 形成络合物对条件电位的影响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当加入一种可与氧化态或还原态形成稳定配合物的配位剂时,改变 了平衡体系中氧化型或还原型的浓度,当然就会改变体系的电极电位。因此,有可能影响反 应进行的方向。 从前例可知,Cu2+能氧化 I -生成 I2,如果溶液中有 Fe3+存在,Fe3+是否干扰 Cu2+的测定? 如何消除 Fe3+的干扰? 所以 Fe3+也能够氧化 I -,干扰 Cu2+的测定。但若在溶液中加入 F -(NH4HF2),由于 Fe3+与 F -形成稳定的[FeF6] 3-络离子,使[Fe3+]大为减小。即 Fe3+就不能氧化 I -,从而消除了 Fe3+对测定 Cu2+的干扰。因此,用碘量法测定 Cu2+含量时, 常用 NH4HF(或 NaF)来掩蔽 Fe3+,消除 Fe3+对测定 Cu2+的干扰。 (三)溶液酸度对条件电位的影响(四师 P.205) 不少氧化还原反应有 H+或 OH -参加,因此溶液的酸度对氧化还原电对的电位有影响, 因而有可能影响反应的方向。 如 : H3AsO4 + 2I - + 2H+ H3AsO3 + I2 + H2O 其半反应为:H3AsO4 + 2H+ + 2e- H3AsO3 + H2O I3 - + 2e- 3I - As(Ⅴ)/As(Ⅲ)电对中有 H+参加反应,故酸度对电位的影响很大。 根据能斯特方程式得: ① 当溶液中[H+ ]=1.0mol/L,[H3AsO4]=[ H3AsO3]=1.0mol/L 时,As(Ⅴ)/As(Ⅲ)电对的电极电 位就等于标准电极电位。即 所以可以判断出上述反应是能够自左向右进行的。即 H3AsO4 + 2I - + 2H+ H3AsO3 + I2 + H2O E 0.771V 0 Fe /Fe 3+ 2+ = + E 0.545V 0 I /I 2 − = + 0 I /I 0 Fe /Fe 2 E 3+ 2+ E − 0 Fe /Fe I /I 2 E 3+ 2+ E − E 0.559V 0 As(Ⅴ)/As(Ⅲ) = + E 0.545V 0 I /I 3 − = + [H AsO ] [H AsO ][H ] lg 2 0.059 E E 3 3 2 0 3 4 As( )/As( ) As( )/As( ) + Ⅴ Ⅲ = Ⅴ Ⅲ + E E 0.559V 0 As(Ⅴ)/As(Ⅲ) = As(Ⅴ)/As(Ⅲ) = 0 I /I 0 As( )/As( ) 3 E Ⅴ Ⅲ 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