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学指要 、教学目标 1.懂得叙述的要求,掌握顺叙、倒叙、插叙及概叙、细叙等方法。 2.理解倒叙、插叙及细叙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3.掌握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4.懂得倒叙、插叙与顺叙在相互转换时要注意内容上的过渡与衔接。 5.能在说话、写作中熟练地运用多种叙述方法。 教学要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讲究叙述的方法。围绕这一中心选编了四篇教读课文。单元后附有 知识短文《讲究叙述的方法》,它以这些课文为材料,对叙述方法作了较充分的概括,可作 为本单元教学的指导思想。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的方法。叙述有什么要求,采用什么样的叙述方法,才能使故事 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突出,主题鲜明,四篇课文分别给我们提供了各有特色的范例。 《汉堡港的变奏》是一篇报告文学,它讴歌中国远洋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汉川号船员及 贝汉廷船长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尊重实际、尊重科学的苦干精神。作者综合运用了倒叙、插 叙及概叙、细叙的叙述方法及先抑后扬的手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花开花落》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采用倒叙方法,先叙在自家庭院中见到樱 花开放时的兴奋之情,然后转入对花开花落的追忆,最后又回到现在,写见到樱花开放而 产生的对人生的感悟,自然亲切,深化了主题。叙述饱含感情,含蓄深刻、庄谐并用的语 言,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鸿门宴》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 节。刘、项矛盾时而激化,时而缓和,尖锐复杂。因此,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 充分反映了这场包藏杀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的场面。同时,在这尖锐复杂的斗争中, 人物的言行举止、相互映衬、对比,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采用对比手法,以昔年自己求学之难及今日太学生求 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揭示道理,是这篇文章的显著特点。同时,它以叙述为主, 语言简洁,但有些地方采用细叙方法,适当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増添了文采,显得更 加生动具体。 三、教学建议 1.四篇都是教读课文,都应该精讲,但也应有所侧重。《汉堡港的变奏》、《鸿门宴》应 作为重点篇目,较另两篇功夫要下得多一些 2.讲练结合、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上要引
47 第四单元 教学指要 一、教学目标 1.懂得叙述的要求,掌握顺叙、倒叙、插叙及概叙、细叙等方法。 2.理解倒叙、插叙及细叙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 3.掌握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方法。 4.懂得倒叙、插叙与顺叙在相互转换时要注意内容上的过渡与衔接。 5.能在说话、写作中熟练地运用多种叙述方法。 二、教学要点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讲究叙述的方法。围绕这一中心选编了四篇教读课文。单元后附有 知识短文《讲究叙述的方法》,它以这些课文为材料,对叙述方法作了较充分的概括,可作 为本单元教学的指导思想。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的方法。叙述有什么要求,采用什么样的叙述方法,才能使故事 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突出,主题鲜明,四篇课文分别给我们提供了各有特色的范例。 《汉堡港的变奏》是一篇报告文学,它讴歌中国远洋公司上海分公司的汉川号船员及 贝汉廷船长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尊重实际、尊重科学的苦干精神。作者综合运用了倒叙、插 叙及概叙、细叙的叙述方法及先抑后扬的手法,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有致。 《花开花落》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采用倒叙方法,先叙在自家庭院中见到樱 花开放时的兴奋之情,然后转入对花开花落的追忆,最后又回到现在,写见到樱花开放而 产生的对人生的感悟,自然亲切,深化了主题。叙述饱含感情,含蓄深刻、庄谐并用的语 言,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鸿门宴》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 节。刘、项矛盾时而激化,时而缓和,尖锐复杂。因此,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 充分反映了这场包藏杀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的场面。同时,在这尖锐复杂的斗争中, 人物的言行举止、相互映衬、对比,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采用对比手法,以昔年自己求学之难及今日太学生求 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揭示道理,是这篇文章的显著特点。同时,它以叙述为主, 语言简洁,但有些地方采用细叙方法,适当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 加生动具体。 三、教学建议 1.四篇都是教读课文,都应该精讲,但也应有所侧重。《汉堡港的变奏》、《鸿门宴》应 作为重点篇目,较另两篇功夫要下得多一些。 2.讲练结合、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课堂上要引
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并结合练习、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要重视知识短文的学习。单元知识短文是单元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单元结束后,再 学知识短文,既可复习本单元内容,又可使知识融会贯通 22汉堡港的变奏 教学目标 掌握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对比、映衬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写作方法。 2.掌握倒叙、插叙的叙述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3.学习汉川号船员和贝汉廷船长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尊重实际、尊重科学的苦干精神。 、作者及背景介绍 柯岩(1929—),当代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本名冯恺,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河 南郑州。中学时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48年考入苏州社会教育学院戏剧系。翌年,苏州 解放,她即参加革命,到北京青年艺术剧院工作。1956年从事专业创作。1962年加入中国 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1979年当选为文联委员、作协理事,任《诗刊》副主编、《儿 童文学》编委等职。 柯岩的作品开掘深,构思新,语言美。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 《最美的画册》、《我对雷锋叔叔说》、《讲给少先队员听》、《周总理,你在哪里?》,诗剧合 集《“小迷糊”阿姨》,戏剧集《相亲记》、《双双和姥姥》,报告文学集《奇异的书简》,歌 剧《记着呵,请记着……》,还有《柯岩儿童诗选》 《汉堡港的变奏》选自报告文学《船长》第一节。《船长》是柯岩在1979年按《人民 文学》编辑部提供的线索,经过多次采访、长谈写成的长篇报告文学,原载于《人民文学》 1979年第11期,荣获《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 文共九节加一个引子,九节是“汉堡港的变奏”、“从南方来的孩子”、“吐血的水手”“是 日本人吧”、“蓝色的梦”、“伦敦港的友谊”、“邓小平式的船长”、“海员风度”、“船长的 苦恼” 《船长》描写的是中国远洋公司上海分公司著名老船长、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远航专 家贝汉廷。贝汉廷,浙江镇海人,生于1926年,早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航海系。他从做 名水手开始了海上生活,解放后,他先后在东北、华南、上海、广州等航运局担任三副、 二副、大副、船长等职。他精通业务,有丰富的远洋工作经验,过硬的航海技术深为外国 人所折服。在远航中,他处处维护民族尊严,把祖国利益放在第一位,充满着爱国主义和 国际主义的激情,被外国友人誉为“邓小平式的船长”。1978年,贝汉廷被评为上海市劳 动模范,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课文内容分析 1.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记叙了我国远洋货轮汉川号在德国汉堡港破例装载一套贵
48 导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并结合练习、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要重视知识短文的学习。单元知识短文是单元知识的概括与总结。单元结束后,再 学知识短文,既可复习本单元内容,又可使知识融会贯通。 22.汉堡港的变奏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选取典型事例,运用对比、映衬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的写作方法。 2.掌握倒叙、插叙的叙述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3.学习汉川号船员和贝汉廷船长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尊重实际、尊重科学的苦干精神。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柯岩(1929—),当代女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本名冯恺,原籍广东南海,生于河 南郑州。中学时代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48 年考入苏州社会教育学院戏剧系。翌年,苏州 解放,她即参加革命,到北京青年艺术剧院工作。1956 年从事专业创作。1962 年加入中国 作家协会和中国戏剧家协会。1979 年当选为文联委员、作协理事,任《诗刊》副主编、《儿 童文学》编委等职。 柯岩的作品开掘深,构思新,语言美。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 《最美的画册》、《我对雷锋叔叔说》、《讲给少先队员听》、《周总理,你在哪里?》,诗剧合 集《“小迷糊”阿姨》,戏剧集《相亲记》、《双双和姥姥》,报告文学集《奇异的书简》,歌 剧《记着呵,请记着……》,还有《柯岩儿童诗选》。 《汉堡港的变奏》选自报告文学《船长》第一节。《船长》是柯岩在 1979 年按《人民 文学》编辑部提供的线索,经过多次采访、长谈写成的长篇报告文学,原载于《人民文学》 1979 年第 11 期,荣获《人民文学》杂志社主办的 1977—1980 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全 文共九节加一个引子,九节是“汉堡港的变奏”、“从南方来的孩子”、“吐血的水手”、“是 日本人吧”、“蓝色的梦”、“伦敦港的友谊”、“邓小平式的船长”、“海员风度”、“船长的 苦恼”。 《船长》描写的是中国远洋公司上海分公司著名老船长、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远航专 家贝汉廷。贝汉廷,浙江镇海人,生于 1926 年,早年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航海系。他从做 一名水手开始了海上生活,解放后,他先后在东北、华南、上海、广州等航运局担任三副、 二副、大副、船长等职。他精通业务,有丰富的远洋工作经验,过硬的航海技术深为外国 人所折服。在远航中,他处处维护民族尊严,把祖国利益放在第一位,充满着爱国主义和 国际主义的激情,被外国友人誉为“邓小平式的船长”。1978 年,贝汉廷被评为上海市劳 动模范,1979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三、课文内容分析 1.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记叙了我国远洋货轮汉川号在德国汉堡港破例装载一套贵
重设备,完成一项高难度的装船任务,创造汉堡港一百多年来没有过的奇迹,为祖国争得 荣誉的经过,表现了贝汉廷船长与船员工人的爱国热情、科学态度和聪明才干 结构层次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这是一九七八年四月的一个星期天”),写汉堡港的节奏及是什么 改变了这种正常的节奏 文章的一开始,先简练地勾勒了汉堡港的特点:美丽、忙碌而稳重。着意描写了汉堡 港的节奏——“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寓丰富于单纯,多变化而又精密”。这一节奏,不是 朝一夕,三年五载形成的,而是一百多年生活习惯的自然结晶,因此它是“任何风浪也 改变不了它的节奏”。作者之所以如此强调汉堡港这节奏的时间性、稳定性,是为了反衬汉 川号及贝船长改变这种节奏是多么不容易,多么不平凡。 文章描写了汉堡港变奏时的骚动情景:“频繁来往,电话不断”,“激动不已”,“打破常 规,集体下海”,生动地描写了因异常变奏而引起的空前激烈的反应;“人头攒动,指指点 点”,扶老携幼,特地来“见见世面”,生动地写出了这种“变奏”给古老的港口带来的无 比喜悦和欢乐。这个场面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突出了汉川号神奇的威力,使读者产生 种迫不及待地想读下去的心情。 第二部分(从“故事却要从三月说起”至“为我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写汉川号是 怎样改变汉堡港的节奏的,着重写了汉川号出色地完成高难度装船任务过程中的几个主要 事件。这是文章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故事却要从三月说起”到“这盘特殊的‘棋’弈了几百次”),写事件之 争得装货权 汉川号在驶欧途中接到公司电报,返航时在汉堡港装运天津化纤厂成套设备,而且是 国内急用”。然而代理不让汉川号装运成套设备。理由是:第一,这套设备贵重,怕汉川 号万一损坏或漏运,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第二,这套设备“极不规则”,很多是超长、超 高、超重件;第三,是“惯例”,贵重的成套设备都是交给工效最高的德国船运的,这里隐 含着代理不便言明的对我们的信不过、轻视和刁难。然而,以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认准了 “非装这批货不可”,一是国内急需;二是可为国家节省外汇:三是深信“外国人能做的, 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们坚持一船装走成套设备。而使代理改变想法的 是配载图。这张配载图是船长、政委、大副和所有技术力量二十七个不眠之夜的结晶:货 物一件件量过,经过反复的核算和排列,求出了“最合理”的配载方案。贝汉廷还回答了 代理提出的几件超过船舱、伸出船舷的甲板货“不安全”的质问。科学和智慧将代理说 服了 第二层(从“代理不知道”到“不,不,请按配载图”),写事件之二一一装货。主要 写一号工头吉亚特在事实面前认输,不得不转变态度 号工头吉亚特是个有“几十年工龄的行家”,“极有本事”,就是“看不起中国人
49 重设备,完成一项高难度的装船任务,创造汉堡港一百多年来没有过的奇迹,为祖国争得 荣誉的经过,表现了贝汉廷船长与船员工人的爱国热情、科学态度和聪明才干。 2.结构层次 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这是一九七八年四月的一个星期天”),写汉堡港的节奏及是什么 改变了这种正常的节奏。 文章的一开始,先简练地勾勒了汉堡港的特点:美丽、忙碌而稳重。着意描写了汉堡 港的节奏——“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寓丰富于单纯,多变化而又精密”。这一节奏,不是 一朝一夕,三年五载形成的,而是一百多年生活习惯的自然结晶,因此它是“任何风浪也 改变不了它的节奏”。作者之所以如此强调汉堡港这节奏的时间性、稳定性,是为了反衬汉 川号及贝船长改变这种节奏是多么不容易,多么不平凡。 文章描写了汉堡港变奏时的骚动情景:“频繁来往,电话不断”,“激动不已”,“打破常 规,集体下海”,生动地描写了因异常变奏而引起的空前激烈的反应;“人头攒动,指指点 点”,扶老携幼,特地来“见见世面”,生动地写出了这种“变奏”给古老的港口带来的无 比喜悦和欢乐。这个场面的描写,气氛的渲染,突出了汉川号神奇的威力,使读者产生一 种迫不及待地想读下去的心情。 第二部分(从“故事却要从三月说起”至“为我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写汉川号是 怎样改变汉堡港的节奏的,着重写了汉川号出色地完成高难度装船任务过程中的几个主要 事件。这是文章的主体,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从“故事却要从三月说起”到“这盘特殊的‘棋’弈了几百次”),写事件之 一——争得装货权。 汉川号在驶欧途中接到公司电报,返航时在汉堡港装运天津化纤厂成套设备,而且是 “国内急用”。然而代理不让汉川号装运成套设备。理由是:第一,这套设备贵重,怕汉川 号万一损坏或漏运,都会带来严重的损失;第二,这套设备“极不规则”,很多是超长、超 高、超重件;第三,是“惯例”,贵重的成套设备都是交给工效最高的德国船运的,这里隐 含着代理不便言明的对我们的信不过、轻视和刁难。然而,以贝汉廷为首的汉川号认准了 “非装这批货不可”,一是国内急需;二是可为国家节省外汇;三是深信“外国人能做的, 我们中国人也能做”,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们坚持一船装走成套设备。而使代理改变想法的 是配载图。这张配载图是船长、政委、大副和所有技术力量二十七个不眠之夜的结晶:货 物一件件量过,经过反复的核算和排列,求出了“最合理”的配载方案。贝汉廷还回答了 代理提出的几件超过船舱、伸出船舷的甲板货“不安全”的质问。科学和智慧将代理说 服了。 第二层(从“代理不知道”到“不,不,请按配载图”),写事件之二——装货。主要 写一号工头吉亚特在事实面前认输,不得不转变态度。 一号工头吉亚特是个有“几十年工龄的行家”,“极有本事”,就是“看不起中国人
在装货时,他“自作主张”,不按配载图装货。汉川号的大副根本指挥不动他,连贝船长的 劝阻他也满不在乎”,而且扬言“我从来没被动过”。他不尊重科学,必然受到惩罚。果然 个大件放不下去。“骄傲的工头可卡了壳”,他急得“满头大汗”去找贝汉廷。最后靠集 体的智慧解决了问题。事实教育了吉亚特,他佩服中国海员,甚至说:“太奇妙了,这些货 简直是按你们船舱的尺码定做的。”从此,他对中国人“客气得不得了”。 第三层(从“货装妥了”到“为我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写事件之三——绑扎 货装妥了,汉川号决定自己来绑扎。代理等认为“德国有经验的老水手也绑不好”的 货,而多数是新手的汉川号水手却绑好了,连“再三吓唬”人的验货师都心悦诚服,提前 开来了检货证明。之所以能这样,一是由于汉川号的船员有高度的爱国主义自觉性。自己 绑扎,不仅可以为国家节省几万马克的外汇,而且能锤炼一代新海员,培养和造就人才。 更重要的是:他们深信外国人能干的,咱们中国人也能干。这种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 心和爱国思想,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创造了奇迹。二是由于船员辛勤、 艰苦地劳动。他们“手勒肿了,不哼一声;人累瘦了,不肯休息。有的甚至磕掉了门牙也 在所不惜”。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换来了奇迹。三是贝汉廷船长的严格要求,他比检货师要求 更严格。 第二部分争得装货权、装货、绑扎三件事,完整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揭示了“变奏” 的原因。 第三部分(从“于是就来到了四月的那个明媚的星期天”到“一起商量怎样婉谢一定要 上船拍照的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再写汉堡港变奏的热烈场面,赞美引起变奏的汉川号 船长贝汉廷 故事叙述完毕之后,文章用“于是就来到了四月的那个明媚的星期天”一句又自然地 过渡到对汉堡港变奏的动人情景的描写。挤满行家的交通小艇“绕着汉川号转”,“让行家 的眼睛记下汉川号甲板配载的各个角度”,他们“不断地发出赞叹之声”。而引起这样轰动 的汉川号船长贝汉廷,却“满头大汘地躲在船舱里”,没有露面,表现了贝汉廷谦虚谨慎的 品质 第四部分(最后1自然段),写贝船长同本文作者谈话时对这件事的回顾,强调了贝汉 廷的虚怀若谷 四、写作特点分析 1.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 作者运用倒叙方法,先写汉川号出色完成高难度装货任务之后,使汉堡港改变了一百 多年来任何风浪也改变不了的节奏,引起了空前轰动的那个“星期天”,以此造成悬念, 下子抓住了读者,使人不禁要问:汉川号和贝船长是怎么改变节奏的?他们的神奇和奥秘在 哪里?同时,作者在叙述争得装货权、装货、绑扎这三个事件时,都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每件事都是以德国人的倨傲为起始,再以他们态度的转变、佩服而告终,因而情节曲折 有致
50 在装货时,他“自作主张”,不按配载图装货。汉川号的大副根本指挥不动他,连贝船长的 劝阻他也满不在乎”,而且扬言“我从来没被动过”。他不尊重科学,必然受到惩罚。果然 一个大件放不下去。“骄傲的工头可卡了壳”,他急得“满头大汗”去找贝汉廷。最后靠集 体的智慧解决了问题。事实教育了吉亚特,他佩服中国海员,甚至说:“太奇妙了,这些货 简直是按你们船舱的尺码定做的。”从此,他对中国人“客气得不得了”。 第三层(从“货装妥了”到“为我们的祖国争得了荣誉”),写事件之三——绑扎。 货装妥了,汉川号决定自己来绑扎。代理等认为“德国有经验的老水手也绑不好”的 货,而多数是新手的汉川号水手却绑好了,连“再三吓唬”人的验货师都心悦诚服,提前 开来了检货证明。之所以能这样,一是由于汉川号的船员有高度的爱国主义自觉性。自己 绑扎,不仅可以为国家节省几万马克的外汇,而且能锤炼一代新海员,培养和造就人才。 更重要的是:他们深信外国人能干的,咱们中国人也能干。这种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 心和爱国思想,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们创造了奇迹。二是由于船员辛勤、 艰苦地劳动。他们“手勒肿了,不哼一声;人累瘦了,不肯休息。有的甚至磕掉了门牙也 在所不惜”。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换来了奇迹。三是贝汉廷船长的严格要求,他比检货师要求 更严格。 第二部分争得装货权、装货、绑扎三件事,完整地叙述了事情的经过,揭示了“变奏” 的原因。 第三部分(从“于是就来到了四月的那个明媚的星期天”到“一起商量怎样婉谢一定要 上船拍照的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再写汉堡港变奏的热烈场面,赞美引起变奏的汉川号 船长贝汉廷。 故事叙述完毕之后,文章用“于是就来到了四月的那个明媚的星期天”一句又自然地 过渡到对汉堡港变奏的动人情景的描写。挤满行家的交通小艇“绕着汉川号转”,“让行家 的眼睛记下汉川号甲板配载的各个角度”,他们“不断地发出赞叹之声”。而引起这样轰动 的汉川号船长贝汉廷,却“满头大汗地躲在船舱里”,没有露面,表现了贝汉廷谦虚谨慎的 品质。 第四部分(最后 1 自然段),写贝船长同本文作者谈话时对这件事的回顾,强调了贝汉 廷的虚怀若谷。 四、写作特点分析 1.构思精巧,情节波澜起伏。 作者运用倒叙方法,先写汉川号出色完成高难度装货任务之后,使汉堡港改变了一百 多年来任何风浪也改变不了的节奏,引起了空前轰动的那个“星期天”,以此造成悬念,一 下子抓住了读者,使人不禁要问:汉川号和贝船长是怎么改变节奏的?他们的神奇和奥秘在 哪里?同时,作者在叙述争得装货权、装货、绑扎这三个事件时,都采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每件事都是以德国人的倨傲为起始,再以他们态度的转变、佩服而告终,因而情节曲折 有致
2.运用了插叙的方法 文中插叙了配载图诞生的过程,这是因为配载图是汉川号争得装货权的关键,是使德 国代理对中国海员信服的有力证据。同时,配载图的绘制,表现了贝汉廷科学的态度,踏 实的作风,突出了汉川号全体船员的集体智慧和力量 剪裁上详略得宜 如配载图是装货与否的关键,作者不惜重笔彩绘,细致叙述,以表现本文爱国主义和 艰苦奋斗的主题。而汉堡港的节奏写得简洁而概括,因为这是衬托“变奏”的,是绿叶, 不是红花,所以借墨如金。又如写装货,详写一号工头吉亚特态度的转变,以衬托配载方 案的科学、合理,显示贝汉廷的胆识和才干,而对我技术力量如何解决吉亚特“卡壳”难 题只略提一句。写绑扎,则详写了汉川号船员艰苦工作的表现,略写了验货师态度的转变 4.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 文章先写汉堡港“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节奏,为写它后来突然“变奏”作了反衬: 用汉堡港的“变奏”,烘托了汉川号的成功;港口代理、工头、验货师先倨傲自恃,与后来 的钦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态度转变衬托了汉川号的威力。 5.生动地刻画人物。 是在典型事件和众多人物活动的叙述中突出主要人物,多角度、多侧面刻画贝汉廷。 写汉堡港的变奏,配载图的制成,船员的奋战,代理、吉亚特、验货师的转变,行家的赞 叹,无一不与贝汉廷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这种对比、衬托,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成 功地表现了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刻画人物。对吉亚特 “满不在乎”、“拍着胸脯”“翘着小胡子”的神情、动作描写,“我有把握”“我从来没有 被动过”的语言描写,写出了一号工头吉亚特妄自尊大、骄傲自恃、自以为是、主观武断 的性格:而后来“满头大汗”,“摊开双手”,“耸了耸肩”,说“太奇妙了,这些货简直是按 你们船舱的尺码定做的”,“客气得不得了”,“立即纠正说:‘不,不,请按配载图”,则表 现了吉亚特在事实面前服输了,写出了态度转变后的虚心,对汉川号精彩配载的钦佩。 6.在叙述中穿插适当议论。 如文中关于这批货一船装走“行不行”的议论,从反面强调了“我们行”这个回答的 不寻常的意义,这也是对贝汉廷胸有成竹、坚定踏实的作风的赞扬。又如三个事件叙述完 后,穿插了议论“汉川号就是这样引起了汉堡港改变节奏,为我国的海员,为我们的祖国 争得了荣誉的”,这一议论,对第二部分作了归结,同时也点明了题意。 7.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采用了比喻、设问、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用“成熟的乐队演奏熟悉的乐曲”比喻汉堡港忙碌而“有条不紊”的工作,用“汉 堡港的变奏”比喻汉川号在汉堡港引起的轰动,用“这盘特殊的‘棋’弈了几百次”比喻 汉川号设计配载图时的艰苦劳动和周密思考,用“着迷的观众围在舞台四周对心爱的艺术 家喝彩”比喻各国海员参观汉川号时的热烈赞叹。设喻取譬的新鲜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艺 术感染力。如设问:“是什么引起了这骚动呢?不是惊涛骇浪,更不是台风。一百多年的港
51 2.运用了插叙的方法。 文中插叙了配载图诞生的过程,这是因为配载图是汉川号争得装货权的关键,是使德 国代理对中国海员信服的有力证据。同时,配载图的绘制,表现了贝汉廷科学的态度,踏 实的作风,突出了汉川号全体船员的集体智慧和力量。 3.剪裁上详略得宜。 如配载图是装货与否的关键,作者不惜重笔彩绘,细致叙述,以表现本文爱国主义和 艰苦奋斗的主题。而汉堡港的节奏写得简洁而概括,因为这是衬托“变奏”的,是绿叶, 不是红花,所以惜墨如金。又如写装货,详写一号工头吉亚特态度的转变,以衬托配载方 案的科学、合理,显示贝汉廷的胆识和才干,而对我技术力量如何解决吉亚特“卡壳”难 题只略提一句。写绑扎,则详写了汉川号船员艰苦工作的表现,略写了验货师态度的转变。 4.运用对比、衬托等手法。 文章先写汉堡港“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节奏,为写它后来突然“变奏”作了反衬; 用汉堡港的“变奏”,烘托了汉川号的成功;港口代理、工头、验货师先倨傲自恃,与后来 的钦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的态度转变衬托了汉川号的威力。 5.生动地刻画人物。 一是在典型事件和众多人物活动的叙述中突出主要人物,多角度、多侧面刻画贝汉廷。 写汉堡港的变奏,配载图的制成,船员的奋战,代理、吉亚特、验货师的转变,行家的赞 叹,无一不与贝汉廷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这种对比、衬托,间接描写人物的方法,成 功地表现了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二是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刻画人物。对吉亚特 “满不在乎”、“拍着胸脯”、“翘着小胡子”的神情、动作描写,“我有把握”、“我从来没有 被动过”的语言描写,写出了一号工头吉亚特妄自尊大、骄傲自恃、自以为是、主观武断 的性格;而后来“满头大汗”,“摊开双手”,“耸了耸肩”,说“太奇妙了,这些货简直是按 你们船舱的尺码定做的”,“客气得不得了”,“立即纠正说:‘不,不,请按配载图’”,则表 现了吉亚特在事实面前服输了,写出了态度转变后的虚心,对汉川号精彩配载的钦佩。 6.在叙述中穿插适当议论。 如文中关于这批货一船装走“行不行”的议论,从反面强调了“我们行”这个回答的 不寻常的意义,这也是对贝汉廷胸有成竹、坚定踏实的作风的赞扬。又如三个事件叙述完 后,穿插了议论“汉川号就是这样引起了汉堡港改变节奏,为我国的海员,为我们的祖国 争得了荣誉的”,这一议论,对第二部分作了归结,同时也点明了题意。 7.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采用了比喻、设问、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如用“成熟的乐队演奏熟悉的乐曲”比喻汉堡港忙碌而“有条不紊”的工作,用“汉 堡港的变奏”比喻汉川号在汉堡港引起的轰动,用“这盘特殊的‘棋’弈了几百次”比喻 汉川号设计配载图时的艰苦劳动和周密思考,用“着迷的观众围在舞台四周对心爱的艺术 家喝彩”比喻各国海员参观汉川号时的热烈赞叹。设喻取譬的新鲜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艺 术感染力。如设问:“是什么引起了这骚动呢?不是惊涛骇浪,更不是台风。一百多年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