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了解其它文件操作语句。 教学内容: 9.1 FORTRAN90/95文件概述 9.2文件操作语句 9.3其它文件操作 9.4文件的使用 教学提示:如果文件中有中文,就有编码的问题,不同的编码可能显示不同的 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件使用 难点:文件操作语句。 学法指导:有格式文件又称为文本文件,存储ACSII值:无格式文件和二进制 文件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但无格式文件的记录间有分隔信息,二进制存 储方式是占用内存最小的一种文件,并且读写速度快,因此对于数据量很大的 情况最好选择二进。顺序存取的文件中记录的长度可以完全不同:直接存取的 文件中每个记录的长度都相同,如果文件中的记录要经常变动则应选择直接文 件来存储。 作业: 1.将一个文件中的数据排序后,输出到另外一个文件。 2.找出上述问题中有无排序不变的数据。 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外部文件的基本操作语句和使用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七)课程有关说明 制定《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是为了使教师和学生在教 与学的过程中共同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已学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计算机基础,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Fortran语言的基本语法并能独立编写程序解决实际 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应将课堂教学、实验、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 起来,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3
13 3.了解其它文件操作语句。 教学内容: 9.1FORTRAN 90/95 文件概述 9.2 文件操作语句 9.3 其它文件操作 9.4 文件的使用 教学提示:如果文件中有中文,就有编码的问题,不同的编码可能显示不同的 结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件使用。 难点:文件操作语句。 学法指导:有格式文件又称为文本文件,存储 ACSII 值;无格式文件和二进制 文件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但无格式文件的记录间有分隔信息,二进制存 储方式是占用内存最小的一种文件,并且读写速度快,因此对于数据量很大的 情况最好选择二进。顺序存取的文件中记录的长度可以完全不同;直接存取的 文件中每个记录的长度都相同,如果文件中的记录要经常变动则应选择直接文 件来存储。 作业: 1.将一个文件中的数据排序后,输出到另外一个文件。 2.找出上述问题中有无排序不变的数据。 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外部文件的基本操作语句和使用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 (七)课程有关说明 制定《Fortran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是为了使教师和学生在教 与学的过程中共同建立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并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依据。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已学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计算机基础,通过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 Fortran 语言的基本语法并能独立编写程序解决实际 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应将课堂教学、实验、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 起来,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程成绩根据平时上课情况以及作业、实验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 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期末考试成绩占70%,实验课成绩占20% 平时成绩占1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八)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理论授课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实验环节可以 先讲解提示学生后操作的方法进行,要求提供相关实验场所和计算机等设施。 (九)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王庆节葛卫民王保旗:《FORTRANS95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基 础教程》(第2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09-01。 主要参考书: [1]薛胜军,耿焕同,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年9月第1版: [2]彭国伦,Fortran95程序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9 月第1版 [3]Stephen J.Chapman著,刘瑾,庞若梅,赵越翻译,Fortran95/2003 程序设计[],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年8月第3版 [4白云,李学哲,陈国新等,FORTRAN95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1年4月1日第1版 (十)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https://en.wikibooks.org/wiki/Fortran http://www.fortrantutorial.com/ (十一)其他 本课程为考试课,有试题库,考试方式为闭卷。 考核方法: (1)平时作业及考勤(30%):作业、考勤、课堂提问等: (2)期末考察(70%):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进行闭卷考试。 制订:近代物理教研室 执笔人:汤清彬2015年7月5日 审核人:熊保库 2015年7月8日
14 本课程成绩根据平时上课情况以及作业、实验和期末考试进行评定,课程 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期末考试成绩占 70%,实验课成绩占 20%, 平时成绩占 1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八)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理论授课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实验环节可以 先讲解提示学生后操作的方法进行,要求提供相关实验场所和计算机等设施。 (九)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王庆节 葛卫民 王保旗:《FORTRAN95 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基 础教程》(第 2 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09-01。 主要参考书: [1]薛胜军,耿焕同,Fortran 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9 年 9 月第 1 版; [2]彭国伦,Fortran95 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年 9 月第 1 版 [3]Stephen J.Chapman 著,刘瑾,庞若梅,赵越翻译,Fortran95/2003 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年 8 月第 3 版 [4]白云,李学哲,陈国新等, FORTRAN95 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 出版社,2011 年 4 月 1 日第 1 版 (十)推荐的教学网站和相关专业文献网站 https://en.wikibooks.org/wiki/Fortran http://www.fortrantutorial.com/ (十一)其他 本课程为考试课,有试题库,考试方式为闭卷。 考核方法: (1)平时作业及考勤(30%):作业、考勤、课堂提问等; (2)期末考察(70%):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进行闭卷考试。 制 订:近代物理教研室 执笔人:汤清彬 2015 年 7 月 5 日 审核人:熊保库 2015 年 7 月 8 日
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半导体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510233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适合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数:54 学分:3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物理的基本知识,掌据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电子过程。对于一些基础理论要求学生能够 应用简单的模型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定性的分析。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逐步 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理解基本的微观电子过程和宏观物性的 联系,能够分析一些常见半导体器件在各种外场条件下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学 习完本课程以后,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创新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的意识,能独立 阅读现今前沿的半导体领域的文献并提出创新观点。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半导体物理学》课程着力于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半导体的微观晶体结构 和电子结构,了解其对半导体材料的宏观光电性质的影响,并对未来研发出更 高性能的半导体器件提供理论指导。因此,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与技术专业 本科生的一门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学生未来的就 业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主要采用教师课上讲授,学生课下做作业,学生课堂学习成果演示 和前沿文献学习交流等形式完成,巩固所学内容,拓展知识面。本课程的基本 任务如下: 1.让学生掌握半导体物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物理图像 2.让学生能够利用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相关公式做一些定量的计算: 3.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半导体中的基本电子过程: 15
15 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半导体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510233 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适合专业: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开设学期:第六学期 考核方式:考试 总学时数:54 学 分:3 (一)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半导体物理的基本知识,掌握 半导体器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电子过程。对于一些基础理论要求学生能够 应用简单的模型进行定量的计算和定性的分析。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逐步 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理解基本的微观电子过程和宏观物性的 联系,能够分析一些常见半导体器件在各种外场条件下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学 习完本课程以后,要求学生具有一定创新性思维和研究性学习的意识,能独立 阅读现今前沿的半导体领域的文献并提出创新观点。 (二)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半导体物理学》课程着力于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半导体的微观晶体结构 和电子结构,了解其对半导体材料的宏观光电性质的影响,并对未来研发出更 高性能的半导体器件提供理论指导。因此,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与技术专业 本科生的一门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对学生未来的就 业和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主要采用教师课上讲授,学生课下做作业,学生课堂学习成果演示 和前沿文献学习交流等形式完成,巩固所学内容,拓展知识面。本课程的基本 任务如下: 1.让学生掌握半导体物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物理图像 2.让学生能够利用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相关公式做一些定量的计算; 3.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半导体中的基本电子过程;
4.让学生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力,能读懂最新的半导体研发文献,了解半导 体物理的前沿进展。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理解半导体物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 其物理图像,能清楚的说明能带、有效质量、杂质、缺陷、态密度、迁移率、 非平衡载流子、p-结等概念的物理内涵:要使学生掌握半导体物理中的相关公 式并能做一些定量的计算,如有效质量、迁移率和p-结电流的计算:要让学 生掌握分析半导体中的基本电子过程的方法,如电子空穴的传导过程、非平衡 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过程和p结的空间电荷区的能带结构等,并了解简单半 导体器件如二极管和场效应晶品体管的工作原理:要让学生养成创新性思维能 力,读懂最新的半导体物理方面的文献,了解半导体物理的前沿进展,为学生 未来的进一步深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践教学要求 本课程不设置实验课。 (五)教学学时分配数 学时分配 章次 各章名称 总学时 讲课实验上机课外小计 0 绪论 1 1 1 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 10 10 10 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 2 2 能级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 3 6 6 6 分布 4 半导体的导电性 8 8 5 非平衡载流子 10 10 10 6 p-n结 9 7 金属和半导体的接触 6 6 6 半导体物理前沿报告 总计 54 54 54 (六)大纲内容 绪论半导体物理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本章是这门课程的导论章节,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包括: 1.了解半导体物理的发展历史及其对现代电子工业文明的意义: 2.了解半导体物理研究前沿的几个领域:
16 4.让学生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力,能读懂最新的半导体研发文献,了解半导 体物理的前沿进展。 (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理解半导体物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 其物理图像,能清楚的说明能带、有效质量、杂质、缺陷、态密度、迁移率、 非平衡载流子、p-n 结等概念的物理内涵;要使学生掌握半导体物理中的相关公 式并能做一些定量的计算,如有效质量、迁移率和 p-n 结电流的计算;要让学 生掌握分析半导体中的基本电子过程的方法,如电子空穴的传导过程、非平衡 载流子的注入和复合过程和 p-n 结的空间电荷区的能带结构等,并了解简单半 导体器件如二极管和场效应晶体管的工作原理;要让学生养成创新性思维能 力,读懂最新的半导体物理方面的文献,了解半导体物理的前沿进展,为学生 未来的进一步深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实践教学要求 本课程不设置实验课。 (五)教学学时分配数 章次 各章名称 总学时 学时分配 讲课 实验 上机 课外 小计 0 绪论 1 1 1 1 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 10 10 10 2 半导体中的杂质和缺陷 能级 2 2 2 3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统计 分布 6 6 6 4 半导体的导电性 8 8 8 5 非平衡载流子 10 10 10 6 p-n 结 9 9 9 7 金属和半导体的接触 6 6 6 8 半导体物理前沿报告 2 2 2 总计 54 54 54 (六)大纲内容 绪论 半导体物理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本章是这门课程的导论章节,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包括: 1. 了解半导体物理的发展历史及其对现代电子工业文明的意义; 2. 了解半导体物理研究前沿的几个领域;
3.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几种制备工艺 教学内容: 1.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 2.半导体光伏器件和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史 3.半导体器件的几种制备工艺 4.半导体器件的几个前沿研究领域 教学提示: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什么是晶体管、集成电路,什么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和 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制备的几种主要工艺。 学法指导:系统了解半导体物理的起源和现状,要积极的课前预习,课后 借助网络来了解这个领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1章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了解半导体的几种基本晶体结构和结合性质: 2.使学生掌握半导体的能带的形成和特点: 3.使学生掌握有效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4.使学生了解测量有效质量的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 1.晶格点阵的描述和倒格子空间 2.金刚石结构和共价键 3.闪锌矿结构和纤细矿结构 4.原子能级和晶体的能带 5.电子的布洛赫波函数和能带 6.半导体中电子的有效质量及其计算方法 7.电子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8.空穴的概念和有效质量 9.回旋共振和有效质量的测量 教学提示:课堂讲授板书与学生课下练习结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内容理论性强,较抽象,且需要大量关于固体物理 和量子力学的知识。教师在讲课时要对相关的晶体结构和波动力学薛定谔方程 等几个方面的准备知识做补充,要求学生理解格矢、倒格矢和布里渊区的概 念。如何从紧束缚近似和自由电子近似分别得到能带,禁带的起源,用能带的 填充规律和禁带宽度来区分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如何理解晶体中电子的运 17
17 3.了解半导体器件的几种制备工艺 教学内容: 1. 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 2. 半导体光伏器件和发光二极管的发展史 3. 半导体器件的几种制备工艺 4. 半导体器件的几个前沿研究领域 教学提示: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和难点:什么是晶体管、集成电路,什么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和 太阳能电池,半导体制备的几种主要工艺。 学法指导:系统了解半导体物理的起源和现状,要积极的课前预习,课后 借助网络来了解这个领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第 1 章 半导体中的电子状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使学生了解半导体的几种基本晶体结构和结合性质; 2. 使学生掌握半导体的能带的形成和特点; 3.使学生掌握有效质量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4. 使学生了解测量有效质量的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 1.晶格点阵的描述和倒格子空间 2.金刚石结构和共价键 3.闪锌矿结构和纤细矿结构 4.原子能级和晶体的能带 5.电子的布洛赫波函数和能带 6.半导体中电子的有效质量及其计算方法 7. 电子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8. 空穴的概念和有效质量 9. 回旋共振和有效质量的测量 教学提示:课堂讲授板书与学生课下练习结合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内容理论性强,较抽象,且需要大量关于固体物理 和量子力学的知识。教师在讲课时要对相关的晶体结构和波动力学薛定谔方程 等几个方面的准备知识做补充,要求学生理解格矢、倒格矢和布里渊区的概 念。如何从紧束缚近似和自由电子近似分别得到能带,禁带的起源,用能带的 填充规律和禁带宽度来区分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如何理解晶体中电子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