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龙文存 样样都不如我的同伴,甚至连拾柴割草也比不过小我两岁的妹妹。后来幸亏上学了,作 业本上的红五角星、考试卷上的“优”以及学期末的三好生奖状等总算为我挽回了点面 子,使我在人前开始有了一份自尊和自信。为此,我从小崇拜老师,希望自己长大了也 能做个老师。 十多年前,当我真的成为了一名教师时,内心的那份感动真是无法言说。听着学生 们一声声叫我“沈老师”,望着讲台下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陶醉在初为人师的幸福 之中。面对命运的眷顾,我惟有用更大的热情和快乐给予报答。我把“人之患在好为人 师”的古训抛在脑后,课堂内外,时时和学生们泡在一起,比高低,“轧闹猛”,或写字, 或作文,或朗诵,或打球,或赛跑,或游戏,或野餐……我把自己消融在学生之中,就 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小花隐藏在草丛之间。虽然我极少这种种方面的天赋,但我还 是乐此不疲。我不怕别人笑我“半瓶子水整天价晃荡”,我只是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满 足着学生的满足,因为他们是我心中的桃源。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知道生活的不易以及勤快的重要。我的父母为了几块钱的收入 也得拼命苦干,每挣扎着往好里走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他们一辈子都是这样不 投机不刁钻不奸诈地累着自己,劳动是他们活着的一种样子,一种乐趣。对照他们,我 又有什么理由可以偷懒,可以矫情?像我父母那样勤快地操持手中的工具,终日窝在自 己的田地里认真愉快地侍弄,这难道不是我的本分? 我知道,在拥有快乐这一点上,我的工作其实和我父母的劳动并没有什么区别。难 道现在我得了高级教师的职称,我和我的劳动因此就会变得“高级”起来?不,不可能 的。我还是应该学着像我的父母那样,将一束野花戴在草帽上劳作,或者在成熟的稻田 里一边收割一边哼唱,或者用手里的工具有力地撞击土地使它发出闷闷的声响。我相信, 惟有这样,我才有资格贴近劳动的光荣,接近人性的善良、纯朴和正直;也才能够站到 生活的更高处来审视生活,感悟生活,弄清楚什么才是我应该珍惜的,什么对于我的生 命来说并不重要。 诗人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也许,我该说:“为了看看我 的学生,我来到这世上。” (初刊于2001年第721期《中学语文报》,并获《新民晚报·桃李芬芳》“尚德杯” 第一届语文教师作文比赛三等奖,收入《语文教师的文采》一书) 煎子蛋白米饭 “煎子蛋,白米饭。煎子蛋,白米饭 国庆节”回家,村里那些年迈的阿公阿婆又拿我小时侯一到吃饭时就哭着喊的这 句话取笑我。 这说起来要怪我外婆。因为在我刚牙牙学语时,是外婆最早教会我说这句话,并且 常把煎子蛋藏在我的饭碗底下,让我吃上了瘾。后来离开外婆回到爸妈的身边,扒开饭 来再也难见煎子蛋的面,于是就用这句外婆最早教会的话来作武器,每餐必哭,每餐必 喊,以示抗议。小小年纪的我那时哪里晓得外婆是从换油盐酱和为外公换旱烟的鸡蛋里 偷偷藏下蛋来给我吃的,更哪里知道“煎子蛋,白米饭”那时是农家人生活的一种奢望 记忆当中,外婆那时侯似乎总是坐在灶后喂我吃饭,吃着吃着,碗底就会露出一个
晓龙文存 6 样样都不如我的同伴,甚至连拾柴割草也比不过小我两岁的妹妹。后来幸亏上学了,作 业本上的红五角星、考试卷上的“优”以及学期末的三好生奖状等总算为我挽回了点面 子,使我在人前开始有了一份自尊和自信。为此,我从小崇拜老师,希望自己长大了也 能做个老师。 十多年前,当我真的成为了一名教师时,内心的那份感动真是无法言说。听着学生 们一声声叫我“沈老师”,望着讲台下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陶醉在初为人师的幸福 之中。面对命运的眷顾,我惟有用更大的热情和快乐给予报答。我把“人之患在好为人 师”的古训抛在脑后,课堂内外,时时和学生们泡在一起,比高低,“轧闹猛”,或写字, 或作文,或朗诵,或打球,或赛跑,或游戏,或野餐……我把自己消融在学生之中,就 如水珠包孕于海水之内,小花隐藏在草丛之间。虽然我极少这种种方面的天赋,但我还 是乐此不疲。我不怕别人笑我“半瓶子水整天价晃荡”,我只是快乐着学生的快乐,满 足着学生的满足,因为他们是我心中的桃源。 作为农民的儿子,我知道生活的不易以及勤快的重要。我的父母为了几块钱的收入 也得拼命苦干,每挣扎着往好里走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量。他们一辈子都是这样不 投机不刁钻不奸诈地累着自己,劳动是他们活着的一种样子,一种乐趣。对照他们,我 又有什么理由可以偷懒,可以矫情?像我父母那样勤快地操持手中的工具,终日窝在自 己的田地里认真愉快地侍弄,这难道不是我的本分? 我知道,在拥有快乐这一点上,我的工作其实和我父母的劳动并没有什么区别。难 道现在我得了高级教师的职称,我和我的劳动因此就会变得“高级”起来?不,不可能 的。我还是应该学着像我的父母那样,将一束野花戴在草帽上劳作,或者在成熟的稻田 里一边收割一边哼唱,或者用手里的工具有力地撞击土地使它发出闷闷的声响。我相信, 惟有这样,我才有资格贴近劳动的光荣,接近人性的善良、纯朴和正直;也才能够站到 生活的更高处来审视生活,感悟生活,弄清楚什么才是我应该珍惜的,什么对于我的生 命来说并不重要。 诗人巴尔蒙特说:“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也许,我该说:“为了看看我 的学生,我来到这世上。” (初刊于 2001 年第 721 期《中学语文报》,并获《新民晚报·桃李芬芳》“尚德杯” 第一届语文教师作文比赛三等奖,收入《语文教师的文采》一书) 煎子蛋 白米饭 “煎子蛋,白米饭。煎子蛋,白米饭。” “国庆节”回家,村里那些年迈的阿公阿婆又拿我小时侯一到吃饭时就哭着喊的这 句话取笑我。 这说起来要怪我外婆。因为在我刚牙牙学语时,是外婆最早教会我说这句话,并且 常把煎子蛋藏在我的饭碗底下,让我吃上了瘾。后来离开外婆回到爸妈的身边,扒开饭 来再也难见煎子蛋的面,于是就用这句外婆最早教会的话来作武器,每餐必哭,每餐必 喊,以示抗议。小小年纪的我那时哪里晓得外婆是从换油盐酱和为外公换旱烟的鸡蛋里 偷偷藏下蛋来给我吃的,更哪里知道“煎子蛋,白米饭”那时是农家人生活的一种奢望 啊。 记忆当中,外婆那时侯似乎总是坐在灶后喂我吃饭,吃着吃着,碗底就会露出一个
晓龙文存 金黄黄、香喷喷的煎子蛋来,外婆一边喂我,一边就用眼睛示意我快吃,不要让外公他 们看到。外婆自己吃饭似乎也从来不坐饭桌,每到饭时,她总是在饭碗里夹上一点点菜 坐到灶后吃。冬天,她总说:“灶后暖和。”夏天,她又说:“灶后蚊子少。”年幼无知的 我当时还以为外婆的饭碗里也有煎子蛋,所以她才要坐到灶后吃饭。后来,妈妈告诉我 这是外婆从小在有钱人家做丫鬟养成的习惯。再后来,我发现外婆就是难得到我家做客 她也总是固执地夹上点菜,往灶后的小凳上坐,结果弄得我们全家都很尴尬,而我妈给 她煎的蛋,最后也总是被塞到我的碗里 吃苦受穷了一辈子的外婆最怕让她吃好的、穿好的。捕鱼的墨鸭,脖子上缚着线 是吞不下稍大一点的鱼的一一我的外公曾这样戏谑地说我的外婆。如今想来这是多么沉 痛的肺腑之言啊。 外婆去世已经很多年了,不知她老人家在另外的那个世界里改了这个习惯没有?今 天,煎子蛋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了,可我还是一如幼年那样的爱吃,贪吃。吃到它, 我就会想起我的外婆,想起那躲在灶后吃煎子蛋的日子。人说记忆中的岁月就如坛子里 的老酒,封存的时间越久,其味越芳醇,积淀的也越沉重。说得真好! (1991年7月) 闲茶与谈 茶能解渴,但喝茶不一定为解渴,比如茶客坐茶馆,比如我们这帮草狗朋友到“文 斋书屋”去“进修茶道”,多半就不为“喝”而为“谈”。喝的是不求解渴的闲茶,自然 慢慢呷的居多,绝少“咕嘟咕嘟”牛饮个半饱的。其间闲谈倒如不息的泉眼,汩汩而出 放言无忌,率意随心,诙谐杂陈。酒是需要闹饮或独酌的,茶必得“谈喝”才更有趣味, “谈喝”的固然是闲茶,“喝谈”的却未必是闲话。人活在世上是有着别样的干渴 的。现代文明的负面给人带来的是生存的焦虑与精神的紧张,天地变得越来越近,人心 却离得越来越远。这时候,闲谈正可以像闲茶一样解“渴”,它不像官样文章常多矫饰, 恰似梁间燕语、阶下虫鸣发乎自然,美于天籁,就如我们之中草师傅的“吊风理论”、F 兄的“玻璃学说”、华老板的“牙膏雨披论”…… 虽说文斋书屋之内,桌椅茶具简陋,内外气温一致,但无论酷暑还是严冬,无论阴 雨绵绵还是台风肆虐,茶友诸公几乎天天不约而时至 个满肚皮不合时宜的样子 一个个“真名士”的风采。于是,清茶一杯,伸缩乎凳椅之上,出入乎茶杯与尿池之间, 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东山西海,家长里短,饮食男女,政治时事,花边新闻……粪土 当今万户侯!乖乖,真个是身在小镇一隅,心存邦国天下,眼观世界,牛皮无边! 其实,我辈皆是顺民良民草民。我们深知,我们的闲谈关乎承平祥和之年景,国泰 民安之气象,不可等闲视之。一旦茶馆之中、店堂之内出现“莫谈国事”的招贴,茶友 谈话,压低嗓门,左右瞻顾,小心翼翼,那就远不是茶馆业的不幸了。日本的鹤见佑辅 在其《思想、山水、人物》一书中有这样几句话:“没有闲谈的世间,是难住的世间 不知闲谈之可贵的社会,是局促的社会。”说得一点也不过份 (2006年1月改定) 书斋情
晓龙文存 7 金黄黄、香喷喷的煎子蛋来,外婆一边喂我,一边就用眼睛示意我快吃,不要让外公他 们看到。外婆自己吃饭似乎也从来不坐饭桌,每到饭时,她总是在饭碗里夹上一点点菜 坐到灶后吃。冬天,她总说:“灶后暖和。”夏天,她又说:“灶后蚊子少。”年幼无知的 我当时还以为外婆的饭碗里也有煎子蛋,所以她才要坐到灶后吃饭。后来,妈妈告诉我 这是外婆从小在有钱人家做丫鬟养成的习惯。再后来,我发现外婆就是难得到我家做客, 她也总是固执地夹上点菜,往灶后的小凳上坐,结果弄得我们全家都很尴尬,而我妈给 她煎的蛋,最后也总是被塞到我的碗里。 吃苦受穷了一辈子的外婆最怕让她吃好的、穿好的。捕鱼的墨鸭,脖子上缚着线, 是吞不下稍大一点的鱼的——我的外公曾这样戏谑地说我的外婆。如今想来这是多么沉 痛的肺腑之言啊。 外婆去世已经很多年了,不知她老人家在另外的那个世界里改了这个习惯没有?今 天,煎子蛋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了,可我还是一如幼年那样的爱吃,贪吃。吃到它, 我就会想起我的外婆,想起那躲在灶后吃煎子蛋的日子。人说记忆中的岁月就如坛子里 的老酒,封存的时间越久,其味越芳醇,积淀的也越沉重。说得真好! (1991 年 7 月) 闲茶与闲谈 茶能解渴,但喝茶不一定为解渴,比如茶客坐茶馆,比如我们这帮草狗朋友到“文 斋书屋”去“进修茶道”,多半就不为“喝”而为“谈”。喝的是不求解渴的闲茶,自然 慢慢呷的居多,绝少“咕嘟咕嘟”牛饮个半饱的。其间闲谈倒如不息的泉眼,汩汩而出, 放言无忌,率意随心,诙谐杂陈。酒是需要闹饮或独酌的,茶必得“谈喝”才更有趣味。 “谈喝”的固然是闲茶,“喝谈”的却未必是闲话。人活在世上是有着别样的干渴 的。现代文明的负面给人带来的是生存的焦虑与精神的紧张,天地变得越来越近,人心 却离得越来越远。这时候,闲谈正可以像闲茶一样解“渴”,它不像官样文章常多矫饰, 恰似梁间燕语、阶下虫鸣发乎自然,美于天籁,就如我们之中草师傅的“吊风理论”、F 兄的“玻璃学说”、华老板的“牙膏雨披论”…… 虽说文斋书屋之内,桌椅茶具简陋,内外气温一致,但无论酷暑还是严冬,无论阴 雨绵绵还是台风肆虐,茶友诸公几乎天天不约而时至,一个个满肚皮不合时宜的样子, 一个个“真名士”的风采。于是,清茶一杯,伸缩乎凳椅之上,出入乎茶杯与尿池之间, 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东山西海,家长里短,饮食男女,政治时事,花边新闻……粪土 当今万户侯!乖乖,真个是身在小镇一隅,心存邦国天下,眼观世界,牛皮无边! 其实,我辈皆是顺民良民草民。我们深知,我们的闲谈关乎承平祥和之年景,国泰 民安之气象,不可等闲视之。一旦茶馆之中、店堂之内出现“莫谈国事”的招贴,茶友 谈话,压低嗓门,左右瞻顾,小心翼翼,那就远不是茶馆业的不幸了。日本的鹤见佑辅 在其《思想、山水、人物》一书中有这样几句话:“没有闲谈的世间,是难住的世间; 不知闲谈之可贵的社会,是局促的社会。”说得一点也不过份。 (2006 年 1 月改定) 书 斋 情
晓龙文存 书斋,是一个充满文雅气息的词儿,它让人想起一间亮堂的房子,有字画悬挂着 成排的书挤在漆得发亮的书柜里,灯下夜读的主人偶尔抬起头来,与先哲时贤们从书柜 中透射出来的目光相接……能拥有这样的一间书斋,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几年前,当 我有了一套新的住房时,我便在书房的装修上好好奢侈了一番,因为我实在是太想让这 个梦想成真了。 成家以后,住的一直是妻子单位的集体宿舍。吃住、读书全在一间十个平米的小屋 内,书桌和饭桌不分彼此,书籍与米袋共挤一隅。我就穷酸酸兮兮地自题小屋名为“扪 虱斋”,算是缺啥想啥,画饼充饥。当时,屋中虽还不曾有虱可扪,但老鼠、蟑螂的确 早在其间安家落户,我想当仁不让的虱子没有理由不紧随其后,所以也就不觉得这个斋 名的名实不符了。后来读到黄秋耘先生“不窃王侯不窃钩,闭门扪虱度春秋”的诗句, 莫逆于心。此后每有朋友问起我这个斋名的意思,我便现成地借用黄先生的这两句诗作 为解释。事后还得意地想:古往今来,许多对书斋情有独钟的读书人不是都喜欢以“套 用”的方式为自己的书斋命名吗?比如有人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一得斋”,恐怕是从“千 虑之一得”套用而来;又比如有人题其斋名为“方塘”,想必是从朱熹的诗句“半亩方 塘一鉴开”摘取而来 如今,搬入了新居,我的新书房仍沿用旧斋名。我还郑重其事地托友人转请书画家 周文清先生题写了斋名,装裱后镶上镜框悬挂在书房之内。虽然就环境而言名实之别有 若天壤,但黄先生诗句中道出的那份读书人的“平常心”实在让我难以割舍。《庄子》 里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窃钩”历来是鼠辈行径,今天也在严打之列,我 等良民岂能“窃钩”?至于“窃国”,虽然谁都可以学陈胜王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但我深知“窃国”以至称王封侯毕竟需要大能耐,因此“嗟乎,大丈夫当如此 的喟然长叹就只得让刘邦式的人物们去发了,我等小民又岂敢“窃国”?更何况今天即 使窃了官也易招骂名,与其到时感叹“误尽平生是一官”,还不如事前知趣,不窃为妙 关起门来,哪怕无虱可扪,只要有书可读,不愁日子不好打发。 (1999年第2期《南太湖》) 水边的凤凰 不要问水有几多,水有几多 墨浪清流似玉带; 不要问水有几多,水有几多 唉乃橹声绕窗前 啊,水边的凤凰,古老的小镇 水中长着你深情的眷恋。 不要问桥有几多,桥有几多, 三桥一气接长天 不要问桥有几多,桥有几多, 垂虹串月入画来。 啊,水边的凤凰,美丽的小镇 桥下映着你动人的笑颜
晓龙文存 8 书斋,是一个充满文雅气息的词儿,它让人想起一间亮堂的房子,有字画悬挂着, 成排的书挤在漆得发亮的书柜里,灯下夜读的主人偶尔抬起头来,与先哲时贤们从书柜 中透射出来的目光相接……能拥有这样的一间书斋,是每个读书人的梦想。几年前,当 我有了一套新的住房时,我便在书房的装修上好好奢侈了一番,因为我实在是太想让这 个梦想成真了。 成家以后,住的一直是妻子单位的集体宿舍。吃住、读书全在一间十个平米的小屋 内,书桌和饭桌不分彼此,书籍与米袋共挤一隅。我就穷酸酸兮兮地自题小屋名为“扪 虱斋”,算是缺啥想啥,画饼充饥。当时,屋中虽还不曾有虱可扪,但老鼠、蟑螂的确 早在其间安家落户,我想当仁不让的虱子没有理由不紧随其后,所以也就不觉得这个斋 名的名实不符了。后来读到黄秋耘先生“不窃王侯不窃钩,闭门扪虱度春秋”的诗句, 莫逆于心。此后每有朋友问起我这个斋名的意思,我便现成地借用黄先生的这两句诗作 为解释。事后还得意地想:古往今来,许多对书斋情有独钟的读书人不是都喜欢以“套 用”的方式为自己的书斋命名吗?比如有人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一得斋”,恐怕是从“千 虑之一得”套用而来;又比如有人题其斋名为“方塘”,想必是从朱熹的诗句“半亩方 塘一鉴开”摘取而来。 如今,搬入了新居,我的新书房仍沿用旧斋名。我还郑重其事地托友人转请书画家 周文清先生题写了斋名,装裱后镶上镜框悬挂在书房之内。虽然就环境而言名实之别有 若天壤,但黄先生诗句中道出的那份读书人的“平常心”实在让我难以割舍。《庄子》 里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窃钩”历来是鼠辈行径,今天也在严打之列,我 等良民岂能“窃钩”?至于“窃国”,虽然谁都可以学陈胜王问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但我深知“窃国”以至称王封侯毕竟需要大能耐,因此“嗟乎,大丈夫当如此” 的喟然长叹就只得让刘邦式的人物们去发了,我等小民又岂敢“窃国”?更何况今天即 使窃了官也易招骂名,与其到时感叹“误尽平生是一官”,还不如事前知趣,不窃为妙。 关起门来,哪怕无虱可扪,只要有书可读,不愁日子不好打发。 (1999 年第 2 期《南太湖》) 水边的凤凰 不要问水有几多,水有几多 墨浪清流似玉带; 不要问水有几多,水有几多 唉乃橹声绕窗前。 啊,水边的凤凰,古老的小镇, 水中长着你深情的眷恋。 不要问桥有几多,桥有几多, 三桥一气接长天; 不要问桥有几多,桥有几多, 垂虹串月入画来。 啊,水边的凤凰,美丽的小镇, 桥下映着你动人的笑颜
晓龙文存 不要问人有几多,人有几多, 还金高义千古传 不要问人有几多,人有几多, 香锦绫绢天下赞。 啊,水边的凤凰,可爱的小镇 石板路上唱着你青春的歌谣。 岁月悠悠水长流, 斗转星移桥永固, 数不尽的故事演绎着一个同样的梦, 掩不住的心声谱写着一份同样的情: 愿你人杰地灵天朗风清,生命更辉煌, 愿你拥抱未来告诉明天,用你金色的翅膀! (1999年3月) 快乐“愚人节 愚人节这一天,从早到晚校园里笑声不断。同学们随时随地都在利用机会互相开着 各种各样的玩笑。 高二(3)班上午第三节是我的语文课。铃声响过,我走向教室,一进门才发现里 面空无一人。是不是我走错了教室?正疑惑间,只见黑板右侧写有调课通知一一“上午 第三节语文改体育”。原来如此,可教务处怎么事先连个招呼也不打呢?我一边这样想 着,一边往回走。就在此时,教室边上的男女厕所里哄笑着冲出一大群男女同学,其中 位同学手里拎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愚人节快乐”几个大字。我立即明白过来 接着便自嘲地笑着转身又向教室走去。当我带着被“愚弄”后的傻样与微笑再次走进教 室时,同学们又一次哄堂大笑 事后许多同学在他们的随笔里记下这件事,并称赞我在那么愉快的气氛里没有让他 们扫兴,其中一位女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当我看到你被我们‘愚弄’后露 出那么灿烂的微笑,真是好开心噢!不是为自己玩笑的成功,而是为老师你的平等与宽 容。” 过了几天,我和同学聊天,随意问起愚人节那天还和哪些老师开了类似的玩笑。 位同学回答我:“还和数学老师。” 我接着便问:“我和数学老师为何能被你们选中? 这位同学很坦诚,他说:“你和数学老师都很有人情味。有的老师我们是或者不敢, 或者不愿,或者不屑和他们开这样的玩笑的,哪怕是在愚人节。”好一个“不敢、不愿 不屑”! 尽管我知道学生评论起老师来总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很有点偏爱或偏激的因素 在,他们的话有时当不真,但我还是喜欢听他们对老师作出的评论。因为我深信每位学 生(哪怕是所谓的“差生”)心灵之弦的敏感度都极髙,他们心灵的天平是最容易对 老师掂量出个轻重来的。当然我更喜欢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例如这次学生说我很有 人情味,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一直都坚信师生关系应该是最有人情味的关系之一,和学 生相处,必得先做好学生的朋友,然后才能再做好学生的老师
晓龙文存 9 不要问人有几多,人有几多, 还金高义千古传; 不要问人有几多,人有几多, 香锦绫绢天下赞。 啊,水边的凤凰,可爱的小镇, 石板路上唱着你青春的歌谣。 岁月悠悠水长流, 斗转星移桥永固, 数不尽的故事演绎着一个同样的梦, 掩不住的心声谱写着一份同样的情: 愿你人杰地灵天朗风清,生命更辉煌, 愿你拥抱未来告诉明天,用你金色的翅膀! (1999 年 3 月) 快 乐 “愚 人 节” 愚人节这一天,从早到晚校园里笑声不断。同学们随时随地都在利用机会互相开着 各种各样的玩笑。 高二(3)班上午第三节是我的语文课。铃声响过,我走向教室,一进门才发现里 面空无一人。是不是我走错了教室?正疑惑间,只见黑板右侧写有调课通知——“上午 第三节语文改体育”。原来如此,可教务处怎么事先连个招呼也不打呢?我一边这样想 着,一边往回走。就在此时,教室边上的男女厕所里哄笑着冲出一大群男女同学,其中 一位同学手里拎着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愚人节快乐”几个大字。我立即明白过来, 接着便自嘲地笑着转身又向教室走去。当我带着被“愚弄”后的傻样与微笑再次走进教 室时,同学们又一次哄堂大笑。 事后许多同学在他们的随笔里记下这件事,并称赞我在那么愉快的气氛里没有让他 们扫兴,其中一位女同学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老师,当我看到你被我们‘愚弄’后露 出那么灿烂的微笑,真是好开心噢!不是为自己玩笑的成功,而是为老师你的平等与宽 容。” 过了几天,我和同学聊天,随意问起愚人节那天还和哪些老师开了类似的玩笑。一 位同学回答我:“还和数学老师。” 我接着便问:“我和数学老师为何能被你们选中?” 这位同学很坦诚,他说:“你和数学老师都很有人情味。有的老师我们是或者不敢, 或者不愿,或者不屑和他们开这样的玩笑的,哪怕是在愚人节。”好一个“不敢、不愿、 不屑”! 尽管我知道学生评论起老师来总带有很浓的主观色彩,很有点偏爱或偏激的因素 在,他们的话有时当不真,但我还是喜欢听他们对老师作出的评论。因为我深信每位学 生(哪怕是所谓的“差生” )心灵之弦的敏感度都极高,他们心灵的天平是最容易对 老师掂量出个轻重来的。当然我更喜欢听到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例如这次学生说我很有 人情味,我非常高兴。因为我一直都坚信师生关系应该是最有人情味的关系之一,和学 生相处,必得先做好学生的朋友,然后才能再做好学生的老师
晓龙文存 愚人节,快乐的愚人节,我要记录下这个日子,为了我的学生给予我朋友般的情谊 与评价! (2000年第1期《语文学习》) 文明的代价 西方的神话里说伊甸园里亚当的喉结是卡在喉咙里的苹果所化,我就一直在傻乎乎 地想,能卡住亚当喉咙的苹果自然不会太小,那么今天我们何以看不到苹果般大的男人 的喉结了呢?这个问题的愚蠢可笑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神话传说毕竟当不得真。可是, 现世男人多成阴柔之身,很难找得出几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男儿,这恐怕也是不争 的事实。 人类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人体本身是进化得多了,但这种进化又何尝不是一种退 化呢?现代人的腿脚不是越来越行不得远路,双手不是越来越提不起重物,肠胃不是越 来越吃不消生冷食品了吗?有人说若不是还有体育竞技,人的委琐真要病入膏肓了。 进化固然是一种自觉,但也不妨看作是一种无奈。人类文明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 是为了人能够生活得更舒适、更安逸、更自由,但今天看来,人类在得到这些的同时, 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其中之一就是人自身体力体能的衰退。克尔凯戈尔说过这样一 句话:“当各种人以一切方式联合在一起以使每一种事情都变为容易之际,所遗留下来 的危险就只有一种,即是,变得太容易的危险。”这种太容易的危险究竟是什么呢?其 中是否就包含着人类在日益减少其身体劳作之苦时肢体退化的危险呢? 据说,人类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方式是数字化生存。我不懂什么叫数字化生存,但有 一点我是清楚的,即未来的生活中人的手脚将会更轻松,而大脑将会更充分地被使用 如此说来,那么人体“进化”的必然结果将会是“头脑更发达,四肢更弱小”。我又瞎 想:万一到哪一天人人都成了“大头娃娃”样,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该如何是好?那 就只得请上肢着地来分摊负担了。人类幼年时四脚着地爬出来,到了老年又四脚着地爬 回去,“轮回之说”不是又一次被验证了吗? 当然,这是极而言之,但愿人类永远不会有这一天。我想说的只是:人类竭尽全力 向前推进的科学文明,带给我们的并非全是希望和福音。享受文明,人是在付出昂贵的 代价的。 有个故事讲,一个钓鱼的人每天钓上一篓鱼便收竿回家,然后便在海边晒太阳。 个过路的商人见了,问他为何不多钓一些鱼。 那人问:“为什么?” 商人说:“可以卖。卖了钱可以买张网,有了网就能捞更多的鱼。” “要那么许多鱼干什么?” “卖更多的钱,有了钱又可以买条船。” “买船干什么?” 出海,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最后开个渔业公司,发大财 发大财干什么?
晓龙文存 10 愚人节,快乐的愚人节,我要记录下这个日子,为了我的学生给予我朋友般的情谊 与评价! (2000 年第 1 期《语文学习》) 文 明 的 代 价 一 西方的神话里说伊甸园里亚当的喉结是卡在喉咙里的苹果所化,我就一直在傻乎乎 地想,能卡住亚当喉咙的苹果自然不会太小,那么今天我们何以看不到苹果般大的男人 的喉结了呢?这个问题的愚蠢可笑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神话传说毕竟当不得真。可是, 现世男人多成阴柔之身,很难找得出几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男儿,这恐怕也是不争 的事实。 人类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人体本身是进化得多了,但这种进化又何尝不是一种退 化呢?现代人的腿脚不是越来越行不得远路,双手不是越来越提不起重物,肠胃不是越 来越吃不消生冷食品了吗?有人说若不是还有体育竞技,人的委琐真要病入膏肓了。 进化固然是一种自觉,但也不妨看作是一种无奈。人类文明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 是为了人能够生活得更舒适、更安逸、更自由,但今天看来,人类在得到这些的同时, 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其中之一就是人自身体力体能的衰退。克尔凯戈尔说过这样一 句话:“当各种人以一切方式联合在一起以使每一种事情都变为容易之际,所遗留下来 的危险就只有一种,即是,变得太容易的危险。”这种太容易的危险究竟是什么呢?其 中是否就包含着人类在日益减少其身体劳作之苦时肢体退化的危险呢? 据说,人类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方式是数字化生存。我不懂什么叫数字化生存,但有 一点我是清楚的,即未来的生活中人的手脚将会更轻松,而大脑将会更充分地被使用。 如此说来,那么人体“进化”的必然结果将会是“头脑更发达,四肢更弱小”。我又瞎 想:万一到哪一天人人都成了“大头娃娃”样,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该如何是好?那 就只得请上肢着地来分摊负担了。人类幼年时四脚着地爬出来,到了老年又四脚着地爬 回去,“轮回之说”不是又一次被验证了吗? 当然,这是极而言之,但愿人类永远不会有这一天。我想说的只是:人类竭尽全力 向前推进的科学文明,带给我们的并非全是希望和福音。享受文明,人是在付出昂贵的 代价的。 二 有个故事讲,一个钓鱼的人每天钓上一篓鱼便收竿回家,然后便在海边晒太阳。一 个过路的商人见了,问他为何不多钓一些鱼。 那人问:“为什么?” 商人说:“可以卖。卖了钱可以买张网,有了网就能捞更多的鱼。” “要那么许多鱼干什么?” “卖更多的钱,有了钱又可以买条船。” “买船干什么?” “出海,捕更多的鱼,卖更多的钱,最后开个渔业公司,发大财!” “发大财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