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则减少;相反,除了M,之外,银行体系的任何一项负债的增加都会引起M 的减少:若负债减少则会引起M增加。若负债总量不变,结构发生变化,如定 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减少,或者财政存款减少,则达到M,增加的目的。 我们对上述的公式10-7根据一定的对应原则,作进一步的处理如下: M=(An-L)+(4,-L)+(4+A-L)-L4 10-8 根据公式10-8,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货币供应量受到如下因素影响: 1、信贷收支状况。A为银行体系对外贷款,L为银行体系的储蓄及定期存 款。A。-L表示银行体系信贷收支的平衡程度,反映了银行与财政部门以外的经 济单位的债权债务关系净额。若贷款增加额大于储蓄存款及定期存款增加额,则 会引起M,的增加。 2、财政收支状况。A,为财政借款,L为财政存款。显然,如果存款不变, 那么,A,的增加必然使货币增长。而政府增加贷款的做法一般认为是同财政赤 字有关,所以在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尤其是财政支出大于收入时向银行融 资的情况下,货币扩张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我们在这里只是从借款的角度来分 析政府支出问题。当政府采取其他形式的融资时,如发行国债,而不允许中央银 行认购的情况下,则一般不会发生货币扩张的情形。 3、国际收支状况。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最终会体现在黄金外汇储备的变化 和银行体系在国际金融机构债权债务净额的变化上,即A。、A和L这三个反应 一国国际收支的指标上来。显然在外汇和黄金占款(A,A)的增加时,必然 造成本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增加,从而增加一国货币供应量。 4、技术因素 结算中的票据实际是中央银行为结算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短期信贷。存款机 构将收到的支票送交中央银行进行清算,准备金增加:由于传递耽搁等原因,中 央银行不能立即借记出票存款机构的准备金账户。因此一方面收款机构己经贷记 了该支票:另一方面出票机构尚未进行登记,总的准备金就会暂时增加。当支票 最终清算时,准备金的暂增加也会消失。但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这种在途结
之,则减少;相反,除了 M1 之外,银行体系的任何一项负债的增加都会引起 M1 的减少;若负债减少则会引起 M1 增加。若负债总量不变,结构发生变化,如定 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减少,或者财政存款减少,则达到 M1 增加的目的。 我们对上述的公式 10-7 根据一定的对应原则,作进一步的处理如下: M A L A L A A L L 1 = − + − + + − − ( a a b b c d c d ) ( ) ( ) 10-8 根据公式 10-8,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货币供应量受到如下因素影响: 1、信贷收支状况。 A a 为银行体系对外贷款, L a 为银行体系的储蓄及定期存 款。 A L a a − 表示银行体系信贷收支的平衡程度,反映了银行与财政部门以外的经 济单位的债权债务关系净额。若贷款增加额大于储蓄存款及定期存款增加额,则 会引起 M1 的增加。 2、财政收支状况。 Ab 为财政借款, Lb 为财政存款。显然,如果存款不变, 那么, Ab 的增加必然使货币增长。而政府增加贷款的做法一般认为是同财政赤 字有关,所以在财政收支不平衡的情况下,尤其是财政支出大于收入时向银行融 资的情况下,货币扩张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我们在这里只是从借款的角度来分 析政府支出问题。当政府采取其他形式的融资时,如发行国债,而不允许中央银 行认购的情况下,则一般不会发生货币扩张的情形。 3、国际收支状况。一国国际收支的状况最终会体现在黄金外汇储备的变化 和银行体系在国际金融机构债权债务净额的变化上,即 A c、Ad 和 Ld 这三个反应 一国国际收支的指标上来。显然在外汇和黄金占款( A c, Ad )的增加时,必然 造成本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增加,从而增加一国货币供应量。 4、技术因素 结算中的票据实际是中央银行为结算而向存款机构提供的短期信贷。存款机 构将收到的支票送交中央银行进行清算,准备金增加;由于传递耽搁等原因,中 央银行不能立即借记出票存款机构的准备金账户。因此一方面收款机构已经贷记 了该支票;另一方面出票机构尚未进行登记,总的准备金就会暂时增加。当支票 最终清算时,准备金的暂增加也会消失。但对于整个银行系统来说,这种在途结
算中的票据始终存在,其数额除随经济活动总量增加而有增加的趋势外,还与资 金结算技术有关。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讯等手段,可以大大缩短在途结算票 据数额,减少基础货币。 按照此办法,同样可以找出M,的决定因素。 综合上述因素可以看出,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实际上受到一国信贷收支、 财政收支和国际收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通过对合并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货币供应量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在一国货 币供应中的基础性作用。首先引入几个相关概念。 (一)基础货币及其作用 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为“强力货币”或“货币基础”,是流通中的现 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从基础货币的来源来看,它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由 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它只是整个货币供给量 的一部分;基础货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二是流通于 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的通货。 2、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11个:(1)中央 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2)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3)中央银行对商业 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4)财政部发行通货;(⑤)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6) 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7)政府持有的通货;(8)政府存款:(9)外国存款:(10)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11)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在以上这11个因 素中,前6个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5个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而且这些 因素均集中地反映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见表10-2。 表10-2 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 负 债
算中的票据始终存在,其数额除随经济活动总量增加而有增加的趋势外,还与资 金结算技术有关。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卫星通讯等手段,可以大大缩短在途结算票 据数额,减少基础货币。 按照此办法,同样可以找出 M2 的决定因素。 综合上述因素可以看出,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实际上受到一国信贷收支、 财政收支和国际收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二、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通过对合并的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货币供应量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在一国货 币供应中的基础性作用。首先引入几个相关概念。 (一)基础货币及其作用 1、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为“强力货币”或“货币基础”,是流通中的现 金和银行准备金的总和。从基础货币的来源来看,它是指货币当局的负债,即由 货币当局投放并为货币当局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它只是整个货币供给量 的一部分;基础货币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二是流通于 银行体系之外而为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谓的通货。 2、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 11 个:(1)中央 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2)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3)中央银行对商业 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4)财政部发行通货;(5)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6) 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7)政府持有的通货;(8)政府存款;(9)外国存款;(10)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11)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在以上这 11 个因 素中,前 6 个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 5 个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而且这些 因素均集中地反映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见表 10-2。 表 10-2 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资 产 负 债
1、 贴现贷款(A) 1、发行在外的现金②(L) 2、证券(4,) 2、银行存款(L2) 3、对政府的债权(A) 3、中央银行自有资金(L) 4、国外资产0(A,) 4、政府存款(L,) 5、对特定存款机构债券(A) 5、非金融机构存款(L,) 6、对非金融机构的债权(A。) 6、发行债券(L.) 7、其他资产(A,) 7、国外负债(L,) 8、其他负债(L) 合计 合计 根据定义,基础货币(B)等于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存款准备金(L+L,)。 由“资产=负债”的会计恒等式,我们可以得到 B=L+L =C+R+G =(A+A2+A+A4+A+A+A,)-(L3+L+L+L+L+L) 10-9 式中C,R,G分别为流通中现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它们又分别是存款总额的一个比例,所以,可以写成: B=D*c'+D*r+D*rt+D*8=D(c'+r+rt+8) 10-10 从10-9式中可以很容易的知道: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除商业银行 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之外,其他任何资产项目的净增加,都将导致基础货币的 增加:任何负债项目的净增加,都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减少。 从以上11个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虽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 ①包括黄金、外汇和其他国外资产。 ②这里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的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是银行准备金的一部分
1、贴现贷款( A1 ) 2、证券( A2 ) 3、对政府的债权( A3 ) 4、国外资产①( A4 ) 5、对特定存款机构债券( A5 ) 6、对非金融机构的债权( A6 ) 7、其他资产( A7 ) 1、发行在外的现金②( L1 ) 2、银行存款( L2 ) 3、中央银行自有资金( L3 ) 4、政府存款( L4 ) 5、非金融机构存款( L5 ) 6、发行债券( L6 ) 7、国外负债( L7 ) 8、其他负债( L8 ) 合计 合计 根据定义,基础货币( B )等于流通中的现金加银行存款准备金( L L 1 2 + )。 由“资产=负债”的会计恒等式,我们可以得到 B L L = +1 2 = + + C R G = + + + + + + − + + + + + ( A A A A A A A L L L L L L 1 2 3 4 5 6 7 3 4 5 6 7 8 ) ( ) 10-9 式中 C ,R ,G 分别为流通中现金,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 它们又分别是存款总额的一个比例,所以,可以写成: B D c D r D r t D g D c r r t g = + + + = + + + * * * * d t d t ( ) 10-10 从 10-9 式中可以很容易的知道: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除商业银行 准备金和流通中的现金之外,其他任何资产项目的净增加,都将导致基础货币的 增加;任何负债项目的净增加,都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减少。 从以上 11 个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虽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 ① 包括黄金、外汇和其他国外资产。 ② 这里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的库存现金,库存现金是银行准备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