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 第十章“三言”、“二拍 口明末冯梦龙“三言”:三部拟话 本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 三 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 40篇,共120篇。 口凌蒙初“二拍”:凌著拟话本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 奇》的合称,简称“二拍 祯 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 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三言二拍”代表了中国古典 白话短篇小说发展的高峰。 不灭出应
明代文学 第十章 “三言” 、 “二拍” ◼ 明末冯梦龙“三言”: 三部拟话 本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 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每集 40篇,共120篇。 ◼ 凌蒙初“二拍”:凌著拟话本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 奇》的合称,简称“二拍”。崇祯 初刊行,每集40篇,一篇重刻, 一篇杂剧,故实有小说78篇。 ◼ “三言二拍”代表了中国古典 白话短篇小说发展的高峰
明代文学 马梦龙 冯梦龙(1574—1646),长 州(今苏州)人,出身于书香门 第,少有才气,为人狂放不羁, 生功名不顺,57岁时才补了 名贡生,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 4年秩满归乡。清兵南下时曾参 与抗清宣传,后来忧愤而死。他 是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他搜集、 整理、编撰的通俗文学作品涉及 白话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民歌、 散曲、传奇等各个方面,成就最 高、影响最大的是他编撰的“ 言
明代文学 冯梦龙 ◼ 冯梦龙(1574——1646),长 州(今苏州)人,出身于书香门 第,少有才气,为人狂放不羁, 一生功名不顺,57岁时才补了一 名贡生,61岁任福建寿宁知县, 4年秩满归乡。清兵南下时曾参 与抗清宣传,后来忧愤而死。他 是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他搜集、 整理、编撰的通俗文学作品涉及 白话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民歌、 散曲、传奇等各个方面,成就最 高、影响最大的是他编撰的 “ 三 言 ”
明代文学 凌濛初 凌蒙初(1580-1644),别号 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 人,18岁补廪膳生,和冯梦龙 样,科举不利。不得已而转向著 述。55岁才任上海县丞,后因功 提拔为徐州判官。崇祯17年,李 自成部进逼徐州,凌蒙初忧愤而 死 响 ■凌蒙初一生著述最有名的是《初 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 奇》,人称“二拍”,刊行与崇 祯初年
明代文学 凌濛初 ◼ 凌蒙初(1580 -1644 ),别号 空观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 人,18岁补廪膳生,和冯梦龙一 样,科举不利。不得已而转向著 述。55岁才任上海县丞,后因功 提拔为徐州判官。崇祯17年,李 自成部进逼徐州,凌蒙初忧愤而 死。 ◼ 凌蒙初一生著述最有名的是 《 初 刻拍案惊奇 》 和 《二刻拍案惊 奇 》,人称 “二拍 ”,刊行与崇 祯初年
明代文学 第十一章明代散曲与民歌 明散曲与民歌都是当时所唱的歌曲。不同的是前者为文人土大夫 庭或友朋宴集时用来助兴明代大夫蕾养家伶的情况颇 兼有从文来欣赏的价值,有固定的宫调格式。民歌则出于 无名作者之手虽有些基本的调式,但音乐的要求比较简单,没有太 多的格律上的讲究。其中很多是歌妓院中演唱的,同时也流传于一般 妇孺儿童之口。两者的内容固然相应于各自的生活,语言风格也有所不 同。散曲虽较诗词为通伦习用日语,但出于文人士大夫之手,则难免 多少有矜持之态。民歌则大抵以道心无所忌惮所以要说活发动人 文人散曲是不如民间俗曲的 但这种区别也不是绝对的。明代文人与市共生活原本有密切的关联 许多人也喜民间俗曲,他们的作品不免会受民歌的影响。而明代的民歌 看起来泼辣拙朴,下层社会的气息较浓,与前代的民歌(如六朝乐府之 类)有所区别,但元明以来,雅俗混融,文人从事这←类创作而流于民 间也不是什么稀罕之事。如冯梦龙所辑《山歌》中,有些就注明是他本 人或他的朋友所作
明代文学 第十一章 明代散曲与民歌 明代散曲与民歌都是当时所唱的歌曲。不同的是前者为文人士大夫 所作,多在家庭或友朋宴集时用来助兴(明代士大夫蓄养家伶的情况颇 普遍),也兼有从文辞来欣赏的价值,有固定的宫调格式。民歌则出于 无名作者之手,虽有一些基本的调式,但音乐的要求比较简单,没有太 多的格律上的讲究。其中很多是歌楼妓院中演唱的,同时也流传于一般 妇孺儿童之口。两者的内容固然相应于各自的生活,语言风格也有所不 同。散曲虽较诗词为通俗,习用口语,但出于文人士大夫之手,则难免 多少有矜持之态。民歌则大抵以口道心,无所忌惮。所以要说活泼动人, 文人散曲是不如民间俗曲的。 但这种区别也不是绝对的。明代文人与市井生活原本有密切的关联, 许多人也喜民间俗曲,他们的作品不免会受民歌的影响。而明代的民歌 看起来泼辣拙朴,下层社会的气息较浓,与前代的民歌(如六朝乐府之 类)有所区别,但元明以来,雅俗混融,文人从事这一类创作而流于民 间也不是什么稀罕之事。如冯梦龙所辑《山歌》中,有些就注明是他本 人或他的朋友所作
明代文学 明代散曲 散曲从元代兴起以后,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词的 功能,明代仍延续这个方向,曲盛而词衰。从作家、 作品及曲论著作的数量来看,明都超过了元。仅据 任纳《散曲概论》的统计,明代著有散曲的就有三 百三十人。散曲的选集编印,也较元代为盛。当然 元代散曲作为一种新创的体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 感,而明代散曲大多依傍前人,成就是受到限制的 但一些名家的优秀之作,在发掘新的生活内容和深 入表现人情世态方面,还是有所发展,有其值得重 视的地方
明代文学 明代散曲 散曲从元代兴起以后,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词的 功能,明代仍延续这个方向,曲盛而词衰。从作家、 作品及曲论著作的数量来看,明都超过了元。仅据 任纳《散曲概论》的统计,明代著有散曲的就有三 百三十人。散曲的选集编印,也较元代为盛。当然, 元代散曲作为一种新创的体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 感,而明代散曲大多依傍前人,成就是受到限制的。 但一些名家的优秀之作,在发掘新的生活内容和深 入表现人情世态方面,还是有所发展,有其值得重 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