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潮汐涨落周期中出现的最低水位 2.9.l.6平潮dead tide 高低潮附近短时段内出现水位停止涨落的现象, 2.9.1.7涨海潮差flood tidal range 低潮位至随后的高潮位的差值 29.18落湖花bidh1rang 高潮位至随后的低潮位的差值 2.9.l.9高潮间隙high lunitidal interval 当地月中天与随后出现的高潮的时间间隔 2.9.1.10低潮间隙1 ow luitida1imt 当地月中天与随后出现的低潮的时间间隔 2,9,1.11日潮不等diurnal inequality 一太阴日内发生两潮不规侧的现象。 2g.2月中天nar transit 月球经过测站子午圈的时间。天顶的一次称“上中天”,天底的一次称“下中天”。 2.9.3引潮力ida1 个水质点的离心力与该点所受天体引力的合力。 2.9,4天文朝astronomic tide 主要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所产生的潮汐。由月球引潮力所产生的潮汐称太阴潮,由太阳 引潮力所产生的潮汐称太阳潮」 g.5象湖 ralouie tide 由水文气象要素如风 气压等变化而引起的海面涨落现象 29.6潮汐周期tida1cyce 潮汐在一个潮汐日、半个朔望月或更长时间内的涨落变化周期。 2.9.6.1半日满semidiurnal tide 在一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海,且两次高潮潮位或两次低潮潮位几乎相等的潮, 29.6,2全日潮tid 在一太阴日内,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淘的湖。 2.9.6.3混合潮mixed tide 半日湖和全日海过渡的混合形式。 2.9.6.4大湖spring tide 朔、望后1~3d,由月球引潮力与太阳引潮力相叠加而形成的潮差最大的潮 29.65小neap tide 上弦、下弦后1一3d,由月球引潮力与太阳引潮力相减而形成的湖差最小的溯。 2.9.6.6中糊moderate tide 在朔望和上下弦之间.介于大淘和小潮之间逐渐增域变化的潮 2.9.7太阴日luar day 其 地点,月球连续两 上(下)中天的间隔时间 2.9.8潮期duration of tide 相邻两次低(高)潮的间隔时间。 2.9.8.1涨潮历时duration of tidalrise 一个潮期内,从低潮位至随后的高潮位的间隔时间。 29.82落糊历时o 一个潮期内,从高潮位至随后的低潮位的间隔时间
2.9.9潮流tidal cren 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等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周期性水平流动。 2.9.9.1涨湖流f1 ood tidal current 沿河槽向内陆流动的潮流, 29.92落潮流 沿河槽向海洋流动的潮流, 29.9.3憩流slack tide 涨潮流与落潮流交替之际,潮流短暂停止流动的现象。落潮流转为涨潮流的憩流为落潮憩流: 涨湖流书为落湖流的动流为涨湖租流 29.94潮流速ida1 ve 潮水河流中水质点沿水平方向的流速 29.9.5往复流reversing current 受地形的限制,水质点大致在一个水平方向作往复运动的潮流。 2.9.9.6旋转流rotary curren 在流速变化的同时流向不断旋转的潮流 29.10潮流期 duration 相邻两次落潮憩流的间隔时间。 2.,9.10.1涨潮流历时duration of flood current 从落潮憩流至下一个涨潮憩流的间隔时间。 2.9.10.2落潮流历时durati 从涨湘憩流至下一个落潮憩流的间隔时间 2.9.11涌满bore 发生于潮差较大的测叭口形河口或港湾的一种潮水暴涨的现象 2.9.12河口estuary 指河流注入海洋的河段,有时指注入湖泊或其它较大河流的河段 2.9.13河口水文 ne hydrolog 河口水流、河口潮汐和河口演变等水文现象和过程的总称 2.9.13.1河口水流estuarine flow 河口地区由径流、潮流、密度流和风海流组成的非恒定周期性往复水流。 2.9.13.2河口潮汐estuarine tide 入海河口受外海潮波影响产生河口水面周期性涨落和河水周期性水平流动的现象 29.13.3河口演变 由水动力因素变化引起河口河床的变迁 2.9.14拦门沙estuarine bar 入海河口在口门附近的泥沙堆积体。 2.g.15河口三角洲estuarine delta 河水挟带的泥沙在河口沉积并不断向外海延伸而形成的三角形淤积体。 29.16滩涂(海涂)tidal flat 地面高程介于高、低潮位之间的地带 2.10地下水 2.10.1地下水水文学roundwater hydrolog 从水文循环出发,研究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规律、时空变化、开发利用和系统管理的学科 2.10.2水文地质学hydrogeology 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运动、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等与地质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10.3地下水动力学groundwater dynamies 研究地下水在岩土空隙中运动规律的学科: 2.10.4他下水系绕groundwater system 由具有水最水质输入、运行和输出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地下水基本单元及其组合的系统 2.10.5地下水流域draina in of gr 地面以下由地下水分木岭所限定的汇水以城的统称 2.10.5.1地下水分水岭roundwater divide 地下水流域的边界线。 2.10.6地下水动态groundwater regim 在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温、水质等要素随时间变化的过程, 2.10.7地下水均衡 gro water balance 某一地区含水层或含水岩组在一定时段内,地下水的总补给量与总排泄量及地下水贮存量的变 化是之间的数量平衔关系。 2.10.8地下水运动(渗流)groundwater movement 地下水受重力作用在岩土孔隙、裂隙、溶隙中随时空变化的渗透流动。 2.10.9地下水模型 mdwater mod 为提下水建立的实结的皮学与逻指。 2.10.10地下水储量rroundwater storage 贮存在平衡单元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 2.10.1L地下水水库roundwater reservoir ,地下水径流 .groundwater runof 潜水层或隔水层间的含水层对河流、湖泊、沼泽、海洋潜出或潜入的水流。 2.l0.l3地下水流速velocity of groundwater flow 地下水径流通过含水层过水断面的平均速度 .10.14地下水力坡府(地下水水面坡府)hv of groundwater 沿水流运动方向单位渗流路径上的水头损失。 2.10.15地下水等水位线图water--table conour map 地下水水位相等的等值线图。 2.10.16含水层aquifer 能够贮存、渗秀的饱水岩土层 2.10.16.1含水岩系 由 地质时代的不同岩土层所组成的含水岩体 2.l0.16.2含水岩组water-content rock formation 含水层岩性相近的岩土层所构成的统一的含水岩体。 2.10.16.3含水岩性vater-content rock property 含水层岩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等因素的性质的总称 2.10.17含水介质 medi 赋存地下水且水流在其中运动的岩土物质。 2.10.17.l均匀介质homogencous medium 渗透系数等与空间坐标无关的多孔介质。 2.10.17.2非均匀介质inhomogeneous mediun 渗透系数等随空间坐标变化而变化的多孔介质 2.10.18含水层边界aquifer boundary
含水层具有统一水力特性的边界。 2.l0.18.1透水边界permeable boundary 渗透性良好的含水层边界。 2.10.18.3弱透水边界aquitard boundary 渗透性较弱的含水层边界 2.10.19透水层permeable bec 具有和睫或裂第能透过水量,又贮存水量而不的水的岩十层 2.10.20隔水层confining bed 结构致密 透水性极弱的导水速率不足以对井或泉提供明显水量的岩士层 2.10.21弱透水层aquitard 结构较致索,诱水性很弱。其储水能力拉小的岩土层 2.10.22水文地质参数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s 含水层水文地质特性的各种定量指标 2.10.22.1渗透系数 含水层透水能力的参数,当水力坡度为1时单位时间透过单位面积介质的渗漏量。 2.10.22.2导水系数(释水系数)coefficient of transmissivity 含水层输水能力的参数,为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 地下水头(水位》 一个单位高度时,从单位底面积其含水层厚度等于一个单位高度 的柱体中所贮存或释放后的水显 2.10,22.4水位传导系数(水力扩散系数)coefficient of water table conductivity 潜水含水层水位变化传播速度的参数 2.l0.22.5压力传导系数coefficient of pressure conductivity 承压含水层水头变化传递速度的金教 2.10.22.6越流系数1 leakage 弱透水层在垂直方向上传输越流水量能力的参数 2.10.22.7延迟指数delayin dex 潜水含水层延迟给水效应影响持续时间的指标, 2.10.22.8影响半径influe 从抽水井中心至 落漏斗周边的平均距 2.l0.22.9补给带宽度range of recharge zone 在有径流补给的含水层中抽水时,流入抽水井的地下水流宽度。 2.10.22.10水位削减值drawdown value interference 在相距较近的多个非(孔)中抽水时,其下降值与单非(孔)单独轴水时的水位下降值之差 2.10.22.11分子扩散系数 ofn 多孔介质中在分子扩散作用下溶质运移能力的指标 2.10.22.12机械弥散系数(水力弥散系数)coefficient of mechanical dispersion 在多孔介质中溶质对流弥散能力指标。 2.10,22.13水动力弥散系数cofcenof hydrodynamic dispersion 在多孔介质中溶质分子扩散和机械弥散作用的综合参数。 210.23包气 aeration zon 地面以下潜水面以上与大气相通的地带
2.10.23.1饱和层saturated0nc 孔隙全部被水充填的岩土层 2.10.23.2土壤水soil water 吸附于士壤颗粒和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水。狭义指包气带上层中各种形式的水 2.10.23.3结合水bound w ate 被岩 颗粒的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吸附在颗粒或隙壁表面的水,包括吸着水和薄膜水 (1)吸者水absorbed water 吸附于岩土颗粒或隙壁表面结合最牢固的一层水。 (2)薄膜水pellicular water 结合水的外层,由于分子力而粘附在岩土颗粒上的膜状水 2.10.234上层滞水perche d wate 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所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2.10,23.5渗入水infiltration water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表层土壤空隙渗入地下的水分。 2.10.23.6疑结水condens 进入包气若士空隙中的水装气遇冷凝结而形成的水分。 2.10.23.7毛管水capillary water 由于毛管力作用,保持在岩土层毛细空隙中的水分。 (1)毛管上升高度height of capillary rise 毛管水从地下水面沿岩土层自然上升的最大高度。 (2)毛管压力水头 2.10.23.8土壤含水量soil moisture con 单位体积中土壤孔隙的水容积(质量)与土壤容积(质量)的比值。 2.10.23.9饱和含水量(全持水量)saturated moisture content 土壤孔隙全部被水充满时的土接含水量。 2.10.23.10饱和度 土壤含水虽 饱和含水量的比值。 2.10.23.11土水势soil water potential 在特定高度和标准大气压力下,从纯水池中把极少量水恒温、可逆地移动到土壤中某一吸水点, 单位数量纯水所做的功。 2.10.23.12持水度 ter-holding capacity 饱水岩层在重力释水后,保持在孔隙中水的体积与岩体积的比值 2.10.23.13土壤水分常数soil moisture constants 土壤中某种类型水分如吸湿系数、凋菱系数、田间持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等的最大值或最水 值。 )土壤吸混系数 气温20 气湿度接近饱和条件下,干土壤吸收空气中的水汽所能达到的最大土壤含水量 (2)凋菱系数wilting cofcient 植物由于缺水开始发生永久性枯菱时的土壤含水量。 (3)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 士宾所能保特毛管是若水的最大量 (4)毛管断裂含水量 毛管悬着水由于作物吸收和土壤蒸发而逐渐减少,致使毛管断裂,停止毛管悬着水运动时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