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基础安验室—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5、用于清除感染性材料污染的高压灭菌器或其他适当工具。 6、一次性巴斯德塑料移液管,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制品 7、在投入使用前,像高压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等设备必须用正确方法进行验收。应参照生 产商的说明书定期检测(见第7章)。 健康和医学监测 主管机构有责任通过实验室主任来确保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接受适当的健康监测。监测的目 的是监控职业获得性疾病。为达到这些目的,应进行如下工作: 1、根据需要提供主动或被动免疫(见附录2) 2、促进实验室感染的早期检测 3、应禁止高度易感人群(如孕妇或免疫损伤人员)在高危险实验室中工作 4、提供有效的个体防护装备和方法。 在一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监测指南 历史证据表明,在一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的微生物不太可能引起人类疾病或兽医学意义的动 物疾病。但理想的做法是,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体检,并记录其病史。疾病和实 验室意外事故应迅速报告,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意识到应用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技术的重要性。 在二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监测指南 1、必须有录用前或上岗前的体检。记录个人病史,并进行一次有目的的职业健康评估 2、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保存工作人员的疾病和缺勤记录。 3、育龄期妇女应知道某些微生物(如风疹病毒)的职业暴露对未出生孩子的危害。保护胎 儿的正确措施因妇女可能接触的微生物而异。 培训 人为的失误和不规范的操作会极大地影响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对实验室人员的防护效果。因此, 熟悉如何识别与控制实验室危害的、有安全意识的工作人员,是预防实验室感染、差错和事故的关 键。基于这一原因,不断地进行安全措施方面的在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有效的安全规程首先 始于实验室管理者,管理者应确保将安全的实验室操作及程序融合到工作人员的基本培训中。安全 措施方面的培训是新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向工作人员介绍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和实 验室操作指南,包括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应采用诸如签名传阅的方法,来确保工作人员阅读并理 解了这些规程。实验室主管在对属下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性实验室操作技术培训时起关键作用,生物 安全官员可以帮助进行人员培训并研制教具和教案(参见第21章) 人员培训的内容应始终包括如何采用安全的方法来进行下列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会经常 遇到的高危操作,包括 1、吸入危险(气溶胶产物),如使用接种环、划线接种琼脂平板、移液、制作涂片、打开 培养物、采集血液/血清标本、离心等 2、食入危险,如处理标本、涂片以及培养物 3、在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刺伤皮肤的危险 4、处理动物时被咬伤、抓伤 5、处理血液以及其他有潜在病理学危害的材料 6、感染性材料的清除污染和处理
第 3 章 基础实验室——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15 5、用于清除感染性材料污染的高压灭菌器或其他适当工具。 6、一次性巴斯德塑料移液管,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制品。 7、在投入使用前,像高压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等设备必须用正确方法进行验收。应参照生 产商的说明书定期检测(见第 7 章)。 健康和医学监测 主管机构有责任通过实验室主任来确保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接受适当的健康监测。监测的目 的是监控职业获得性疾病。为达到这些目的,应进行如下工作: 1、根据需要提供主动或被动免疫(见附录 2) 2、促进实验室感染的早期检测 3、应禁止高度易感人群(如孕妇或免疫损伤人员)在高危险实验室中工作 4、提供有效的个体防护装备和方法。 在一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监测指南 历史证据表明,在一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的微生物不太可能引起人类疾病或兽医学意义的动 物疾病。但理想的做法是,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进行上岗前的体检,并记录其病史。疾病和实 验室意外事故应迅速报告,所有工作人员都应意识到应用规范的实验室操作技术的重要性。 在二级生物安全水平操作微生物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监测指南 1、必须有录用前或上岗前的体检。记录个人病史,并进行一次有目的的职业健康评估。 2、实验室管理人员要保存工作人员的疾病和缺勤记录。 3、育龄期妇女应知道某些微生物(如风疹病毒)的职业暴露对未出生孩子的危害。保护胎 儿的正确措施因妇女可能接触的微生物而异。 培训 人为的失误和不规范的操作会极大地影响所采取的安全措施对实验室人员的防护效果。因此, 熟悉如何识别与控制实验室危害的、有安全意识的工作人员,是预防实验室感染、差错和事故的关 键。基于这一原因,不断地进行安全措施方面的在职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有效的安全规程首先 始于实验室管理者,管理者应确保将安全的实验室操作及程序融合到工作人员的基本培训中。安全 措施方面的培训是新工作人员岗前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向工作人员介绍生物安全操作规范和实 验室操作指南,包括安全手册或操作手册。应采用诸如签名传阅的方法,来确保工作人员阅读并理 解了这些规程。实验室主管在对属下工作人员进行规范性实验室操作技术培训时起关键作用,生物 安全官员可以帮助进行人员培训并研制教具和教案(参见第 21 章)。 人员培训的内容应始终包括如何采用安全的方法来进行下列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会经常 遇到的高危操作,包括: 1、吸入危险(气溶胶产物),如使用接种环、划线接种琼脂平板、移液、制作涂片、打开 培养物、采集血液/血清标本、离心等 2、食入危险,如处理标本、涂片以及培养物 3、在使用注射器和针头时刺伤皮肤的危险 4、处理动物时被咬伤、抓伤 5、处理血液以及其他有潜在病理学危害的材料 6、感染性材料的清除污染和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是指将要丢弃的所有物品 在实验室内,废弃物最终的处理方式与其污染被清除的情况是紧密相关的。对于日常用品而 言,很少有污染材料需要真正清除出实验室或销毁。大多数的玻璃器皿、仪器以及实验服都可以 重复或再使用。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 焚烧。 用以处理潜在感染性微生物或动物组织的所有的实验室物品,在被丢弃前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1、是否已采取规定程序对这些物品进行了有效的清除污染或消毒? 2、如果没有,他们是否以规定的方式包裹,以便就地焚烧或运送到其他有焚烧设施的地方进 行处理? 3、丢弃已清除污染的物品时,是否会对直接参与丢弃的人员,或在设施外可能接触到丢弃 物的人员造成任何潜在的生物学或其他方面的危害? 清除污染 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物品应装在容器中(如根据 内容物是否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和/或焚烧而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的可以高压灭菌的塑料袋)。也可 采用其他可以除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详见第14章)。 污染性材料和废弃物的处理和丢弃程序 要对感染性物质及其包装物进行鉴别并分别进行处理,相关工作要遵守国家和国际规定。废 弃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可重复或再使用,或按普通“家庭”废弃物丢弃的非污染(非感染性)废弃物 2、污染(感染性)锐器——皮下注射用针头、手术刀、刀子及破碎玻璃;这些废弃物应收 集在带盖的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并按感染性物质处理 3、通过高压灭菌和清洗来清除污染后重复或再使用的污染材料 4、高压灭菌后丢弃的污染材料 5、直接焚烧的污染材料 绕器 皮下注射针头用过后不应再重复使用,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回套针头护套、截断等, 应将其完整地置于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中。单独使用或带针头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应放在盛放 锐器的一次性容器内焚烧,如需要可先高压灭菌。 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必须是不易刺破的,而且不能将容器装得过满。当达到容量的四分之 三时,应将其放入“感染性废弃物”的容器中进行焚烧,如果实验室规程需要,可以先进行高压 灭菌处理。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绝对不能丢弃于垃圾场 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 任何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不应事先清洗,任何必要的清洗 修复必须在高压灭菌或消毒后进行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16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是指将要丢弃的所有物品。 在实验室内,废弃物最终的处理方式与其污染被清除的情况是紧密相关的。对于日常用品而 言,很少有污染材料需要真正清除出实验室或销毁。大多数的玻璃器皿、仪器以及实验服都可以 重复或再使用。废弃物处理的首要原则是所有感染性材料必须在实验室内清除污染、高压灭菌或 焚烧。 用以处理潜在感染性微生物或动物组织的所有的实验室物品,在被丢弃前应考虑的主要问题 有: 1、是否已采取规定程序对这些物品进行了有效的清除污染或消毒? 2、如果没有,他们是否以规定的方式包裹,以便就地焚烧或运送到其他有焚烧设施的地方进 行处理? 3、丢弃已清除污染的物品时,是否会对直接参与丢弃的人员,或在设施外可能接触到丢弃 物的人员造成任何潜在的生物学或其他方面的危害? 清除污染 高压蒸汽灭菌是清除污染时的首选方法。需要清除污染并丢弃的物品应装在容器中(如根据 内容物是否需要进行高压灭菌和/或焚烧而采用不同颜色标记的可以高压灭菌的塑料袋)。也可 采用其他可以除去和/或杀灭微生物的替代方法(详见第 14 章)。 污染性材料和废弃物的处理和丢弃程序 要对感染性物质及其包装物进行鉴别并分别进行处理,相关工作要遵守国家和国际规定。废 弃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可重复或再使用,或按普通“家庭”废弃物丢弃的非污染(非感染性)废弃物 2、污染(感染性)锐器——皮下注射用针头、手术刀、刀子及破碎玻璃;这些废弃物应收 集在带盖的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并按感染性物质处理 3、通过高压灭菌和清洗来清除污染后重复或再使用的污染材料 4、高压灭菌后丢弃的污染材料 5、直接焚烧的污染材料。 锐器 皮下注射针头用过后不应再重复使用,包括不能从注射器上取下、回套针头护套、截断等, 应将其完整地置于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中。单独使用或带针头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应放在盛放 锐器的一次性容器内焚烧,如需要可先高压灭菌。 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必须是不易刺破的,而且不能将容器装得过满。当达到容量的四分之 三时,应将其放入“感染性废弃物”的容器中进行焚烧,如果实验室规程需要,可以先进行高压 灭菌处理。盛放锐器的一次性容器绝对不能丢弃于垃圾场。 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 任何高压灭菌后重复使用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不应事先清洗,任何必要的清洗、 修复必须在高压灭菌或消毒后进行
第3章基础安验室—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废弃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 除了锐器按上面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外,所有其他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在丢弃前应放置 在防渗漏的容器(如有颜色标记的可高压灭菌塑料袋)中高压灭菌。高压灭菌后,物品可以放在 运输容器中运送至焚烧炉。如果可能,即使在清除污染后,卫生保健单位的废弃物也不应丢弃到 垃圾场。如果实验室中配有焚烧炉,则可以免去高压灭菌:污染材料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如有 颜色标记的袋子)内直接运送到焚烧炉中。可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应是防滲漏的,有密闭的盖 子。这些容器在送回实验室再次使用前,应进行消毒清洁。 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容器、盘子或广口瓶,最好是不易破碎的容器(如塑料 制品)。当使用消毒剂时,应使废弃物充分接触消毒剂(即不能有气泡阻隔),并根据所使用消 毒剂的不同(见第14章)保持适当接触时间。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在重新使用前应高压灭菌并清 污染材料的焚烧必须得到公共卫生、环保部门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官员的批准(见第14章 中“焚烧”部分)。 化学品、火、电、辐射以及仪器设备安全 化学品、火、电或辐射事故可以间接导致病原微生物屏障系统的破坏。因此,所有微生物实 验室在这些方面必须坚持很高的安全标准。国家或地方的主管部门通常会制订相关的法规和条 例,必要时可以从他们那里寻求帮助。在本手册的第六部分(第17和第18章)将更详细地讨 论化学品、火、电及辐射的危害。 有关安全设施的其他资料参见第11章
第 3 章 基础实验室——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 17 废弃的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 除了锐器按上面的方法进行处理以外,所有其他污染(有潜在感染性)材料在丢弃前应放置 在防渗漏的容器(如有颜色标记的可高压灭菌塑料袋)中高压灭菌。高压灭菌后,物品可以放在 运输容器中运送至焚烧炉。如果可能,即使在清除污染后,卫生保健单位的废弃物也不应丢弃到 垃圾场。如果实验室中配有焚烧炉,则可以免去高压灭菌:污染材料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如有 颜色标记的袋子)内直接运送到焚烧炉中。可重复使用的运输容器应是防渗漏的,有密闭的盖 子。这些容器在送回实验室再次使用前,应进行消毒清洁。 应在每个工作台上放置盛放废弃物的容器、盘子或广口瓶,最好是不易破碎的容器(如塑料 制品)。当使用消毒剂时,应使废弃物充分接触消毒剂(即不能有气泡阻隔),并根据所使用消 毒剂的不同(见第 14 章)保持适当接触时间。盛放废弃物的容器在重新使用前应高压灭菌并清 洗。 污染材料的焚烧必须得到公共卫生、环保部门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官员的批准(见第 14 章 中“焚烧”部分)。 化学品、火、电、辐射以及仪器设备安全 化学品、火、电或辐射事故可以间接导致病原微生物屏障系统的破坏。因此,所有微生物实 验室在这些方面必须坚持很高的安全标准。国家或地方的主管部门通常会制订相关的法规和条 例,必要时可以从他们那里寻求帮助。在本手册的第六部分(第 17 和第 18 章)将更详细地讨 论化学品、火、电及辐射的危害。 有关安全设施的其他资料参见第 11 章
第4章防护实验室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是为处理危险度3级微生物和大容量或高浓度的、具有高度 气溶胶扩散危险的危险度2级微生物的工作而设计的。三级生物安全水平需要比一级和二级生物 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见第3章)更严格的操作和安全程序。 在本章中所列出的指标是在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的标准之上所需增添的部 分,因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首先必须应用基础实验室的指标。主要的增添部分和修改 1、操作规范 2、实验室设计和设施 3、健康和医学监测。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在国家或其他有关的卫生主管部门登记或列入名单。 操作规范 除下列修改以外,应采用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的操作规范 1、张贴在实验室入口门上的国际生物危害警告标志(见图1)应注明生物安全级别以及管理 实验室出入的负责人姓名,并说明进入该区域的所有特殊条件,如免疫接种状况 2、实验室防护服必须是正面不开口的或反背式的隔离衣、清洁服、连体服、带帽的隔离衣, 必要时穿着鞋套或专用鞋。前系扣式的标准实验服不适用,因为不能完全罩住前臂。实验室防护 服不能在实验室外穿着,且必须在清除污染后再清洗。当操作某些微生物因子时(如农业或动物 感染性因子),可以允许脱下日常服装换上专用的实验服。 3、开启各种潜在感染性物质的操作均必须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基本防护设施(参见第10章) 中进行 4、有些实验室操作,或在进行感染了某些病原体的动物操作时,必须配备呼吸防护装备(见 第11章)。 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 除下列修改以外,应采用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 1、实验室应与同一建筑内自由活动区域分隔开,具体可将实验室置于走廊的盲端,或设隔 离区和隔离门,或经缓冲间(即双门通过间或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进入。缓冲间是 一个在实验室和邻近空间保持压差的专门区域,其中应设有分别放置洁净衣服和脏衣服的设施 而且也可能需要有淋浴设施 2、缓冲间的门可自动关闭且互锁,以确保某一时间只有一扇门是开着的。应当配备能击亻 的面板供紧急撤离时使用 3、实验室的墙面、地面和天花板必须防水,并易于清洁。所有表面的开口(如管道通过处) 18
18 第 4 章 防护实验室——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是为处理危险度 3 级微生物和大容量或高浓度的、具有高度 气溶胶扩散危险的危险度 2 级微生物的工作而设计的。三级生物安全水平需要比一级和二级生物 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见第3章)更严格的操作和安全程序。 在本章中所列出的指标是在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的标准之上所需增添的部 分,因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首先必须应用基础实验室的指标。主要的增添部分和修改 为: 1、操作规范 2、实验室设计和设施 3、健康和医学监测。 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在国家或其他有关的卫生主管部门登记或列入名单。 操作规范 除下列修改以外,应采用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的操作规范: 1、张贴在实验室入口门上的国际生物危害警告标志(见图 1)应注明生物安全级别以及管理 实验室出入的负责人姓名,并说明进入该区域的所有特殊条件,如免疫接种状况。 2、实验室防护服必须是正面不开口的或反背式的隔离衣、清洁服、连体服、带帽的隔离衣, 必要时穿着鞋套或专用鞋。前系扣式的标准实验服不适用,因为不能完全罩住前臂。实验室防护 服不能在实验室外穿着,且必须在清除污染后再清洗。当操作某些微生物因子时(如农业或动物 感染性因子),可以允许脱下日常服装换上专用的实验服。 3、开启各种潜在感染性物质的操作均必须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基本防护设施(参见第 10 章) 中进行。 4、有些实验室操作,或在进行感染了某些病原体的动物操作时,必须配备呼吸防护装备(见 第 11 章)。 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 除下列修改以外,应采用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的设计和设施: 1、实验室应与同一建筑内自由活动区域分隔开,具体可将实验室置于走廊的盲端,或设隔 离区和隔离门,或经缓冲间(即双门通过间或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进入。缓冲间是 一个在实验室和邻近空间保持压差的专门区域,其中应设有分别放置洁净衣服和脏衣服的设施, 而且也可能需要有淋浴设施。 2、缓冲间的门可自动关闭且互锁,以确保某一时间只有一扇门是开着的。应当配备能击碎 的面板供紧急撤离时使用。 3、实验室的墙面、地面和天花板必须防水,并易于清洁。所有表面的开口(如管道通过处)
第4章防护实验室一三级生物安全水平 必须密封以便于清除房间污染。 4、为了便于清除污染,实验室应密封。需建造空气管道通风系统以进行气体消毒。 5、窗户应关闭、密封、防碎 6、在每个出口附近安装不需用手控制的洗手池 7、必须建立可使空气定向流动的可控通风系统。应安装直观的监测系统,以便工作人员可 以随时确保实验室内维持正确的定向气流,该监测系统可带也可不带警报系统 8、在构建通风系统时,应保证从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所排出的空气不会逆流至该建筑物 内的其他区域。空气经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s,HEPA过滤器)过滤、 更新后,可在实验室内再循环使用。当实验室空气(来自生物安全柜的除外)排出到建筑物以 外时,必须在远离该建筑及进气口的地方扩散。根据所操作的微生物因子不同,空气可以经 HEPA过滤器过滤后排放。可以安装取暖、通风和空调(HVAC)控制系统来防止实验室出现 持续正压。应考虑安装视听警报器,向工作人员发出HVAC系统故障信号。 9、所有的HEPA过滤器必须安装成可以进行气体消毒和检测的方式。 10、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人员活动区,且避开门和通风系统的交叉区(见第10章)。 11、从Ⅰ级和Ⅱ级生物安全柜(见第10章)排出的空气,在通过HEPA过滤器后排出时 必须避免干扰安全柜的空气平衡以及建筑物排风系统 12、防护实验室中应配置用于污染废弃物消毒的高压灭菌器。如果感染性废弃物需运出实验 室处理,则必须根据国家或国际的相应规定,密封于不易破裂的、防滲漏的容器中 13、供水管必须安装防逆流装置。真空管道应采用装有液体消毒剂的防气阀和HEPA过滤 器或相当产品进行保护。备用真空泵也应用防气阀和过滤器进行适当保护。 14、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其设施设计和操作规范应予存档。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设计的实例见图4。 实验室设备 在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中选择设备[包括生物安全柜(见第10章)等]的原则,与二 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一样。但在三级生物安全水平,所有和感染性物质有关的操作均需 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基本防护设施中进行。像离心机等需要另外配置防护用附件(如安全离心桶 或防护转子)的仪器需要进行特别考虑。有些离心机或其他设备(如用于感染性细胞的分选仪器) 可能需要在局部另外安装带有HEPA过滤器的排风系统以达到有效的防护效果。 健康和医学监测 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的健康和医学监测的目的也适用于三级生物安全水平 防护实验室,但需作如下修改 1、对在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内工作的所有人员,要强制进行医学检查。内容包 括一份详细的病史记录和针对具体职业的体检报告 2、临床检査合格后,给受检者配发一个医疗联系卡(如图5所示),说明他或她受雇于三 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卡片上应有持卡者的照片,卡片应制成钱包大小,并由持卡者随 身携带。所填写的联系人姓名需经所在机构同意,应包括实验室主任、医学顾问和/或生物安全 官员
第 4 章 防护实验室——三级生物安全水平 19 必须密封以便于清除房间污染。 4、为了便于清除污染,实验室应密封。需建造空气管道通风系统以进行气体消毒。 5、窗户应关闭、密封、防碎。 6、在每个出口附近安装不需用手控制的洗手池。 7、必须建立可使空气定向流动的可控通风系统。应安装直观的监测系统,以便工作人员可 以随时确保实验室内维持正确的定向气流,该监测系统可带也可不带警报系统。 8、在构建通风系统时,应保证从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所排出的空气不会逆流至该建筑物 内的其他区域。空气经高效空气过滤器(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s,HEPA 过滤器)过滤、 更新后,可在实验室内再循环使用。当实验室空气(来自生物安全柜的除外)排出到建筑物以 外时,必须在远离该建筑及进气口的地方扩散。根据所操作的微生物因子不同,空气可以经 HEPA 过滤器过滤后排放。可以安装取暖、通风和空调(HVAC)控制系统来防止实验室出现 持续正压。应考虑安装视听警报器,向工作人员发出 HVAC 系统故障信号。 9、所有的 HEPA 过滤器必须安装成可以进行气体消毒和检测的方式。 10、生物安全柜的安装位置应远离人员活动区,且避开门和通风系统的交叉区(见第 10 章)。 11、从Ⅰ级和Ⅱ级生物安全柜(见第 10 章)排出的空气,在通过 HEPA 过滤器后排出时, 必须避免干扰安全柜的空气平衡以及建筑物排风系统。 12、防护实验室中应配置用于污染废弃物消毒的高压灭菌器。如果感染性废弃物需运出实验 室处理,则必须根据国家或国际的相应规定,密封于不易破裂的、防渗漏的容器中。 13、供水管必须安装防逆流装置。真空管道应采用装有液体消毒剂的防气阀和 HEPA 过滤 器或相当产品进行保护。备用真空泵也应用防气阀和过滤器进行适当保护。 14、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其设施设计和操作规范应予存档。 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设计的实例见图 4。 实验室设备 在三级生物安全水平实验室中选择设备[包括生物安全柜(见第 10 章)等]的原则,与二 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一样。但在三级生物安全水平,所有和感染性物质有关的操作均需 在生物安全柜或其他基本防护设施中进行。像离心机等需要另外配置防护用附件(如安全离心桶 或防护转子)的仪器需要进行特别考虑。有些离心机或其他设备(如用于感染性细胞的分选仪器) 可能需要在局部另外安装带有 HEPA 过滤器的排风系统以达到有效的防护效果。 健康和医学监测 一级和二级生物安全水平的基础实验室的健康和医学监测的目的也适用于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的 防护实验室,但需作如下修改: 1、对在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内工作的所有人员,要强制进行医学检查。内容包 括一份详细的病史记录和针对具体职业的体检报告。 2、临床检查合格后,给受检者配发一个医疗联系卡(如图 5 所示),说明他或她受雇于三 级生物安全水平的防护实验室。卡片上应有持卡者的照片,卡片应制成钱包大小,并由持卡者随 身携带。所填写的联系人姓名需经所在机构同意,应包括实验室主任、医学顾问和/或生物安全 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