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观察昆虫翅的构造和类型1、取蛾的翅,观察翅的基本构造:翅多为近似三角形。可分为三缘、三角、四区。三缘:前缘、后缘、外缘;三角:基角、臀角、顶角:四区:臀前区、臀区、轭区、腋区(基褶)2、取石蛾的前翅,观察其翅脉排列成翅室。翅脉按排列方式分纵脉(是从翅基部伸到外缘的翅脉)和横脉(横列在纵脉间的短脉),翅脉排列方式在各类昆虫中差异很大,但归纳起来有许多的相似。我们把翅脉在翅上的分布排列形式称为脉相(脉序),脉相是研究昆虫进化和分类的重要依据,为了便于研究,昆虫学家将多样化的脉序归纳,指定了一种假想脉序或标准脉相,模式脉相。3、观察翅的类型(1)膜翅:观察蜂和蝇的翅,翅膜质,薄而透明。(2)鞘翅:观察金龟甲前翅,骨化坚硬如角质,翅脉消失。(3)半鞘翅(半翅):观察蝽象前翅、翅基部一半为角质较坚硬,端部一半为膜质较柔软。(4)复翅:观察蝗虫的前翅、翅的质地皮革质,保留翅脉,狭长,对后翅起保护作用。(5)鳞翅:观察蛾或蝶的翅,膜质的翅面覆有许多鳞片。(用笔蘸酒精可洗掉鳞片)。(6)缨翅:观察蓟马的翅,翅的边缘有细而长的缨状缘毛。(7)平衡棒:蝇类的后翅退化为小形棒状体,飞行起平衡作用。4、翅连锁器的观察。取蝉、蜜蜂、天蛾各一头,仔细观察前后翅之间是怎样连锁的?连锁器属何种形式?如翅轭翅缰、翅抱、翅钩。(三)昆虫腹部及附肢的观察:1、昆虫腹部的构成:取蝗虫观察腹节的构成(背板、腹板和侧膜),并观察腹部两侧的气门形状。2、尾须:常在腹部第11节上,形状各不相同。3、外生殖器:(1)雕性外生殖器,即交配器,位于腹部89节腹面,形状各不相同,是分类特征之一。(2)雄性外生殖器,即交配器,位于腹部第九节腹面,主要由阳茎和一对抱握器组成。四、作业:1、绘石蛾翅脉图,并注明纵脉,横脉名称。2、绘足的基本构造图
(二) 观察昆虫翅的构造和类型 1、取蛾的翅,观察翅的基本构造:翅多为近似三角形。可分为三缘、三角、四区。三缘:前缘、后 缘、外缘;三角:基角、臀角、顶角;四区:臀前区、臀区、轭区、腋区(基褶) 2、取石蛾的前翅,观察其翅脉排列成翅室。翅脉按排列方式分纵脉(是从翅基部伸到外缘的翅脉)和 横脉(横列在纵脉间的短脉),翅脉排列方式在各类昆虫中差异很大,但归纳起来有许多的相似。我们把翅 脉在翅上的分布排列形式称为脉相(脉序),脉相是研究昆虫进化和分类的重要依据,为了便于研究,昆虫 学家将多样化的脉序归纳,指定了一种假想脉序或标准脉相,模式脉相。 3、观察翅的类型 (1)膜翅:观察蜂和蝇的翅,翅膜质,薄而透明。 (2)鞘翅:观察金龟甲前翅,骨化坚硬如角质,翅脉消失。 (3)半鞘翅(半翅):观察蝽象前翅、翅基部一半为角质较坚硬,端部一半为膜质较柔软。 (4)复翅:观察蝗虫的前翅、翅的质地皮革质,保留翅脉,狭长,对后翅起保护作用。 (5)鳞翅:观察蛾或蝶的翅,膜质的翅面覆有许多鳞片。(用笔蘸酒精可洗掉鳞片)。 (6)缨翅:观察蓟马的翅,翅的边缘有细而长的缨状缘毛。 (7)平衡棒:蝇类的后翅退化为小形棒状体,飞行起平衡作用。 4、翅连锁器的观察。 取蝉、蜜蜂、天蛾各一头,仔细观察前后翅之间是怎样连锁的?连锁器属何种形式?如翅轭翅缰、翅抱、 翅钩。 (三) 昆虫腹部及附肢的观察: 1、昆虫腹部的构成:取蝗虫观察腹节的构成(背板、腹板和侧膜),并观察腹部两侧的气门形状。 2、尾须:常在腹部第ll节上,形状各不相同。 3、外生殖器: (1)雌性外生殖器,即交配器,位于腹部8~9节腹面,形状各不相同,是分类特征之一。 (2 )雄性外生殖器,即交配器,位于腹部第九节腹面,主要由阳茎和一对抱握器组成。 四、作 业: 1、绘石蛾翅脉图,并注明纵脉,横脉名称。 2、绘足的基本构造图
实验三昆虫内部器官解部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昆虫的消化道、排泄器官(马氏管)的构造与位置。2、了解昆虫生殖系统的构造及位置。3、学习了解解部昆虫内部器官的基本操作技术。二、实验材料和用具实验材料:蟋蜂、地老虎幼虫、菜粉蝶幼虫。实验用具:双目立体解剖镜、镊镀子、解剖剪、解剖针、昆虫针、大头针、蜡盘、生理盐水、烧杯、水。三、实验内容与方法(一)消化道的位置及构造:取蜂一头,沿虫体背中线轻轻将体壁剪开,注意剪刀不能刺入很深以免碰伤内部,放入蜡盘中,用大头针将体壁两侧插入盘中固定,注入清水,在双目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将复盖在消化道上的其它组织轻轻清除,即可见到虫体中部一粗大消化道,从头前端到腹末,逐一观察下列各部分的位置及形状。1、口:前肠前端的开口;2、咽喉:是前肠的第一部分,位于口后面,周围着生肌肉:3、食道:位于咽喉和嗪囊之间的细长管道;4、嗪囊:食道后面的膨大部分;5、前胃:(也称砂囊)是前肠最末的膨大部分,内壁常有齿状突起;6、胃盲囊:基部位于前肠与中肠的交界处,是中肠的前端向外突出形成的;7、中肠:(也称作胃)前端连接前胃,后端至马氏管为界的一段管道,是消化道最明显的部分8、马氏管:在中肠与后肠的交界处,注意观察此细长管道的数目;9、后肠:位于中肠之后(马氏管以后的部分),后肠可分为大肠(也称回肠),小肠(也称结肠)和直肠。(二)生殖系统解剖,观察其构造:1、雌性生殖系统的解部:取蛾类雌虫一头置于蜡盘中,从背面呈“T”字形剪开,分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于蜡盘中,注入清水,轻轻冲洗数次,再注入生理盐水,在双目解部镜下用解剖针或昆虫针挑开脂肪体、微气管,进行观察。(1)交配囊及交配囊腺:长而弯曲的膜质囊,其开口在腹部第3节,称交配孔,已经交配的蛾子,在交配囊内可见到一或几个精包。精包形状象黄豆芽,由膜质的精包体和骨化而富有弹性的精包柄构成。是蛾生殖器官的组成部分,是雌蛾贮藏精子的地方。(2)卵巢:在交配囊下是一对卵巢,每个卵巢由四根像长窜豆似的卵巢管组成,折叠在腹部中部,长约3~6厘米
实验三 昆虫内部器官解剖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昆虫的消化道、排泄器官(马氏管)的构造与位置。 2、了解昆虫生殖系统的构造及位置。 3、学习了解解剖昆虫内部器官的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实验材料:蟋蟀、地老虎幼虫、菜粉蝶幼虫。 实验用具:双目立体解剖镜、镊子、解剖剪、解剖针、昆虫针、大头针、蜡盘、生理盐水、烧杯、水。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 消化道的位置及构造: 取蟋蟀一头,沿虫体背中线轻轻将体壁剪开,注意剪刀不能刺入很深以免碰伤内部,放入蜡盘中,用大 头针将体壁两侧插入盘中固定,注入清水,在双目解剖镜下,用解剖针将复盖在消化道上的其它组织轻轻清 除,即可见到虫体中部一粗大消化道,从头前端到腹末,逐一观察下列各部分的位置及形状。 1、口:前肠前端的开口; 2、咽喉:是前肠的第一部分,位于口后面,周围着生肌肉; 3、食道:位于咽喉和嗉囊之间的细长管道; 4、嗉囊:食道后面的膨大部分; 5、前胃:(也称砂囊)是前肠最末的膨大部分,内壁常有齿状突起; 6、胃盲囊:基部位于前肠与中肠的交界处,是中肠的前端向外突出形成的; 7、中肠:(也称作胃)前端连接前胃,后端至马氏管为界的一段管道,是消化道最明显的部分; 8、马氏管:在中肠与后肠的交界处,注意观察此细长管道的数目; 9、后肠:位于中肠之后(马氏管以后的部分),后肠可分为大肠(也称回肠),小肠(也称结肠)和直肠。 (二) 生殖系统解剖,观察其构造: 1、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 取蛾类雌虫一头置于蜡盘中,从背面呈“T”字形剪开,分开体壁用大头针固定于蜡盘中,注入清水, 轻轻冲洗数次,再注入生理盐水,在双目解剖镜下用解剖针或昆虫针挑开脂肪体、微气管,进行观察。 (1)交配囊及交配囊腺:长而弯曲的膜质囊,其开口在腹部第3节,称交配孔,已经交配的蛾子,在交 配囊内可见到一或几个精包。精包形状象黄豆芽,由膜质的精包体和骨化而富有弹性的精包柄构成。是蛾生 殖器官的组成部分,是雌蛾贮藏精子的地方。 (2)卵巢:在交配囊下是一对卵巢,每个卵巢由四根像长窜豆似的卵巢管组成,折叠在腹部中部,长约 3~6厘米
(3)系带:即卵巢管顶部的细丝,几根结合在一起成为系带,上端附在体壁基部通到侧输卵管中。(4)输卵管:与端丝基部相连的是两侧输卵管,此两根侧输卵管又汇合成总输卵管,经外生殖腔,开口于腹部第九节的产卵孔(即生殖孔)。(5)受精囊及受精囊腺:在生殖腔内,连接在靠总输卵管的地方,受精囊腺是在受精囊上的细长管道。(6)生殖附腺:在生殖腔上,透明乳白色、基部与总输卵管、受精囊基部相连,生殖附腺是一对细长管道。2、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取蝗虫(或蛾类)一头。从背面剪开其腹部,挑开脂肪体,在腹部消化道的两侧或脊面有一对睾丸(有的呈球形),此一对睾丸包在一层围膜内,辜丸下连接着输精管,输精管的下面有一膨大部分为藏精囊(贮精囊),藏精囊下是射精管,射精管是第九节腹面后缘的体壁内陷而成的管子,后端开口在阳具的端部,此外还有一对囊状(或管状)的生殖附腺,开口于射精管的前端或输精管的分支处。(三)呼吸系统的解剖观察取地老虎一头,先观察身体两侧气门形状、位置、数目,然后从尾部沿背中线剪至前胸,再将体壁分开,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中,即可看见消化道两侧的气管系统,用解剖针慢慢拨动,看气门气管、侧纵干、背气管、腹气管、内脏气管以及气管的分支系统。(四)神经系统解剖观察将上述剪开的地老虎幼虫或蟋蜂固定腊盘中,自食道和直肠末剪断,用镊子把消化道和气管取下,用水冲洗后在双目镜下观察,并将腹神经两侧肌肉。脂肪取掉,再在神经索上加几滴酸性复红染色,30秒钟后,用水冲去浮色观察。注意胸部和腹部神经区别,喉下神经节和腹部最末一个神经节的形状。五、作业:绘消化器官图并注明名称
(3)系带:即卵巢管顶部的细丝,几根结合在一起成为系带,上端附在体壁基部通到侧输卵管中。 (4)输卵管:与端丝基部相连的是两侧输卵管,此两根侧输卵管又汇合成总输卵管,经外生殖腔,开 口于腹部第九节的产卵孔(即生殖孔)。 (5)受精囊及受精囊腺:在生殖腔内,连接在靠总输卵管的地方,受精囊腺是在受精囊上的细长管道。 (6)生殖附腺:在生殖腔上,透明乳白色、基部与总输卵管、受精囊基部相连,生殖附腺是一对细长 管道。 2、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 取蝗虫(或蛾类)一头。从背面剪开其腹部,挑开脂肪体,在腹部消化道的两侧或脊面有一对睾丸(有的 呈球形),此一对睾丸包在一层围膜内,睾丸下连接着输精管,输精管的下面有一膨大部分为藏精囊(贮精 囊),藏精囊下是射精管,射精管是第九节腹面后缘的体壁内陷而成的管子,后端开口在阳具的端部,此外 还有一对囊状(或管状)的生殖附腺,开口于射精管的前端或输精管的分支处。 (三) 呼吸系统的解剖观察 取地老虎一头,先观察身体两侧气门形状、位置、数目,然后从尾部沿背中线剪至前胸,再将体壁分开, 用大头针固定在蜡盘中,即可看见消化道两侧的气管系统,用解剖针慢慢拨动,看气门气管、侧纵干、背气 管、腹气管、内脏气管以及气管的分支系统。 (四) 神经系统解剖观察 将上述剪开的地老虎幼虫或蟋蟀固定腊盘中,自食道和直肠末剪断,用镊子把消化道和气管取下,用水 冲洗后在双目镜下观察,并将腹神经两侧肌肉。脂肪取掉,再在神经索上加几滴酸性复红染色,30秒钟后, 用水冲去浮色观察。注意胸部和腹部神经区别,喉下神经节和腹部最末一个神经节的形状。 五、作业: 绘消化器官图并注明名称
实验四昆虫卵、幼虫、蛹及变态类型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昆虫卵及幼虫的类型;2、了解的类型;3、了解昆虫的变态类型。二、实验材料和用具1、实验材料:蝗虫、地老虎、蝇等的蛹:蝗虫、蝽象、粉蝶、地老虎、草等的卵:地老虎、蝇、金龟子、叶蜂、尺、摇蚊、金针虫、大蚊、地老虎、虹等的幼虫:鞘翅目、膜翅目、蝇、蛾类的蛹。2、实验用具:双目立体解剖镜、镊子、解剖剪、解部针、昆虫针等。三、实验内容:(一)卵的类型的观察:1、肾脏形:蝗虫、盲蝽的卵;2、圆球形:各种鞘翅目的卵,舟蛾的卵;3、桶形(或称影形):蝽的卵:4、半球形:夜蛾的卵;5、扁圆形:蟆蛾的卵:6、柄形:草的卵。(二)幼虫类型的观察:依据足的发达程度幼虫分为4种类型:1、原足型:很象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胎,腹部分节或不分节,胸足及其它附肢只是儿个突起,如膜翅目寄生蜂类的早期幼虫。2、多足型:(长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幼虫常称蜀型)除三对胸足外,还有腹足,根据腹足数目及趾钩有无又可分:(1)蝶蛾类:2~5对腹足,有趾钩;(2)叶蜂类:通常1~8对腹足,无趾钩。观察地老虎、尺、叶蜂的幼虫,有腹足几对?有无趾钩?3、寡足型:(为鞘翅目幼虫类型)仅有3对发达的胸足,无腹足,根据体形又可分:(1)衣鱼型(亦称柄型):体坚硬,胸足发达,行动活泼,如捕食性步行虫及虎甲幼虫。(2)蠕虫型(金针虫型):体坚硬,胸足不太发达,行动不大活泼,如叩头虫幼虫
实验四 昆虫卵、幼虫、蛹及变态类型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昆虫卵及幼虫的类型; 2、了解蛹的类型; 3、了解昆虫的变态类型。 二、实验材料和用具 1、实验材料:蝗虫、地老虎、蝇等的蛹:蝗虫、蝽象、粉蝶、地老虎、草蛉等的卵;地老虎、蝇、金 龟子、叶蜂、尺蠖、摇蚊、金针虫、大蚊、 地老虎、虻等的幼虫;鞘翅目、膜翅目、蝇、蛾类的蛹。 2、实验用具:双目立体解剖镜、镊子、解剖剪、解剖针、昆虫针等。 三、实验内容: (一) 卵的类型的观察: 1、肾脏形:蝗虫、盲蝽的卵; 2、圆球形:各种鞘翅目的卵,舟蛾的卵; 3、桶形(或称影形):蝽的卵; 4、半球形:夜蛾的卵; 5、扁圆形:螟蛾的卵; 6、柄形:草蛉的卵。 (二) 幼虫类型的观察: 依据足的发达程度幼虫分为4种类型: 1、原足型:很象一个发育不完全的胚胎,腹部分节或不分节,胸足及其它附肢只是几个突起,如膜翅 目寄生蜂类的早期幼虫。 2、多足型:(长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幼虫常称蠋型)除三对胸足外,还有腹足,根据腹足数目及趾钩 有无又可分: (1)蝶蛾类:2~5对腹足,有趾钩; (2) 叶蜂类:通常1~8对腹足,无趾钩。 观察地老虎、尺蠖、叶蜂的幼虫,有腹足几对?有无趾钩? 3、寡足型:(为鞘翅目幼虫类型) 仅有3对发达的胸足,无腹足,根据体形又可分: (1) 衣鱼型(亦称柄型):体坚硬,胸足发达,行动活泼,如捕食性步行虫及虎甲幼虫。 (2) 蠕虫型(金针虫型):体坚硬,胸足不太发达,行动不大活泼,如叩头虫幼虫
(3)螃蜡类:体肥大弯曲,胸足不太发达(4节)。不善爬行,如金龟子幼虫。4、无足型:胸足、腹足均无,根据头部的发达或骨化程度又可分:(1)全头无足型:有明显的骨化头部,如吉丁虫,天牛,摇蚊幼虫。(2)半头无足型:头部有部分退化现象,大部缩入胸内,如虹的幼虫,(3)无头无足型:头部十分退化,全部缩人胸内,仅有外露的钩,如蝇幼虫。(三)蛹类型的观察:1、离蛹:附肢和翅不紧贴在蛹体上,可以活动,腹部也可活动,如鞘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等的。2、围蛹:封闭的离蛹(被末龄幼虫的皮及粘液所形成的壳包被):如蝇的蛹。3、被:附肢和翅紧贴于蛹体表面,不能活动,仅腹部末节可活动,如蝶蛾类的蛹。(四)昆虫的变态类型:1、不完全变态(又称渐变态):观察蝗虫等,它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2、完全变态:观察地老虎等,它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3、过渐变态(过渡变态):观察蓟马等,它一生经过卵、若虫、伪蛹、成虫。4、复变态:观察芜菁等,它的一生经过卵、三爪幼虫、蜡型幼虫、坚皮型幼虫称伪蛹、蛹、成虫。四、作业:1、昆虫的幼虫和有哪些类型?2、绘被蛹图,并注明部位名称
(3)蛴螬类:体肥大弯曲,胸足不太发达(4节)。不善爬行,如金龟子幼虫。 4、无足型:胸足、腹足均无,根据头部的发达或骨化程度又可分: (1)全头无足型:有明显的骨化头部,如吉丁虫,天牛,摇蚊幼虫。 (2)半头无足型:头部有部分退化现象,大部缩入胸内,如虻的幼虫。 (3) 无头无足型:头部十分退化,全部缩人胸内,仅有外露的钩,如蝇幼虫。 (三) 蛹类型的观察: 1、离蛹:附肢和翅不紧贴在蛹体上,可以活动,腹部也可活动,如鞘翅目、膜翅目、脉翅目等的蛹。 2、围蛹:封闭的离蛹(被末龄幼虫的皮及粘液所形成的壳包被):如蝇的蛹。 3、被蛹:附肢和翅紧贴于蛹体表面,不能活动,仅腹部末节可活动,如蝶蛾类的蛹。 (四) 昆虫的变态类型: 1、不完全变态(又称渐变态):观察蝗虫等,它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 2、完全变态:观察地老虎等, 它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 3、过渐变态(过渡变态):观察蓟马等,它一生经过卵、若虫、伪蛹、成虫。 4、复变态:观察芫菁等,它的一生经过卵、三爪幼虫、蛴螬型幼虫、坚皮型幼虫称伪蛹、蛹、成虫。 四、作业: 1、昆虫的幼虫和蛹有哪些类型? 2、绘被蛹图,并注明部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