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农业昆虫学AgriculturalEntomology课程编码:Z201108总学时/总学分:56/3.5理论学时:40实验学时:16适用专业:农学开课单位:农学院一、课程性质及目的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学专业的专业课。2、课程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掌握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害虫的形态鉴定、发生规律和有效防治措施。了解昆虫学的内部解部、分类系统、生态学特点,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鉴别农业害虫的能力和有效运用防治害虫的方法,重点让学生掌握地下害虫、多食性害虫、粮食害虫(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害虫、甜菜害虫、油菜害虫、马铃薯害虫和储粮害虫的主要种类识别、发生消长规律,提出因地制宜的综合防治措施,为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和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农业昆虫学的内容和目的第二节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地位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二昆虫纲的主要特征三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纲的区别第三节昆虫纲的特点昆虫的发生特点二昆虫繁盛的原因第四节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对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二昆虫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昆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农业昆虫的内容和方法。(2)理解学习农业昆虫学的意义。(3)掌握昆虫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区别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讲授为主,辅助采用录相、标本、多媒体等手段,并结合实验、实习等环节使上课内容化繁为简、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教学要求(1)作业与思考题①昆虫纲的分类地位。②昆虫纲的特点有哪些?③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2)课外作业上网观看有关昆虫图库,提高学习昆虫学的兴趣。第二章昆虫体躯构造和功能6学时第一节昆虫的体躯第二节昆虫的头部头壳的基本构造二触角的构造、类型及功能三昆虫眼的构造及功能四、昆虫口器的构造、功能及类型、昆虫口器与化学防治的关系五、昆虫的头式
《农业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业昆虫学 Agricultural Entomology 课程编码:Z201108 总学时/总学分:56/3.5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6 适用专业:农学 开课单位:农学院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农学专业的专业课。 2、课程目的: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是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 一。通过掌握昆虫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以及害虫的形态鉴定、发生 规律和有效防治措施。了解昆虫学的内部解剖、分类系统、生态学特点,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鉴别 农业害虫的能力和有效运用防治害虫的方法,重点让学生掌握地下害虫、多食性害虫、粮食害虫 (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害虫、甜菜害虫、油菜害虫、马铃薯害虫和储粮害虫的主要种类识 别、发生消长规律,提出因地制宜的综合防治措施,为确保农作物安全生产和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 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第一节 农业昆虫学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节 昆虫纲在动物界的地位 一、 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二、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三、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纲的区别 第三节 昆虫纲的特点 一、 昆虫的发生特点 二、 昆虫繁盛的原因 第四节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一、 昆虫对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二、 昆虫给人类带来的益处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昆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农业昆虫的内容和方法。 (2)理解学习农业昆虫学的意义。 (3)掌握昆虫与其它节肢动物的区别。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辅助采用录相、标本、多媒体等手段,并结合实验、实习等环节使上课内容化繁为 简、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外教学要求 (1)作业与思考题 ①昆虫纲的分类地位。 ②昆虫纲的特点有哪些? ③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课外作业 上网观看有关昆虫图库,提高学习昆虫学的兴趣。 第二章 昆虫体躯构造和功能 6学时 第一节 昆虫的体躯 第二节 昆虫的头部 一、 头壳的基本构造 二、 触角的构造、类型及功能 三、 昆虫眼的构造及功能 四、 昆虫口器的构造、功能及类型、昆虫口器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五、 昆虫的头式
第三节昆虫的胸部胸部的基本构造"i胸足构造及功能三翅的构造和变异四、翅的连锁构造第四节昆虫的腹部腹部的基本构造二昆虫的外生殖器第五节幼虫的腹足第六节昆虫的体壁体壁的构造特征和功能二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昆虫胸部特点。(2)重点掌握昆虫的头、胸部及其主要器官基本外部形态构造和主要功能。(3)熟悉昆虫腹部、体壁的外部形态特点及各部分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学生自学后,教师提问、举例等方式,结合图片、多媒体等,通过逐步引导、解说、分析、讨论等进行讲解。课外教学要求(1)作业与思考题①简述昆虫触角的类型与功能。②简述昆虫口器类型与功能。③简述昆虫足的类型。(2)课外阅读翻阅忻介六等主编《昆虫形态分类学》等相关书籍和期刊杂志,加深对昆虫外部结构的理解。第三章昆虫的内部解剖4学时第一节消化系统消化道的构造消化道的主要功能三昆虫消化食物的特点四、化学农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第二节排泄系统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马氏管的数目三马氏管的作用四、其它排泄机能第三节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基本构造-气门的构造和形式三昆虫的呼吸方式四、化学药剂对呼吸作用的影响第四节循环系统昆虫循环系统与哺乳动物循环系统区别一昆虫循环系统的作用三循环器官的结构四、血液的组成及其循环第五节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定义
第三节 昆虫的胸部 一、 胸部的基本构造 二、 胸足构造及功能 三、 翅的构造和变异 四、 翅的连锁构造 第四节 昆虫的腹部 一、 腹部的基本构造 二、 昆虫的外生殖器 第五节 幼虫的腹足 第六节 昆虫的体壁 一、 体壁的构造特征和功能 二、 体壁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昆虫胸部特点。 (2)重点掌握昆虫的头、胸部及其主要器官基本外部形态构造和主要功能。 (3)熟悉昆虫腹部、体壁的外部形态特点及各部分构造与化学防治的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学生自学后,教师提问、举例等方式,结合图片、多媒体等,通过逐步引导、解说、分析、讨 论等进行讲解。 课外教学要求 (1)作业与思考题 ①简述昆虫触角的类型与功能。 ②简述昆虫口器类型与功能。 ③简述昆虫足的类型。 (2)课外阅读 翻阅忻介六等主编《昆虫形态分类学》等相关书籍和期刊杂志,加深对昆虫外部结构的理解。 第三章 昆虫的内部解剖 4学时 第一节 消化系统 一、 消化道的构造 二、 消化道的主要功能 三、 昆虫消化食物的特点 四、 化学农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第二节 排泄系统 一、 昆虫的主要排泄器官 二、 马氏管的数目 三、 马氏管的作用 四、 其它排泄机能 第三节 呼吸系统 一、 呼吸系统的基本构造 二、 气门的构造和形式 三、 昆虫的呼吸方式 四、 化学药剂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第四节 循环系统 一、 昆虫循环系统与哺乳动物循环系统区别 二、 昆虫循环系统的作用 三、 循环器官的结构 四、 血液的组成及其循环 第五节 神经系统 一、 神经系统的定义
神经系统基本构造mi神经系统的功能四、昆虫的感觉器五、神经的传导机制六、化学药剂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第六节生殖系统雌性生殖器官的构造雄性生殖器官的构造第七节激素昆虫激素的定义昆虫激素的作用过程三激素对昆虫的作用机制四、外激素五、昆虫激素类似物的应用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昆虫的内部构造及其与化防的关系。(2)掌握昆虫内部基本构造。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学生自学后,教师提问、举例等方式,结合图片、多媒体等,通过逐步引导、解说、分析、讨论等进行讲解。课外教学要求(1)作业与思考题①简述昆虫主要内部器官的相对位置。②昆虫的消化道按其发生来源和功能可分为哪三部分?前肠和后肠的构造如何?取食固体食物与液体食物的消化道有何不同?昆虫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③昆虫的排泄器官和组织包括哪些?什么是主要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什么?不同类群或不同种昆虫之间马氏管的数目是否相同?其总排泄面积是否相同?④昆虫的主要循环器官是什么?其组成如何?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心室的数自因种类不同有无大的差异?③昆虫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与高等动物的有何不同?③昆虫的呼吸系统由什么组成?气门的数目和分布方式可归纳为几种类型?②昆虫卵巢和精巢的基本结构如何?③昆虫的神经系统从解剖学上分哪三部分?交感神经系统包括哪几部分?昆虫的冲动在神经原突触间传导的传递物是什么?(2)课外阅读翻阅忻介六等主编《昆虫形态分类学》、王荫长等编著的《昆虫生理生化学》等相关书籍和期刊杂志,加深对昆虫内部构造的理解。第四章昆虫生物学4学时第一节昆虫的繁殖方式两性繁殖7孤雌生殖三、多胚生殖四、!卵胎生五、幼体生殖第二节昆虫的发育和变态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昆虫的变态及其类型第三节世代和年生活史第四节休眠和滞育
二、 神经系统基本构造 三、 神经系统的功能 四、 昆虫的感觉器 五、 神经的传导机制 六、 化学药剂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第六节 生殖系统 一、 雌性生殖器官的构造 二、 雄性生殖器官的构造 第七节 激素 一、 昆虫激素的定义 二、 昆虫激素的作用过程 三、 激素对昆虫的作用机制 四、 外激素 五、 昆虫激素类似物的应用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昆虫的内部构造及其与化防的关系。 (2)掌握昆虫内部基本构造。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学生自学后,教师提问、举例等方式,结合图片、多媒体等,通过逐步引导、解说、分析、讨 论等进行讲解。 课外教学要求 (1)作业与思考题 ①简述昆虫主要内部器官的相对位置。 ②昆虫的消化道按其发生来源和功能可分为哪三部分?前肠和后肠的构造如何?取食固体食物与液 体食物的消化道有何不同?昆虫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什么? ③昆虫的排泄器官和组织包括哪些?什么是主要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什么?不同类群或不同种 昆虫之间马氏管的数目是否相同?其总排泄面积是否相同? ④昆虫的主要循环器官是什么?其组成如何?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心室的数目因种类不同 有无大的差异? ⑤昆虫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与高等动物的有何不同? ⑥昆虫的呼吸系统由什么组成?气门的数目和分布方式可归纳为几种类型? ⑦昆虫卵巢和精巢的基本结构如何? ⑧昆虫的神经系统从解剖学上分哪三部分?交感神经系统包括哪几部分?昆虫的冲动在神经原 突触间传导的传递物是什么? (2)课外阅读 翻阅忻介六等主编《昆虫形态分类学》、王荫长等编著的《昆虫生理生化学》等相关书籍和期刊杂 志,加深对昆虫内部构造的理解。 第四章 昆虫生物学 4学时 第一节 昆虫的繁殖方式 一、 两性繁殖 二、 孤雌生殖 三、 多胚生殖 四、 卵胎生 五、 幼体生殖 第二节 昆虫的发育和变态 一、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 二、 昆虫的变态及其类型 第三节 世代和年生活史 第四节 休眠和滞育
第五节重要习性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昆虫世代、年生活史、主要习性。(2)理解昆虫卵胎生、孤雌生殖、性二型、多型现象、孵化、羽化、蜕皮、龄期、蛹、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休眠、滞育、世代、生活史等概念。(3)掌握昆虫主要生物学特性:昆虫的繁殖方式、其变态类型及其特点、休眠和滞育。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教师提问、举例等方式,结合图片、多媒体等,通过逐步引导、解说、分析、讨论等进行讲解。课外教学要求(1)作业与思考题①简述昆虫的生殖方式。②简述昆虫变态类型。③举例说明昆虫的生活史和世代。(2)课外阅读查阅昆虫网站,进一步理解昆虫个体发育的规律。第五章昆虫分类2学时第一节昆虫分类学的意义昆虫分类的意义和一般概念二、昆虫纲的分类特征第二节分类的基本原理第三节昆虫纲的分目第四节农业昆虫的重要目、科概述(9目+蜱螨亚纲)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昆虫33个目的主要特征。(2)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3)掌握与农业密切相关9个目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重要科的特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教师提问、举例等方式,结合图片、多媒体等,通过逐步引导、解说、分析、讨论等进行讲解。课外教学要求(1)作业与思考题①简述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原理。②简述农业昆虫的重要目、科的特征。③编制与农业相关的9目昆虫检索表。(2)课外阅读翻阅袁锋主编的《昆虫分类学》、朱弘复等编著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三版)、田立新等编著的《昆虫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原理。第六章昆虫生态学2学时第一节农业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非生物因素: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二、生物因素第二节昆虫的种群及生态对策类型第三节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第四节农业昆虫的调查与统计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害虫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的方法。(2)理解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昆虫的影响。(2)掌握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
第五节 重要习性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昆虫世代、年生活史、主要习性。 (2)理解昆虫卵胎生、孤雌生殖、性二型、多型现象、孵化、羽化、蜕皮、龄期、蛹、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休眠、滞育、世代、生活史等概念。 (3)掌握昆虫主要生物学特性:昆虫的繁殖方式、其变态类型及其特点、休眠和滞育。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教师提问、举例等方式,结合图片、多媒体等,通过逐步引导、解说、分析、讨论等进行讲 解。 课外教学要求 (1)作业与思考题 ①简述昆虫的生殖方式。 ②简述昆虫变态类型。 ③举例说明昆虫的生活史和世代。 (2)课外阅读 查阅昆虫网站,进一步理解昆虫个体发育的规律。 第五章 昆虫分类 2学时 第一节 昆虫分类学的意义 一、昆虫分类的意义和一般概念 二、昆虫纲的分类特征 第二节 分类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昆虫纲的分目 第四节 农业昆虫的重要目、科概述(9目+蜱螨亚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昆虫33个目的主要特征。 (2)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原理。 (3)掌握与农业密切相关9个目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重要科的特征。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教师提问、举例等方式,结合图片、多媒体等,通过逐步引导、解说、分析、讨论等进行讲 解。 课外教学要求 (1)作业与思考题 ①简述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原理。 ②简述农业昆虫的重要目、科的特征。 ③编制与农业相关的9目昆虫检索表。 (2)课外阅读 翻阅袁锋主编的《昆虫分类学》、朱弘复等编著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三版)、田立新等编著的 《昆虫分类学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方法与基本原理。 第六章 昆虫生态学 2学时 第一节 农业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 非生物因素:气候因素和土壤因素 二、 生物因素 第二节 昆虫的种群及生态对策类型 第三节 农业害虫的预测预报 第四节 农业昆虫的调查与统计方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害虫田间调查和预测预报的方法。 (2)理解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及人类活动对昆虫的影响。 (2)掌握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教师提问、举例等方式,结合图片、多媒体等,通过逐步引导、解说、分析、讨论等进行讲解。课外教学要求(1)作业与思考题①生物因素和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有何不同?②名词解释:种群,群落③简述农业害虫调查及预测方法。④简述并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2)课外阅读翻阅徐汝梅主编的《昆虫种群生态学》、张孝羲《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等相关书籍与期刊,进一步理解昆虫调查及预测方法。第七章农业害虫防治的原理及方法4学时第一节植物检疫植物检疫定义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三、植物检疫的分类四、植物检疫的原则五、植物检疫的方法农业防治法第二节农业防治法的定义农业防治的措施第三节生物防治法生物防治的定义生物防治的优缺点三、生物防治的措施第四节物理、机械防治法一、物理、机械防治法的定义二、物理、机械防治的措施第五节化学防治法化学防治的定义一化学防治的优缺点第六节害虫的综合治理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念、害虫综合治理的特点三、建立综合防治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四、的发展趋势IPM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害虫综合防治的特点、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2)理解各类防治方法的关系。(3)掌握害虫综合防治的五类防治方法的概念、技术体系及其优缺点。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教师提问、举例等方式,结合图片、多媒体等,通过逐步引导、解说、分析、讨论等进行讲解。课外教学要求(1)作业与思考题①简述农业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②简述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2)课外阅读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教师提问、举例等方式,结合图片、多媒体等,通过逐步引导、解说、分析、讨论等进行讲 解。 课外教学要求 (1)作业与思考题 ①生物因素和气候因素对昆虫的影响有何不同? ②名词解释:种群,群落。 ③简述农业害虫调查及预测方法。 ④简述并举例说明有效积温法则。 (2)课外阅读 翻阅徐汝梅主编的《昆虫种群生态学》、张孝羲《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等相关书籍与期刊,进一 步理解昆虫调查及预测方法。 第七章 农业害虫防治的原理及方法 4学时 第一节 植物检疫 一、 植物检疫定义 二、 植物检疫的主要任务 三、 植物检疫的分类 四、 植物检疫的原则 五、 植物检疫的方法 第二节 农业防治法 一、 农业防治法的定义 二、 农业防治的措施 第三节 生物防治法 一、 生物防治的定义 二、 生物防治的优缺点 三、 生物防治的措施 第四节 物理、机械防治法 一、物理、机械防治法的定义 二、物理、机械防治的措施 第五节 化学防治法 一、 化学防治的定义 二、 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第六节 害虫的综合治理 一、 害虫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念 二、 害虫综合治理的特点 三、 建立综合防治体系的原则和方法 四、 的发展趋势IPM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害虫综合防治的特点、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 (2)理解各类防治方法的关系。 (3)掌握害虫综合防治的五类防治方法的概念、技术体系及其优缺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教师提问、举例等方式,结合图片、多媒体等,通过逐步引导、解说、分析、讨论等进行讲 解。 课外教学要求 (1)作业与思考题 ①简述农业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 ②简述害虫综合治理的原理。 (2)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