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个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掉,他的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 9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 10.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简答题 1简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两个途径。 2简述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3.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4.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5简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6简述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7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 8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怎样的经济关系 9结合现实思考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 10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11价值规律为什么会起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12简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形成条件 13简述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表现。 14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5简述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五、论述题 1.试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2.为什么说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 3.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4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什么说这一矛盾是基本矛盾? 5马克思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和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的证明了的。这一点 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论述?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它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有 那些启示? 六、分析题 1.下列材料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阅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 题》时的部分谈话,反映了毛泽东对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材料1:“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产主义似的、人民公社必 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 材料2:“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 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材料3:“进入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一方面发展自给性的生产,一方面 发展商品生产。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 服务。” 请回答: (1)毛泽东论商品生产的论述有什么意义? (2)你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商品生产会有什么作用?
8.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个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卖不掉,他的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 9.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使用价值) 的源泉。 10.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四、简答题 1.简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两个途径。 2.简述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 3.简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4.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5.简述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6.简述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7.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 8.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怎样的经济关系? 9.结合现实思考价值量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变化的关系? 10.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11.价值规律为什么会起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12.简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形成条件。 13.简述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矛盾的表现。 14.简述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15.简述劳动二重性原理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五、论述题 1.试述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2.为什么说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 3.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并用以阐明我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 4.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为什么说这一矛盾是基本矛盾? 5.马克思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和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的证明了的。这一点 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怎样理解马克思的这一论述? 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它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有 那些启示? 六、分析题 1.下列材料是毛泽东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到 60 年代初,阅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 题》时的部分谈话,反映了毛泽东对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关系的认识。 材料 1:“许多人避而不谈商品和商业问题,好像不如此就不是共产主义似的、人民公社必 须生产适宜于交换的社会主义商品,以便逐步提高每个人的工资。” 材料 2:“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 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材料 3:“进入共产主义要有步骤。我们向两方面扩大:一方面发展自给性的生产,一方面 发展商品生产。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 服务。” 请回答: (1)毛泽东论商品生产的论述有什么意义? (2)你认为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商品生产会有什么作用?
(3)毛泽东的认识还有什么不足? 2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材料1:“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使用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 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2:“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佩第所说,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 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 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 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请回答 (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 3.材料1:某企业为了追求放率,推行差别工资,使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 材料2: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为了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入职工的生活问题,政府采 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并积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1)运用有关原理,分别说明材料1、2的合理性。材料1和材料2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 学观点? (2)两类做法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学派别的特征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4.1997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 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 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 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 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 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谈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在市场开拓上下工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 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 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 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双飞,鹏程万里 材料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 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 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 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该企业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
(3)毛泽东的认识还有什么不足? 2.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 些论述: 材料 1:“出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使用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 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材料 2:“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为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佩第所说, 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材料 3:“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 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 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 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请回答: (1)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什么? (2)生产要素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说明了什么? 3.材料 1:某企业为了追求放率,推行差别工资,使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 材料 2: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落败;为了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和低收入职工的生活问题,政府采 取了一系列救济措施,并积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请回答: (1)运用有关原理,分别说明材料 1、2 的合理性。材料 1 和材料 2 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 学观点? (2)两类做法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哲学派别的特征作简要概括和分析。 4. 1997 年,我国经济在总体上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某鞋厂实行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 1: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 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 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 品。于是他们着力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 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 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谈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 2:在市场开拓上下工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 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 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 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双飞,鹏程万里。 材料 3: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 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 司化小,由原来的 5 家分公司裂变为 28 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 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该企业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中 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 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