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卧价贸易大考 《领导科学》 作业习题 第三章 领导的职能 权力 一、选择题(不定项) 1、决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 A针对性 B最优化 C实施性 D普遍性 2、决策按认可度划分,可分为: A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B战略决策、战术决策 C最优决策、满意决策、待定决策 D常规决策、非常规决策 5、按决策履行的程序划分,决策可分为 A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B战略决策、战术决策 C最优决策、满意决策、待定决策 D常规决策、非常规决策 6、经验决策的特点有: A主要是个人的决策活动,带有随意性 B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决策 C一般是一种侧重于定性不定量的决策 D缺乏决策的连续性、规范性 7、科学决策的含义包括: A指决策有科学的程序 B指决策的内容富有真理性 C是建立在科学决策体制上的决策 D是侧重于定性不定量的决策 8、决策体制就是进行决策的组织形式,当代决策的体制除了情报机构、 咨询机构外,还包括下面的哪些机构: A制定机构 B执行机构 C监督机构 D非正式结构 9、历史发展的趋势,使得决策: A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
《领导科学》 作业习题 第三章 领导的职能 权力 一、选择题(不定项) 1、决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 A 针对性 B 最优化 C 实施性 D 普遍性 2、决策按认可度划分,可分为: A 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B 战略决策、战术决策 C 最优决策、满意决策、待定决策 D 常规决策、非常规决策 5、按决策履行的程序划分,决策可分为 A 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基层决策 B 战略决策、战术决策 C 最优决策、满意决策、待定决策 D 常规决策、非常规决策 6、经验决策的特点有: A 主要是个人的决策活动,带有随意性 B 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决策 C 一般是一种侧重于定性不定量的决策 D 缺乏决策的连续性、规范性 7、科学决策的含义包括: A 指决策有科学的程序 B 指决策的内容富有真理性 C 是建立在科学决策体制上的决策 D 是侧重于定性不定量的决策 8、决策体制就是进行决策的组织形式,当代决策的体制除了情报机构、 咨询机构外,还包括下面的哪些机构: A 制定机构 B 执行机构 C 监督机构 D 非正式结构 9、历史发展的趋势,使得决策: A 从经验决策走向科学决策 1
制卧价蜀易大考 《领导科学》 作业习题 B从危机决策走向常规决策 C从满意决策走向最佳决策 D提高了科学化、民主化的水平 10、常规性决策: A也称之为确定性决策 B通常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 C包括了危机决策 D是领导工作中最常见的、一般性决策 11、当代领导必须加大非常规决策的能力,这是因为: A社会变化的节奏加快,意外事件发生的几率大大提高了 B国际上恐怖主义猖獗,突发事件增多 C国内的改革激化了一些矛盾,处理不好的话,酿成重大事故的可能性 提高了 D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12、三国赤壁大战时,诸葛孔明“草船借箭”,这个决策: A是属于经验决策 B是凭借个人的睿智、胆识 C属于科学决策的范畴 D是处理一时一地的问题的 13、科学决策有别于经验决策就在于: A它是建立在科学决策的体制上的 B它有规范化的程序 C它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理性的判断之上的 D它更多地依靠决策者个人的条件 二、判断题(认为是正确的,请用√表示,认为是错误的, 请用x表示) 1、按决策的地位划分,决策可分为最优决策、满意决策和待定决策。 () 2、按决策履行的程序划分,决策可分为成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 ( 3、非常规决策也可以称为不确定决策。( 4、危机决策属于非常规决策。() 5、科学决策中提倡“一边倒不决策,一个方案不决策”,是有一定道理 的。()
《领导科学》 作业习题 B 从危机决策走向常规决策 C 从满意决策走向最佳决策 D 提高了科学化、民主化的水平 10、常规性决策: A 也称之为确定性决策 B 通常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 C 包括了危机决策 D 是领导工作中最常见的、一般性决策 11、当代领导必须加大非常规决策的能力,这是因为: A 社会变化的节奏加快,意外事件发生的几率大大提高了 B 国际上恐怖主义猖獗,突发事件增多 C 国内的改革激化了一些矛盾,处理不好的话,酿成重大事故的可能性 提高了 D 庸人自扰、杞人忧天 12、三国赤壁大战时,诸葛孔明“草船借箭”,这个决策: A 是属于经验决策 B 是凭借个人的睿智、胆识 C 属于科学决策的范畴 D 是处理一时一地的问题的 13、科学决策有别于经验决策就在于: A 它是建立在科学决策的体制上的 B 它有规范化的程序 C 它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理性的判断之上的 D 它更多地依靠决策者个人的条件 二、判断题(认为是正确的,请用√表示,认为是错误的, 请用ⅹ表示) 1、按决策的地位划分,决策可分为最优决策、满意决策和待定决策。 ( ) 2、按决策履行的程序划分,决策可分为成常规决策和非常规决策。 ( ) 3、非常规决策也可以称为不确定决策。( ) 4、危机决策属于非常规决策。( ) 5、科学决策中提倡“一边倒不决策,一个方案不决策”,是有一定道理 的。( ) 2
莲肉价行多+号 《领导科学》 作业习题 6、最佳决策就是科学决策。( ) 7、非常规决策是不科学的决策。( 8、非常规决策包括危机决策、现场决策。( 9、科学决策的体制是由情报机构、咨询机构、制定机构、执行机构和 监督机构组成的,其中制定机构是决策体制的核心。( 三、填空题 1、当代决策的体制包括:( )、( )、( )、( )、 ( )五个部分。 2、决策的特点有( )、( )、( )。 3、非常规性决策,除了危机决策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更经常发生的, 即( )。 4、科学决策的本质在于( )的科学性和 )的真理性。 四、概念 决策 常规决策 非常规决策 经验决策 科学决策 情报 预测 五、问答题 1、怎样全面理解领导决策的含义? 2、决策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3、决策有哪些特点? 4、非常规决策一般有几种形式?请举例说明。 5、为什么当前要提高领导者的非常规决策的能力? 6、科学决策的具体含义包括哪些?它有哪些特点? 7、在调查研究中领导要注意什么问题? 8、请分析预测的含义、特征、作用。 9、决策中要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 10、决策的体制包括什么?它们各承担什么工作?
《领导科学》 作业习题 6、最佳决策就是科学决策。( ) 7、非常规决策是不科学的决策。( ) 8、非常规决策包括危机决策、现场决策。( ) 9、科学决策的体制是由情报机构、咨询机构、制定机构、执行机构和 监督机构组成的,其中制定机构是决策体制的核心。( ) 三、填空题 1、当代决策的体制包括:( )、( )、( )、( )、 ( )五个部分。 2、决策的特点有( )、( )、( )。 3、非常规性决策,除了危机决策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更经常发生的, 即( )。 4、科学决策的本质在于( )的科学性和 ( )的真理性。 四、概念 决策 常规决策 非常规决策 经验决策 科学决策 情报 预测 五、问答题 1、怎样全面理解领导决策的含义? 2、决策对领导工作的重要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3、决策有哪些特点? 4、非常规决策一般有几种形式?请举例说明。 5、为什么当前要提高领导者的非常规决策的能力? 6、科学决策的具体含义包括哪些?它有哪些特点? 7、在调查研究中领导要注意什么问题? 8、请分析预测的含义、特征、作用。 9、决策中要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 10、决策的体制包括什么?它们各承担什么工作? 3
尉卧价蜀易大考 《领导科学》 作业习题 11、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培养和提高领导者自身的决策能力? 六、案例分析题 1、我国“三峡水库”的建设,是科学决策的成功范例。请阅读以下的 材料,指出对领导的决策来说,有哪些因素是值得肯定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神州大地百废待兴。出生在长江南岸湘江边的毛泽东, 治理洪水之心尤为迫切。在1953年12月第一次考察长江时,毛泽东把时任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的林一山请进自己的船舱,详细询问了长江流域的治理 规划,探讨了治水大计。 “既然修那么多支流水库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那为什么不在三峡这 个总口子上卡起来?!”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一个彻底征服长江的 宏伟蓝图在这位伟人胸中诞生了。他曾诙谐地对林一山说:“你看,你能不 能找个人替我当国家主席,我给你当助手,修三峡大坝!”长江洪水时涨时 落,但中南海对大三峡的热情却日益高涨。1958年春节刚过,周恩来总理 从朝鲜访问一回来,就和李富春、李先念副总理带领100多位中外专家,星 夜兼程,实地考察了长江。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防洪开发,牵动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思绪。1980 年7月,在考察长江的行程中,邓小平多次关切地询问:“有人说三峡水库 修建后,通过水库下的水变冷了,下游的水稻和棉花不长了,鱼也不长了, 究竟有没有这回事?”陪同考察的同志回答,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实际观察, 不会发生这回事。长江两岸人民的得失利弊,始终是邓小平同志考虑三峡决 策问题的首要出发点。他认为只要技术、经济问题能解决,三峡工程就应该 上。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江泽民同志对三峡工程的建设,一直给予深 切关注。1989年7月21日,他当选总书记后的第26天,就风尘仆仆地赶 到三峡,参观葛洲坝工程,考察三峡大坝坝址,详细听取了关于三峡工程的 专题汇报,参观三峡水库泥少模型试验。四天时间,江总书记边看边听边问, 从三峡工程的效益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得非常具体。这次实地考察, 进一步坚定了他的决心:三峡工程要争取早日上马,把几代人的伟大理想在 我们这代人手中变成现实。在此前后,李鹏总理和党中央、国务院其他领导 同志,也多次来到三峡。 地球上防洪效益最大的“高峡平湖”,即将在西陵峡谷托起一座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水电城。但是,要使这一“全球超级工程”真正做到“前 无愧于古人,后无愧于来者”,是要慎之又慎的。 其实修建三峡工程也曾是孙中山先生的梦想,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发生过
《领导科学》 作业习题 11、在实践工作中怎样培养和提高领导者自身的决策能力? 六、案例分析题 1、我国“三峡水库”的建设,是科学决策的成功范例。请阅读以下的 材料,指出对领导的决策来说,有哪些因素是值得肯定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神州大地百废待兴。出生在长江南岸湘江边的毛泽东, 治理洪水之心尤为迫切。在 1953 年 12 月第一次考察长江时,毛泽东把时任 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的林一山请进自己的船舱,详细询问了长江流域的治理 规划,探讨了治水大计。 “既然修那么多支流水库还抵不上一个三峡水库,那为什么不在三峡这 个总口子上卡起来?!”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一个彻底征服长江的 宏伟蓝图在这位伟人胸中诞生了。他曾诙谐地对林一山说:“你看,你能不 能找个人替我当国家主席,我给你当助手,修三峡大坝!”长江洪水时涨时 落,但中南海对大三峡的热情却日益高涨。1958 年春节刚过,周恩来总理 从朝鲜访问一回来,就和李富春、李先念副总理带领 100 多位中外专家,星 夜兼程,实地考察了长江。 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防洪开发,牵动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思绪。1980 年 7 月,在考察长江的行程中,邓小平多次关切地询问:“有人说三峡水库 修建后,通过水库下的水变冷了,下游的水稻和棉花不长了,鱼也不长了, 究竟有没有这回事?”陪同考察的同志回答,从汉江丹江口水库实际观察, 不会发生这回事。长江两岸人民的得失利弊,始终是邓小平同志考虑三峡决 策问题的首要出发点。他认为只要技术、经济问题能解决,三峡工程就应该 上。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江泽民同志对三峡工程的建设,一直给予深 切关注。1989 年 7 月 21 日,他当选总书记后的第 26 天,就风尘仆仆地赶 到三峡,参观葛洲坝工程,考察三峡大坝坝址,详细听取了关于三峡工程的 专题汇报,参观三峡水库泥少模型试验。四天时间,江总书记边看边听边问, 从三峡工程的效益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得非常具体。这次实地考察, 进一步坚定了他的决心:三峡工程要争取早日上马,把几代人的伟大理想在 我们这代人手中变成现实。在此前后,李鹏总理和党中央、国务院其他领导 同志,也多次来到三峡。 地球上防洪效益最大的“高峡平湖”,即将在西陵峡谷托起一座世界上 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水电城。但是,要使这一“全球超级工程”真正做到“前 无愧于古人,后无愧于来者”,是要慎之又慎的。 其实修建三峡工程也曾是孙中山先生的梦想,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发生过 4
《领导科学》 作业习题 的长期的争论和论证,为了慎重,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考证、分析与论 证。 1980年7月,长江上游的“火炉城”重庆。邓小平从朝天门码头登上 了长江“东方红32号”轮。一路上,从防洪到长江流域的生态问题,从航 运到三峡库区移民的安置困难,从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到三峡工程的社会影 响,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无不关心备至。1984年,经过国务院16个部 委和鄂湘川3省以及58个科研施工单位、11所大专院校的专家、领导审查 通过,党中央、国务院才批准了蓄水位为150米的三峡方案。 但就在这时,一份《三峡工程近期不能上》的调查报告,送到了中南海。 经过38天的考察,10名政协委员提出了不同意见。这时,中共重庆市委也 对三峡工程实施蓄水位为150米的低坝方案提出异议,认为其回水位末端仅 止于涪陵忠县间180公里的河段内,重庆以下较长一段川江航道得不到改 善,万吨级船舶仍然不能直接抵达重庆。 三峡工程究竟上不上,早上还是迟上?怎么上? 1986年3月,邓小平在接见一位来访的客人时也表示:“对兴建三峡工 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处最大 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决不会草率从事的。”这年6月,当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宣布,成立三峡工程论证委员会,对三峡工程的实 施方案进行重新论证。 这次,国务院从全国65个单位、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抽调412 名专家,不仅着重吸收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参与,而且还将方方面面的不同意 见印成7大本资料,人手一册,分发给全体专家讨论、参考。在这次大规模 的论证过程中,胡耀邦、李先念、万里、邓颖超、姚依林、宋平、薄一波等 先后视察了葛洲坝和三峡工程坝址… 1992年2月20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兴建长江 三峡工程的议案,决定将这个议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92年4 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通过了蓄水位为 75米的新方案。 江泽民同志在回忆这项工程的决策过程时说:“这个大工程,党中央、 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各方面专家反复研究论证,我们多次听取不同意见, 最后才拿到全国人大会议表决。”“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 民。”可以说,这项凝聚了党和人民心血的新方案,是一个更加有利于千秋 万代的英明决策。 在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前夕,江泽民对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考察。他 明确提出:“现在经过多方论证,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上这个工程,我们就 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必求胜。”他号召三峡建设者“一定
《领导科学》 作业习题 的长期的争论和论证,为了慎重,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考证、分析与论 证。 1980 年 7 月,长江上游的“火炉城”重庆。邓小平从朝天门码头登上 了长江“东方红 32 号”轮。一路上,从防洪到长江流域的生态问题,从航 运到三峡库区移民的安置困难,从三峡工程的发电效益到三峡工程的社会影 响,这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无不关心备至。1984 年,经过国务院 16 个部 委和鄂湘川 3 省以及 58 个科研施工单位、11 所大专院校的专家、领导审查 通过,党中央、国务院才批准了蓄水位为 150 米的三峡方案。 但就在这时,一份《三峡工程近期不能上》的调查报告,送到了中南海。 经过 38 天的考察,10 名政协委员提出了不同意见。这时,中共重庆市委也 对三峡工程实施蓄水位为 150 米的低坝方案提出异议,认为其回水位末端仅 止于涪陵忠县间 180 公里的河段内,重庆以下较长一段川江航道得不到改 善,万吨级船舶仍然不能直接抵达重庆。 三峡工程究竟上不上,早上还是迟上?怎么上? 1986 年 3 月,邓小平在接见一位来访的客人时也表示:“对兴建三峡工 程这样关系千秋万代的大事,中国政府一定会周密考虑,有了一个好处最大、 坏处最小的方案时,才会决定开工,是决不会草率从事的。”这年 6 月,当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宣布,成立三峡工程论证委员会,对三峡工程的实 施方案进行重新论证。 这次,国务院从全国 65 个单位、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抽调 412 名专家,不仅着重吸收持不同意见的专家参与,而且还将方方面面的不同意 见印成 7 大本资料,人手一册,分发给全体专家讨论、参考。在这次大规模 的论证过程中,胡耀邦、李先念、万里、邓颖超、姚依林、宋平、薄一波等 先后视察了葛洲坝和三峡工程坝址…… 1992 年 2 月 20 日,江泽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兴建长江 三峡工程的议案,决定将这个议案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1992 年 4 月 3 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以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票通过了蓄水位为 75 米的新方案。 江泽民同志在回忆这项工程的决策过程时说:“这个大工程,党中央、 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各方面专家反复研究论证,我们多次听取不同意见, 最后才拿到全国人大会议表决。”“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 民。”可以说,这项凝聚了党和人民心血的新方案,是一个更加有利于千秋 万代的英明决策。 在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前夕,江泽民对开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了考察。他 明确提出:“现在经过多方论证,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上这个工程,我们就 要万众一心,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务必求胜。”他号召三峡建设者“一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