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1996年全世界灌溉面积 北1961~1965年的平均值增加了48×107hm2。 灌溉面积占世界总耕地的比例为175%,生产的 作物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由于水资源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很腰乏,节约用水以扩大现 有灌溉面积,改普爟改施以增加灌溉效益和防 止盐贵化等为发展重点。地面灌溉的用水效率差 异很大,发达国家为5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仅 为25%左右。喷灌、滴灌等高效率的灌水方法 由于成本高、技术难、耗能大,目前仍主要在 些发达国家和一些园艺作物上使用
3.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 1996年全世界灌溉面积 比1961~1965年的平均值增加了4.8×107hm2 。 灌溉面积占世界总耕地的比例为17.5%,生产的 作物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由于水资源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很匮乏,节约用水以扩大现 有灌溉面积、改善灌溉设施以增加灌溉效益和防 止盐渍化等为发展重点。地面灌溉的用水效率差 异很大,发达国家为5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仅 为25%左右。喷灌、滴灌等高效率的灌水方法, 由于成本高、技术难、耗能大,目前仍主要在一 些发达国家和一些园艺作物上使用
4,设施就培在光、热资源不够充裕的地方,温 室特别是塑料薄膜温室有了很大的发展,保证了 蔬菜和花卉等四季生产。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 膜盖裁培发展非常迅速。在纬度或海拔较高的 地区、旱地和盐碱地上,由于覆盖地膜克服了地 温低、无霜期短和水分不足对产量的限制,增产 效果显著。在一般地区。于地膜覆盖具有防霜 防隽,防草,保温。倮水和促进种子发芽等作用 温作物的分布区域的纬度向北推移了 24,使作物早熟或相当于延长了无霜期10 15d,旱地水分利用率提高了30%~50%。目前, 在作物生产中,地膜蔬菜、地膜棉花、地膜花生 地膜玉米、地膜小麦、地膜水稻等在水、热资源 受到限制的地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4.设施栽培 在光、热资源不够充裕的地方,温 室特别是塑料薄膜温室有了很大的发展,保证了 蔬菜和花卉等四季生产。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 膜覆盖栽培发展非常迅速。在纬度或海拔较高的 地区、旱地和盐碱地上,由于覆盖地膜克服了地 温低、无霜期短和水分不足对产量的限制,增产 效果显著。在一般地区,由于地膜覆盖具有防霜、 防寒、防草、保温、保水和促进种子发芽等作用, 使一些喜温作物的分布区域的纬度向北推移了 2~4 º,使作物早熟或相当于延长了无霜期10~ 15d,旱地水分利用率提高了30%~50%。目前, 在作物生产中,地膜蔬菜、地膜棉花、地膜花生、 地膜玉米、地膜小麦、地膜水稻等在水、热资源 受到限制的地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
5.作物病中草害的防在作物收获前,由病、 虫、草害造成的作物产量损失平均为159%~20% 水果、蔬菜和油料作物则往往达25%。农产品贮 藏中的病虫损失,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也常 达到收获量的/5~1。综合防治已成为世界大 多数国家植保工作的指导方针,但其中化学防治 仍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近年来农药应用以高效 量广增性利选择性为特点。在发达 国家中除草剂的用量已占农药使用量的40% 60%,但在发展中国家比例尚很小。选用抗病虫 种被普遍以为是经济有效的途径。目前,世界 各国主要农作物的许多原有毁灭性的病害,都已 通过抗病育种的方法得到了基本控制,在抗虫育 种上也有了不少重大进展。另外,生物防治也日 益受到重视
5.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在作物收获前,由病、 虫、草害造成的作物产量损失平均为15%~20%, 水果、蔬菜和油料作物则往往达25%。农产品贮 藏中的病虫损失,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也常 达到收获量的1/5~1/4。综合防治已成为世界大 多数国家植保工作的指导方针,但其中化学防治 仍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近年来农药应用以高效 低毒、低用量、广谱性和选择性为特点。在发达 国家中除草剂的用量已占农药使用量的40%~ 60%,但在发展中国家比例尚很小。选用抗病虫 品种被普遍认为是经济有效的途径。目前,世界 各国主要农作物的许多原有毁灭性的病害,都已 通过抗病育种的方法得到了基本控制,在抗虫育 种上也有了不少重大进展。另外,生物防治也日 益受到重视
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高新技术种类繁多 有普应用推广意义的除基因工程技术外,主要 有遥感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等 一农业是遥感技术的应用大户,主要包括作物长势 监测和估产。植彼识别分类、土地资源调查与制 图自然灾害预测与少情评借、农业生态系统监 近年来,计算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已涉及到 农业信息服务、生产管理决策、模拟试验研究等 多个领域。 目前,用于不同作物和不同目的的植物生长调 剂已有几百种之多。有些化学调控技术已成为 作物生产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常规技术。随着研究 的深入和新产品的开发,化学调控技术必将成为 作物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业高新技术种类繁多, 有普遍应用推广意义的除基因工程技术外,主要 有遥感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等。 农业是遥感技术的应用大户,主要包括作物长势 监测和估产、植被识别分类、土地资源调查与制 图、自然灾害预测与灾情评估、农业生态系统监 测等。 近年来,计算机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已涉及到 农业信息服务、生产管理决策、模拟试验研究等 多个领域。 目前,用于不同作物和不同目的的植物生长调 节剂已有几百种之多。有些化学调控技术已成为 作物生产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常规技术。随着研究 的深入和新产品的开发,化学调控技术必将成为 作物生产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二)我国作物生产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作物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扭转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供给长期短缺的局面, 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目前,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 是水稻利麦,其次是玉米和油料作物;单产和总产最 作物依次是水稻,王米、小麦。由于新开垦耕地和 复种指数的提高弥补了因工业化、城市化和交通网络建 而减少的耕地,保证了作物生产的播种面积。 建国50年来,我国粮食总产从1949年的1.13×10阡t增 加到1999年的5.08×10阡t,增长了3.5倍。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粮食产量增幅较大,年均增加9.67×105t,比 改革开放前29年年均增加量多5.27×106t。1999年棉花 总产3.83×10、糖料总产8.33×107t和油料总产 260×107t,分别是1949年的129倍、44.1倍和15.2倍 近几年,我国的谷物、棉花、油菜、花生等作物的总产 量位居世界第
(二)我国作物生产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作物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扭转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供给长期短缺的局面, 实现了供求基本平衡。目前,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作物 是水稻和小麦,其次是玉米和油料作物;单产和总产最 高的作物依次是水稻、玉米、小麦。由于新开垦耕地和 复种指数的提高弥补了因工业化、城市化和交通网络建 设而减少的耕地,保证了作物生产的播种面积。 建国50年来,我国粮食总产从1949年的1.13×108 t增 加到1999年的5.08×108 t,增长了3.5倍。特别是改革 开放以来粮食产量增幅较大,年均增加9.67×106 t,比 改革开放前29年年均增加量多5.27×106 t。1999年棉花 总 产 3.83×106 t 、 糖 料 总 产 8.33×107 t 和 油 料 总 产 2.60×107 t,分别是1949年的12.9倍、44.1倍和15.2倍。 近几年,我国的谷物、棉花、油菜、花生等作物的总产 量位居世界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