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这些关于“天地境界”的想法,初始于西南联大的教 室,日后伴我走过不少自己的难关。 然后,她向我们列举了自己如何在1949年至1955年,在 美国的麦卡锡反共政策的高压下,靠着对天地境界的信念和 副奇怪的东方头脑,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保持了一个中 国人的尊严。又如何靠这架天梯爬到云中,去熬过十年动乱那 非人的岁月。后来,她又将这一套被许多人视为愚不可及的东 西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们,让他们也终身受用。她真诚地告诉人 西南联大给我的教育,特别是冯先生的关于人生宇宙的哲 学教育已经成为我生命的-部分,遇事,遇人,遇问题,它总 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的决定和反应 这样的教育难道不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吗?这 样的哲学难道不正是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吗? 有这样的学生,有这样的“教学效果”,作为一个“教授 老儒”“教授老道”,是值得骄傲与自豪的。 (选自《道通天地·冯友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 版) 2人是什么55 ●课文说明 、课文内容说明
g5 我的这些关于“天地境界”的想法,初始于西南联大的教 室,日后伴我走过不少自己的难关。 然后,她向我们列举了自己如何在 1949 年至 1955 年,在 美国的麦卡锡反共政策的高压下,靠着对天地境界的信念和一 副奇怪的东方头脑,艰难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保持了一个中 国人的尊严。又如何靠这架天梯爬到云中,去熬过十年动乱那 非人的岁月。后来,她又将这一套被许多人视为愚不可及的东 西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们,让他们也终身受用。她真诚地告诉人 们: 西南联大给我的教育,特别是冯先生的关于人生宇宙的哲 学教育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遇事,遇人,遇问题,它总 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的决定和反应。 这样的教育难道不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孜孜以求的吗?这 样的哲学难道不正是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吗? 有这样的学生,有这样的“教学效果”,作为一个“教授 老儒”“教授老道”,是值得骄傲与自豪的。 (选自《道通天地·冯友兰》,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1 年 版) 2 人是什么 55 ●课文说明 一、课文内容说明
标题“人是什么”,好像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 述人生的意义。 课文写于新时期初期,文中一再提到,我们的时代是“为 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是“面 向升起的太阳走向中兴的民族”,作者劝勉人们,“牢牢地把 握现时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 课文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列举爱因斯坦、雨果 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 答。这一部分的中心点,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歌德、 康德、爱因斯坦、孔子都把不断工作看作人生真谛。开头迂回 地引出这个话题。先引爱因斯坦三段话。一引爱因斯坦,说论 题之难;二引爱因斯坦,点到“自我努力”;三引爱因斯坦, 论人的社会性,任何人都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个 人自当回报社会,贡献社会,已是不言而喻。再引雨果、加缪, 他们的回答充满悲观主义色彩,雨果悲叹人生短暂,加缪悲叹 人生只是不断的苦役。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与雨果、 加缪的区别,在于悲观与乐观,消极与积极。在以歌德、康德、 爱因斯坦、孔子为代表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看来,人生的意 义正在于不断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歌德为 自己一生辛苦地工作而感到充实满意,无怨无悔。康德认为, 旦自满自足,无所事事,生命就毫无意义。人是借助想像力 创造文化的生物,人生就要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工作。爱因斯坦 认为,做一件合理的事情就能赋予人生以奇异的色彩。孔子认 为“生无所息”,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息的劳作之中。总而言之, 这一部分引用古今中外大师的言论,把人生的意义与工作联系 起来。 工作的动机从何而来?议论要引向深入,就要向人的心灵 开掘。作者将人生划分为以往、现时和未来三个部分,认为“人 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 憧憬”,作者对三个组成部分一一展开论述
g5 标题“人是什么”,好像是要给“人”下定义,其实是论 述人生的意义。 课文写于新时期初期,文中一再提到,我们的时代是“为 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的时代”,我们的民族是“面 向升起的太阳走向中兴的民族”,作者劝勉人们,“牢牢地把 握现时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 业”。 课文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列举爱因斯坦、雨果、 加缪、歌德、康德、孔子等大师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 答。这一部分的中心点,是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歌德、 康德、爱因斯坦、孔子都把不断工作看作人生真谛。开头迂回 地引出这个话题。先引爱因斯坦三段话。一引爱因斯坦,说论 题之难;二引爱因斯坦,点到“自我努力”;三引爱因斯坦, 论人的社会性,任何人都是“伟大人类社会的一个成员”,个 人自当回报社会,贡献社会,已是不言而喻。再引雨果、加缪, 他们的回答充满悲观主义色彩,雨果悲叹人生短暂,加缪悲叹 人生只是不断的苦役。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与雨果、 加缪的区别,在于悲观与乐观,消极与积极。在以歌德、康德、 爱因斯坦、孔子为代表的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看来,人生的意 义正在于不断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歌德为 自己一生辛苦地工作而感到充实满意,无怨无悔。康德认为, 一旦自满自足,无所事事,生命就毫无意义。人是借助想像力 创造文化的生物,人生就要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工作。爱因斯坦 认为,做一件合理的事情就能赋予人生以奇异的色彩。孔子认 为“生无所息”,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息的劳作之中。总而言之, 这一部分引用古今中外大师的言论,把人生的意义与工作联系 起来。 工作的动机从何而来?议论要引向深入,就要向人的心灵 开掘。作者将人生划分为以往、现时和未来三个部分,认为“人 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 憧憬”,作者对三个组成部分一一展开论述
对往事的追忆,有好几层意义。第一,回忆给人慰藉和快 乐;第二,回忆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即使回忆 痛苦的往事也是甜美的忧郁,能给人最高的美学享受;第四, 回忆又是许多文艺作品创造心理动机之一,是构成文艺作品的 大内容,这样的作品能够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第五,追 忆往事可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愿望的实现 对未来的憧憬,即希望、理想和追求,支配着人类的一切 活动,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 的生活强者。不断的追求,使人感到真正幸福和满足。 对现时的把握,就是要珍惜并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 努力工作。把握现时是实现希望的前提和保证 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三者有不 可分割的联系。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 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则不成其为人。回忆固然有其意义, 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对未来的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 光 课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用过去、现时、未来的思路阐 述“人是什么”,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 质疑思辨 个人很难知道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 当然也就不应当以此去打扰别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爱因斯坦所说的“意义”,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义” 是一个很深邃的概念。这种意义是“一个人很难知道”的,原 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只有科学才能揭示人生的意义,科学 发展到今天,尽管已经大大推进了人类的认识,但是远远谈不 上穷尽了对事物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个人掌握人类认识的成 果又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一个人很难知道在他自己的生活 中什么是有意义的
g5 对往事的追忆,有好几层意义。第一,回忆给人慰藉和快 乐;第二,回忆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即使回忆 痛苦的往事也是甜美的忧郁,能给人最高的美学享受;第四, 回忆又是许多文艺作品创造心理动机之一,是构成文艺作品的 一大内容,这样的作品能够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第五,追 忆往事可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也是愿望的实现。 对未来的憧憬,即希望、理想和追求,支配着人类的一切 活动,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 的生活强者。不断的追求,使人感到真正幸福和满足。 对现时的把握,就是要珍惜并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 努力工作。把握现时是实现希望的前提和保证。 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三者有不 可分割的联系。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 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则不成其为人。回忆固然有其意义, 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对未来的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 光。 课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用过去、现时、未来的思路阐 述“人是什么”,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追求,不断工作。 二、质疑思辨 1.“一个人很难知道在他自己的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 当然也就不应当以此去打扰别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爱因斯坦所说的“意义”,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义”, 是一个很深邃的概念。这种意义是“一个人很难知道”的,原 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只有科学才能揭示人生的意义,科学 发展到今天,尽管已经大大推进了人类的认识,但是远远谈不 上穷尽了对事物的认识;另一方面,一个人掌握人类认识的成 果又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一个人很难知道在他自己的生活 中什么是有意义的
这里所说的“打扰”,也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扰”。 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既然谁都很难知道,你非要别人回答 这个问题,就为难别人,就是“打扰别人”了。 2.“苦和甜”不是主观的感觉和感受吗?为什么说“来 自外界”? “来自”说的是来源。苦和甜的来源是在外界。有苦的东 西和甜的东西,才能引起人们苦和甜的感觉和体验。 3.“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一段话中,爱因斯坦究竟认 为“人是什么”呢?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 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完全为社会所支配 4.雨果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用我们的话来说,人都是要死的,生命或长或短,都是暂 时的。雨果是在悲叹生命的短暂 5.“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的时候,几乎是另一种调子” 这“另一种调子”是什么样的? 加缪论及西西弗斯,情调是悲观的,无可奈何的:歌德论 及西西弗斯,却是为自己能像西西弗斯那样劳碌一生而感到满 意、自豪。 6.“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 征候,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己停止 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但是,这样一种状态就像 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一样,是与人的精神生活格格不 入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便是死亡。“在生活 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样一种状态就等于死亡。“达到了 (绝对)满意”,就是自满,停顿下来不再前进,什么事也不
g5 这里所说的“打扰”,也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扰”。 生活中什么是有意义的,既然谁都很难知道,你非要别人回答 这个问题,就为难别人,就是“打扰别人”了。 2.“苦和甜”不是主观的感觉和感受吗?为什么说“来 自外界”? “来自”说的是来源。苦和甜的来源是在外界。有苦的东 西和甜的东西,才能引起人们苦和甜的感觉和体验。 3.“我们吃别人种的粮食”一段话中,爱因斯坦究竟认 为“人是什么”呢?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爱因斯坦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 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完全为社会所支配。 4.雨果的回答是什么意思? 用我们的话来说,人都是要死的,生命或长或短,都是暂 时的。雨果是在悲叹生命的短暂。 5.“歌德在论及西西弗斯的时候,几乎是另一种调子”, 这“另一种调子”是什么样的? 加缪论及西西弗斯,情调是悲观的,无可奈何的;歌德论 及西西弗斯,却是为自己能像西西弗斯那样劳碌一生而感到满 意、自豪。 6.“在生活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 征候,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停止, 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迟钝了。但是,这样一种状态就像 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一样,是与人的精神生活格格不 入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心脏在动物机体中停止了工作”,便是死亡。“在生活 中达到了(绝对)满意”这样一种状态就等于死亡。“达到了 (绝对)满意”,就是自满,停顿下来不再前进,什么事也不
想做了,“一切动机都已停止”了。正面的意思就是,一件事 做好了,就要再干一件事,“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7.“圆明园的秋天里的春天”是什么意思? 圆明园是废墟,所以把它的春天,说成“秋天里的春天”, 这个“秋天”并非自然的季节,而指废墟的景观 8.怎样理解“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 这就是说,人类和个人的本质都是由其历史决定的。拿个 人来说,他为什么是这样的,要看他的历史,一个30岁的人, 是30年的历史决定他现在成为这样一个人。今天的中国,是 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某一国家的今天,也是某一国家历史发 展的结果。今天的人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 9.为什么说“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 种‘白日梦’”?为什么说“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 现” 这里所说的“本质”,应该从“现实性”“物质性”上来 理解,往事已逝,其现实性、物质性已经消失,回忆中的世界, 虽然过去存在过,但是现在并不存在,是虚幻的,所以说也是 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举个例子来说,鲁迅回忆童年在 百草园玩耍的情景,写作之时,不也是一场“白日梦”吗?这 样的回忆不也是寄托着一种愿望,不也是这种愿望的实现吗? 10.为什么说对未来怀有希望“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 志之一”? 青年时代生命力旺盛,对未来充满希望,一个人到了垂死 的时候,就没有未来,没有希望。可见对未来怀有希望是一个 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同是老人,有的不怀什么希望,有 的还是充满希望,表明他们的生命力有很大差别
g5 想做了,“一切动机都已停止”了。正面的意思就是,一件事 做好了,就要再干一件事,“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7.“圆明园的秋天里的春天”是什么意思? 圆明园是废墟,所以把它的春天,说成“秋天里的春天”, 这个“秋天”并非自然的季节,而指废墟的景观。 8.怎样理解“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 这就是说,人类和个人的本质都是由其历史决定的。拿个 人来说,他为什么是这样的,要看他的历史,一个 30 岁的人, 是 30 年的历史决定他现在成为这样一个人。今天的中国,是 中国历史发展的结果。某一国家的今天,也是某一国家历史发 展的结果。今天的人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结果。 9.为什么说“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 一种‘白日梦’”?为什么说“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 现”? 这里所说的“本质”,应该从“现实性”“物质性”上来 理解,往事已逝,其现实性、物质性已经消失,回忆中的世界, 虽然过去存在过,但是现在并不存在,是虚幻的,所以说也是 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举个例子来说,鲁迅回忆童年在 百草园玩耍的情景,写作之时,不也是一场“白日梦”吗?这 样的回忆不也是寄托着一种愿望,不也是这种愿望的实现吗? 10.为什么说对未来怀有希望“是一个人生命力旺盛的标 志之一”? 青年时代生命力旺盛,对未来充满希望,一个人到了垂死 的时候,就没有未来,没有希望。可见对未来怀有希望是一个 人生命力旺盛的标志之一。同是老人,有的不怀什么希望,有 的还是充满希望,表明他们的生命力有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