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进化研究丛书第一 T道EHEAAL EVOLITION DESEAACH SERIE移 顾问:欧文·拉兹洛主编司家胤 微漪之塘 She Whishering ond 一宇宙进化的新图景 〔美〕欧文·拉益洛著◇线兆华译 7年杰出学术著作 美国图书协会评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广义进化研究丛书》 序 言 进化理论,在18世纪有康德的星云演化学说,在 19世纪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 义进化研 论。广义进化研究是月前正在兴起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 丛 域,目的是要在20世纪自然科学和系统科学伟大成就 芯 的基础上,对宇宙进化、生物进化、社会进化和未来全 球社会进化的全过程做出首尾一贯的圆通的科学解释, 以指导人类顺利解决“全球问题”,进化到一个更高级 的社会形态。 大家知道,“全球问题”是在罗马俱乐部从20世纪 70年代起陆续发表的十几份报告中提出来的,其基本 含义是:随着世界各国仿效欧美发达国家纷纷走上工业 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在各国经济不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 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出现了三个负面效应一人口爆 炸、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如果不加控制的话,它们会 造成全球性的灾变,直接威助人类的生存。可是,罗马 俱乐部的报告,在惊醒世人之后,并没有提出解决全球 问题和避免灾变的办法。 罗马俱乐部成员、系统哲学家E.拉兹洛在完成罗
马俱乐部第六份报告《人类的日标》之后突然醒悟:人 类赖以生有的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的外在极限均是一些常 数,准以改变,现在人口增长、资源消耗利环境破坏逼 近这些常数并可能引起灾变,过错不在地球,而在人类 白己,具体说,在引导人类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四方文化 中的某些基本观念和价值,而这些是可以改变的:因 此,他转问对西方文化和价值做批判性反思,并写成一 本5《人类的内在限度》、 从1986年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F.马约 尔、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I.普利高津、诺贝尔医学奖 微 获得者J.索尔克支持下,E.拉兹洛成立了广义进化 游 研究小组(The General Evolution Research Group),把 之 多国和多学科的几十位前沿学者聚集到一起,不定期地 进行专题研究,出版学术刊物World Futures(《世界末 来》)和一套丛书,以期从进化的整体画卷中发现能指 导解决全球问题的某些原理、规律和方法。用索尔克的 名言说,就是“从进化意识中产生有意识的进化。” 1996年,仿效罗马俱乐部的组织形式,E.拉兹洛 又成立了布达佩斯俱乐部,从政界、学术界、科学界、 文艺界和宗教界遵选50位精神领袖似的人物做为名誉 成员,在各国成立由创作成员组成的分部,寻找解决全 球问题的途径。其活动的中心是推动“意识进化”,或 曰“意识革命”,进化出同全球化相适应的“行星意 识”。以期这以后人类能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价值和行 为,从而避免或至少减轻灾变。拉兹洛曾用一句话概括 上述理念:“进化不是命运而是机遇,未来不是被预见 而是被创造。” 我个人一直是.上述两个组织的成员,参加了大部分
活动,并且明白这些活动及其结晶出来的出版物的意 义,站在第三个1000年和21世纪的门槛上,我相信人 类社会将继续进化、在经历后工业社会(信息杜会)之 后,会从工业文明进化到生态文明,成为可持续进化 的,并享有光明的未来:但同时又担心,正像20世纪 由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贯穿那样,21世纪会由几次全 球性生态灾难贯穿,在这之后,人类才会从物质主义的 迷梦中完全惊醒。因此,在21世纪,人类社会既可能 同那些生态火难迎头相撞,义可能同它们擦肩而过:是 祸是福,祸大祸小,都取决于人类意识、文化、价值和 行为进化的快慢。因此,我决定组织翻译上述两个机构 义 的主要成果,出版“广义进化研究丛书”,献给生活在 化研 21世纪的中国读者。 在20世纪末组织出版这套丛书,不由得想起19世 书 纪末严复泽撰出版《天演论》。那本书开启一代中国人 序 的智慧,促成寻求社会改良的思潮,功照千秋史册。可 是那本书介绍进来的仅仅是赫胥黎支持和宣传的达尔文 的生物进化论,今天看来可以恰当地称为“狭义进化 论”:而目前这套丛书介绍的理论,涵盖宇宙进化、生 命进化、社会进化、文化进化,直到全球问题的全过 程,是完整的“大演论”,似可称为“广义进化论”。可 是它还不是一种已经完成的理论,而是一个正在研究的 3 领域,所以我们的丛书就定名为“广义进化研究丛书”。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自序中写 道:“每一个时代思潮都有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成为讨 论的中心。”受这句话的启发,我相信21世纪全球文化 思潮讨论的中心话题会是“进化,全球化,全球问题和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这套“广义进化研究从书”恰
可作为这场讨论的新开端。中国学:术界有必要知道西方 学术界精英人物在这个重大问题上最近义想了此什么, 说了些什么,写了些仆么,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去想, 去说,去与,参加讨论 同时,这套从书对那些制定和执行中国发展战略和 政策的人士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闵家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