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 欲为圣明除弊事,苜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6.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7.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8.西江月辛弃疾 眀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广东中考必背文言文及词汇(24篇 注: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常考默写句,黑体字为易写错或易混淆的字。其中加*号的 篇目为新增篇目。 1孔子语录《论语》 【经典背诵段落】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 之‘文’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4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46.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7.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8.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广东中考必背文言文及词汇(24 篇) 注: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常考默写句,黑体字为易写错或易混淆的字。其中加*号的 篇目为新增篇目。 1.孔子语录 《论语》 【经典背诵段落】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学而》)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 之‘文’也。”(《公冶长》)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 1l.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平?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泰伯》)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卫灵公》) 14.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土,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丛吾所妊。”(《述而》)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1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③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④莫春者(“莫”通“暮”,尽,晚 2.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两个词,“可”,可以,“以”,凭、靠;今义:能够,许可) 3.一词多义 义项 成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行走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日行千里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行云流水 ①行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岳阳楼记》) 实行,施行[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卫灵公》)行之有效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 向宠,性行淑均(《出师表》) 才高行洁 军队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好,好的 惩恶扬善 ②善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善于,擅长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多谋善断 ③知 知道,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知己知彼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 而》) 1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泰伯》) 1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卫灵公》) 14.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1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16.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里仁》) 17.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 18.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述而》) 19.(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②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③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④莫.春者(“莫”通“暮”,尽,晚) 2.古今异义 可以..为师矣(古义:两个词,“可”,可以,“以”,凭、靠;今义:能够,许可) 3.一词多义 词语 义项 例句 成语 ①行 行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日行千里 行云流水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岳阳楼记》) 实行,施行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论语·卫灵公》) 行之有效 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出师表》) 品行,品德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出师表》) 才高行洁 军队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 / 运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 ②善 好,好的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惩恶扬善 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公输》) 善于,擅长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多谋善断 ③知 知道,了解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学而》) 知己知彼 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
通“智”,聪明 是知也(《论语为政》) 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4.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时间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指旧知识,“新”指新知识) ④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2.伤仲永*王安石 【经典背诵段落】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遏 于邑人,不使学。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一词多义 例句 ①闻 听到,听说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闻风而动 名声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完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功成名就 从事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③卒 最终 卒之为众人(《伤仲永》) 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这样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知其然,不知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其所以然 ④然 …的样子 泯然众人矣(《伤仲永》)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满井游记》 戛然而止 表转折,但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3古今异义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②父异焉(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诧异) ③稍稍宾客其父(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也(名词用作动词,认为……有利可图)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3.孙权劝学*司马光 【经典背诵段落】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晩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通“智”,聪明 是知也(《论语·为政》) / 感觉,觉得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 (节选)》] / 4.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时间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时间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指旧知识,“新”指新知识) ④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2.伤仲永* 王安石 【经典背诵段落】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牵,引) 2.一词多义 词语 义项 例句 成语 ①闻 听到,听说 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闻风而动 名声 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 ②就 完成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功成名就 从事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 ③卒 最终 卒之为众人(《伤仲永》) / 士兵 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 ④然 这样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知其然,不知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其所以然 ……的样子 泯然众人矣(《伤仲永》) 戛然而止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满井游记》) 表转折,但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满井游记》) / 3.古今异义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4.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②父异.焉(形容词用作动词,对……感到诧异) ③稍稍宾客..其父(名词用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也(名词用作动词,认为……有利可图)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名词作状语,每天) 3.孙权劝学* 司马光 【经典背诵段落】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2.一词多义 ①略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雄才大略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 才美不外见(《马说》 ②见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看见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见异思迁 拜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召见,会见 于是见公输盘(《公输》) 但当涉猎(《孙权劝学》) ///// 当 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 当是时(《口技》 付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当头棒喝 3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 ②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③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④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加,越发) 4.口技林嗣环 经典背诵段落】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2.一词多义 司语 义项 成语 众妙毕备(《口技》) 奇妙 以为妙绝(《口技》) 妙笔生花 ②乳 喂奶 妇抚儿乳(《口技》) 儿含乳啼(《口技》) ③是 这 是时(《口技》) 是可忍 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孰不可忍 判断动词,是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手有百指(《口技》) 首屈一指 ④指 指出 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指向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 指桑骂槐
2.一词多义 词语 义项 例句 成语 ①略 谋略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雄才大略 丝毫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 ②见 了解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 认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 表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 出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看见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见异思迁 拜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 引见 胡不见我于王(《公输》) / 召见,会见 于是见公输盘(《公输》) / ③当 应当 但当涉猎(《孙权劝学》) / 掌管 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 / 在 当是时(《口技》) / 对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当头棒喝 3.古今异义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 ②见往事..耳(古义: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③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④即更.刮目相待(古义:重新;今义:更加,越发) 4.口 技 林嗣环 【经典背诵段落】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 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 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 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 走。 【词汇清单】 1.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2.一词多义 词语 义项 例句 成语 ①妙 妙处 众妙毕备(《口技》) / 奇妙 以为妙绝(《口技》) 妙笔生花 ②乳 喂奶 妇抚儿乳(《口技》) / 乳头 儿含乳啼(《口技》) / ③是 这 当是时(《口技》) 是可忍, 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孰不可忍 判断动词,是 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 ④指 手指 手有百指(《口技》) 首屈一指 指出 不能指其一端(《口技》) / 直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 指向 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 指桑骂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