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2016年5月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说明: 1.全卷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 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 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 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 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口囗口口,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1分) (2)年少万兜鍪,口口口口口口口。(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怀》)(1分) (3)口口口口口囗,口囗口口口口,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 思》)(2分) (4)《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口口口 口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分) (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4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口囗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第1页共16
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6 页 禅城区 2016 年 5 月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 语 文 说明: 1.全卷满分为 120 分。考试用时为 12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 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 2B 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 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 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 10 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 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 120 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基础(24 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 分) (1)□□□□□,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1 分) (2)年少万兜鍪,□□□□□□□。(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 怀》)(1 分) (3)□□□□□□,□□□□□□,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 思》)(2 分) (4)《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2 分) (5)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默写完整。(4 分)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 □□□□□,□□□□□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现在只有三个疲惫、 lei ruo()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 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 chi xiao )法国人 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3)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 geng sh eng yi chou()的歌手了。 (4)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 xie si di i( 地开始了 3下列句子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 叫她阿长。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 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很多家长在选购食品时,只要看到冠以“儿童”两字,就认为代表着安 全,对其成分表不以为然 D.自从贵广高铁开通后,佛山民众无需风尘苦旅,只需2个多小时,就可 以轻松抵达贵州赏美景吃美食。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匠精神”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于质、作于细、求于精的“匠 心”精神引发全民热议。(修改:把“作于细”和“求于精”交换位置) B.昨天上午,全校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两个学校领导正在检査我校高效 课堂学习情况。(修改:把“个”改“位”) C.能不能发扬团结拼搏的精神,是这次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原因。(修 改:把“能不能”改成“能”) D.水仙在中国规模化种植至少有约五百年的历史了,并且自成一派,演化 出了自己的特点。(修改:把“约”删去)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上下文语意连贯, 构成排比。(4分) 最近,好莱坞大片《疯狂动物堿》风靡中国,大片魅力指数爆灯。其 实,很多影视大片角色在带给我们欢笑之余,更折射出了丰富的人生道理。 比如,从小兔子警官身上,我们学到了人失无需胆小自果,只要紧持信念 憨于打拼,就一宝能够感得别人的尊熏 从功夫熊猫身上,我们学到了人生无需沉沦迷失, 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第2页共16
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6 页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 分) (1)现在只有三个疲惫、léi ruò( )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 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 chī xiào( )法国人 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3)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 gèng sh èng yī chóu( )的歌手了。 (4)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 xiē sī dǐ lǐ( )地开始了。 3.下列句子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A.大概是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之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 叫她阿长。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 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很多家长在选购食品时,只要看到冠以“儿童”两字,就认为代表着安 全,对其成分表不以为然 ....。 D.自从贵广高铁开通后,佛山民众无需风尘苦旅 ....,只需 2 个多小时,就可 以轻松抵达贵州赏美景吃美食。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工匠精神”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成于质、作于细、求于精的“匠 心”精神引发全民热议。(修改:把“作于细”和“求于精”交换位置) B.昨天上午,全校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两个学校领导正在检查我校高效 课堂学习情况。(修改:把“个”改“位”) C.能不能发扬团结拼搏的精神,是这次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原因。(修 改:把“能不能”改成“能”) D.水仙在中国规模化种植至少有约五百年的历史了,并且自成一派,演化 出了自己的特点。(修改:把“约”删去) 5.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与上下文语意连贯, 构成排比。(4 分) 最近,好莱坞大片《疯狂动物城》风靡中国,大片魅力指数爆灯。其 实,很多影视大片角色在带给我们欢笑之余,更折射出了丰富的人生道理。 比如,从小兔子警官身上,我们学到了人生无需胆小自卑,只要坚持信念 敢于打拼,就一定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 , , , ;从功夫熊猫身上,我们学到了人生无需沉沦迷失
只要保持本我快乐度日,就一定能够迎来生活的阳光。 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人恒过()(3)衡于虑(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得出观点一一成大业之人 都要吃大苦,这样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 B.第二段先谈个人成才后论国,先论“生于忧患”,再论“死于安乐”。 C.本文善用排比,既有不可挡的气势,也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D.本文前半部分侧重从主观因素进行分析、后半部分则侧重于从客观因素 进行分析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金国迨资基严每捕获论罪外影十償责偿。唯正月十六日则纵偷一日以 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第3页共16
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6 页 只要保持本我快乐度日,就一定能够迎来生活的阳光。 二、阅读(46 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 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 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 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 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 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人恒过.( )(3)衡.于虑(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3 分) A.文章开头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得出观点——成大业之人 都要吃大苦,这样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 B.第二段先谈个人成才后论国,先论“生于忧患”,再论“死于安乐”。 C.本文善用排比,既有不可挡的气势,也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D.本文前半部分侧重从主观因素进行分析、后半部分则侧重于从客观因素 进行分析。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9 分) 金国治盗甚严每捕获论罪外皆七倍责偿。唯正月十六日则纵偷一日以
为戏。妻女、宝货、车马为人所窃,皆不加刑。是日,人皆严备,遇偷至, 则笑遣之。既无所获,虽畚微物亦携去。妇人至显入人家,伺主者出接客 则纵其婢妾盗饮器。他日知其主名,或偷者自言,大则具茶食以赎,谓羊、 酒、肴馔之类。次则携壶,小亦打衿取之。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则笑遣之/太守即遣人随其往B.妇人至显入人家/每至晴初霜旦 C.车马为人所窃/为宫室之美D.或偷者自言或异二者之为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金国治盗甚严每捕获论罪外皆七倍责偿 11.根据文段内容,谈谈金国的治国方法好在哪里?(3分) (三)实用性文本阅读(10分) “N年一遇”为何年年遇? (1)今年是个“N年一遇”之年!刚进新年北方就迎来“几十年一遇 的大暴雪,接着全国各地纷纷迎来“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有网友抱怨 近年来,N年一遇″频频出现,人们看到审美疲劳,甚至怀疑它是顶逃避 责任的“堂而皇之的帽子"。“N年一遇”到底是算出来的还是拍脑袋想出 来的?是不是哪里都能使用“N年一遇”?N是不是可以无限放大到几千 几万? (2)根据某地长期水文记录,可以算出某量级的洪水平均多少年出现 一次,也就是洪水重现期。洪水重现期为百年,表示当地发生某量级洪水 的概率为1%,那就是俗称的百年一遇洪水。不同地方概率为1%的洪水大 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第4页共16
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6 页 为戏。妻女、宝货、车马为人所窃,皆不加刑。是日,人皆严备,遇偷至, 则笑遣之。既无所获,虽畚微物亦携去。妇人至显入人家,伺主者出接客, 则纵其婢妾盗饮器。他日知其主名,或偷者自言,大则具茶食以赎,谓羊、 酒、肴馔之类。次则携壶,小亦打袴取之。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则笑遣.之/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 妇人至.显入人家/每至.晴初霜旦 C.车马为.人所窃/为.宫室之美 D. 或.偷者自言/或.异二者之为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金 国 治 盗 甚 严 每 捕 获 论 罪 外 皆 七 倍 责 偿 11.根据文段内容,谈谈金国的治国方法好在哪里?(3 分) (三)实用性文本阅读(10 分) “N 年一遇”为何年年遇? (1)今年是个“N 年一遇”之年!刚进新年北方就迎来“几十年一遇” 的大暴雪,接着全国各地纷纷迎来“百年一遇”的大暴雨,……有网友抱怨, 近年来,“N 年一遇”频频出现,人们看到审美疲劳,甚至怀疑它是顶逃避 责任的“堂而皇之的帽子”。“N 年一遇”到底是算出来的还是拍脑袋想出 来的?是不是哪里都能使用“N 年一遇”?N 是不是可以无限放大到几千 几万?…… (2)根据某地长期水文记录, 可以算出某量级的洪水平均多少年出现 一次,也就是洪水重现期。洪水重现期为百年,表示当地发生某量级洪水 的概率为 1%,那就是俗称的百年一遇洪水。不同地方概率为 1%的洪水大
小并不相同,常年干旱地区“百年一遇”洪水,搬到长江流域某支流就可 能变成“五十年一遇"。政府在确定防洪建设规模和等级时,要参考当地的 重现期。这样可以有效防洪的同时,避免过度建设。值得一提的是,“重现 期”要假定“历史会稳定重现"。如果气候变化让一个干旱地方的雨水逐年 增多,过去概率为1%的洪水就会慢慢变成2%,也就是“五十年-一遇″。 因此,在防洪抗旱决策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计算“重现期”,也应该把未来气 候变化趋势考虑进去。 (3)洪水重现期的计算并不困难。在2007年高考中,湖南省的文科 数学卷中就有这样一道题,要求按照某河流水位概率分布图,计算出该河 流平均至少一百年才发生一次的洪水最低水位。这道题算的就是该河流“百 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历史记录和统计方法都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因此 N一般只取个大数,例如五十年,一百年。“N年一遇”针对的也是某个特 定地区。长江流域某支流的“五十年一遇”洪水,搬到常年干旱地区的河 里就可能是“百年一遇"。所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各地大量涌现“百年一遇 也并不异常。 (4)由此可见,“N年一遇”的说法代表了历史上灾害的罕见程度,但 并不就意味着这样量级的灾害毎N年就(只)会发生一次。不过,如果连 续多年某地报道“N年不遇”的同种灾害,要么是当地气候发生改变,让 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第5页共16
九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6 页 小并不相同,常年干旱地区“百年一遇”洪水,搬到长江流域某支流就可 能变成“五十年一遇”。政府在确定防洪建设规模和等级时,要参考当地的 重现期。这样可以有效防洪的同时,避免过度建设。值得一提的是,“重现 期”要假定“历史会稳定重现”。如果气候变化让一个干旱地方的雨水逐年 增多,过去概率为 1%的洪水就会慢慢变成 2%,也就是“五十年一遇”。 因此,在防洪抗旱决策制定过程中不仅要计算“重现期”,也应该把未来气 候变化趋势考虑进去。 (3)洪水重现期的计算并不困难。在 2007 年高考中,湖南省的文科 数学卷中就有这样一道题,要求按照某河流水位概率分布图,计算出该河 流平均至少一百年才发生一次的洪水最低水位。这道题算的就是该河流“百 年一遇”洪水的标准。历史记录和统计方法都存在误差和不确定性,因此 N 一般只取个大数,例如五十年,一百年。“N 年一遇”针对的也是某个特 定地区。长江流域某支流的“五十年一遇”洪水,搬到常年干旱地区的河 里就可能是“百年一遇”。所以,在短时间内看到各地大量涌现“百年一遇”, 也并不异常。 (4)由此可见,“N 年一遇”的说法代表了历史上灾害的罕见程度,但 并不就意味着这样量级的灾害每 N 年就(只)会发生一次。不过,如果连 续多年某地报道“N 年不遇”的同种灾害,要么是当地气候发生改变,让